
審核-小文
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
根據參考消息網7月2日的新聞,國外天文學家近期在距離地球大約73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特殊的巖石行星。根據研究發現,這顆編號為TOI-849b的行星體積至少比地球大39倍左右,而且它可能是從一顆氣態行星演變而成的,這倒是打破了科學家對巖石行星的形成的已有認知。
TOI-849b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
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和計算發現,TOI-849b和地球一樣圍繞著一顆恆星公轉,但是該恆星的溫度要比太陽低許多。它的半徑為2.17萬公裡,無法和太陽系中的任何一顆氣態行星相比,但是卻比太陽系中任何一顆巖石行星都要大,根據換算其體積甚至比地球大39倍左右。
TOI-849b還有一個引起天文學家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與主恆星的距離要比太陽與水星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同時研究人員認為TOI-849b並沒有在形成之初就走上了「巖石行星」的道路,而是在演化過程中「彎道超車」,因此他們推測TOI-849b是一顆氣態行星的內核。它與主恆星超近的距離似乎能夠說明什麼問題。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這顆行星核有可能是這樣形成的
很早之前天文學家通過研究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發現這類行星在構造上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內部是堅硬的固體內核,外部則由大量氣體組成。來自英國沃裡克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發現,TOI-849b更像是某顆氣態行星早期的內核,後來這顆氣態行星由於和主恆星靠得太近了,導致外層濃厚的大氣被剝奪了,最後只剩下一個內核。
當然對於TOI-849b的形成過程,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性,它在演化成氣態行星過程中「卡殼」了,最後無法形成濃厚的大氣層,只剩一顆內核。
最大的巖石行星或幫助科學家研究木星、土星內核
長期以來,由於地球與木星、土星的距離原因,人類暫且還無法投入更多資源去探索這兩顆氣態行星。同時也因為這兩顆氣態行星的內核實在是高深莫測,因此懸浮在行星軌道上的人造探測器無法探索到它們的內部情況。而此次一顆特殊的巖石星球可能揭示了氣態行星的演化過程,通過對TOI-849b形成過程的研究或許能夠了解氣態行星的內核是怎樣的。
TOI-849b的出現創下了最大巖石行星的紀錄,這同樣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更換思維方式去看待宇宙中的演化,或許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網 7月2日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