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2020-12-04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審核-小文

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

根據參考消息網7月2日的新聞,國外天文學家近期在距離地球大約73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特殊的巖石行星。根據研究發現,這顆編號為TOI-849b的行星體積至少比地球大39倍左右,而且它可能是從一顆氣態行星演變而成的,這倒是打破了科學家對巖石行星的形成的已有認知。

TOI-849b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

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和計算發現,TOI-849b和地球一樣圍繞著一顆恆星公轉,但是該恆星的溫度要比太陽低許多。它的半徑為2.17萬公裡,無法和太陽系中的任何一顆氣態行星相比,但是卻比太陽系中任何一顆巖石行星都要大,根據換算其體積甚至比地球大39倍左右。

TOI-849b還有一個引起天文學家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與主恆星的距離要比太陽與水星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同時研究人員認為TOI-849b並沒有在形成之初就走上了「巖石行星」的道路,而是在演化過程中「彎道超車」,因此他們推測TOI-849b是一顆氣態行星的內核。它與主恆星超近的距離似乎能夠說明什麼問題。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這顆行星核有可能是這樣形成的

很早之前天文學家通過研究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發現這類行星在構造上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內部是堅硬的固體內核,外部則由大量氣體組成。來自英國沃裡克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發現,TOI-849b更像是某顆氣態行星早期的內核,後來這顆氣態行星由於和主恆星靠得太近了,導致外層濃厚的大氣被剝奪了,最後只剩下一個內核。

當然對於TOI-849b的形成過程,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性,它在演化成氣態行星過程中「卡殼」了,最後無法形成濃厚的大氣層,只剩一顆內核。

最大的巖石行星或幫助科學家研究木星、土星內核

長期以來,由於地球與木星、土星的距離原因,人類暫且還無法投入更多資源去探索這兩顆氣態行星。同時也因為這兩顆氣態行星的內核實在是高深莫測,因此懸浮在行星軌道上的人造探測器無法探索到它們的內部情況。而此次一顆特殊的巖石星球可能揭示了氣態行星的演化過程,通過對TOI-849b形成過程的研究或許能夠了解氣態行星的內核是怎樣的。

TOI-849b的出現創下了最大巖石行星的紀錄,這同樣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更換思維方式去看待宇宙中的演化,或許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網 7月2日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審核-小文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
  • 最大巖質星球被發現!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天文學家在探索外太空宜居星球時,往往以地球為參考標準,如果有一顆行星的條件和地球相似,那麼它無疑會獲得科學家更多的關注。這樣的行星首先需要是巖質星球,因為地球本質就是巖質星球,像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陸地表面提供給生命生存,因此天文學家在探索系外行星時會格外留意巖質星球。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顆名為TOI-849b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稍小也稍涼的恆星運轉,距離地球730光年。
  • 巖石行星的「最強boss」,距地39光年,也是一顆可憐的星球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宇宙中最大的巖石行星,它大約有39個地球那麼大,如今正在圍繞著一顆恆星快速地運轉著。天文學家認為,「TOI-849b」在誕生的早期,它可能是一顆體積比木星還要大的氣態行星,而如今我們看到的它,只不過是大氣層被剝離後的巖石類行星核而已。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行星,作為宇宙中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通過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對它的研究,目前已知的行星一共分為2大類,分別是巖石行星和氣態行星,不過日前天文學家們的一次重大發現,卻顛覆了以往對於行星的認知。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是地球39倍大!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這顆名為TOI-849b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稍小也稍涼的恆星運轉,距離地球730光年。一光年是光線在一年中運行的距離,即9.5萬億公裡。氣體巨行星有一個固體核,四周被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大量氣體包圍。「這顆行星可能是像土星那樣的氣體巨星,在某種劇烈的演變過程中失去了外部氣體層。
  • 科學家發現迄今體積最大的巖石行星:每18小時繞恆星轉一圈,是地球3...
    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我們可以看到一顆巨大、緻密、奇異的行星,它正環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轉。天文學家說,他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行星,無論是從太陽系還是從更遠的深空。這顆被「烤焦」的行星被稱為TOI-849b,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的巖石行星,其內部塞滿了相當於40個地球的物質。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TOI-849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TOI-849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巖石行星存在外星生命或孕育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以地球生命為參考對象的話,那麼生物要麼生活在海洋中,要麼生活在陸地上,沒有生物能夠終生都能漂浮在大氣中。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
  • 科學家發現人類宜居行星,比地球大2.7倍,不過在124光年開外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適合人類宜居住的系外行星,其直徑為地球2.7倍以上,為在這個比地球大但小於海王星的行星上尋找生命打開了大門。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了系外行星K2-18b的質量、半徑和大氣數據,並確定了該行星有可能在其富氫大氣下的適宜居住條件下容納液態水。
  • 發現距離地球只有49光年,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但沒有大氣層!
    以前在比我們地球大得多的行星上發現過大氣層,包括一些熱木星和亞海王星,它們主要由冰和氣體構成。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確定太陽系外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是否有大氣層。這顆被質疑的行星,LHS 3844b,是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據測量其體積約為地球的1.3倍。這顆行星圍繞它的恆星運行僅需要11個小時,這使它成為已知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之一。
  • 科學家發現一顆行星,距地球111光年,大氣層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水
    不過,去年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發現,英國研究人員在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汽,且其50%的大氣可能全部由水組成。這顆系外行星名叫K2-18 b,質量是地球的8倍,大小是地球的2倍,距離地球大約111光年,最早發現於2015年,當時認為,其或是一顆有延伸大氣的巖石行星,或是一顆內部有大量水的冰質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09:19 來源: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一個國際性的天文學觀測組日前發現了迄今宇宙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體積足足有地球的20倍,但密度卻低得驚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令科學家十分費解。    體積大得反常    據美國媒體報導,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TrES-4」,在距離地球約1435光年外的太空圍繞一顆恆星轉動。
  • 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擁有水的巖石行星
    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擁有水的行星,這是在探索適宜居住的世界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人類在距離地球11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水蒸氣,這顆名叫K2-18b的星球是地球大小的兩倍,質量是8倍。據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稱,K2-18b還有大氣,活物的溫度範圍是正確的。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類地行星,距地球約53光年,可能有厚厚大氣層
    在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不少的類地行星,其中有一些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不排除適宜人類生存的可能。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新的類地行星,這顆行星編號為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
  • 超級地球可能會讓你體重增3倍!
    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在39光年以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溫度適中、能產生水,科學家將它命名為 LHS1140b
  • 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地球氣體
    地球上的一種氣體在金星的大氣層中被檢測到了。這個「完全令人驚訝」的發現可能暗示著地球的「孿生」星球上發生了未知的過程。磷化氫表明地球上存在生命。在地球上,磷化氫是一種易燃、骯髒、有毒的氣體,由不需要氧氣的細菌產生,比如沼澤、溼地、汙泥甚至動物腸道中的細菌。它的氣味被比喻為腐爛的魚或大蒜。當有機物分解時也可能產生這種氣體。金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通常被稱為地球的雙胞胎,但事實並非如此。金星是科學家仍在努力理解的不尋常的行星。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鄰居,但與其他行星順行自轉不同,它逆行自轉。
  • 科學家的驚人發現!人類其實從未離開過「地球大氣層」!
    然而,就在最近,一項來自空間物理學的新研究可能重新定義了我們大氣層的上界!科學家們收集到了一些近幾百年來被忽視的數據,並根據阿波羅16號捕捉到的地球紫外線圖像,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地球大氣層的上界,也就是地日冕,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呼吸的密度更大的地表空氣。
  • 太空「哥斯拉」被發現 新行星質量超地球17倍
    近日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類型——一個質量可重達地球17倍的巖石行星。然而,這顆行星是個固體行星且比之前發現的「超級地球」還要大得多,因此被稱為特級地球(mega-Earth)。  「當我們意識到這項發現時,感到驚訝不已,」帶領這項發現並負責數據分析的天文學家、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澤維爾·杜穆斯克(Xavier Dumusque)這樣說道。「這真是地球版本的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