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氣態行星,巖石行星存在外星生命或孕育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以地球生命為參考對象的話,那麼生物要麼生活在海洋中,要麼生活在陸地上,沒有生物能夠終生都能漂浮在大氣中。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
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鋼鐵洪流- 849 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鋼鐵洪流- 849 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它如何從氣態行星變成巖石行星呢?
鋼鐵洪流- 849 b相比有什麼異同?
研究人員表示,鋼鐵洪流- 849 b與地球最大的相同之處就在於都圍繞著一顆恆星在公轉,但鋼鐵洪流- 849 b的主恆星在溫度方面要比太陽低很多。除此之外兩者都存在著巨大差異,例如鋼鐵洪流- 849 b的直徑是地球的兩倍多,這讓鋼鐵洪流- 849 b成為目前已發現的巖石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一顆。
最讓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這顆巖石行星的形成過程,因為他們通過對其周圍宇宙環境以及行星表面的初步研究發現,它一開始可能並不是朝著巖石行星的方向演化,更有可能是朝著氣態行星演化,簡而言之它可能是一顆氣態行星的內核。
地球的非凡的形成
對於鋼鐵洪流- 849 b的形成,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它的前身可能是氣態行星,然後該氣態行星在靠近主恆星的過程中逐漸被除去了大氣層,最終堅硬的內核裸露了出來。第二種可能,它一開始想走「氣態行星」的道路就沒有走通,大氣無法聚集起來,到最後都還只是一顆光禿禿的內核。
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性,該研究都傾向於將該巖石行星歸結為氣態行星的內核,因為它的體型在所有巖石行星中十分罕見。
鋼鐵洪流- 849 b內核的出現或幫助科學家研究氣態行星
如果該研究結論最終成立,那麼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對鋼鐵洪流- 849 b的研究以窺探氣態行星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太陽系內的四大氣態行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四大氣態行星的內部是什麼,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但礙於科技水平的原因遲遲無法叩開這扇大門。鋼鐵洪流- 849 b的出現或許是一個轉折點,它裸露的外表減少了科學家研究氣態行星的障礙。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鋼鐵洪流- 849 b距離地球有700多光年,在這個距離面前科學家只能夠借用天文設備來達到觀測和研究的目的。筆者認為,如果想要對系外星球有更加深入且真實的了解,還是要派遣星際探測器前往探索。這樣看來,人類要實現這個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家多多「關注」我吧,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