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2020-08-25 魚哥侃大山


相比起氣態行星,巖石行星存在外星生命或孕育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以地球生命為參考對象的話,那麼生物要麼生活在海洋中,要麼生活在陸地上,沒有生物能夠終生都能漂浮在大氣中。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


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鋼鐵洪流- 849 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鋼鐵洪流- 849 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它如何從氣態行星變成巖石行星呢?


鋼鐵洪流- 849 b相比有什麼異同?


研究人員表示,鋼鐵洪流- 849 b與地球最大的相同之處就在於都圍繞著一顆恆星在公轉,但鋼鐵洪流- 849 b的主恆星在溫度方面要比太陽低很多。除此之外兩者都存在著巨大差異,例如鋼鐵洪流- 849 b的直徑是地球的兩倍多,這讓鋼鐵洪流- 849 b成為目前已發現的巖石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一顆。


最讓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這顆巖石行星的形成過程,因為他們通過對其周圍宇宙環境以及行星表面的初步研究發現,它一開始可能並不是朝著巖石行星的方向演化,更有可能是朝著氣態行星演化,簡而言之它可能是一顆氣態行星的內核。


地球的非凡的形成


對於鋼鐵洪流- 849 b的形成,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它的前身可能是氣態行星,然後該氣態行星在靠近主恆星的過程中逐漸被除去了大氣層,最終堅硬的內核裸露了出來。第二種可能,它一開始想走「氣態行星」的道路就沒有走通,大氣無法聚集起來,到最後都還只是一顆光禿禿的內核。


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性,該研究都傾向於將該巖石行星歸結為氣態行星的內核,因為它的體型在所有巖石行星中十分罕見。


鋼鐵洪流- 849 b內核的出現或幫助科學家研究氣態行星


如果該研究結論最終成立,那麼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對鋼鐵洪流- 849 b的研究以窺探氣態行星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太陽系內的四大氣態行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四大氣態行星的內部是什麼,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但礙於科技水平的原因遲遲無法叩開這扇大門。鋼鐵洪流- 849 b的出現或許是一個轉折點,它裸露的外表減少了科學家研究氣態行星的障礙。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鋼鐵洪流- 849 b距離地球有700多光年,在這個距離面前科學家只能夠借用天文設備來達到觀測和研究的目的。筆者認為,如果想要對系外星球有更加深入且真實的了解,還是要派遣星際探測器前往探索。這樣看來,人類要實現這個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家多多「關注」我吧,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TOI-849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TOI-849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審核-小文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根據參考消息網7月2日的新聞,國外天文學家近期在距離地球大約73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特殊的巖石行星。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這種情況,根據天文學家們的研究,僅在氣態行星的身上出現過,這意味著,這個巖石行星極有可能只是一個行星核,它曾經是一顆氣態行星,或者是它處於正在形成的過程之中,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失去了氣體,只有內核暴露在太空之中。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顆名為TOI-849b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稍小也稍涼的恆星運轉,距離地球730光年。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近日有媒體報導,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UH IFA)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在一個遙遠恆星附近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質量為木星3倍,或者說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質量,這顆行星被定名為克卜勒-88d,通過多年的觀測還發現該行星每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不過行星其實是宇宙中的一種常見星球,銀河系中這種星體也非常多,天文學家這認為銀河系中有了1000~4000億顆恆星,但是行星的數量恐怕還要多上幾倍,在如此龐大的基數面前,比木星大的行星當然是存在的。近日有媒體報導,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UH IFA)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在一個遙遠恆星附近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質量為木星3倍,或者說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質量,這顆行星被定名為克卜勒-88d,通過多年的觀測還發現該行星每4年圍繞其主星運行一次,不過它的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
  • 如果一個比地球大10倍的星球存在生命,將是什麼樣子?
    題主描述得比地球大10倍的星球,是好幾種「大」法。第一種直徑比地球大10倍,第二種體積大十倍按照目前碳基生命的誕生標準,生命很有可能會出現在巖石結構的星球,比如地球或者土衛系列。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暫且把這類星球看成巖石結構的行星,恆星暫不考慮!第一種:一個直徑比地球大10倍的巖石行星其結構也是由矽類化合物構成。那麼它的體積就是地球的1000倍。在引力的作用下,體積是1000倍的地球時,其密度遠大於目前的地球,質量將呈指數級增加。
  • 地球是巖石行星,這麼多巖石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擁有8顆行星,按其構成可以分為固態的巖石行星和氣態巨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屬於巖石行星,被稱之為類地行星;餘下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屬於氣態巨行星,被稱之為類木行星。類木行星不僅是氣態的,質量和體積也很大。類木行星普遍比類地行星大。
  • 科學家研究發現超級行星,體積是地球的5~15倍,但卻找不到它!
    其實科學家們從來沒有停止對未知的[第9行星]的探索,許多人認為在海王星和冥王星之外的某個地方,有一顆質量比地球大5倍的第9顆行星,而這顆還不知道究竟存不存在的。[第9行星]有一個特別的名字,x星一直以來被神秘所籠罩,要弄清[第9行星]還得從海王星的發現開始說起。讓我們回想一下。1846年科學家們發現海王星的時候,科學家們其實就已經開始懷疑附近是否還有另一顆行星。
  • 木星能裝下32萬個地球,而這顆星球比木星還大,卻沒多少人知道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原本有九顆大行星,它們分別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地球。後來,隨著科學研究的推進,科學家發現,冥王星不是一顆合格的大行星,它的質量不及月球質量,它的體積亦不達標。思索許久後,科學家決定將冥王星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太陽系九大行星也變更為太陽系八大行星。
  • 距地730光年,這顆巖石行星被稱作「最強boss」
    ,那麼,就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地球」。根據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巖石行星,它的大小足足 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它為什麼會這麼大呢?
    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有規律的在圍繞著太陽公轉,而這八大行星分為巖石行星跟氣態行星。拿我們地球為例,地球的表面有巖石,所以就屬於巖質行星。木星的話,體積質量都非常的大,而且是沒有巖石表面的,所以它屬於氣態行星。
  • 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
    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這八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的。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 行星最高溫度有多高?這顆行星大木星三倍,數千度高溫熱到能發光
    宇宙中也有很多熱木星,它們都是距離主恆星很近的大質量行星,受到主恆星的能量輻射很強,因此其大氣層溫度很高,有的甚至高達數千攝氏度,這樣的大質量行星通常都有磁場,由於他們距離主恆星比較近,所以接收到的恆星風比較強,因此在它們的兩極地區,會有著強烈的極光現象出現,其亮度是地球上極光亮度的成千上萬倍。
  • 木星,想成為下一個太陽還是嫩了點,不過它的衛星可能存在生命
    木星可以說是太陽系所有行星的老大哥,在晚上除了月亮和金星以外,木星幾乎可以說是第三亮的天體,所以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木星的最外層是雲層,在它的表面有一個著名的顯著特徵,就是它的大紅斑,它其實是一個超大的持續性的反氣旋風暴,這個風暴的直徑差不多相當於兩個地球。雖然風暴一直在移動,但是它非常穩定,已經存在了大概有兩三百年,而且再存在個幾百年應該也不是問題,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存在,所以它也被稱為永久性颶風。
  • 金星: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地球!可木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金星,本來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由於木星的存在與幹擾,它活生生被逼成今天這副鬼樣子……悶熱、荒涼、只有著酸性的雲和沙漠的巖石。可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沒有木星,金星極有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可質量足足是太陽系其他行星總和2.5倍的木星的存在,改變了這一切。最近,一群科學家們,利用計算機模型追蹤太陽系各大行星曾經的位置,卻意外發現:大約10億年前,那時候的木星曾遠離太陽,可隨著它越來越靠近太陽時,它強大的引力場的幹擾下,也慢慢將金星推入今天的圓形軌道。
  • 金星: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地球!可木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金星,本來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由於木星的存在與幹擾,它活生生被逼成今天這副鬼樣子……悶熱、荒涼、只有著酸性的雲和沙漠的巖石。可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沒有木星,金星極有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
  • 金星,本來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只因為木星,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金星,本來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由於木星的存在與幹擾,它活生生被逼成今天這副鬼樣子……悶熱、荒涼、只有著酸性的雲和沙漠的巖石。可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沒有木星,金星極有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緊挨著地球,太陽系中另一顆行星,其實有機會更宜居、溫度更適宜的。可質量足足是太陽系其他行星總和2.5倍的木星的存在,改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