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描述得比地球大10倍的星球,是好幾種「大」法。
第一種直徑比地球大10倍,第二種體積大十倍
按照目前碳基生命的誕生標準,生命很有可能會出現在巖石結構的星球,比如地球或者土衛系列。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暫且把這類星球看成巖石結構的行星,恆星暫不考慮!
第一種:一個直徑比地球大10倍的巖石行星
其結構也是由矽類化合物構成。那麼它的體積就是地球的1000倍。
在引力的作用下,體積是1000倍的地球時,其密度遠大於目前的地球,質量將呈指數級增加。
但是高密度,強引力是不會點燃元素的聚變反應的。這時候這顆行星會演變成密度十分高的白矮星,甚至是中子星。
星球自身的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會不斷往裡內部坍塌,並向外釋放巨大能量,表面溫度起碼1000攝氏度。這樣一來,這種星球就不可能誕生碳基生命。矽鏈比碳鏈更脆弱,雖然矽基生命更無法承受這樣的高溫。
第二種:這顆行星的體積比地球大10倍
體積比地球大十倍的巖石行星在宇宙中司空見慣,這也是題主假設中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情景。
比如克卜勒22b,它是NASA發現的第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
其位置也處於母星的適宜帶,質量是地球的2.4倍,體積是地球的14倍。
如果這顆行星存在生命,其生物應該更小,原因在於引力強,生物的骨骼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這樣的星球有更強的引力來吸引宇宙星際的氫氦元素,使其成為類似木星的氣態星球。
如果這樣的星球存在生命,那麼將會出現體積比較小的飛行動物和爬行動物。類似人類直立行走的動物基本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