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樣子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人,不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內心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準確的答案。曾經的人類,甚至無法理解腳下的大陸是什麼樣子的,直到第一次環球航海我們才證實腳下的大陸其實只是一個星球的表面。
人類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相信更多人都會支持「地平論」,就算是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願意想像地平論,甚至不惜為此付出生命,有些時候真相往往是顛覆我們認知的。
那麼宇宙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宇宙空間又是怎麼構成的呢?很多科學家都想找到宇宙的「幾何形狀」,例如宇宙空間也有可能是圓形的,就像是一個氣球一樣慢慢膨脹,但是一些數據告訴我們,宇宙可能並不是圓形的,反而可能是「馬鞍形」或者是「絕對平坦」的宇宙模型。
因為地球是球形的,人類的眼球也是球形的,因此兩條平行的線在距離我們足夠遠後,會呈現一個「消失點」。
如果宇宙是球形或者是馬鞍形的,那麼光線在不斷運動會,兩條原本平行的光線應該也會發生變化,但是科學家觀察到的任何光線都是永遠保持平行的,這代表宇宙本身可能是「平坦」的,或者宇宙的大小遠超我們的想像,就像是人類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是球形一樣,光線或許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為宇宙尺度足夠大,我們沒有觀察到。
而在「大一統」理論弦理論中,認為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其他維度之間的「一層膜」,我們感知到的四維時空可能是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對於我們來說,很難去理解宇宙的真實樣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宇宙實在太大了」,宇宙有多大?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每一分每一秒,我們的宇宙都在加速膨脹,這個速度早就超越了光速,導致了一定距離之外的光線無法抵達地球,人類也就無法觀察。
目前人類的可觀測宇宙直徑是900億光年,科學家認為,可觀測宇宙之外的空間可能數百甚至是上萬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人類和地球在這麼大的空間中,就像是地球上的一個單細胞生物,無法整個星球是如何運轉的。
但是,複雜的生命體也是有最簡單的基礎生命進化而來,人類文明雖然弱小,但是在無數年後,人類也有可能完全探索宇宙,成為宇宙中的超級文明,那麼在現代人類的探索中,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對於人類來說十分漫長遙遠的星系之間的距離,幾乎是可以忽略的,人類想要登陸火星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從銀河系的角度來看,整個太陽系都只是一個小光點,是整個銀河係數千億恆星中的一部分,而銀河系也只是超星系團中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
目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大宇宙結構是「 武仙-北冕座長城」,它的大小達到了讓人震驚的一百億光年,也是人類發現的最大的宇宙結構,這樣的巨星結構被我們稱為「宇宙長城」,既然宇宙中存在星系十分密集的區域,當然也就存在一些極度缺乏物質的「空洞」區域,也就是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宇宙牆」,其實造成這些區域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宇宙大爆炸,不可能每一個區域的物質都是均勻的。
宇宙的真實樣子更像是一張「黑暗的大網」,即使這張大網是由無數閃爍的星辰組成,它們發出的光芒仍然無法照亮宇宙的黑暗,我們肉眼可見的各種天體,包括恆星和黑洞,甚至是所有的宇宙塵埃都加上,也不到整個宇宙質量的10%,宇宙的真正組成部分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暗物質和暗能量不反射也不輻射光,並且也不會吸收光,就像是中微子一樣,即使每天有無數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暗物質和暗能量也一樣,它們真實存在,但是人類無法感知,也很難進行研究。
黑暗的暗物質支撐著宇宙空間,無數的天體形成一個複雜網絡橫跨在星空中,而暗能量在促使著宇宙不斷膨脹,這就是我們宇宙的真實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