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子?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

2020-12-05 探索宇宙說

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只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但是具體達到什麼程度卻不得而知。而在地球上,任何物體都有形狀,有方圓,有圓形還有其它的不規則形等。

既然世界任何物質都有形狀,那麼由它們組成的地球自然也是有形狀的,可是對於古人來說,是完全不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身處地球之中,我們也很難真正看清地球到底長什麼樣。只有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一個封閉式的三維球體。

站在太空中,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看到地球的形狀,它就是一個球體,而且還發現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都是呈現球體,雖然科學家曾經猜想過一種環形的行星理論上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觀測發現這樣形狀的行星。

除了行星,其它的大部分天體也都是呈現球體,只有極少數小天體可能會呈現一些不規則的形狀,天體越大,它越會表現得越圓。天體之所以基本都呈現球體形狀,原因可能是由引力來決定的。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知道了地球的形狀是球體,同時科學家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雖然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當中,它是無邊無界的,沒有什麼固定的形狀,但是大部分科學家還是認為宇宙不可能是無限的狀態,而且也不大可能沒有形狀。

那麼宇宙的形狀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對於宇宙的形狀科學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觀點,有的科學家認為即使宇宙中的天體基本都是呈現球形,那麼由無數天體組成的宇宙,有可能也是一個巨大的封閉三維球體。也有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能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平坦三維空間,也有可能是一個三維的馬鞍面。

到底科學家提出的三種宇宙形狀猜想,哪一個是正確的?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一個決定了宇宙形狀的關鍵數字:宇宙臨界密度。對於宇宙的無盡探索的深入能夠取得新的階段,我們不得不感謝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將宇宙學原理應用到了宇宙學研究之後,他的相對論在宇宙探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根據愛因斯坦的宇宙學研究,宇宙的形狀是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宇宙中的每一個點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宇宙的形狀只可能有三種情況,一咱是封閉的三維球面,一種是平坦三維空間,一種是三維的馬鞍面。

而決定宇宙是什麼形狀,是由曲率決定決定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宇宙空間的曲率取決於宇宙中物質場的分布。所以,只要測準了宇宙中的物質場地分布,那麼就能推斷出宇宙空間的形狀。

如果宇宙空間具有正曲率,那麼它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如果宇宙空間的曲率是零,那麼它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平坦三維空間;如果宇宙空間具有負曲率,那麼它同樣沒有邊際,是一個三維的馬鞍面。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最新論文中,曼徹斯特大學的埃萊奧諾拉·瓦倫蒂諾 、義大利薩皮恩扎大學的亞歷山德羅·梅爾奇奧和牛津大學的約瑟夫·西爾克,根據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功率譜中的引力透鏡幅度,推算出宇宙空間的曲率為正。也就是說,宇宙空間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

所謂的三維球面,還可以與數學上著名的龐加萊猜想聯繫起來,龐加萊猜想認為,單連通的無邊界的三維幾何體其實只有一種,這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三維球面。所以,如果埃萊奧諾拉·瓦倫蒂諾他們的論文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龐加萊猜想與宇宙空間的形狀掛鈎,這具有理論美感。

當然,目前對於宇宙形狀的最新研究結果,還只是一個可能性的猜想,真正的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身處在的宇宙中的我們可能很難探測清楚。科學家用來探測研究宇宙形狀的時候,用到了哈勃常數。可是目前,哈勃常數的數值還是一個不確定性,不同的方法測出的哈勃常數具有非常大的分歧。既然哈勃常數測不準,所以宇宙的平均密度也算不準,因此這個臨界線是模糊的。因此,現在說宇宙空間一定是封閉的,還為時過早。

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確定宇宙的具體形狀,但是對於宇宙是有界限的認可是得到了越來越多科學家的支持。我們可以將宇宙想像成一個能夠不斷膨脹的氣球,這個氣球它有具體的形狀,有明顯的邊界,但是它沒有確定的直徑和體積,原因就是氣球一直都在膨脹,直徑和體積隨時在變化。

宇宙的情形可能也是一樣,它如果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那麼它也具備了具體的形狀和有著明顯的邊界,只不過由於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它一直都在向外膨脹,沒有固定的直徑和體積。

人類目前的可觀測範圍是920億光年,如果將可觀測區域範圍定義為一個小宇宙,那麼這個宇宙就是一個以地球為觀測中心,半徑約460億光年的一個理想球體。當然,這只是人類目前的可觀測範圍,並不是整個宇宙範圍,這兩者是有巨大差距的。

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範圍有可能只是整個宇宙的一個點,就像在宇宙尺度之下的星系,恆星等,它們在我們看來非常龐大,可是在宇宙尺度面前,它們只是一個點。宇宙就是有無數個這樣的點相互影響之下形成的,事實上,雖然我們也沒有能力真正得出宇宙的真實形狀,但是宇宙是一個球體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有可能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對宇宙的探測範圍會更廣,會有更先進的方法來探測宇宙的形狀。不過,真正想要知道宇宙的具體形狀,最好的方法還是走到宇宙的邊緣甚至是走出宇宙,如果我們能夠走出宇宙,站在宇宙之外,相信宇宙的形狀和真面目也就會呈現在我們眼前。

當然,如果人類在未來真的有走出宇宙的那一天,相信又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好比,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和走出地球之後,認知和眼界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升華。而人類文明的下一次升華,有可能就是走出宇宙的那一天,或許那個時候,我們同樣會發出感慨:原來人類生存的宇宙也只是一粒塵埃。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二維封閉是三維球體,三維封閉是四維超球體,請問宇宙是封閉的?
    二維、即為一個面,如果將其封閉,看起來就是一個三維中的球體,假如存在二維生物,它無論是朝著任何這個球面內的任何一個方向走,它都將回到出發點!三維、長寬高所構成的空間,這是生命所能生存的最低維度,如果封閉起來,如何來形容這個空間呢,可能是一個四維超球體,按一維二維方式來理解的話,人類在這個球體中任意一點朝著任意方向,最終它將回到原點!
  • 宇宙是什麼形狀?古人認為是球體,衛星結果或證明他們是對的!
    當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我們便對宇宙開展了無窮的探索。只不過我們的科技水平有限,目前也沒能走出銀河系外的世界,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仍然引發無限遐想。在我們看來,宇宙是一望無際的空間,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所觀測到的距離,也不過才930億光年,真正的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 宇宙真實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仰望星空,我們通常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眼見為實,它們的形狀在人類的長期觀測中都是球狀物,雖然本質上如太陽系,銀河系或其它星系,甚至是黑洞,其形狀都傾向於扁平的圓盤。這些都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自然體現,那麼對於廣袤的宇宙,它的形狀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從外部視角看整個宇宙,它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也很疑惑?
  • 研究發現:宇宙可能是個循環,朝一個方向走,會從另一邊返回原地
    2019年,發表在《Nature》的一篇論文《封閉宇宙的普朗克證據和宇宙學可能的危機》表明:我們生活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這一研究發現推翻了近幾十年來的主流觀點,即宇宙是一個平坦的三維空間。接下來我們就聊下,一個封閉的宇宙是一個怎樣的宇宙。在現實生活中,你想要知道一個物體有多大,首先要知道它的幾何形狀,連它的樣子都不知道,是沒辦法研究大小的。
  • 研究發現:宇宙可能是個循環,朝一個方向走,會從另一邊返回原地
    2019年,發表在《Nature》的一篇論文《封閉宇宙的普朗克證據和宇宙學可能的危機》表明:我們生活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這一研究發現推翻了近幾十年來的主流觀點,即宇宙是一個平坦的三維空間。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這樣的宇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會給宇宙學帶來巨大的危機。
  • 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封閉球體,像不斷膨脹的氣球
    來源:新浪科技依據這項最新研究,如果宇宙形狀是彎曲的,那也是平緩地彎曲結構,這種平緩的彎曲結構對人類生活、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的運行並不重要,但是在銀河系之外深邃黑暗的宇宙空間,天體保持著直線運行,最終將繞圈循環,並回到最初的起始點。
  • 宇宙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到底有沒有邊界呢?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藉助探測儀器,科學家開始去探索宇宙的形狀,那麼宇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狀呢,是否有邊界呢?關於宇宙形狀的三種可能性在以前,阿里斯塔克斯、亞里斯多德及託勒密都曾提出過幾個不同的天體學理論,但是最後都被推翻。
  • 大一統方程:本宇宙是「封閉球體」!宇稱不守恆可能是以偏概全的
    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本宇宙是一個封閉的「球體宇宙」。這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本宇宙具有正曲率,是一個封閉的「球體宇宙」,有限無邊,並非平直或呈馬鞍形,除非實驗數據不準確。這也意味著宇宙對稱不守恆在本宇宙的局部是有效的,但在本宇宙整體上是失效的。不然,那些正反物質相湮,剩餘的物質從何而來,就無法自圓其說。
  • 【火星科技日報】:「最新研究發現宇宙可能不是無邊無際的;澳大利亞沙灘現形似人腦的不明生物 」
    最新研究發現 宇宙可能不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宇宙的形狀,物理學家曾經有著諸多想像。現在,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對普朗克衛星的數據分析指出,宇宙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宇宙空間形狀示意圖 這推翻了近年來的一個主流觀點,即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平坦三維空間。
  • 浩瀚的宇宙到底是是不是圓形球體的,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
    而如此浩瀚的宇宙到底是一個怎樣 形狀,估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圓形球體吧,可是現在隨著空間三維特性來說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是很多的,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宇宙的形狀其實主要是受限於自己所誕生過程中的條件約束,宇宙的每一部分還有每一次的變遷,以及內部相互的作用互動等等才最終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宇宙形態,那麼具體要怎麼看宇宙的形狀呢,讓我們先來拿掉一個維度,就像是宇宙存在於一個二維的表面,會是一個什麼具體的形態,一般來說二維最形象的就是平面紙張這樣的,將這張紙捲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圓柱體,然後我們從一側離開從另一側進入不過這仍然是一個平坦的表面。
  • 一個證明標誌著三維形狀研究時代的結束
    三十年前,數學家威廉瑟斯頓闡述了一個宏偉的願景:所有可能有限的三維形狀的分類。瑟斯頓是菲爾茲獎得主,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度過了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他有一種神奇的能力來想像難以想像的東西:不僅僅是生活在我們普通的三維空間裡的形狀,還有那些涉及到這種形狀的遠遠超出形狀的動物園。
  • 宇宙到底長什麼樣?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猜想,你認可哪一個?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都會對宇宙不約而同想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另一個則是宇宙到底長什麼樣?人類生存的這個世界是三維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任何物質都有其一定的形狀,即使像液態水它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而我們日常所見的固態物質,我們都能夠直觀看到它們的形狀,知道一塊石頭長什麼樣。
  • 宇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狀呢?
    空間是三維的,為了更好的解釋宇宙形狀的概念,咱們先去掉一個維度,讓宇宙變成一個二維的面,最典型的一個二維形狀就是一張平面,比如一張紙,我們在平面上畫一個三角形,它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當然平坦不是曲率的唯一一種可能,試想一下:一個球體的表面,在球面上隨便找一個點,它在兩個垂直的方向彎曲是一致的,這是正曲率。如果在球上畫一個三角形,那麼它的內角和和平面上就完全不一樣了,它的內角和不是一個固定的值並且大於180度。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宇宙外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盛世,人類也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但是人類的起源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人類可能是一個外來物種,人類身上的種種特點和其他生物大不相同。恐龍時代沒有人類,恐龍時代結束之後人類才出現在地球上,這似乎預示著什麼!人類是否就是外星文明呢?
  • 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樣子?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這一點,首先我們不妨試想一下,生活在二維面上的影子生物該如何理解三維立方體的概念;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想像這一幕,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更高級」的三維空間裡,所以我們才能從上方,也就是從第三個方向,觀察這個二維世界。
  • 為什麼宇宙中大型天體都是一個球體?不能有其他形狀嗎?
    如果,我們沒有藉助先進的設備來觀測宇宙,我們可能也會認為,這個世界就像天圓地方那樣。環球航行、太空飛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真的是球體。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繁星點點,古人只知道夜幕降臨時,太陽西下,月亮和小星星升起來取而代之,卻不知道,遠在天際的小星星,其實和我們地球、太陽一樣,都是巨大的天體。
  • 你認為整個宇宙是什麼形狀呢?球體?還是扁平體?或者其他形狀!
    宇宙的形狀是什麼?宇宙是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一切,所以我們不能站在它外面看它的形狀是像一個球,還是薯片,或者完全是別的什麼東西。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宇宙學家們不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儘管它迫使我們擴展我們思考形狀的方式。
  • 我們宇宙的形狀會是封閉的,而不是扁平的嗎?有何科學依據?
    宇宙正在膨脹,而且比我們最強大的望遠鏡所能看到的還要遠。長期以來的傳統觀點,科學家們早就得出結論,我們的宇宙的形狀是扁平的。但幾周前,一份新論文使用了普朗克衛星的最新數據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也許宇宙根本不是扁平的,而是用特定的封閉彎曲的幾何體。這有可能嗎?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空間曲率開始。
  • 研究表明:宇宙或是一個球體!而且比平坦宇宙能容納更多暗物質!
    對行星逆行運動的觀察是哥白尼日心說公轉的基礎,在哥白尼日心說中,太陽在太陽系的中心取代了地球,即推翻了地心說,水星不同尋常的軌道為廣義相對論驗證提供了又一個證實。事實上,我們對宇宙的全部理解都是建立在觀察到的基礎之上。現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新研究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得到證實,可能會引發宇宙學危機。研究表明,宇宙的形狀可能是彎曲的,而不是像先前認為的那樣是平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