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2020-12-04 科普大世界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

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實際上,人類早就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很多睿智的古人也給出了他們認為的答案,比如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等人在公元前500年的時候就認為地球是圓球形的,這是因為他發現在所有立體圖形中,只有球形是各處受力最均勻的,也是最完美的物體形狀,因此他認為不但地球是圓球形的,宇宙也應該是個圓球形狀的天體。

我國東漢時的天文學家張衡也認為「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那個時候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就是天和地,那麼張衡對宇宙的理解也是認為是像雞蛋那樣的圓球形,不過張衡並沒有說出是怎樣才有了這樣的認識的。

到了現當代時期,科學家們又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原點,之後向著各個方向暴脹,就好像一直在吹大的氣球一樣,因此該理論推理下的宇宙應該也是一個圓球形。

那麼科技發展到今天,有沒有一種證據能夠證明宇宙是圓球形的呢?近日有3位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稱,普朗克空間天文臺利用普朗克衛星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們的宇宙也應該是一個球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5日報導,來自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迪瓦倫蒂諾、梅爾基奧裡和希爾克三位科學家在研究了隸屬於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在2009—2013年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情況之後,認為這些數據中的一些信息表明了宇宙應該是封閉的,其形狀像圓球形。

普朗克空間天文臺衛星觀測到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濃度和向外膨脹的程度之間存在差異,而這種不平衡會使宇宙自身坍塌從而形成球形。

不過這一說法目前還有爭議,因為也有人認為這或是一個偶然事件,要真正了解宇宙的外形,目前人類的技術還做不到,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一次衛星觀測的推論,證明了古人是對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看到的網上那些宇宙的照片都不是真實的宇宙,對於宇宙的樣子,其實我們也一直都在探索,它的形狀我們更是無從探索,畢竟跟宇宙比較起來,我們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就算現在科學家能看到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但那對於宇宙也只是冰山一角。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一次衛星觀測的推論,證明了古人是對的?
  • 古人觀測的宇宙形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就有一些當局者迷,地球的形狀一直到探測器飛出之後,拍攝了地球的第1張照片,我們才可以確定地球是一個橢圓狀的球體,印證了之前古人的猜測。宇宙的形狀這並不是重點,因為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又有宇宙,那麼它們究竟是什麼形狀的呢?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古人所預測的,與衛星觀測結果不謀而合!
    就像是身處在宇宙當中的人類,無法知道宇宙的形狀一樣,除非我們可以跳脫到宇宙之外,看清它的真實面貌。地球究竟是什麼形狀的?人類討論了幾千年的時間,一直到第一艘人造衛星飛出地球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狀球體,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還有銀河系,銀河系之外還是浩瀚的宇宙。
  •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宇宙是什麼形狀?古人認為是球體,衛星結果或證明他們是對的!
    古代科學家的言論有些人認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從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但實際上,在古代社會就有很多的人對宇宙進行了探索。古希臘的數學家畢得格拉斯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言論,他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他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藉助了先進的儀器,而是對所有的立體圖形進行了觀察,最終發現只有球體是受力最均勻的,因此他認為地球是一個圓球狀的星球,而宇宙也是一個圓球的天體。宇宙是一個球體嗎?除了古希臘的科學家外,我國東漢是也有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就是張恆。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會是球形嗎?科學家用數據告訴我們答案
    只不過,古時候的人們並沒有科學,科技的概念,古人對於地球這個世界的認知只是通過各種幻想和猜想。事實上,在人類沒有真正走出地球之前,我們是基本無法真正弄明白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到底是一個什麼形狀?可是古人的智慧是不能小瞧的,我國東漢時的天文學家張衡就認為「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也就是說地球應該是一個球形,而宇宙應該也是一個球形。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的時候同樣也提出了地球是圓球形的說法。
  • 宇宙真實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仰望星空,我們通常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眼見為實,它們的形狀在人類的長期觀測中都是球狀物,雖然本質上如太陽系,銀河系或其它星系,甚至是黑洞,其形狀都傾向於扁平的圓盤。這些都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自然體現,那麼對於廣袤的宇宙,它的形狀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從外部視角看整個宇宙,它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也很疑惑?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有限無邊」,是否正確?
    宇宙是一個不斷膨脹的時空, 在人類的認知和理解中,宇宙的概念在不斷的變化,從地球到太陽系,再從太陽繫到銀河系,人類認知中的宇宙空間在不斷的膨脹和擴大,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陸地被天空籠罩,天空就像是一個鍋蓋一樣放在了大陸的上面,這種觀點當然不正確,但是受限於當時的觀察條件,只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對古人來說,每個人的活動範圍都是有限的,因此做出的判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站在高高的山上觀察,確實會認為「天圓地方」的觀點是正確的。
  • 古人「夜觀天象」 到底觀的是什麼
    那麼,古人所謂的「夜觀天象」,究竟是在觀察什麼呢?上古時期,古人就信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他們看來天象能夠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對他們而言,觀天象是一件非常嚴肅、重大的事情。
  • 古人是如何設立觀測天文機構的?
    所以對恆星觀測的內容也比較少,神秘性也小,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計時,一是為其他天體提供位置參考。關於計時,是看北鬥星的鬥柄,有這樣四句話:「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北鬥星的鬥柄仿佛一根巨大的指針,在天空轉動,隨時標示出當前的日期。對於有經驗的觀測者,只憑觀測鬥柄指向,就可以大致判斷當前的節氣。
  • 觀天象時,古人在觀些什麼?
    其實,觀看天象不僅是現代人在掌握高科技手段後了解宇宙的特權,古人也通過觀天象,尋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坐標,逐步建立了宇宙觀早在戰國時期,古人就繪出了二十八宿圖。我國古代為了對日月星辰的運行進行觀測,將繞天一周的二十八個星座作為觀測標誌,稱之為二十八星宿。將這二十八個星座按照方位分為四組,每組分別七個星宿。每組星宿以顏色和動物對應命名,即為四象。
  • 古人算命算些什麼?
    天道之學是非常精微細妙的,自然之學是有規律可以觀測和觀察的,這兩個都是受天體運行規律所影響,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都出自宇宙規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應理解為,想要知道天道,或者天體運轉的規律。要往天空更深處,宇宙更深處去探索。玄,天青色,這裡指代天。
  • 古人認為五行元素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你有沒有想過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這些大行星、矮行星還有小行星的名字背後到底有什麼規律呢?今天和大家來聊的是怎麼給行星起名字。說到行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尤其是金、木、水、火、土。為啥叫金木水火土呢?
  • 宇宙到底有多大?通過天文望遠鏡,我們看到了古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太陽黑子、土星環、木星及其四顆衛星,銀河系實際上是有許多恆星星系共同構成的。望遠鏡下的宇宙理論上來說,現在的宇宙是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的,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最遠距離也就是大爆炸以後光輻射到的最遠距離120~150億光年。
  • 古人心中的宇宙圖像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
  • 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子?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體
    既然世界任何物質都有形狀,那麼由它們組成的地球自然也是有形狀的,可是對於古人來說,是完全不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身處地球之中,我們也很難真正看清地球到底長什麼樣。只有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一個封閉式的三維球體。
  • 深奧莫測,古人觀測天象,總結出來的紀年方法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古人通過觀測天象總結出來的紀年方法。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地支相互匹配,形成了六十次循環一周。將這個規律運用紀年方面,就有了60年一甲子的說法。天幹地支的紀年方法,直到現代在民間還被廣為使用。比如2020年,用天幹地支紀年就是庚子年。
  •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了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古人們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了!古人認為,宇宙中的「宇」代表空間,包含了東、南、西、北和上下的各個方向;而宇宙中的「宙」代表時間,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不過我們也不要因此就認為這位作者(相傳是周代的尸佼)是什麼「唯物主義哲學家」──因為他接下去就說了「日五色,至陽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之類的「唯心主義」色彩濃厚的話。
  • 我們常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古人的宇宙觀讓人驚嘆
    這個很好理解,但是這句話的前面的大千世界,大家也許耳熟,但是卻不了解其到底是什麼,有多大。大千世界是佛教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1000個小世界就為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就為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就為一個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包括了小中大三種世界,他們的結構又以一千遞進,所以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它的構成,而並非大千世界是三千個。
  • 在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中,古人為什麼統一認為世界是神造的?
    引言:在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中,古人為什麼統一認為世界是神造的?世界的起源,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直不斷追尋的謎題,自從人類萌生智慧開始,就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這方面的探索。世界上流傳已久的那些創世神話,便是非常充分的證明。各大文明的創世神話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