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觀測的宇宙形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2020-12-04 英瑩的日常

古人觀測的宇宙星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在看一些偵探劇的時候,彈幕上經常會出現上帝視角這4個字,如果我們從上帝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案件,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誰是兇手,但是劇中的人他們並不知道,因為他們不是觀眾。還有個詞語叫當局者迷,是同樣的道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就有一些當局者迷,地球的形狀一直到探測器飛出之後,拍攝了地球的第1張照片,我們才可以確定地球是一個橢圓狀的球體,印證了之前古人的猜測。

宇宙的形狀

這並不是重點,因為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又有宇宙,那麼它們究竟是什麼形狀的呢?目前我們並沒有能力真正飛出太陽系,根據目前我們對太陽系的觀測來看,它很有可能是一個球體,那麼在太陽系之外的宇宙,是否和地球太陽系一樣,也是一個球體呢?

在宇宙中人類真的是如同螻蟻一般,目前天文設備可以觀測到的範圍是930億光年,在這一範圍之外,可能還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其他的部分是我們無法觀測到的,那麼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現在科學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在爆炸之後,就像是一個被吹起來的氣球一樣,不斷膨脹向各個角度擴張。如果從這一定義來看,宇宙應該和地球一樣,也是一個圓球體,那麼我們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這一觀點呢?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普朗克衛星提供了一組數據,這是在普朗克空間天文臺所觀測到的這組數據,似乎也表明宇宙是一個球體。科學家們經過深入分析認為,宇宙應該像地球一樣是一個封閉的物體,和圓球型非常相似。在宇宙中還存在著很多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在膨脹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出現也導致宇宙坍塌,形成一個球形。

古人對宇宙的觀測

其實這並不是人類第1次提出宇宙是球形的觀點,早在古希臘和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公元前500年畢達哥拉斯,他們就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見過地球的外表,而是根據不同形狀的受力原理來分析的,在所有的形狀中流行的受力是最為均勻的一個。如果想要在宇宙中正常的運行,原型是最為合理的形狀,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

普朗克天文臺觀測到的結果也印證了這兩位古人的猜測。難道當時古人們就已經有了觀測的設備嗎?其實這和他們的智慧分不開。科學的發展是在不斷提出假設,不斷驗證,不斷被推翻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雖然這一觀點目前還存在著很大的疑點,相信在未來某一天,我們可以真正的一睹宇宙的真容,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一次衛星觀測的推論,證明了古人是對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看到的網上那些宇宙的照片都不是真實的宇宙,對於宇宙的樣子,其實我們也一直都在探索,它的形狀我們更是無從探索,畢竟跟宇宙比較起來,我們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就算現在科學家能看到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但那對於宇宙也只是冰山一角。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一次衛星觀測的推論,證明了古人是對的?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古人所預測的,與衛星觀測結果不謀而合!
    就像是身處在宇宙當中的人類,無法知道宇宙的形狀一樣,除非我們可以跳脫到宇宙之外,看清它的真實面貌。地球究竟是什麼形狀的?人類討論了幾千年的時間,一直到第一艘人造衛星飛出地球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狀球體,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還有銀河系,銀河系之外還是浩瀚的宇宙。
  • 古人是如何設立觀測天文機構的?
    所以對恆星觀測的內容也比較少,神秘性也小,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計時,一是為其他天體提供位置參考。關於計時,是看北鬥星的鬥柄,有這樣四句話:「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北鬥星的鬥柄仿佛一根巨大的指針,在天空轉動,隨時標示出當前的日期。對於有經驗的觀測者,只憑觀測鬥柄指向,就可以大致判斷當前的節氣。
  • 天文學是觀測的科學,我國古代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儀器是這個!
    天文觀測與宇宙學說五帝時代,中國社會從部落聯盟向國家演進。當此之時,天文觀測就由部落聯盟或國家掌控。《世本》說黃帝命羲和佔日,常儀佔月。《史記·曆書》記載顓頊任命重為「南正」以司天。考古發現證明這些傳說不虛。
  • 宇宙膨脹的觀測證據是什麼?
    宇宙膨脹的觀測證據是什麼? 答: 鋪墊知識: 光源的光譜是由許多或明或暗的窄細條紋組成的。它們分別是原子的發射光譜(明線)和吸收光譜(暗線)。
  • 科學家推測可觀測宇宙有2萬億個星系,更遠的星系已經看不見了
    在大約100年前,人類還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儘管有一些人已經意識到宇宙包含的不止有銀河系,但他們「大膽的想法」還是被淹沒在了主流的說法中。直到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通過造父變星發現仙女座大星系的距離遠遠超過銀河系直徑,不可能位於銀河系中,才解決了這次紛爭。至此人們相信,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座「小島」。在宇宙這片茫茫大海中,還有更多和我們一樣的星系。
  • 我們如何知道宇宙的形狀和大小?
    我們古人有這樣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大致意思是站的高看得遠,以我們現在的物理常識來看,站的高不僅能看得遠,我們還可能看到地球的形狀,但這需要多高呢?上圖中我們站在四千米的高山上遙望遠方,我們看到的地平線依然是平的。難怪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圓的!哈哈。
  •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同樣的,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銀河系,又怎麼知道銀河系是漩渦狀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討論討論這個話題。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人認為夜空中那一條明亮的銀河是神界的天河,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希臘人更加浪漫,認為那是一條流淌著牛奶的路,所以稱之為Milky Way。這,就是人類對於銀河形狀的最初認識。
  • 宇宙真實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仰望星空,我們通常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眼見為實,它們的形狀在人類的長期觀測中都是球狀物,雖然本質上如太陽系,銀河系或其它星系,甚至是黑洞,其形狀都傾向於扁平的圓盤。這些都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自然體現,那麼對於廣袤的宇宙,它的形狀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從外部視角看整個宇宙,它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也很疑惑?
  • 可觀測宇宙究竟是何形狀?人類跨出了可觀測宇宙會發生什麼?
    我們從宇宙中看到的區域包含超過數千億的星系和數萬億的矮星系,通常矮星系中包含著數十億顆恆星,而常規星系則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若將它們放在一起,那麼它們的數量將會超過人類的居住所地球上的所有沙粒。但它們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若可觀測宇宙的邊際離人類足夠近了,而我們又越過宇宙的可見部分那該怎麼辦呢?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
  • 可觀測宇宙究竟是何形狀?人類跨出了可觀測宇宙會發生什麼?
    但它們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若可觀測宇宙的邊際離人類足夠近了,而我們又越過宇宙的可見部分那該怎麼辦呢?若人類越過了可觀測宇宙的部分,那麼將會出現三種可能性!第一,就是我們生活在所謂的開放宇宙中。在這裡,就像數字π包含無限數量的數字一樣。沒有任何重複的模式,宇宙也將是包含無限數量的恆星和星系。
  • 宇宙是什麼形狀?古人認為是球體,衛星結果或證明他們是對的!
    當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我們便對宇宙開展了無窮的探索。只不過我們的科技水平有限,目前也沒能走出銀河系外的世界,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仍然引發無限遐想。在我們看來,宇宙是一望無際的空間,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所觀測到的距離,也不過才930億光年,真正的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 日本國立天文臺呼籲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影響
    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的影響科技日報東京7月15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日前發表聲明,對圍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造成的天體觀測負面影響表示擔憂,要求衛星運營公司考慮和採取措施減少對天文觀測的影響。
  • 發燒友在民居樓頂自建天文臺 可清晰觀測到木星
    發燒友在民居樓頂自建天文臺 可清晰觀測到木星 原標題:   頭頂璀璨的星空淹沒在城市的燈光中;想要一探宇宙的奧秘,往往需要跋山涉水去到偏遠的郊外。如何坐在家裡仰望星空?
  • 全球太陽觀測天文臺被全部關閉?
    我們有一些人(在太陽黑子天文臺)要求我們在他們撤離的時候待命。沒有人會詳細說明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聯邦調查局也在上面。沒有人會說他們的目的是什麼"。2018年9月7日上午,太陽黑子天文臺入口被一個停車標誌和黃色犯罪現場標誌封鎖,該設施暫時關閉,直到另行通知。
  • 知識分享: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儀器居然是這樣!
    001■表與渾儀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很不發達,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天文觀測,都是一些極為簡單的工具和儀器。當時觀測天象所用的儀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表",形制是一根直立的杆子,通過太陽光的照射,人們根據表在地上的投影方向和長度的變化來觀測天象。"表"是起源最早的天文儀器,它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觀察太陽投影的變化而發明的。古人利用"表"可以達到定方向、定節氣、定時刻的目的。
  • 你是否也有著在天文臺工作的夢想?聽聽觀測助手講他的天文臺生活
    雲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站太陽射電望遠鏡上方的星辰(可以在左上角隱約看見仙女座星系)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去天文臺工作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大家都說去天文臺工作都十分枯燥,每天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真的是這樣嗎?一些網友還問到,天文臺的工作是不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