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的影響
科技日報東京7月15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日前發表聲明,對圍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造成的天體觀測負面影響表示擔憂,要求衛星運營公司考慮和採取措施減少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建議衛星運營公司通過與天文學研究機構協調、開發難以反射太陽光的衛星材料、調整衛星電波頻率等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聲明中說,在現代社會,通信衛星和廣播衛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由於人造衛星反射陽光,天文研究用的可見光及紅外望遠鏡已把這些人造衛星誤認為「人造恆星」。此外,衛星與地面的通信電波已對電波天文觀測產生了影響。鑑於這種情況,日本國立天文臺從保護和維持天文觀測環境觀點出發,於今年4月設立了「周波數資源保護室」。
聲明中還稱,2019年5月24日,美國空間X公司開始發射利用通信衛星連接網際網路的「Starlink」衛星群。一期計劃最終將發射12000顆衛星,目前已經發射60顆衛星,以建設巨大通信衛星群網絡。該衛星群建成後,每時每刻天空中將能夠看到200顆衛星。美國亞利桑那州洛厄爾天文臺在觀測星系時,已有「Starlink」衛星光線在觀測圖像中產生了多條斜線。
鑑於此,由世界各國天文學者組成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6月3日發表聲明,對「Starlink」等巨大衛星群對天文觀測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聲明對可見光觀測的憂慮,以及對衛星和地面的無線通信對電波天文觀測的影響表示擔憂。
宇宙和星空是全人類的寶藏。為了讓人類更好地了解這個宇宙,有必要保持各種波長的「天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