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臺

2021-01-14 中國科學院


國家天文臺組織群眾在科普教育基地觀測太陽活動。



國家天文臺在2002年科普活動周上舉辦活動



  國家天文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建在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原址即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文化區內。基地是由國家天文臺二部和北京市育榮實驗學校共同籌建的,現正式對外開放。該基地距市中心20多公裡,距京昌高速公路只有3公裡,交通便利。
  國家天文臺是「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的科普活動曾為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繼承和發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科普傳統,充分發揮和利用站內原有專業天文設施,天文儀器的作用,國家天文臺二部專門開闢建立了這個基地。基地除保留該站原有的專業儀器,諸如中星儀、目視等高儀、太陽望遠鏡、列印經緯儀、原子鐘等可供參觀外,還可實際用望遠鏡觀測太陽活動、太陽黑子及美麗的星空、月球等。近年來又新增加了參觀者可以自行操作、自己動手拍攝天文照片的小型美國進口天文望遠鏡、天文知識展板、實物展廳和現代化的天文知識演示報告廳。演示天文節目如:浩瀚的宇宙、隱秘的星球、神秘的太空、尋找外星人、登陸火星、宇宙與人等20幾套天文節目。進行天文知識講座報告等。該基地曾多次接待黨和國家領導到基地觀測特殊天象活動。接待大、中、小學和科技館、青少年等組織的青少年到基地進行參觀,天文科普培訓。並多次舉辦天文夏令營和冬令營等活動。
  該基地對外開放的天文觀測設備及展示廳有:
  太陽光學觀測室。該觀測室裝備有1980年南京天文儀器廠生產的物鏡口徑18CM,色球成像口徑25CM的太陽光球色球雙筒望遠鏡。參觀者可用望遠鏡實際目視觀測太陽光球、色球,看太陽光球層的黑子,太陽色球的耀斑、日珥、暗斑、暗條等太陽表面的活動現象。
  人造衛星觀測室。觀測室放置有南京天文儀器廠生產的雙筒口徑200MM的人造衛星跟蹤列印經緯儀。可根據國內外衛星的軌道預報對衛星實行跟蹤觀測,同時可供目視觀察天體如月球、土星、火星及慧星等
  小型望遠鏡觀測室。備有兩臺美國咪特公司生產的9CM小型望遠鏡,可以自己動手觀測太陽、月球、土星、銀河系、星雲等,還可以自己拍攝感興趣的天文照片。同時還備有3-5臺國產114CM的小型望遠鏡供大家同時觀測。
  天文科普圖片展示廳。主要展示我國古今天文觀測臺站、儀器設備,世界最新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如甲骨文中的天象記錄、古觀象臺、國內主要天文臺、國內外重大天文設備、太陽和九大行星、恆星和星系等100多塊展板。 
  現代時鐘展示廳。該基地曾是我國標準時間工作的發源地,從1960年6月1日開始給中央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送時號,發布北京時間標準。所以基地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展示現代時鐘及附屬的設備展品,包括用於60年代的電子管石英鐘,70年代的電晶體石英鐘、80年代的銣原子鐘、90年代的小銫鐘、GPS接收機、相對應年代的時間比對系統、及送往中央電視臺的標準時號放大設備等實物展示。   
  該基地是原北京天文臺天文科普培訓中心。曾舉辦了十屆全國青少年天文夏令營、冬令營;多次舉辦了天文講習班、天文科普講座;多次與國內有關單位聯合面向社會舉辦「偉大的宇宙、可愛的地球」天文科普展覽。我們除了堅持以上三種開展天文科普教育活動的主要途徑外,還充分利用國家天文臺與興隆基地,懷柔基地、密雲基地的有利條件實施「天文科普旅遊」,其中包括「天文科普一日遊」、「周末二日遊」。「周末三日遊」等等。並多次組織特殊天象的觀測培訓班。並將天文科普推向全國。
  近年來,成功地舉辦了各種各樣別具特色的科普活動,其中包括:
  慧星的觀測。從1986年觀測哈雷慧星以來,基地曾多次組織對慧星的觀測。因為慧星是天文的熱點話題,很多人對此非常感興趣,都想親眼看一看慧星是什麼樣子。1986年的慧星觀測,基地就接待將近一萬人包括中央領導如,張愛平將軍、陳幕華副總理、宋健主任等及中小學生、市民、外賓。
  流星雨的觀測。流星雨的觀測是天文愛好者特別熱衷的一項觀測活動,因為觀測流星雨不需要什麼觀測設備,只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之下就可進行觀測並能取得資料。1998年一次觀測基地就接待了將近3000人。2001年基地又和科旅合作成功的組織了獅子座流星雨的觀測。在基地內觀測的大約有300人。
  日全食的觀測。日全食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天象,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為了普及天文知識,1997年我們組織在基地進行日全食的觀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1年6月基地和科旅合作組團去南部非洲津巴布緯觀測日全食,獲得圓滿成功。拍攝到了日全食的全過程,獲得了珍貴的日全食照片資料。
  天文奧賽教師培訓班。今年初為了能使我國青少年的天文科普活動走向世界,基地和天文館合作組織一期天文奧賽教師培訓,請專家授課,圍繞天文奧賽進行天文知識及天文望遠鏡的培訓,並將歷界天文奧賽題進行分析講解。使大家對天文奧賽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今年參加第六次國際天文奧賽打下了基礎。
  天文科普活動走出基地。近年來為了發揮我們天文的優勢,使天文知識面向社會,為青少年和廣大公眾普及天文知識,我們多次參加了北京市科普活動,如2001、2002年的科普活動周。建立了南方、鄭州、柳州、河北承德、山東泰安等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天文互動展品的開發研製。為了讓廣大青少年能動手操作天文科普展品。今年我們和豐臺科技館共同製作了天外來客隕石、地球大氣層、七色光演示儀、日月食演示儀等十一件天文展品,並參加了今年在北京舉辦的科普活動周。受到領導的好評和同學們的歡迎。 
  為了更好的搞好天文科普,充分滿足全年假日和雙休日開展的科技旅遊活動,基地計劃與育榮實驗學校合作,在基地建設能接待300人左右的天文愛好者活動和生活的「天文公寓」及天文科普樓。增加一臺20CM左右的全自動天文望遠鏡。10M的天象廳,能演示多種天象節目。及多功能廳。充分發揮國家天文臺一流人才的作用,把國家天文臺科普基地辦成國際化的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國家天文臺與法國巴黎天文臺籤訂合作協議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下簡稱國臺)和法國巴黎天文臺在北京籤訂了《巴黎天文臺-國家天文臺科學合作和學術交流協議書》,協議籤訂儀式暨雙邊科研情況交流會在國臺總部舉行。巴黎天文臺臺長D. Egret、副臺長C. Stehle,國臺有關領導和部分科研部門負責人、研究骨幹參加了會議和儀式。
  • 國家天文臺參加第八屆東亞核心天文臺聯盟臺長會議
    8月17日至18日,第八屆東亞核心天文臺聯盟(East Asian Core Observatories Association,簡稱EACOA)臺長會議在韓國大田舉行,此次會議是EACOA年度臺長會議,旨在確定該機構年度發展重要議題和經費等事宜。
  • 深圳: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成立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掛牌儀式在深圳西湧天文臺舉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華明報導 5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掛牌儀式在深圳西湧天文臺舉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劉曉群等出席掛牌儀式並致辭,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主持掛牌儀式。
  •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劉寶興/證券時報 2016-10-13 15:16 來源:澎湃新聞
  • 臧侃帶隊赴國家天文臺訪問交流
    5月11日至13日,受國家天文臺工作邀請,縣委書記臧侃率隊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參觀訪問並開展座談交流,強化臺地溝通對接,促進雙方共同發展。臧侃一行先後參觀訪問了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遙科學探測實驗室、興隆觀測基地、LAMOST望遠鏡、2.16米望遠鏡等,並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進行了座談交流。
  • 國家天文臺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新京報快訊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近代天文觀測研究發現宇宙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處於加速膨脹狀態。
  • 國家天文臺新「掌門」!
    國家天文臺新「掌門」!從泰興走出去的科學家常進10月22日出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他是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國家天文臺新任領導班子與上屆領導班子成員合影10月22日,國家天文臺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
  • 天文營日誌(上)探訪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
    這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製造黑暗,是為了看到更多的光。為了避免人造光源對夜間觀測造成幹擾,興隆基地儘量減少人造光出現在室外。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 供圖:國家天文臺為了充分發揮天文營作為專題科學營的特色,也為了使營員中的眾多天文愛好者能有最大的收穫,整個天文營的大部分行程是關於天文的專門活動,尤其是和國家天文臺密切合作,分別赴興隆、懷柔兩個觀測基地和國家天文臺總部體驗天文觀測、學習天文知識。
  • 國家天文臺研究生參觀野生動物園
    合影4月16日上午,趁著雨後的清涼舒爽,國家天文臺研究生會組織臺內研究生前往大興區野生動物園進行參觀,一覽野生動物的風採。此次活動同學們饒有興趣,共有90餘人參與了活動。當天一早,同學們乘坐大巴由國家天文臺出發前往野生動物園。到達園區後,大家開始自由活動,按照自己的喜好前往不同的區域參觀,領略世界各地不同物種來著水、陸、空的野生動物。同學們行走在不同館場間,看著動物們或是安靜、或是狂野、或是和睦的相處姿態,聽著飼養員們講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經歷,緊張的科研學習壓力似乎也舒緩了許多。
  • 月球「土特產」正式落戶國家天文臺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正式落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在國家天文臺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1731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落戶國家天文臺
    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2011年招收推免研究生辦法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011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已經開始,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一、申請條件凡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均可申請免試攻讀國家天文臺碩士學位。二、申請材料推薦免試申請者應直接向我臺研究生部提交如下材料:(一)必須提供的材料1、《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申請表》。2、所在學校教務部門開具的推薦免試生資格證明。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圖)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國家天文臺黨委中心組召開2020年第五次學習擴大會
    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以講黨課形式宣講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基本情況和主要精神,對全臺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做出明確要求。國家天文臺黨委副書記石碩領學了《全面準確認識當前形勢,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有關內容。
  • 李春來、薛隨建任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圖/簡歷)
    李春來、薛隨建任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圖/簡歷)2014-08-22 10:05:55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22日電(崔小粟)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幹部任職通知
  • 國家天文臺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包含20億天體
    國家天文臺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包含20億天體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01-14 11:45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落戶貴州
    新華社貴陽5月25日電(記者王麗、楊洪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與貴州貴安新區24日籤訂《貴州射電天文臺及FAST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協議》,標誌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正式落戶貴州。  記者從24日在貴州舉辦的「2017貴安國際數字經濟論壇」上了解到,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規劃佔地面積約60畝,總投資約1.6億元,主要建設貴州射電天文臺、FAST科學數學數據存儲與處理中心、FAST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實驗平臺。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透露,在貴安新區建設FAST數據中心是國家天文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12 月 19 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 20 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 「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天文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12月11日,由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主辦的第七屆中關村大數據日——「大數據應用與治理」主題高峰會議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舉行。本文內容由雷鋒網整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崔辰州的演講——《天文大數據研究動態》,天文學不僅僅是你我看到的宇宙星辰,還有這些大數據研究人員背後的情懷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