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Coq博士訪問國家授時中心
9月28日至30日,應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張首剛研究員和姜海峰研究員邀請,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Le Coq博士訪問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並作了題為Optical frequency combs and ultra-stable lasers, optical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量子頻標研究室姜海峰主持,國家授時中心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涼山州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3月18日上午,我州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西昌籤署「十三五」期間推進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州委書記林書成,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講話。州委副書記、州長蘇嘎爾布與嚴俊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籤署協議推進科普合作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青島天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開展天文科普工作交流研討,並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決定面向社會共同開展公益性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將天泰集團天泰天文臺命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實驗基地」。 天泰集團從創立之初即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堅持以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劉寶興/證券時報 2016-10-13 15:16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家天文臺
國家天文臺在2002年科普活動周上舉辦活動 國家天文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建在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原址即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文化區內。基地是由國家天文臺二部和北京市育榮實驗學校共同籌建的,現正式對外開放。該基地距市中心20多公裡,距京昌高速公路只有3公裡,交通便利。 國家天文臺是「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的科普活動曾為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國家天文臺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新京報快訊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近代天文觀測研究發現宇宙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處於加速膨脹狀態。
-
香港天文臺臺長:極端天氣料增 全年雨量預測偏少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去年6月至11月間的平均氣溫是130年來最高,呼籲市民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會愈來愈多。 岑智明又指,今年底的巴黎氣候會議將是全球減排的關鍵,若未能達成協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高峰,本世紀末香港的平均氣溫會上升3度至6度,香港海平面界亦會上升,一旦遇到風暴潮,大澳等低洼地區可能會被水淹浸。
-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展開深度合作,雲上的天文學能看得更遠嗎?
會議一如往常,但這次卻有一位「不速之客」找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副臺長趙剛博士,他們將會就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網際網路新技術與天文學研究與科學普及的合作等事項進行商議,這位「不速之客」就是時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落戶貴州
新華社貴陽5月25日電(記者王麗、楊洪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與貴州貴安新區24日籤訂《貴州射電天文臺及FAST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協議》,標誌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正式落戶貴州。 記者從24日在貴州舉辦的「2017貴安國際數字經濟論壇」上了解到,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規劃佔地面積約60畝,總投資約1.6億元,主要建設貴州射電天文臺、FAST科學數學數據存儲與處理中心、FAST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實驗平臺。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透露,在貴安新區建設FAST數據中心是國家天文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籤訂合作協議
據中國科學報18日報導,1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下屬新空間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歐洲失重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機會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失重飛機可提供載人失重環境,並具有準備周期短、實驗空間大,特別是支持常規地面科學實驗設備開展失重實驗等優點,被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長期利用。 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殿文表示,中科院與法國在空間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其中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利用新空間公司的失重飛機開展了一系列微重力實驗。他相信該合作協議的籤署會令雙方的合作更進一步,並希望雙方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
法國天文臺公布11月將陸續出現月全食和日全食
法國天文臺公布11月將陸續出現月全食和日全食 新華網巴黎10月27日電(記者楊駿)法國天文臺公布的天文曆表顯示,今年11月將陸續出現月全食和日全食現象。尤其是即將出現的月全食,屆時地球上多個地區都能觀測到。
-
上海佘山曾有亞洲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也曾是國家重要的天文臺
上海天文博物館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1872年建造於西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它的鎮館之寶是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也是當時是亞洲最大的望遠鏡和帕蘭子午儀。所以這裡也成為上海人了解天文的初次感受!加上這個天文館原本是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建造,所以外形像極了教堂!關於上海天文博物館的來源,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意外,清光緒24年,耶穌會神父蔡尚質籌資10萬法郎,在法國巴黎為徐家匯天文觀象臺購置一架口徑40釐米、焦距7米的雙筒折射天文望遠鏡,同時還購置了鐵製穹頂。因當地地質要求未能達標,遂重新選址於西佘山山頂,佘山天文觀測臺就此應運而生。
-
國家天文臺參加第八屆東亞核心天文臺聯盟臺長會議
會議期間,來自韓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所(簡稱KASI),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簡稱NAOC),日本國立天文臺(簡稱NAOJ),和臺灣中研院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簡稱ASIAA)的四個EACOA成員機構的臺領導和相關人員匯報了各自機構的最新科研發展狀況,EACOA機構管理及其具體項目的運作現狀,以及2015年年度計劃等。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1975年,香港天文臺與國家氣象局(現中國氣象局)在北京籤署協議,建立了一條連接北京和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讓香港與內地多了一條寶貴紐帶。 1983年,國家氣象局向外交部、總參謀部和公安部請示在廣東省擔杆列島建立一個自動氣象站,獲得批准;同年,國家氣象局和廣東省政府批准了粵港氣象合作會談方案。 1984年,中英兩國發布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發現一顆小行星命名「嚴濟慈星」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同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97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第10611號的小行星,28日下午在北京正式命名為「嚴濟慈星」,以紀念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嚴濟慈院士。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一、也是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奠基人之一。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姚永強:站在離星空最近的地方—新聞—科學網
姚永強(左二)向美國合作團隊介紹阿里站建設望遠鏡的臺址條件。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姚永強因表現突出,作為第15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繼續留在了西藏阿里。 十年選址路漫漫 到阿里掛職,研究紅外天文的姚永強帶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推進西藏阿里天文臺的建設。自2003年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組織啟動了中國西部天文選址計劃,在西藏與新疆展開長期的選址工作。選中西藏阿里,姚永強和他的團隊已在野外踏勘監測了十年。
-
上海天文臺與徐匯中學達成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協議
上海天文臺與徐匯中學達成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協議 2015-12-15 上海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12月11日,在黨委書記侯金良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主要成員及臺內多位熱心科普工作的專家來到徐匯中學參加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合作交流會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籤訂合作協議
1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下屬新空間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歐洲失重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機會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失重飛機可提供載人失重環境,並具有準備周期短、實驗空間大,特別是支持常規地面科學實驗設備開展失重實驗等優點,被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長期利用。 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殿文表示,中科院與法國在空間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其中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利用新空間公司的失重飛機開展了一系列微重力實驗。他相信該合作協議的籤署會令雙方的合作更進一步,並希望雙方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