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籤字儀式現場。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鄒建軍說,粵港兩地相連,天氣相近,在氣象方面加強合作是兩地共同所向,更是民眾共同所需。粵港氣象已攜手走過30多年,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不僅在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也為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氣象開放合作的品牌。這次協議的籤署是兩地氣象合作的新裡程,期望雙方繼續深化交流,共同提高粵港氣象服務水平,造福兩地百姓。
岑智明說,粵港自20世紀80年代初已開展氣象合作,共同建立自動氣象站,加強氣象觀測,並每年舉行技術交流活動。30多年來,兩地在其他領域陸續開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在氣象通信、天氣探測系統設置、資料交換、氣象服務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通過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粵港將進一步提升兩地氣象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兩地民眾提供更優質的氣象服務,香港天文臺很高興與廣東省氣象局共同推進相關項目。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於1998年成立,每年一次輪流在廣州和香港舉行。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1996年籤訂《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簡稱《安排》)。在此《安排》下,粵港兩地在氣象領域多年來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粵港澳每年都輪流舉辦氣象科技研討會及氣象業務合作會議,第一屆在1985年舉行。在2011和2012年,廣東省氣象局、深圳市氣象局分別與香港天文臺先後籤署《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發展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共享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