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這座無人島是起點!

2021-01-11 百家號

在香港大嶼山以南45公裡的珠江口海面上,有一個面積約0.112平方公裡的花崗巖小島。因島上長有茂密的黃茅草而得名黃茅洲島。

黃茅洲自動氣象站及蚊尾洲島(來源:香港天文臺)

小島雖人跡罕至,在香港卻很有名氣。在香港天文臺播發的天氣預報中,經常提及那裡的一個離岸自動氣象站數據。

或許,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個無人島,正是內地與香港氣象部門在改革開放後,開啟交流合作的見證。

故事,要從40多年前講起——

上世紀70年代,我國政府初步與英國方面接觸,著手解決香港問題。

1982年11月,時任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途經香港時,時任香港天文臺臺長費愨向他詢問可否在香港以南、內地管轄範圍內的島嶼上建立一個自動氣象站。其觀測數據將有助於粵港兩地提升颱風季節的氣象預報預測能力。

當時,距離中英兩國正式籤署《中英聯合聲明》,還有700多個充滿波折的日夜。在這一時間節點便提出粵港共建氣象站,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據憶述,當時有三種觀點。

一種主張「不建」,畢竟香港主權還未收回,氣象數據有較高戰略價值,且人員和觀測設備出入境多有不便。

第二種認為應「緩建」,建議待中英談判塵埃落地再嘗試接觸。

第三種觀點則是「當建」,該站是監測珠江口外、香港以南海面重要天氣的「前哨站」,有助護佑兩地民生福祉;同時,對於現代化剛剛起步、尚未擁有一座自動氣象站的廣東氣象部門來說,可以藉此豐富觀測資料、積累經驗。

當時的國家氣象局及廣東氣象部門,都對第三種觀點投了「贊成票」。

經過與香港天文臺的協商,雙方給出合作方案:

自動站設備和維修更新所需器材由香港方面負責,自動站建設由廣東省氣象局負責,安裝和定期維修由雙方派人員共同完成。1983年,原國家氣象局向外交部、原總參謀部和公安部請示,在廣東省擔杆列島建立一個自動氣象站。此事得到中央高度重視和支持。1984年,中英兩國發布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出在1997年7月1日,中國將恢復對香港地區(含香港島、九龍及新界)行使主權。也是在這一年,香港天文臺與廣東省氣象局正式籤署有關建立自動氣象站的合作協議。

圖為1984年,香港天文臺與廣東省氣象局籤署有關建立自動氣象站的合作協議。(來源:廣東省氣象局)

1985年7月11日,黃茅洲自動氣象站正式落成!它也是香港建設的首批自動氣象站中,唯一建在內地管轄範圍內的氣象站。當天20時,該站獲取的首份氣象監測資料便傳送至粵港兩地。黃茅洲氣象站是廣東省首個自動氣象站。它的建站,成為廣東氣象開啟開放合作新徵途的一座裡程碑。

圖為黃茅洲氣象站建成。(來源:廣東省氣象局)

「黃茅洲氣象站的維護工作很艱苦。」1993年至2012年間多次上島開展維護工作的廣東省氣象防災技術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楊志健說,「島上黃茅草瘋長,每次都要用鐮刀割草,才能走近自動站。」

圖為自動站維護人員從一人高的野草中穿行。(來源:廣東省氣象局)

圖為1987年工作人員在島上維修觀測儀器。(來源:香港天文臺)

島嶼四面峭壁,無法停泊船隻。最初租用漁船上島時,人們需要「跳幫」登岸,時常面臨失足落海的風險。

後來,島上修了直升機停機坪。香港回歸前,香港天文臺要派人攜帶維修設備進入內地,雙方一起租賃民用直升機上島。這樣做,耗時耗力,安全係數也不高。1996年,一架直升機將自動站維護人員送上島後,在返程時發生空難墜毀,這讓楊志健至今心存惋惜。

1997年後,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承擔了運輸維修人員和設備上島的任務。自此,楊志健和同事可以到香港赤臘角機場乘機。

圖為自動站維護人員搭乘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來源:香港天文臺)

1996年,粵港再度合作建設自動氣象站。一個位於香港島東北面約50公裡的沱濘列島;另一個則設於香港島西北面約50公裡的內伶仃島。現如今,廣東省氣象局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的200多個中尺度自動氣象站資料,均與香港氣象部門共享。

所謂是,伶仃洋裡千帆起,芳草一嶼看古今。

推 薦 閱 讀

記者的「朋友圈」是怎麼聊「天」的?暴露年齡系列!快跟著熟悉的bgm感受「聯播天氣預報」的近40年不懼風雨,一路前行!他們奔走在氣象新聞報導一線敬佩!大漠裡追流沙、冰山下測雪溫… 他們在邊疆做氣象科研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策劃: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段昊書

圖片來源:香港天文臺、廣東省氣象局、新華社

微信編輯:卞贇

投稿諮詢:010-68409419(張老師)

相關焦點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天文臺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打造服務亞洲乃至全球的「航空氣象中心」,打破西方的壟斷,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共享航空氣象信息。香港天文臺全天24小時對氣象、地震、輻射等多方面提供預報和監測,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一。
  • 亞洲區氣象部門首腦在香港討論區域合作
    新華網香港12月7日電(記者張雅詩)來自35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氣象部門首腦,7日出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第二區域協會(亞洲)的第十三次會議。  一連9日的會議共有100多人出席,其中還包括世界氣象組織秘書處的高層人員,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和其他區域的氣象部門的觀察員等。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香港回歸以來,香港天文臺在天氣服務、航空氣象、國際合作、臨近預報以及氣象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與內地氣象、航空、地震、海洋和核安全等部門加強了合作交流;與廣東省氣象局,深圳、珠海等市氣象局交換觀測數據、預測及預警信息,設立通信渠道,取得多項實質性成果。
  • 香港氣象「掌門人」:回歸是民族記憶,祖國是堅強支撐
    通過深入交流,三方已實現共享實時觀測數據,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分享暑熱壓力測量技術,並就颱風及暴雨等重大天氣過程交換意見,這對三地的業務運作起著積極的作用。而粵港澳共同發展和營運的大珠三角網站亦為區內公眾提供最新的天氣警告、預報和實況觀測,利便旅客和跨境工作及上學的人士。稍後這項服務將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更多民眾。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在2011年11月深港政府間合作會議上,在市長許勤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的見證下,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和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分別代表兩地氣象部門,籤署了《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揭開了兩地氣象部門合作的新篇章。
  • 內地與香港《CEPA貨物貿易協議》在香港籤署
    《CEPA貨物貿易協議》是CEPA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地與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做出的特殊經貿安排,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行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互利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重要精神的落實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支持。
  • 專訪香港天文臺「掌門人」岑智明|氣象業務資源共建共享造福兩地民眾
    2001年,香港天文臺與中國氣象局籤署的《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具有裡程碑意義,自此,兩地氣象合作進入新的高度。這些年,合作內容也從分享災害天氣預報技術,到對觀測、預警等氣象資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成果有兩點   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一是雙方分享了氣象服務經驗與理念。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今年首次視頻會商
    8月18日20時55分,從中央氣象臺會商大廳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廣東省氣象臺、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技術人員正在做會商前的最後調試。此刻,相隔千裡,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近海強度、路徑等變化牽動人心。
  • 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取得心臟病微創治療新突破
    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取得心臟病微創治療新突破 2018-10-06  新華社香港10月6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亞洲心臟病中心6日介紹,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利用內地研發的新型醫療器材在香港完成兩例心臟病微創手術,使心臟病微創治療取得新突破。
  • HKDSE國際學校落地大灣區 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揭開新篇章
    廣東惠州2019年4月11日 /美通社/ -- 隨著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以此為契機,香港和內地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開始涉足更深層次領域。教育界正積極探索,通力合作,將香港國際一流的教育資源、教學經驗,與內地國際一流的生源相結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升級,推進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為中國教育產業整體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此舉也將幫助內地學生以香港為窗口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內地學生通過報考香港DSE考試,將更容易考入香港乃至全球的知名高校。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專訪│都跑去內地拍戲了,香港電影人才短缺了嗎?香港電影發展局...
    而與此同時,關於香港地區本土電影萎縮、香港地區電影新人斷層的說法不絕於耳。「這是我想澄清的第一個誤區。」香港電影發展局秘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助理總監馮永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時如此說道,「不是人才都跑到內地去了,香港地區的電影就沒人才了,新人才一直都有,只是沒機會。大導演到內地去拍戲,只會選一些各部門的領頭帶過去,那剩下的新人怎麼辦呢?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經驗交流,並就重大氣象事件設立溝通聯繫機制。《規劃》的發布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氣象方面的合作,包括氣象資料共享、氣象科研創新、氣象人才培訓等,有助於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 內地跨年晚會首次亮相香港TVB
    新華社香港1月1日電(記者丁梓懿)2020年12月31日晚10時15分,由內地視頻網站嗶哩嗶哩(簡稱B站)和央視頻聯合主辦的「2020最美的夜」晚會,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這場長達4個多小時的晚會是TVB成立53年來首次與內地合作播出的跨年晚會。
  • 香港與內地警方聯合打擊毒品團夥 拘11人
    中新社香港1月7日電(記者 王嘉程)香港警方聯同內地執法人員於本月4日及5日進行代號「星連」的行動,合作打擊兩地販賣含迷奸成分毒品的犯罪集團,並分別於廣東清遠及香港拘捕11名涉案人。香港警方7日召開記者會交代案件情況。
  • 內地學生來香港後的住宿香港理工大學怎樣安排
    內地學生來香港後的住宿安排是怎樣的?   一般情況下,所有修讀全日制政府資助本科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可於首三年入住本校統籌的住宿設施,宿位的申請與分配,視乎同學的入宿年期,和參與課外及宿舍活動的情況。宿位通常在開學前一個星期開放讓學生遷入。有關詳情將在錄取通知書上闡明。
  • 近期內地與香港通關指南
    前往香港或途經香港的旅客 可選擇深圳灣口岸通關 通關時間為06:30—24:00 請旅客注意 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 此前1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公告稱,自1月30日零時起西九龍高鐵站、沙頭角及文錦渡口岸暫停旅檢服務,恢復時間具體待定。
  • 想將無人島當「垃圾島」?小心被罰
    據悉,無人島是指不屬於居民戶籍管理的海島,這些海島沒有村莊、街道、沒有常住戶口人員。《海島保護法》重點規範了無居民海島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活動,嚴禁一切未經批准破壞島容島貌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嚴禁一切未經批准破壞島容島貌的行為。廣州市現有的9座無人海島,其中8座在南沙轄區管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