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天文臺「掌門人」岑智明|氣象業務資源共建共享造福兩地民眾

2021-01-14 中國氣象局

2001年,香港天文臺與中國氣象局籤署的《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具有裡程碑意義,自此,兩地氣象合作進入新的高度。這些年,合作內容也從分享災害天氣預報技術,到對觀測、預警等氣象資源的共建共享。

合作成果有兩點 

  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一是雙方分享了氣象服務經驗與理念。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就用不同顏色來表示災害預警級別,這種做法後來被內地採納;在颱風應急響應方面,香港倡導全民聯動應對,社會各界就無條件停課停工達成共識,內地不少城市近年來也借鑑了這一做法;而在內地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信息發布技術,也給香港氣象服務帶來很多靈感。

  二是對氣象業務資源的共建共享。從早期在外島合建自動氣象站,到2005年粵港澳合作建設閃電定位網絡,都是兩地氣象資源共建共享的成果。譬如,在南海海洋氣象監測數據方面,與內地分享了海洋浮標、石油平臺的監測數據,以及香港使用定翼飛機收集到的南海熱帶氣旋數據。

相關焦點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今年5月,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與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在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期間,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氣象服務、航空氣象及全球氣象預警系統建設、加強氣象科普宣傳等事宜進行了交流。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加大專家互訪、項目試驗以及業務培訓力度,加強在數值天氣預報、氣候監測預測、環境與氣象服務等方面的人員交流和溝通,提升雙方的預報精細化水平。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天文臺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打造服務亞洲乃至全球的「航空氣象中心」,打破西方的壟斷,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共享航空氣象信息。香港天文臺全天24小時對氣象、地震、輻射等多方面提供預報和監測,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一。
  • 香港氣象「掌門人」:回歸是民族記憶,祖國是堅強支撐
    通過深入交流,三方已實現共享實時觀測數據,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分享暑熱壓力測量技術,並就颱風及暴雨等重大天氣過程交換意見,這對三地的業務運作起著積極的作用。而粵港澳共同發展和營運的大珠三角網站亦為區內公眾提供最新的天氣警告、預報和實況觀測,利便旅客和跨境工作及上學的人士。稍後這項服務將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更多民眾。
  •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共議航空氣象事業發展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莊白羽報導  4月19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岑智明和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劉心怡,雙方就推動氣象服務及航空氣象發展交換意見。
  •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10月28日,三方在京籤署合作協議,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代表三方在協議上簽字。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將按照「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統一開放」的原則,以建設「亞洲區域危險天氣諮詢中心」為階段目標,最終建成「世界區域預報中心」,以更好地適應國際航空氣象服務布局的戰略調整,支持我國民航強國、氣象強國的發展目標,滿足亞洲區域航空氣象服務需求,推動我國航空氣象服務發展能力。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圖片來源:百度  1884年,香港天文臺從最初的氣象觀測業務拓展至預報預警領域。該臺創立了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並支撐起亞洲最早的海洋氣象服務業務。  當時,香港天文臺設立了一套分別為鼓形、球形和錐體形狀的示警標誌,將其懸掛在天文臺所在的小山上,用來告知離港水手熱帶氣旋的位置及移動方向。
  •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在2011年11月深港政府間合作會議上,在市長許勤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的見證下,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和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分別代表兩地氣象部門,籤署了《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揭開了兩地氣象部門合作的新篇章。
  • 致力深度融合 服務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天文臺新任「掌門人...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美麗2020年2月,鄭楚明博士出任香港天文臺第十六任臺長,中國氣象報記者日前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記者:首先恭喜您履新香港天文臺臺長。鑑於內地朋友、氣象界同仁渴望對您有更多了解,您能介紹下個人情況嗎?鄭楚明:我於1989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物理系,取得博士學位,研究課題是量子力學,與現在從事的氣象工作很不一樣。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今年5月,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與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在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期間,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氣象服務、航空氣象及全球氣象預警系統建設、加強氣象科普宣傳等事宜進行了交流。1996年,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籤署了氣象科技長期合作諒解備忘錄,確定了雙方的合作機制,每兩年輪流舉行一次高層會議。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在廣州舉行
    陳建軍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 楊群娜 通訊員楊鳳報導 11月2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會議回顧了上一次高層會議以來的合作進展並商討未來合作重點。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以及中國民用航空局氣象中心、空管辦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成效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莊白羽 通訊員張繼文報導 北京-廣州-香港視頻會商專線的建設和連通為香港天文臺更好地了解全國天氣形勢提供了有力支撐;香港天文臺與上海颱風研究所、華東區域氣象中心合作推動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項目的順利實施。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經驗交流,並就重大氣象事件設立溝通聯繫機制。《規劃》的發布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氣象方面的合作,包括氣象資料共享、氣象科研創新、氣象人才培訓等,有助於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 香港天文臺臺長: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密出現
    中新社香港3月18日電 18日,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預料,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今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趨於頻密,故提醒香港市民要保持警覺。當天,岑智明在香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上述的預測。
  • 山東:氣象局與鐵塔公司加強資源共建共享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9月18日,山東省氣象局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山東鐵塔資源與「智慧氣象」業務融合。  在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開放共享、服務社會」原則的前提下,雙方達成「互信溝通,互利合作,推進共享經濟模式在公共資源領域的應用,加速山東鐵塔資源與『智慧氣象』業務的進一步融合,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的合作目標。同時,雙方及時進行信息溝通和信息交換,加強協同規劃合作力度,推進氣象基礎設施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推進試點與示範項目建設。
  • 香港天文臺和船運界共慶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天文臺和船運界6月16日慶祝香港無線廣播船舶天氣預報百周年紀念。
  • 香港天文臺:太平洋海水仍溫暖 或會有颱風形成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7日表示,雖然今年颱風高峰期理應已過,但太平洋的海水仍然溫暖,加上氣候暖化因素,仍會有颱風形成,呼籲市民不能掉以輕心。資料圖:強颱風「山竹」蹂躪石澳,香港網紅景點遭摧毀。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岑智明7日出席電臺節目時表示,最近香港天氣漸涼,相信今年颱風高峰期已過,但全球暖化令太平洋水溫仍溫暖,因此10月和11月仍可能有颱風來襲,提醒市民不能掉以輕心。
  • 香港天文臺獲SGS ISO 9001國際認證肯定天氣預報服務
    上海2017年3月1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全球領先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下簡稱「SGS」)為香港天文臺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頒發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的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香港天文臺也成為屬區內首批獲頒發此國際認證的氣象中心。
  • 內地與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這座無人島是起點!
    1982年11月,時任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途經香港時,時任香港天文臺臺長費愨向他詢問可否在香港以南、內地管轄範圍內的島嶼上建立一個自動氣象站。其觀測數據將有助於粵港兩地提升颱風季節的氣象預報預測能力。當時,距離中英兩國正式籤署《中英聯合聲明》,還有700多個充滿波折的日夜。在這一時間節點便提出粵港共建氣象站,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聯合建設進展順利
    在提供氣象數據、資料、產品的基礎上,中國氣象局正基於我國最新的「風雲四號」衛星資料,研發強對流、沙塵暴、顛簸和積冰等航空重要天氣識別技術。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的階段目標是在2017年年底建成亞洲區域危險天氣諮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