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天氣預報百周年!香港天文臺和船運界共慶

2021-03-01 中國航務周刊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天文臺和船運界6月16日慶祝香港無線廣播船舶天氣預報百周年紀念。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在當日的慶典上回顧該臺向航海人士提供天氣服務的歷史時表示,香港天文臺於1883年成立時的三大使命為提供氣象觀測(包括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根據天文觀測提供報時服務,以及地磁觀測。這三項使命為對香港的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船運界的操作提供支持。

100年前,位於港島鶴咀的無線電報站開始運作,香港天文臺首次通過無線電報向船隻廣播船舶天氣預報,每日採用摩爾斯電碼向電報站傳送船舶天氣預報,以及在有需要時發出的熱帶氣旋警報,由電報站於下午1時利用無線電報向鄰近海域航行的船舶廣播。2000年,電報站提供的船舶天氣預報廣播由香港特區政府海事處的自動廣播系統所取代。

岑智明說,隨著科技發展,現在香港天文臺的船舶天氣預報及警報服務已通過多種渠道發布,有關信息對保障國際遠洋航運、沿岸海域的漁業和鑽油活動,以及香港的水上運輸與康樂活動的安全和有效運作十分重要。

香港天文臺船運界聯絡組16日還舉行會議,討論該臺為船運界提供熱帶氣旋預警服務的最新發展、為具備發展潛力的北極航運路線探討氣象支持服務,以及在香港海域及相關海上加強天氣觀測。

據悉,在航運界的支持下,世界氣象組織的志願觀測船舶計劃目前約有60艘香港志願觀測船,向國際氣象界每年提供超過1萬個天氣觀測。


相關焦點

  • 香港天文臺「小渦旋」天氣預報系統獲獎
    「小渦旋」是香港天文臺自1999年起開發並運行的臨近預報系統,起初該AI(人工智慧)系統僅用於圖像處理,直至2014年香港天文臺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引入深度學習技術,使AI創新地與雷達、閃電探測、雨量觀測結合,可於數小時前對降雨和閃電區域、時間和強度,提供預報。
  • 香港天文臺推出全新分區天氣預報網頁
    人民網香港12月1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天文臺今日推出全新「香港自動分區天氣預報」網頁,提供香港特定地點的天氣預報。 網頁提供香港不同地點未來七天的氣溫、相對溼度、風向和風速的每小時預報,並利用圖像和動畫,顯示香港各地區的天氣資料。用戶可以選擇地點,查看該處各氣象要素每小時的時間序列圖表,以及每日香港的降雨概率。
  • 香港天文臺為北京奧運提供定點定時惡劣天氣預報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二日電 題:香港天文臺為零八奧運「測風雲」  中新社記者 陳伊敏  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日漸臨近,香港天文臺十二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說,天文臺將全力支援零八奧運的氣象服務,包括為北京奧運賽場提供定點定時的惡劣天氣臨近預報,以及「獨家」為香港風帆隊提供天氣資訊。
  • 下雨早知道 香港天文臺「小渦旋」天氣預報系統獲獎
    香港天文臺的「小渦旋」系統能準確預測短期內惡劣天氣的變化,榮獲2項大獎。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曾慶威 攝系統「自學」過往天氣 提升預報能力臨近預報,是指對未來數小時的天氣變化作出預測,主要應對大雨、閃電、冰雹和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由於「小渦旋」針對的惡劣天氣變化急速且影響範圍小,故對預報的精確度和及時性的要求極高,半小時內其預測準確度可達80%。
  • 香港推出九天天氣預報
    南都訊 記者石秋菊 發自香港 七天天氣預報已經不夠了,香港天文臺從昨天開始,推出九天天氣預報,市民可以從天文臺網頁、電話、電視臺廣播及報章等,獲得未來九天包括天氣、風向、風速等內容在內的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80%。
  • 香港天文臺臺長:極端天氣料增 全年雨量預測偏少
    (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著氣候變暖,全球極端天氣愈見頻密。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去年6月至11月間的平均氣溫是130年來最高,呼籲市民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會愈來愈多。
  • 香港天文臺獲SGS ISO 9001國際認證肯定天氣預報服務
    上海2017年3月1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全球領先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下簡稱「SGS」)為香港天文臺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頒發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的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香港天文臺也成為屬區內首批獲頒發此國際認證的氣象中心。
  • 風雨與共!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加大專家互訪、項目試驗以及業務培訓力度,加強在數值天氣預報、氣候監測預測、環境與氣象服務等方面的人員交流和溝通,提升雙方的預報精細化水平。香港天文臺積極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示範項目;2010年,其「小渦旋」暴雨臨近預報系統在上海世博會臨近預報服務中發揮作用,成為雙方合作的典範。
  • 香港將天氣預報由7天延長至9天
    本報訊 記者王素琴報導  日前,香港天文臺將天氣預報由7天延長至9天。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鄭楚明告訴記者,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一般會隨預報時效的增加而遞減。目前,香港天文臺第1至3天的天氣預報平均準確率達90%,第4至7天的達85%,新增的第8至9天的為80%。
  • 香港天文臺:今年香港天氣溼熱極端 已破12項紀錄
    馮健文 攝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天氣變得愈來愈極端及反常。香港天文臺指出,以往香港平均每10年才會出現6天的嚴寒天氣,今年初已出現3日,本年度至今更有多達12項數據打破自1884年以來的紀錄,大多在溫度方面創新高。  天文臺又預測,香港今冬氣溫接近正常,平均介乎16.6至17.4度(攝氏、下同),雨量則正常至偏少。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1988年,該臺開始運行天氣預報數值模式系統,集中處理影響香港及鄰近區域的小尺度天氣系統。1994年,第一臺都卜勒天氣雷達開始運行。1996年,香港天文臺設立網頁,迎來「網際網路時代」。  香港回歸以來,香港天文臺在天氣服務、航空氣象、國際合作、臨近預報以及氣象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與內地氣象、航空、地震、海洋和核安全等部門加強了合作交流;與廣東省氣象局,深圳、珠海等市氣象局交換觀測數據、預測及預警信息,設立通信渠道,取得多項實質性成果。
  • 走訪香港百年歷史的天文臺
    12月14日,陽光照耀下的香港天文臺總部。位於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坐落在天文臺山上的香港天文臺總部建於1883年,其中主要建築物為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於1984年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他包括於1983年落成的百周年紀念大樓等建築物所組成。
  • 即日起-9月2日,香港天文臺可免費參觀
    【導語】:天文臺為慶祝成立130周年,與康文署合辦名為「香港天文臺──有緣相聚百三載」的展覽,介紹天文臺自1883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其中許多展品之前並沒有在香港展出過。展覽於今日起供市民免費參觀。》》》2013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舉辦時間、地點 》》》香港2013年8月活動大掃描   時間:即日起-9月2日  地點:香港天文臺  天文臺可免費參觀  天文臺為慶祝成立130周年,與康文署合辦名為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2001年,雙方籤署《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進一步完善了合作機制,確定了主要合作領域。隨著合作機制的暢通,內地和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從最初的5個領域擴大到包括氣象探測、氣象通信、氣象數據交換、天氣預報警報、氣象服務、氣候與氣候變化、地區合作、國際組織合作活動等十餘個領域的合作。2016年,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在廣州召開。
  • 香港天文臺臺長: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密出現
    中新社香港3月18日電 18日,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預料,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今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趨於頻密,故提醒香港市民要保持警覺。當天,岑智明在香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上述的預測。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成效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莊白羽 通訊員張繼文報導 北京-廣州-香港視頻會商專線的建設和連通為香港天文臺更好地了解全國天氣形勢提供了有力支撐;香港天文臺與上海颱風研究所、華東區域氣象中心合作推動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項目的順利實施。
  • 香港天文臺年內擬通過App提供300機場天氣資訊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天文臺成立逾100周年,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透露,天文臺正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擬於年內通過香港國際機場的流動應用程式,為旅客提供超過300個目的地機場的天氣資訊。
  • 圖遡|駕馭天氣:香港和颱風的現代史
    我們期待發現現代性與自然之間的關聯,並嘗試了解在天氣變化和氣候威脅下,城市和社會所表現出的種種不穩定性。人類對颱風的認知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過去,對天氣現象的無力和恐懼通常將其形容成「野蠻」、「魔鬼」或「奪命」的天災。而科學的認知和公共教育的提高,使得香港居民逐漸以坦然的態度接受了這一現象。氣象觀測和預報、防災設計、建造和救援工作也是這一轉變過程中的重要保障。
  • 香港天文臺引入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解決方案
    香港天文臺成功在其總部的數據中心安裝了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簡稱HPCC)。全新HPCC系統替代了原有系統,增強了香港天文臺的天氣預報系統,提供包括天氣、溫度、溼度、風向、風速及海平面氣壓等預測信息。
  • 香港天文臺發寒冷天氣警告,政府開放避寒中心
    香港天文臺12日凌晨再次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及寒冷天氣警告,提醒市民天氣寒冷,注意保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相關部門也適時開放避寒中心,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