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博物館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1872年建造於西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它的鎮館之寶是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也是當時是亞洲最大的望遠鏡和帕蘭子午儀。所以這裡也成為上海人了解天文的初次感受!
由於這裡是松江佘山境內,加上本身這裡聳立著多幢歷史文化建築,天文臺即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西佘山峰頂,與佘山聖母大殿只有一牆之隔。加上這個天文館原本是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建造,所以外形像極了教堂!
關於上海天文博物館的來源,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意外,清光緒24年,耶穌會神父蔡尚質籌資10萬法郎,在法國巴黎為徐家匯天文觀象臺購置一架口徑40釐米、焦距7米的雙筒折射天文望遠鏡,同時還購置了鐵製穹頂。因當地地質要求未能達標,遂重新選址於西佘山山頂,佘山天文觀測臺就此應運而生。
上世紀80年代中葉,在佘山天文臺西側又新建一座天文臺,臺內安裝了兩架直徑為156釐米的光學折射望遠鏡,其作用根據太陽影線測定白天的時辰以及四季變化,跟蹤哈雷彗星的運行軌跡。與佘山毗鄰的天馬山腳下,2012年又建起了一座天文觀測臺,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天文研究中心。這座天文臺高約70米,內設65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是新一代探索宇宙奧秘的「火眼金睛」和「大耳朵」。
新建的天文館雖然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作為一處古老的天文博物館,這裡依舊意義非凡,整個博物館不算很大,主要分為「百年天文臺」、「聚焦望遠鏡」、「時間與人類」三大展區,分別介紹了近代天文學在中國發展的歷程、天文望遠鏡誕生四百年以來引領天文學發展的歷程,以及時間測量的發展史及其與人類社會和生活的關係。
天文博物館是收費的。買好門票進入天文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門前有座石碑,上寫「佘山之巔,海拔九十九米」字樣。在這裡可以觸摸中央球體與之互動,還可以看到原來的望遠鏡,增長了很多知識,知道現在流行超聲波、微波等望遠鏡。
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文物-帕蘭子午儀-1925年購於法國巴黎,參加了1926年和1933年兩次國際經度聯測,佘山天文臺是第一次國際經度聯測的基本點之一,該子午儀成為上海天文當時在國際上地位的歷史見證。
博物館可以帶小朋友來一下增長一下見識上海的天不佔地面積非常大裡面的設備,也是非常好的來這裡觀看一下天文了解一下天文的知識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最早的建築是一個歐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整體呈十字形,東長西短,南北兩翼對稱。十字交叉處為天文望遠鏡和鐵製圓球頂,建築面積1990平方米。1987年天文臺再次擴建,直徑18米,高30米的白色大型球頂建築落成。現全臺建築總面積4148平方米。歷經百年,建築保存完好。
這是由天文愛好者講解的。他們自從愛上了天文,沒有一天不是以此相伴的,說終於有了人生的追求和活著的意義,人和宇宙相比是多麼的渺小。
在有限的生命中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識,隨著觀測手段和設施越來越先進,對宇宙的認知將會有顛覆性的提升。億萬年前的宇宙形體通過超級望遠鏡可以觀察到,跨過時間通道成為我們的視覺,真的不可思議。
tips:佘山天文臺交通便利,門票價格30(含天主教堂門票12),開放時間8:00--16:30,四季皆宜遊玩參觀,可以假期帶孩子去參觀學習,培養科學素養。遊玩時間2--3小時。
【作者:剛行路上】
攝影師,旅行家,自由撰稿人,視頻vlog博主,深度自駕玩家!不間斷旅行記錄拍攝20多個國家,300多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