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2020-11-24 中國青年網

亞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這個口徑65米,重達2700噸的龐然大物,其相當於8個標準籃球場的主反射面精度誤差卻不超過0.3毫米,並能在1分鐘內完成不同觀測波段的轉換。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

  儘管這臺望遠鏡剛剛投入使用,但早在建設階段,就已經引起世界天文學界的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葉叔華對它的啟用更是寄予厚望:「這臺望遠鏡將在射電天文、天文地球動力學和空間科學等多種學科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一臺主幹觀測設備,並做出一流的科學成果。」

  射電天文學及射電望遠鏡發軔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並在二戰後得到快速發展。自1931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用天線陣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後,通過接收天體的射電波來測定遙遠天體構成的射電望遠鏡開始受到關注。今天已經被大家所熟知的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等的發現,均與射電望遠鏡的進步有關。「建設大型射電望遠鏡系統涉及多個技術領域,被公認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真實體現。」中國電科集團黨組書記樊友山表示,「這臺65米射電望遠鏡的落成,標誌著我國天文科學領域又一重要的科學工程即將投入使用,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十分重大。」

  這臺射電望遠鏡到底有什麼「特異」之處?通過一組數字或可初見端倪。

  數字之一:65米與100億光年

  靈敏度和解析度是衡量望遠鏡性能的兩個重要指標。加大天線直徑、增大天線接收面積,是提高射電望遠鏡靈敏度和解析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落戶上海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由於擁有超大直徑,從距離上看,將能觀測到100億光年以外的天體,這將有助於人類解答諸如宇宙大爆炸後的恆星和星系起源、宇宙中的暗物質如何發揮作用等有關宇宙的深層次問題,並顯著提升我國天文觀測研究的整體實力和國際地位。

  不僅如此,「這臺射電望遠鏡在航天工程的應用中,可以作出更大貢獻。」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總設計師吳偉仁說,這臺望遠鏡將直接應用於我國正在進行的探月工程三期定軌和定位任務,未來將開展的火星探測以及各項深空探測任務,它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深空測定軌能力,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數字之二:3318平方米與0.1毫米

  這臺直徑65米的射電望遠鏡,架設高度70米,有近30層樓那麼高,重量達2700噸,氣勢恢宏、十分壯觀。其天線面積有3318平方米,相當於8個籃球場大小。而天線主反射面由14圈共1008塊高精度實面板鋪成。專家表示,「每一塊面板,大約與一塊雙人床的面積相仿。這樣一塊一塊拼裝成這個龐然大物,而且還要超級精密——天線面精度的變形誤差不超過0.3毫米,也就是我們平時使用的一張信用卡的厚度。」

  「在工作時,受天線俯仰角度、溫度、風等因素的影響,望遠鏡不可避免會產生變形。65米射電望遠鏡就好像一把手電筒,如果這個手電筒發生輕微的偏轉,那麼遠方的目標就會發生很大距離的偏差,影響天線系統接收效率,特別是高頻段的效率。為了保證它的精度,主反射面的安裝採用了最先進的主動反射面技術,在面板與天線背架結構的連接處都安裝了精密調節機構,稱為促動器,共計有1104個。」相關研製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證高精度指向,直徑42米的方位軌道採用了無縫焊接技術,焊接精度為0.1毫米,也就是一根頭髮絲的直徑!」

  「整個65米射電望遠鏡項目從設計到建成僅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項目總指揮塗天傑介紹說,「所有核心技術完全是中國電科54所自主研發,而其關鍵技術就有一百多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數字之三:8頻段與1分鐘

  「接收機把從天線傳來的無線電波轉變成能用儀器記錄的信號或對無線電波進行拍照。」研究人員介紹說,「這臺65米射電望遠鏡的工作波長從最長20釐米到最短7毫米,共有8個頻段。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天線接收到的全部無線電波都被收集到一個花瓶大小的關鍵裝置中,這就是天線的心臟。」這對「心臟」的高精度要求顯而易見,同時,也正是由於其工作波段多、工作頻率高、接收頻帶寬,那些宇宙深處的奧秘才有可能得以窺見。

  就像照相機拍攝不同距離的物體需要調整焦距一樣,觀測太空中的不同目標也需要運用不同波段。這臺65米射電望遠鏡能夠通過副反射面偏轉或由一個結構複雜的機械轉盤轉換饋源來實現快速更換觀測波段,更換時間能夠小於1分鐘。這樣能大大提高捕捉太空信號的效率和準確度。

  「這臺65米射電望遠鏡將在射電天文、天文地球動力學和空間科學等多種學科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一臺主幹觀測設備,做出一流的科學成果。」它的總設計師、中國電科集團的杜彪信心十足。據測算,如將該射電望遠鏡加入與其他相關射電望遠鏡的聯網使用,「該望遠鏡作為一個單元參加中國VLBI網,靈敏度將提高42%;參加歐洲VLBI網,將使其靈敏度提高15%到35%。」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深空探測和太空開發利用方興未艾,太空領域的競爭或將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樊友山表示,未來,中國電科還將在國內陸續建設新疆110米天線、貴州500米天線,積極參與國際天文科學領域平方公裡陣(SKA)的研製建設。

  (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 本報通訊員 李曉輝 本報記者 邢宇皓)

相關焦點

  • 探秘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可觀測百億光年外天體
    亞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這個口徑65米,重達2700噸的龐然大物,其相當於8個標準籃球場的主反射面精度誤差卻不超過0.3毫米,並能在1分鐘內完成不同觀測波段的轉換——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全球最大FAST望遠鏡落成啟用
    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儀式9月25日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舉行。「FAST」主要用於實現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觀測脈衝星等科學目標和空間飛行器測量與通訊等應用目標。這個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望遠鏡將為我國天文學躋身世界一流行列創造條件。
  • 上海佘山曾有亞洲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也曾是國家重要的天文臺
    上海天文博物館由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1872年建造於西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它的鎮館之寶是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也是當時是亞洲最大的望遠鏡和帕蘭子午儀。所以這裡也成為上海人了解天文的初次感受!關於上海天文博物館的來源,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意外,清光緒24年,耶穌會神父蔡尚質籌資10萬法郎,在法國巴黎為徐家匯天文觀象臺購置一架口徑40釐米、焦距7米的雙筒折射天文望遠鏡,同時還購置了鐵製穹頂。因當地地質要求未能達標,遂重新選址於西佘山山頂,佘山天文觀測臺就此應運而生。
  • 參與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據《中國科學報》14日消息,平方公裡陣列(SKA)是一個建造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項目。如今,參與該項目的7個創始成員國(觀察者網註:包括中國在內)於3月12日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了一項公約,建立一個政府間組織來監督該項目運行並正式批准其建設。
  • 中日韓共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科學家正利用他們共同構建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探測銀河繫結構、超大質量黑洞等深空奧秘。三國天文學界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射電天體探測網基礎上,整合了東亞地區直徑約6000公裡範圍內19臺射電天文望遠鏡,覆蓋了從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國烏魯木齊、昆明的廣闊地域,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射電天文觀測網絡。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上搭載的觀天設備,這個望遠鏡陣的直徑將會擴展到2.4萬公裡。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2015-04-28 23:37: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據介紹,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憑藉得天獨厚的天文觀測環境優勢,在新疆奇臺建設110米口徑全向可動的射電望遠鏡(簡稱QTT)是當前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全力奮進的目標。  為攻克QTT設計和建造的關鍵技術難題,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娜研究員提出,需集中研究解決三大技術矛盾:大慣量柔性結構與高精度指向;接收系統超寬帶與低噪聲;超大型反射面快速精確調整與多節點控制。
  •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1]。
  • ...追蹤外太空信號源-射電望遠鏡,中國,新疆,天文臺,天線,新建...
    原標題:中國將新建世界最大「天線」 追蹤外太空信號源  據外媒1月15日消息,中國將新建一臺大型射電望遠鏡,來「接聽」外星生命信號。該射電望遠鏡將建於新疆奇臺縣石河子,超越2016年完工的世界上最大單碟500米光圈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落戶貴州
    新華社貴陽5月25日電(記者王麗、楊洪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與貴州貴安新區24日籤訂《貴州射電天文臺及FAST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協議》,標誌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正式落戶貴州。  記者從24日在貴州舉辦的「2017貴安國際數字經濟論壇」上了解到,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中心規劃佔地面積約60畝,總投資約1.6億元,主要建設貴州射電天文臺、FAST科學數學數據存儲與處理中心、FAST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實驗平臺。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透露,在貴安新區建設FAST數據中心是國家天文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顧名思義,全可動射電望遠鏡的碟形天線可以全向轉動,掃描範圍大大增加。我國天文臺目前在用最大口徑的全可動射電望遠鏡為2012年投入使用的上海天文臺天馬望遠鏡,65米的口徑也使其成為當時亞洲最大全可動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重2700噸,高70米,佔地面積相當於8個籃球場大小。天馬望遠鏡是我國第一臺性能先進功能齊全的全可動大型射電望遠鏡系統,實現了我國建設世界級大型射電望遠鏡的目標。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據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全球資料庫顯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座射電望遠鏡,焦比達0.467,被譽為「中國天眼」。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真的很大
    從貴陽啟程,領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壯闊,感嘆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找尋這個星球原初的奇幻印記,最後,走訪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徜徉於天文知識的星河中。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選址貴州平塘縣,正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巨大的天然窪坑,使得工程開挖的土方量很低,節約了大筆經費,同時對當地的地形、生態影響較小。拜訪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過程稱得上曲折。社會車輛止步於直線距離五公裡外的集散中心,隨身的手機、手錶、相機等一切電子設備,需統一存放在此處,以免電磁幹擾。
  • 如何給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找到合適的家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今天在貴州省平塘縣正式投入使用,這一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建設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窪地中,被譽為「觀天巨眼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天文望遠鏡快速分類法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當之無愧。然而,去掉前綴,它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呢?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可能會發現,這個百科說:最大的在西班牙,直徑10米。那個媒體說,最大的在智利,正在建,直徑39米。還有的說,最大的在俄羅斯,直徑576米。
  • 當初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為何如今卻像個「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中國深度參與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SKA天文臺公約正式...
    光明日報羅馬3月14日電(記者陳曉晨)12日,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項目七個創始成員國——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和英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正式籤署了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SKA天文臺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