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外太空信號源-射電望遠鏡,中國,新疆,天文臺,天線,新建...

2020-12-05 東方網

原標題:中國將新建世界最大「天線」 追蹤外太空信號源

  據外媒1月15日消息,中國將新建一臺大型射電望遠鏡,來「接聽」外星生命信號。該射電望遠鏡將建於新疆奇臺縣石河子,超越2016年完工的世界上最大單碟500米光圈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稱,該射電望遠鏡名為QTT,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可操縱方向的射電望遠鏡。

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FAST」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李迪表示,最近,FAST接收到一些奇怪的信號,但皆因該信號未重複發射而無法確定其信號源。新建的射電望遠鏡不僅用於搜索電視信號以及原子彈信號,更主要的是在充分發揮人類想像力的情況下用於搜索和處理各種外太空信號。這將是一個複雜的探索過程,因為人類目前對外星人一無所知。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武向平表示,新建的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到非常微弱且距離遙遠的無線電信號。這將有助於人類搜尋銀河系外的智能生命,探索宇宙的起源。其還強調,中國將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先進外星文明的國家。

  目前建於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直徑為500米,尺寸相當於30個足球場,超越了波多黎各300米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新建的「QTT」射電望遠鏡直徑為110米,高100多米,重約6000噸,計劃於2023年投入使用,其接收範圍將覆蓋地球的四分之三。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的宋華剛表示,新射電望遠鏡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線」,用於追蹤任何接收到的信號源。該望遠鏡的工作頻率為150 MHz至115 GHz,將同時協助引力波、黑洞和暗物質的研究。目前,新疆天文臺已配備了直徑25米的射電望遠鏡。

  新射電望遠鏡選址於新疆石河子,主要因其位於天山東北麓,人煙稀少,周圍的山脈可為望遠鏡阻擋電磁噪音。除了計劃中的望遠鏡之外,預計中國最大的12米光學望遠鏡將於西藏建成,該項目被列入中國2016-2020年的大型科技基礎設施計劃。

相關焦點

  • 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
  •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新疆天文臺110米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2015-04-28 23:37: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據介紹,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憑藉得天獨厚的天文觀測環境優勢,在新疆奇臺建設110米口徑全向可動的射電望遠鏡(簡稱QTT)是當前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全力奮進的目標。  為攻克QTT設計和建造的關鍵技術難題,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娜研究員提出,需集中研究解決三大技術矛盾:大慣量柔性結構與高精度指向;接收系統超寬帶與低噪聲;超大型反射面快速精確調整與多節點控制。
  • 參與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這個名為SKA天文臺的機構是一個與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類似的組織,它將取代SKA組織,後者自2011年設立以來一直負責射電望遠鏡的設計和前期建設活動。總部位於英國曼徹斯特附近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的SKA天文臺將擁有更大的權力,並將為陣列的建設出具合同。
  • 「嫦娥四號」展開單極子射電天線成為距地球最遠空間射電天文臺
    觀測來自地球、木星等行星的射電爆發能力,成為目前距離地球最遠、可長期工作的空間射電天文臺。低頻射電頻譜儀射電頻譜儀」是天文學專有名詞。射電頻譜儀可以實現對宇宙空間的射電信號進行探測。由中國與荷蘭聯合完成。
  • 射電望遠鏡的作用
    天線收集天體的射電輻射,接收機將這些信號加工、轉化成可供記錄、顯示的形式,終端設備把信號記錄下來,並按特定的要求進行某些處理然後顯示出來。表徵射電望遠鏡性能的基本指標是空間解析度和靈敏度,前者反映區分兩個天球上彼此靠近的射電點源的能力,後者反映探測微弱射電源的能力。射電望遠鏡通常要求具有高空間解析度和高靈敏度。
  • 世界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坍塌,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
    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它數十年來對地外天體的發現宣告結束。這臺望遠鏡此前曾受損,並且即將報廢關閉。12月1日,周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推特上表示,周一晚上,該望遠鏡的820噸重的儀器平臺脫離了鋼纜,撞破了下面1000英尺(305米)寬的碟形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今日坍塌報廢,它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寫道:「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305米望遠鏡的儀器平臺一夜之間倒塌。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承建的佳木斯66米深空站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五,其理論測控距離最遠可達4億公裡,可滿足火星探測的需求。與天文臺用的只能收集信號的射電望遠鏡不同,佳木斯66米深空站還可以發射信號,難怪被網友稱為現實版的「紅岸基地」。
  • 我國的射電望遠鏡,也在搜索地外文明信號,若發現了,會如何?
    什麼是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射電望遠鏡與光學望遠鏡不同,它既沒有高高豎起的望遠鏡鏡筒,也沒有物鏡,目鏡,它由天線和接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天線對射電望遠鏡來說,就好比是它的眼睛,它的作用相當於光學望遠鏡中的物鏡。它要把微弱的宇宙無線電信號收集起來,然後通過一根特製的管子(波導)把收集到的信號傳送到接收機中去放大。接收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機差不多,但它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
  • 什麼是射電望遠鏡?
    經典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是和光學反射望遠鏡相似,投射來的電磁波被一精確鏡面反射後,同相到達公共焦點。用旋轉拋物面作鏡面易於實現同相聚焦,因此,射電望遠鏡天線大多是拋物面。射電望遠鏡表面和一理想拋物面的均方誤差率不大於λ/16~λ/10,該望遠鏡一般就能在波長大於λ的射電波段上有效地工作。
  • 中國也要找外星人!性能領先世界的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探索太空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迎來地外文明探索的任務。中國天眼是中國天文臺主導研發建設的自主太空望遠鏡,於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中國天眼不但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可以利用球冠反射面在射電電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間反射拋物面,以便追蹤相對位置不斷變換的所有範圍內的天體,可以追蹤到137億光年外的信號!其實際性能已經比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提高了十倍,而口徑350米的阿雷西博曾經是世界最大最好的太空射電望遠鏡。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阿雷西博...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繼今年8月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科普:射電望遠鏡的原理,曾經向外星人發過什麼信息?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VLBA陣﹑日本的空間VLBI相繼研發成功,這是新一代射電望遠鏡的代表。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夠觀測100億光年以外的天體,將參與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
  • 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原標題: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第一臺天線樣機的成功研製不僅是SKA工程研發的一個重大成果,它還展現了中國智慧,代表了我國持續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的決心。」在6日舉行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天線樣機出廠儀式上,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說。
  • 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觀天巨眼FAST望遠鏡誕生記「FAST」射電望遠鏡7月3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建設,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窪地的世界最
  • 阿雷西博望遠鏡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
    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它數十年來對地外天體的發現宣告結束。這臺望遠鏡此前曾受損,並且即將報廢關閉。12月1日,周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推特上表示,周一晚上,該望遠鏡的820噸重的儀器平臺脫離了鋼纜,撞破了下面1000英尺(305米)寬的碟形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今日坍塌報廢,它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
  • 中國製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可尋找外星人(圖)
    中國望遠鏡VS美國望遠鏡 綜合性能提高10倍 靈敏度提高1倍 中國射電望遠鏡 口徑500米通訊員 許啟彬 實習生 喻賢璐 揚子晚報記者 蔡蘊琦  為何在貴州  望遠鏡建在天坑裡 能屏蔽信號幹擾  名詞解釋·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由定向天線或天線陣、饋電線、高靈敏度接收機和記錄儀等部分組成。
  • 建成至今60年:單碟巨型射電望遠鏡路在何方?
    這是因為單碟面巨型射電望遠鏡已經被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取代,未來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的出路也應該是與其他射電望遠鏡聯網,否則單碟陣列受限於角解析度,無法看清更遙遠的天體。這也是為什麼2019年人類首次觀測黑洞同時使用了分布在全球的8臺大型射電望遠鏡,而不是單碟巨型射電望遠鏡所為。
  • 雲南天文臺40米射電望遠鏡觀測脈衝星
    我曾多次訪問雲南天文臺,最使我難忘的是2008年10月的那次。汪敏研究員邀請我訪問,參與他領導的脈衝星觀測組的一些工作。在這次訪問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研究團組,經驗不多,但勤奮好學;沒有專用的脈衝星接收設備,就想辦法採用VLBI的部分接收設備。不斷地實驗,不斷地改進,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成功地把脈衝星觀測開展起來了。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正在尋找外星人?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擁有30個足球場,預計將取代Arrecibo射電望遠鏡,後者在57年內改變了命運。 中國科學院最近宣布,它將允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使用自己的FAST射電望遠鏡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