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報》14日消息,平方公裡陣列(SKA)是一個建造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項目。如今,參與該項目的7個創始成員國(觀察者網註:包括中國在內)於3月12日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了一項公約,建立一個政府間組織來監督該項目運行並正式批准其建設。
這個名為SKA天文臺的機構是一個與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類似的組織,它將取代SKA組織,後者自2011年設立以來一直負責射電望遠鏡的設計和前期建設活動。總部位於英國曼徹斯特附近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的SKA天文臺將擁有更大的權力,並將為陣列的建設出具合同。
籤約儀式由義大利教育部長馬爾科·布塞蒂主持,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100餘名代表出席。此舉旨在成立一個長期且穩定的組織,以負責SKA項目在國際範圍內的建造和運營工作。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代表中國政府籤署了SKA天文臺公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際大科學工程,參與這類項目能夠促進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解決人類關注的難點問題。
SKA是計劃建造並運行50年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它並非單臺望遠鏡,而是一個望遠鏡網絡,由2500面直徑15米的碟形天線以及250組低頻和中頻孔徑陣列組成,因接收總面積約「1平方公裡」而得名。SKA將安裝在澳大利亞和南非,後續在兩國及其他非洲國家都會進行擴建。
南非的MeerKAT射電望遠鏡是平方公裡陣列的原型 圖片來源:南非射電天文學觀測組織
這一功能強大的射電望遠鏡網絡將分階段建造,最終能夠探測到來自早期宇宙的信號。
據悉,在耗資6.74億歐元(7.6億美元)的第一階段,將於澳大利亞建造13萬個天線,並為南非的64個碟形MeerKAT望遠鏡增加130多個碟形天線。MeerKAT望遠鏡是該項目的試驗臺。建設預計將於2020年底開始,耗時約7年。
目前有12個國家參與了該項目,但只有7個國家——澳大利亞、義大利、南非、荷蘭、英國、葡萄牙和中國於當日籤署了該公約。瑞典和印度也有望成為正式成員。
政府科學諮詢國際網絡主席、科學外交專家Peter Gluckman表示,該公約的籤署本身就是一項成就,因為這涉及到相關國家的多樣性,以及俄羅斯和美國等傳統上有影響力的科學國家的缺席。
在SKA天文臺正式成立之前,公約籤署國必須由其議會批准該公約,這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非創始成員國則必須通過單獨的加入程序才能成為天文臺的正式成員。
SKA董事會主席卡特琳·塞薩爾斯基表示,設計、建造及運營SKA需要數十年的努力、專業積累、創新、毅力及全球協作。公約的籤署奠定了使SKA成為現實的基礎。
據了解,中方自2012年起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深度參與SKA的關鍵技術研發、核心設備研製和科學問題研究。此外,中國科學家還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低頻望遠鏡陣列21CMA等國內已有設備開展先期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