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小籤《成立平方公裡陣列天文臺公約》

2021-0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是計劃建造並運行50年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擬通過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來推動實施。SKA致力於回答一些關於宇宙的基本問題,將為人類探索和認知宇宙提供重大機遇。

    為保證SKA長期穩定運行,各國政府一致希望成立SKA政府間國際組織。為此,SKA各成員國經過兩年多的政府間談判,就包括天文臺公約在內的SKA第一層級文件達成一致。2018年5月起,天文臺公約小籤在談判主席國義大利向各成員國正式開放。當地時間7月12日,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瑞宇代表中國政府小籤天文臺公約等SKA第一層級文件。天文臺公約小籤是SKA向政府間國際組織轉變的重要一步,為未來SKA順利建設和運行提供了法律基礎和政策保障。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國、澳大利亞、南非、英國、義大利、瑞典等6個國家完成天文臺公約小籤。

相關焦點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參與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據《中國科學報》14日消息,平方公裡陣列(SKA)是一個建造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項目。如今,參與該項目的7個創始成員國(觀察者網註:包括中國在內)於3月12日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了一項公約,建立一個政府間組織來監督該項目運行並正式批准其建設。
  •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人民網羅馬3月12日電(記者韓碩 孔歌)3月12日,參與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國家齊聚羅馬籤署了成立政府間組織的國際條約,組織將負責推進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交付工作。
  • 中國深度參與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SKA天文臺公約正式...
    光明日報羅馬3月14日電(記者陳曉晨)12日,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項目七個創始成員國——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和英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正式籤署了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SKA天文臺公約。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中國與南非研討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雙邊合作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7月3日通過官網發布消息說,中國與南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首次雙邊合作研討會6月下旬以視頻方式舉行,就中南SKA科學合作事宜展開討論。
  • 中科院: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很強,將能探測到很多雙星黑洞
    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量化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時代引力波探測的潛力,其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這一新的計算首次表明,即使是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監測到的少量大質量毫秒脈衝星(約20顆),也可以提供關於超大質量黑洞雙星(SMBBH)紅移演化的有價值的信息,超大質量黑洞通常位於星系中心,並與宿主星系一起演化。
  • 關於第五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暑期學校的通知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我國在天文領域的國際大科學工程項目。自2013年起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SKA中國辦公室)及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已成功舉辦四屆SKA暑期學校,形成具有規劃性的系列學術活動,對培養年輕的SKA後備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五屆SKA暑期學校將於2019年8月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舉辦。
  • 全球最大射電陣列望遠鏡「大耳朵」背後的那些事兒
    2月6日下午,以中國主導研製的未來全球最大的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其首臺天線在石家莊出廠。從外觀上看,它像是一隻立著的「大耳朵」,它是人類探究宇宙的「大耳朵」。
  • 深圳: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成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華明報導 5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掛牌儀式在深圳西湧天文臺舉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劉曉群等出席掛牌儀式並致辭,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主持掛牌儀式。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文界正為SKA做充分科學準備
    SKA第一階段的望遠鏡示意圖,包括由近200面碟型天線組成的中頻陣,以及由13萬個低頻天線組成的低頻陣(圖源:國際SKA組織)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為迎接天文領域SKA
  • 華科成立華中首個天文學系,天文臺、星空館、科普公園均在規劃中
    在超大質量黑洞活動性、不同尺度緻密天體綜合研究、脈衝星計時陣列搜索超大質量雙黑洞、脈衝星輻射機制、伽瑪暴、黑洞雙星、宇宙線以及引力波科學和探測技術、光學望遠鏡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 外媒:中國啟動新空間天文臺項目
    原標題:外媒:中國啟動新空間天文臺項目 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外媒稱,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消息,3月2日,中科院啟動了中國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探測(eXTP)空間天文臺背景型號項目,啟動會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
  • 【中國新聞網】中國南非雙邊計算天體物理學聯合中心在德班啟動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30多位中國科學家、教授和青年學者,以及來自誇祖魯大學、開普敦大學、西開普大學、南非射電望遠鏡陣列(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辦公室、南非天文臺、羅德斯大學的一批南非科學家、教授和學者參加了21日舉行的開幕儀式。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始末:中日交鋒大陸架劃界
    中國是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的堅決支持者,特別是對漁業的保護。中國代表團曾主張在公約中明確規定: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有權管制外國軍事活動和軍事設施,從而保證其漁業和海底勘測活動的安全。在1986年《漁業法》、1998年《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相關法律中,中國政府強調了捍衛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的態度,同時也表示尊重他國在自己專屬經濟區的權利。
  • 超大型陣列:開創性的射電天文學40年
    Jansky超大型陣列(VLA)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索科羅)附近的射電天文望遠鏡設施。該天文臺由27個巨大的皿組成,每個皿的直徑均為82英尺(25米),呈Y形排列,使它們可以像一臺巨大的望遠鏡一樣工作,橫跨22英裡(36公裡),大約是一個半倍華盛頓特區的大小。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中國綠髮會分享《荒漠化公約》2020年...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圖源:UNCCD官網譯者按:土地是大自然和這個星球對人類的饋贈,它不僅使地球成為人類寶貴的棲息地,也為人類獲益提供了大量資源。然而,這份饋贈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反之,它是一種瀕臨稀缺的資源。
  • 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原標題: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中國天眼」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系統計算能力達世界級水準隨著19波束裝置即將投入使用,FAST在超級計算方面有何「秘籍」?下一步,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包括調試和運行世界最大單口徑望遠鏡FAST、參與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合作、推動和建造百米級全可動射電望遠鏡、發展高性能射電天文接收機等,同時,將對射電天文觀測方法及相關應用,以及脈衝星、中性氫等低頻射電天文科學展開研究。
  • 中國政府: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原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 廣州大學成立了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景益鵬院士、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董國軒常務副主任、天文處劉強處長、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趙剛書記、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沈志強臺長、我校周雲副校長、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靖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