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羅馬3月12日電(記者韓碩 孔歌)3月12日,參與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國家齊聚羅馬籤署了成立政府間組織的國際條約,組織將負責推進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交付工作。
來自澳大利亞、中國、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和英國等7個國家的部長、大使及其他高級代表在義大利首都聚首籤署了「羅馬公約」,由此成立了平方公裡陣列天文臺(SKAO)這個旨在交付及運營SKA的政府間組織。
SKA董事會主席凱薩琳·薩斯基(Catherine Cesarsky)博士表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設計、建造及運營世界最大望遠鏡也需要數十年的努力、專業積累、創新、毅力及全球協作。而今天,我們已經奠定了使SKA成為現實的基礎。」
一旦建成,SKA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科學工程,其設施遍布南北半球、三個大洲。SKA的總部設在英國,由數百個反射面天線及數千個小天線組成的兩套天線網絡在澳大利亞和南非綿延數百公裡。
加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IGO引力波探測器、新一代大型光學望遠鏡和ITER聚變反應堆等設施,SKA將成為人類在21世紀進行物理學研究的支柱工程設施。
領導望遠鏡設計的SKA組織總幹事菲利普·戴蒙德(Philip Diamond)教授表示:「就像當年的伽利略望遠鏡一樣,SKA也將顛覆我們對於周圍世界及人類在其中所處位置的認識。今天這個歷史性的籤字儀式彰顯了這一願景背後的全球承諾,為未來數代人的突破性發現打開了大門。」
SKA將幫助我們填補對於宇宙基本認知的空白,助力來自參與國家的天文學家研究引力波,在極端環境中檢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神秘瞬變源的本質,提升我們對於宇宙數十億年演化歷程的認知,繪製數億河外星系的地圖,並尋找地外文明的跡象。
世界上最快的兩臺超級計算機將被用於處理SKA產生的史無前例的數據量——每年全球科學界將存儲並分發約600拍字節(1拍字節=1024TB)的數據量,約合五十多萬臺筆記本電腦的數據量。
自2020年底開始,SKA成員國的公司和供應商將可獲得近7億歐元的SKA建造合同,為這些國家的投資提供可觀的回報。設計並建造SKA還將產生副產品——已有一些初創企業基於一些設計工作而創立,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天文學的範疇。
在過去五年中,來自20個國家的1000多名工程師和科學家參與了SKA的設計工作,在不同國家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教育計劃及協作機制,以培訓新一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12日,澳大利亞、中國、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和英國等7個國家籤署了條約。印度和瑞典參加了成立SKAO政府間組織的多邊談判,因此現在有一年的時間籤署該條約。由此,上述九個國家成為SKAO這一新組織的創始成員國。
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和瑞士也派代表出席了籤字儀式,並重申對該項目的強烈興趣。他們都確認正在盡最大的努力為今後各自國家決議參加SKAO做準備。
12日的籤字儀式結束了政府代表和國際律師為期四年的談判,並啟動了籤署國的立法進程。一旦五個籤署國(包括所有三個臺址國)的立法機構批准了該條約,則該條約將生效。
SKAO成為僅次於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第二個專門從事天文學研究的政府間組織。
(責編:張茹淇(實習生)、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