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度參與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SKA天文臺公約正式...

2021-01-09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羅馬3月14日電(記者陳曉晨)12日,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項目七個創始成員國——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和英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正式籤署了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SKA天文臺公約。10餘個國家和組織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代表中國出席了此次籤約儀式。

  圖為南非MeerKAT望遠鏡,其全部陣列由64座射電望遠鏡組成,該望遠鏡將被集成到平方公裡陣列(SKA)——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是計劃建造並運行50年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擬通過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推動實施。SKA致力於回答關於宇宙的基本問題,為人類探索和認知宇宙提供了重大機遇。它並非單臺望遠鏡,而是一個望遠鏡網絡,由2500面直徑15米的碟形天線以及250組低頻和中頻孔徑陣列組成,因接收總面積約「1平方公裡」而得名。整個項目的總部位於英國曼徹斯特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SKA將安裝在澳大利亞和南非,後續在兩國及其他非洲國家都會進行擴建。一旦最終建成,SKA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科學工程,成為人類在21世紀進行物理學研究的支柱工程設施。

  義大利教育、大學和科研部長馬可·布塞蒂主持籤約儀式,他說:「SKA是人類21世紀最雄心勃勃的科研項目之一,將會聚世界相關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並為青年學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新的科學研究平臺。」SKA董事會主席凱薩琳·薩斯基博士表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設計、建造及運營世界最大望遠鏡也需要數十年的努力、專業積累、科技創新及全球協作。今天,我們已經奠定了使SKA成為現實的基礎。」領導望遠鏡設計的SKA組織總幹事菲利普·戴蒙德教授表示:「就像當年的伽利略望遠鏡一樣,SKA也將顛覆我們對於周圍世界及人類在其中所處位置的認識。今天這個歷史性的籤字儀式彰顯了這一願景背後的全球承諾,為未來數代人的突破性發現打開了大門。」

  張建國在籤字儀式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籌備和歷時三年的談判過程,參與類似國際大科學工程有利於世界各國科技部門和科學家攜手解決世界共同面臨的科技問題,有利於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

  SKA是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之後中國參與的第二個國際大科學工程。中方自2012年就已通過廣泛國際合作深度參與SKA的關鍵技術研發、核心設備研製和科學問題研究,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SKA各項事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兌現了中方參加建設準備階段所作各項承諾。中國全面深入參與SKA工作包研發,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方團隊積極參與了11個SKA國際工作包聯盟中7個工作包的設計和研發,提供了反射面天線、頻率同步等技術方案的最終設計。2017年11月,中方成功當選SKA國際天線工作包聯盟新任主席,通過國際協作圓滿完成首臺天線樣機研製任務,第二臺天線也已運抵南非進行安裝測試。這是中方第一次正式牽頭SKA工作包國際聯盟工作,全面主持主導工程核心技術研發。

  據悉,世界最快的兩臺超級計算機將被用於處理SKA產生的史無前例的數據量——每年全球科學界將存儲並分發約600拍字節(1拍字節=1024TB)的數據量,約合50多萬臺筆記本電腦的數據總量。在過去五年中,來自20個國家的1000多名工程師和科學家共同參與了SKA的設計工作,在不同國家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教育計劃和協作機制,以培訓新一代科學家和工程師。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5日 10版)

[ 責編:石佳 ]

相關焦點

  • 參與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據《中國科學報》14日消息,平方公裡陣列(SKA)是一個建造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項目。如今,參與該項目的7個創始成員國(觀察者網註:包括中國在內)於3月12日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了一項公約,建立一個政府間組織來監督該項目運行並正式批准其建設。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原標題: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第一臺天線樣機的成功研製不僅是SKA工程研發的一個重大成果,它還展現了中國智慧,代表了我國持續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的決心。」在6日舉行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天線樣機出廠儀式上,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說。
  • 中國政府小籤《成立平方公裡陣列天文臺公約》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簡稱SKA)是計劃建造並運行50年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項目,擬通過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來推動實施。
  • 中國籤署SKA天文臺公約
    人民網羅馬3月12日電(記者韓碩 孔歌)3月12日,參與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國家齊聚羅馬籤署了成立政府間組織的國際條約,組織將負責推進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交付工作。
  • SKA望遠鏡三大課題上海開題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獲悉:在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專項的支持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前期數據處理系統建設和相關科學預研日前在上海正式啟動。 SKA的概念提出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也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龐大的天文設備。
  • 中國製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可尋找外星人(圖)
    中國望遠鏡VS美國望遠鏡 綜合性能提高10倍 靈敏度提高1倍 中國射電望遠鏡 口徑500米  4月20日,揚子晚報報導了中國正在建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消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承擔著最大望遠鏡施工階段的技術支撐。「最大望遠鏡看起來就像口超級大鍋。」郭正興透露,這口「大鍋」再過4個月就基本成型。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文界正為SKA做充分科學準備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射電望遠鏡)時代的到來,中國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學準備:在中國SKA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武向平院士牽頭下,中國天文界已形成11個科學工作組,並完成《中國SKA科學白皮書》中、英文版。
  • 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
  • 建成至今60年:單碟巨型射電望遠鏡路在何方?
    這是因為單碟面巨型射電望遠鏡已經被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取代,未來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的出路也應該是與其他射電望遠鏡聯網,否則單碟陣列受限於角解析度,無法看清更遙遠的天體。這也是為什麼2019年人類首次觀測黑洞同時使用了分布在全球的8臺大型射電望遠鏡,而不是單碟巨型射電望遠鏡所為。
  •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天眼」工程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中國參與核心技術研發—新聞—科學網
    全球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之一TMT,於2011年在美國夏威夷莫納克亞山(MaunaKea)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項目概算約為10億美元,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正式加入其中,中國和印度以觀察員身份參與
  • 這就是中國最大世界最大的「天眼」望遠鏡
    據新華社報導,國慶前夕,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項目綜合布線工程完成,具備供電條件。據了解,FAST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大窩凼,利用喀斯特地區的山區窪地作為臺址,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望遠鏡觀測面積(擴建後350米)大幅增加,靈敏度提高了2.25倍。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在貴州開建
    12月26日,具有我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奠基儀式在FAST臺址—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舉行。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院士、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中科院秘書長李志剛以及貴州省政府、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工業信息化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SAT項目合作單位、貴州省直有關單位和高校、黔南州有關領導出席奠基儀式。    據了解,將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的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中的建造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
  • 中國又建新「天眼」再奪世界第一!為何多此一舉再建射電望遠鏡?
    景東120m脈衝星射電望遠鏡(JRT),歷經多年完成選址和大天線關鍵技術攻關,這臺由中科院雲南天文臺聯合多家單位,在我國西南多民族地區建設的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全可動低頻射電望遠鏡,終於開始啟動了。由於射電望遠鏡的天線又不能無限做大,為提高其解析度,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馬丁·賴爾利用幹涉的原理,發明了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兩地的兩架射電望遠鏡接收同一天體的無線電波,兩束波進行幹涉,其等效解析度最高可以等同於一架口徑相當於兩地之間距離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 利用我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搜索外星人
    2016年,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首次聚光。從那時起,望遠鏡經歷了廣泛的測試和調試,並於2020年1月正式上線。在這段時間裡,它還促成了多項發現,包括近100個新的脈衝星。
  • 射電望遠鏡的作用
    貴州平塘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領跑世界   探測天體射電輻射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通常,由天線、接收機和終端設備3部分構成。
  • 當初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為何如今卻像個「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據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全球資料庫顯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座射電望遠鏡,焦比達0.467,被譽為「中國天眼」。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參加啟動儀式的還有雲南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省科技廳、普洱市,中科院辦公廳、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國家授時中心、國家天文臺、雲南天文臺,JRT項目合作單位以及雲南大學相關負責人。這到底是怎樣一個項目,為何啟動儀式值得如此興師動眾?據悉,JRT是在我國西南多民族地區建設的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全可動低頻射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