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探測空間引力波啟動
中科院正在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於2019年8月成功發射。另外一個太空計劃是由中山大學羅俊院士領銜的&34;,相比較太極,它將位於地球之上的10萬公裡軌道處,三個衛星的間距也是大約在10萬公裡之上。第三個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34;,阿里實驗計劃是在計劃在我國西藏的阿里地區放置一個小型但具有大視場的射電望遠鏡,從地面上聆聽原初引力波的音符,這些項目預研階段。而直徑500米的天眼,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觀測引力波做準備。
-
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中國擁有FAST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相比於前輩射電望遠鏡,FAST射電望遠鏡的創新就是主動接受電磁波。在主反射鏡的每個面板上加入實時主動的控制技術,整個望遠鏡鏡面是由很多塊小面板拼成,通過主動變形技術實時把面板形成有效照明口徑300米、焦比0.4665的旋轉拋物面,增加觀測範圍。據專家介紹,FAST的關鍵指標將對國際同類設備保持20年以上的領先水平。
-
關於第五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暑期學校的通知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我國在天文領域的國際大科學工程項目。第五屆SKA暑期學校將於2019年8月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舉辦。 一、培訓地點、時間、語言 培訓地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培訓時間: 2019年 8月12日(周一)至16 日(周五),為期5天。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同時,該望遠鏡也可以幫助人類更好的理解第一個黑洞及恆星何時產生。「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計劃於2016年開工,2024年完工,將包括3000座碟形天線,每座直徑15米,總面積達一平方公裡。圖為「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效果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
-
SKA射電望遠鏡是什麼,它能給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什麼「便捷」?
SKA是,短波射電望遠鏡陣列。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大口徑望遠鏡,而是由數千個更小的探測設備組成的一個巨大的信號採集面。這些天線將分布在多個區域,並將其檢測結果進行匯總,得到觀測圖像。由於其高解析度和大視場,SKA涵蓋了天文學的所有主要課題,包括恆星和星系的演化、類星體、脈衝星、超新星爆炸、外星生命、暗物質和暗能量。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正在貴州平塘建設的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今天將完成吊裝。 FAST通過接收宇宙天體的射電信號完成科學任務觀測,反射面單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
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即將發布第一批黑洞圖像能揭開哪些秘密?
黑洞模擬我們即將看到黑洞的第一個特寫圖像,以前我們看到的所謂黑洞圖像都是通過計算機模擬或者手工繪製出來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一個以觀測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為主要目標的項目,它並不是指某一臺具體的望遠鏡,而是一個射電天文臺陣列。
-
科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褐矮星
歐洲和夏威夷的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枚「超級行星」(Super-Planet)—— 又稱「冷棕矮星」(Cold Brown Dwarf)或「失敗恆星」(Failed Star)。這顆被命名為 Elegast(BDR J1750+3809)的天體,位於 212 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相關研究或有助於科學家們尋找宜居的外星行星。
-
中國與南非研討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雙邊合作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7月3日通過官網發布消息說,中國與南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首次雙邊合作研討會6月下旬以視頻方式舉行,就中南SKA科學合作事宜展開討論。
-
美荷借射電望遠鏡探測到「失敗恆星」
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導,美國和荷蘭科學家攜手,首次藉助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寒冷且黯淡的「超級行星」(藉助傳統紅外觀測方法無法探測到這顆行星),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尋找宜居系外行星。研究人員藉助位於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LOFAR)探測到了這顆褐矮星,並將其命名為BDR J1750+3809,暱稱「埃萊格斯特」,位於212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
-
MeerKAT射電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圖像 觀測到1300多個星系
據外媒報導,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平方公裡陣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已初見成效。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目前在運行和未來幾年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靈敏度射電望遠鏡,如我國貴州的天眼(FAST)和正在建設的平方公裡陣列,都將幫助人們探測到更多不同於已發現類型的系外行星,並對行星磁場進行測量。 除了用Arecibo望遠鏡這個超大功率射電基站進行呼出,人們還試圖從這個巨大接收天線的數據中扣除「雜音」,尋找地外文明發來的信息。從1999年5月開始至今,很多天文愛好者通過SETI@home屏幕保護程序參與到海量射電望遠鏡(接收)數據的分析中,試圖尋找來自地外文明的信號。儘管至今未果,我們向太空發出的信息也未收到回音,但好奇心仍然驅動著人們在與地外文明建立通訊的探索中不斷嘗試。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
據說這個射電望遠鏡能夠甚至能夠收看到銀河系內外星人的電視節目(如果外星人也看電視的話)。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天文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在大力神星座探測到褐矮星Elegast
天文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在大力神星座探測到褐矮星Elegast(BDR J1750+3809)(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歐洲和夏威夷的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枚「超級行星」(Super-Planet)—— 又稱「冷棕矮星」(Cold Brown Dwarf)或「失敗恆星」(Failed Star)。
-
全球最大射電陣列望遠鏡「大耳朵」背後的那些事兒
2月6日下午,以中國主導研製的未來全球最大的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其首臺天線在石家莊出廠。從外觀上看,它像是一隻立著的「大耳朵」,它是人類探究宇宙的「大耳朵」。
-
望遠鏡家族的另類成員——全波天文觀測儀器--中國數字科技館
X 射線具有很強的能量,很多天體都會發出X射線,除太陽外,脈衝星、脈衝雙星、超新星遺蹟、X射線新星、塞佛特星系、類星體、黑洞等天體也都會發出強烈的從氣球探測到掠射式X 射線望遠鏡,是一個長久的發展歷程。現在人們又運用了很多輔助手段,使X 射線天文學發展到新的階段。
-
中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今竣工:面積近30個足球場大
2016年7月3日訊,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正在貴州平塘建設的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今天將完成吊裝。FAST通過接收宇宙天體的射電信號完成科學任務觀測,反射面單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一個30個足球場大小的「觀天巨眼」經歷二十餘年的設計、施工,最終揭開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