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2021-01-20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由於Karl Jansky在20世紀30年代從太空中發現了第一批無線電信號,因此天文學家利用一系列天體和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探測我們的宇宙。這些電波肉眼是不可見的,但是可以在距離數百萬和數十億光年遠的地方用射電望遠鏡獲取並轉換成圖像。射電天文學已經使我們得到了一些驚人的天文發現,如脈衝星,系外行星和宇宙微波背景(來自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殘餘信號)。

平方公裡陣列將把這個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平方公裡陣列將在南非和西澳大利亞的平原上展開,它將結合多種不同的天線技術,速度將比當今最好的射電天文設施快數百倍。當它於2024年開始運行時,它將能夠探測到數十億光年遠處的宇宙源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並具有無與倫比的靈敏度。

在20個國家的國際合作中,平方公裡陣列將改變全球天文觀測的規模和範圍。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URSI)於1993年創建了大望遠鏡工作組,以建立創新的無線電觀測臺的科學目標和規範。這最終導致了2011年SKA組織的成立。

這個名字反映了構建分布式陣列天線的初衷,其收集面積高達一平方公裡,(儘管這個概念已經擴展,而且完整的SKA將比這更大)。目前平方公裡陣列項目涉及500多名工程師,使其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科學數據項目。

科學家最初的計劃是在南非的一個半荒漠地區Karoo為該項目尋找一個地點。其遠程位置確保人為產生的無線電波不會干擾從自然界收集的無線電波。而2012年科學家正式宣布第二個站點位於西澳大利亞的默奇森射電天文臺。

在每個地點已經建造的前體設被用來改進未來十年的天線設計。南非的MeerKAT和HERA以及澳大利亞的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MWA)和CSIRO的澳大利亞SKA Pathfinder (ASKAP)開展適用於主陣列的科學研究,以及測試對一般功能至關重要的技術發展的SKA。世界各地的其他系統,例如加利福尼亞的艾倫望遠鏡陣列,英國的e-MERLIN和荷蘭的低頻陣列,將用於與SKA有關的技術和研究。

第一個原型

2018年2月6日,由中國主導研發的SKA首臺天線樣機(SKA-P)在石家莊出廠,儘管主要的建造階段還需要幾年時間。直徑15米首臺天線樣機是國際間三年合作的成果。零件來源於中國、德國和義大利,並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CETC54)進行總裝。CETC54領導這個原型的設計和生產過程,專注於精煉重要組件,如主反射器,副反射器和底座。

「這是CETC54 開發 的一種成熟方法,」射電天文技術聯合實驗室(JLRAT)的王鋒表示。「應用於SKA天線,它使我們能夠實現和保持天線表面達到非常精確的水平以及所有面板的一致性。」

德國MT Mechatronics的工程師們一直忙於製造精密的硬體和電子設備來移動天線,而義大利SocietàAerospaziale Mediterranea(SAM)則研究了饋電分度器,這是一種電子機械部件,可以使各種接收器根據詳細觀察的需要進行調整並與天線的光學部件對準。

「反饋指數是這個天線的一個非常創新的部分,這是同類產品中的第一個,」SAM團隊協調員Renato Aurigemma表示。「我們有嚴格的要求,因為分度器需要以高精度移動,以亞毫米級的精度定位接收器,而且它還需要能夠承受重負載,例如單獨的Band 1接收器重量為165千克(364磅)。」

I期和II期

SKA的第一階段目前正通過世界各地幾個站點的預建階段實施,計劃於2019年進行首次天文觀測。

作為主要站點,南非將主持200個中頻範圍350 MHz-14 GHz的無線電天線。這些望遠鏡從三個螺旋臂輻射出來,跨越33平方公裡(12.7平方英裡)的區域,這些望遠鏡的解析度將提高四倍,靈敏度提高五倍,並且能夠比新墨西哥州的卡爾央斯基甚大陣快60倍速度工作。在主要站點進行的研究將集中在引力波和脈衝星的研究上,並通過觀察年輕恆星周圍宜居區的熱輻射,繼續在銀河系尋找地外生命。

在地球的另一端,西澳大利亞將成為超過500個臺站的130,000個偶極子天線的家園,每個臺站的低頻範圍為50 Mhz - 350 Mhz。這個孔徑陣列解析度提高25%,靈敏度提高8倍,並且與位於荷蘭的低頻陣列相比,其映射天空的速度將提升135倍 。研究人員使用無線電信號到達每個接收器之間的時間差精確計算每個望遠鏡之間的基線或距離。這個距離越長,解析度越高 。

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Cathyrn Trott博士表示:

「SKA的主要特點是它在地面上的許多小空間上有非常多的收集區域,這意味著您可以在非常廣闊的區域收集光子,這使得它對來自宇宙的微弱信號非常敏感。例如,來自『再游離時代』的信號非常弱,比我們目前在天空看到的任何其他信號弱得多......我們正在尋找的東西實際上深深地嵌入了宇宙中,所以我們需要遠離城市到一個原始的夜空環境。」

「與目前的望遠鏡相比,SKA將具有革命性意義,因為它的構建方式使我們能夠從我們收到的數據中提取更多信息,」Trott博士繼續說道。「計算以及快速處理數據的能力是另一項重大進步。」

二期工程將於2020年左右完工。科學家旨在是將望遠鏡的強度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頻率範圍,在西澳建造數百萬個偶極子天線,並涉及波札那、加納、肯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和尚比亞等八個非洲夥伴國。

目前,僅這些望遠鏡的設計階段就花費了超過1.5億歐元,項目第一期的預計總成本預計為6.74億歐元。從2018年到2027年,總費用可能接近18億歐元。SKA的觀測預計壽命約為50年。

激勵後代

作為全球合作的重要基礎之一,對SKA建設和運營的投資將繼續加強各國機構之間的聯繫。由SKA開展的外展項目也將吸引公眾參與,並促進教育,目的是為年輕一代帶來科學發現的魅力。

「SKA的科學進步涉及許多不同的天文學科,」Trott博士表示。「因此,將科研團隊聚集在一個科學環境中,以了解重力的性質,我們宇宙的極端部分(如黑洞和中子星),並且能夠一直回到起點。這些科學目標非常宏大及雄心勃勃,需要最好的國際人才。

「關於天文學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是,它捕捉到所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想像力,從外展的角度來看,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在一段時間內的演變是SKA可以提供。在學校,大學和珀斯的Astrofest等其他活動中,我們的推廣團隊實際上可以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這只會在未來產生全球性的有利影響。」

相關焦點

  • 中日韓共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科學家正利用他們共同構建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探測銀河繫結構、超大質量黑洞等深空奧秘。三國天文學界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射電天體探測網基礎上,整合了東亞地區直徑約6000公裡範圍內19臺射電天文望遠鏡,覆蓋了從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國烏魯木齊、昆明的廣闊地域,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射電天文觀測網絡。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上搭載的觀天設備,這個望遠鏡陣的直徑將會擴展到2.4萬公裡。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真的很大
    天文學發展到近現代,從日心說,到大爆炸宇宙觀,到平行世界理論,不斷拓寬著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了解宇宙,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人。一粒渺小的塵埃,可能折射出宇宙的起源,一顆遙遠的星球,或許昭示了未來文明的發展方向。
  • 世界曾經最大射電望遠鏡突然坍塌!007《黃金眼》在此取景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3日訊 據南方都市報消息 設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 telescope)突然坍塌,結束運行57年的歷史。阿雷西博望遠鏡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過去也在這裡取景。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面臨關閉(組圖)
    它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敏感的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望遠鏡。從高空看去,它就象外星人修建的一個秘密據點。事實上,它的任務是為了尋找銀河系邊緣智能生命的蹤跡。  幾十年來,這個望遠鏡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有許多驚人發現,它的雷達將地球鄰近的行星表面非常詳細地描繪出來。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非常準確地跟蹤那些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設施。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1990年4月25日,美國航天飛將哈勃望遠鏡送上太空軌道,「哈勃」望遠鏡長13.3米,它以2.8萬公裡的時速沿太空軌道運行,由於沒有大氣湍流的幹擾,它所獲得的圖像和光譜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至今,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環繞地球飛行25年,它捕捉到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 如何給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找到合適的家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今天在貴州省平塘縣正式投入使用,這一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建設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窪地中,被譽為「觀天巨眼
  • 射電望遠鏡的五項重大天文學發現
    簡介:射電望遠鏡用於觀測太空中的無線電波。自其發明以來,天文學上有許多重大發現,列舉5例如下:進行小行星成像、雙星脈衝星和毫秒脈衝星的發現、系外行星、水星軌道、21釐米氫線。
  • 美最大射電望遠鏡將被迫「退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阿雷西博是美國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曾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科技工程之首,它為人類監視著面朝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曾幫助科學家摘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它如果被迫關閉,是「一件憾事」,這也是川普政府最大的科學敗筆之一。
  • 衛星太多,幹擾射電天文學研究
    成千上萬的衛星不僅會帶來光汙染,還會干擾射電天文學的研究。近日,下一代巨型射電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團隊發布了一項報告,分析了太空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射電望遠鏡的正常運行需要其處在無線電靜區。
  • 衛星太多,電磁輻射殃及射電天文學
    ,還會干擾射電天文學的研究環境。10月,下一代巨型射電望遠鏡陣——平方千米陣(SKA)團隊發布了一項報告,分析了星鏈計劃等向空中發射大量衛星的做法可能產生的影響。  射電望遠鏡的正常運行需要其處在無線電靜區。以SKA為例,其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臺,投入運行時,天文臺方圓十萬平方公裡內將嚴禁使用手機。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了。不知不覺哈勃望遠鏡25周年了。25年裡,它為人類帶來無數神奇而瑰麗的照片。甚至它捕捉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很多網友感慨25年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望遠鏡。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
  •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將被拆除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所屬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文稱,由於望遠鏡存在坍塌風險,將被拆除。8月,望遠鏡的一條輔助鋼纜斷裂,將反射面砸出一道30米長的裂縫。科學觀測活動停止。11月,主鋼纜斷裂,對望遠鏡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因為兩根鋼纜,美最大射電望遠鏡將被迫「退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阿雷西博是美國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曾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科技工程之首,它為人類監視著面朝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曾幫助科學家摘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它如果被迫關閉,是「一件憾事」,這也是川普政府最大的科學敗筆。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正在尋找外星人?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擁有30個足球場,預計將取代Arrecibo射電望遠鏡,後者在57年內改變了命運。 中國科學院最近宣布,它將允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使用自己的FAST射電望遠鏡進行研究。
  • 當初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為何如今卻像個「廢棄垃圾場」?
    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厲害的射電望遠鏡,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但是在中國天眼建立之前,世界上還有一個「天眼」,只不過這個「天眼」如今卻變得鏽跡斑斑,雜草叢生,猶如一個大型的垃圾場。對此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曾經的「天眼」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我國的射電望遠鏡,也在搜索地外文明信號,若發現了,會如何?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特別之處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天眼」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兩根鋼纜斷裂,美最大射電望遠鏡將被迫「退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阿雷西博是美國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曾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科技工程之首,它為人類監視著面朝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曾幫助科學家摘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
  • 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