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找到合適的家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今天在貴州省平塘縣正式投入使用,這一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建設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窪地中,被譽為「觀天巨眼」。由於FAST的落戶,安放「觀天巨眼」的窪地也成為科學界關注的焦點,人們稱這個名叫「大窩凼」的自然窪地為「地球上最美的眼窩」。如何利用自然條件為大射電望遠鏡找到合適的「家」?FAST正式啟用前夕,項目選址科研團隊負責人宋建波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專訪,揭秘在本世紀初為大射電望遠鏡秘密選址的科研過程。

 嘭!航拍的FAST長這樣——

  航拍FAST

  再近一點——

  俯視FAST

  再再再再再近一點——

  近看FAST

  裡面什麼樣?——

  饋源艙

  那塊萬眾矚目的「最後一塊」鏡片在哪?

  饋源艙和最後一塊鏡片

  那鏡片呢——

  FAST最後一塊「鏡片」發射面單元

  鏡面下面什麼樣?——

  鏡片下面


  最後,看看鏡片的安裝位置吧!

  最後一塊鏡片的安裝位置

  怎麼樣?FAST的模樣是不是在你腦海中更清晰啦?



從2002年11月接到大射電望遠鏡臺址第二輪選址科研任務開始,貴州工業大學(後併入貴州大學)教師、地質工程專業博士後宋建波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是可供參考的資料極少。


「如果把每個可以建造望遠鏡的天然窪地比作一個『窩』,那我們的研究範圍內到底有多少『窩』,這些『窩』都在哪裡?」宋建波說,當時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用的技術手段又非常有限,只有上「笨辦法」:一個一個找,一個一個數。


科研團隊一頭扎進了厚厚的地形地質圖裡。從1:50萬的地形地質圖看起,巖石的分布特徵讓他們首先確定了「窩」肯定不會出現的地理位置,排除掉之後的其他區域,就可能出現適合望遠鏡「安家」的「窩」。


地質圖隨後被精確到了1:1萬,團隊成員開始在一張張茶几大小的圖上沿著密密麻麻的等高線「找圈圈」:「圈圈」越圓、越大就越有可能是要找的目標,「圈圈」旁邊螞蟻大小的數字則顯示這是一座山峰還是一個「窩」。


「發現一個『窩』拿筆記錄下一個,看了8000多幅圖,最後找出來一萬多個『窩』。」宋建波說,現在FSAT所在的「窩」就是那一萬多個中的一個,當時看圖就感覺眼前一亮,「但哪個最合適不是感覺出來的,得靠科學。」


3位帶著厚厚眼鏡的博士花了3個月用「笨辦法」找出了最基礎的研究資料,藍色的原子筆記錄下每個「窩」的基本情況,記錄本上同時劃滿了紅色原子筆的標註,有的「窩」前劃了紅勾,有的打上了圈,有的直接一條橫線徹底劃掉。


2003年7月,經過數次篩選,一個由743個「窩」組成的備選窪地資料庫正式形成。緊接著,科研團隊拿著一份像選航天員一般「苛刻」的指標,評價每一個「窩」的情況——「窩」內的巖體結構、水文情況、長短軸比例、挖填方率是否合適;「窩」口的閉合情況、幾何形狀是否達標;整個「窩」的地質災害、地震風險、氣象條件、無線電環境等等是否滿足條件。


最終,743個「窩」被進一步篩選出82個成為重點考察對象,這些喀斯特窪地集中分布於貴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和安順市境內。團隊花了幾萬元研究經費買了一輛長城賽弗越野車,開始對這82個「窩」進行實地調查。




「翻山越嶺,82個『窩』一個都不能少。」宋建波回憶說,當時貴州的交通狀況很差,有時調查一個「窩」路上要花一天,越野車順著狹窄的山間毛路前進,一邊是大山,一邊是懸崖,開到是在沒辦法前進的地方停下,再走到「窩」裡。


實地調查並不是看看大山、敲敲石頭那麼簡單,除了巖體和地質結構的觀察,山體裡的水系統對望遠鏡的「人身安全」意義重大,一旦「窩」底的排水系統堵塞,山體中的水將無法流入地下暗河,望遠鏡就有被淹沒的危險。科研團隊經常要找到每一處水源,沿著明河、暗河行走研究水動力的過程,這時常需要在三伏天頂著烈日走上很長時間。


調查途中遇到困難,科研團隊不敢聲張求助,在當時,這還是一項保密的科研任務。整個團隊當時抱著一個信念:哪個地址最合適要靠科學計算成果得出來,選址結果要對歷史負責。


兩個多月的實地調查後,科研團隊進入了近一年的核心攻關階段:他們計劃開發一套仿真系統,立體呈現每一個重點考察的「窩」和大射電望遠鏡結合在一起的樣子,再對建設中需要考慮的幾何、地質、工程等等條件進行綜合計算。


這套系統的學名叫做「窪地三維仿真和臺址優選系統」,宋建波解釋說,通俗講就是用來計算每個窪地最合適建多大口徑的望遠鏡,如果確定要建500米口徑的FAST望遠鏡,那麼就計算哪個「窩」建設工程量最小。


 「這是我們科研團隊的首創,做出來了以後給類似望遠鏡選址都能用上,選址難題就能找到解題之道。」宋建波說,系統應用起來輕巧,但開發起來難度比想像中大很多,除了地質學的知識外,還需要紮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功底,「有時候還需要一些靈感。」


宋建波反覆說,核心攻關的過程中「累慘了」,團隊成員都剛剛30出頭,有時吵上幾句,有時發發牢騷,通宵後睡辦公室是常事。


系統最終給出了團隊最想要的答案:計算精度高,挖方模型計算誤差僅為0.44%,填方模型計算誤差為0.66%,系統使計算效率大大提高,與此同時,系統還能計算出整個望遠鏡球心的建設位置,這將有利於施工階段減少誤差。




在「窪地三維仿真和臺址優選系統」的支撐下,通過專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科研團隊給出了首批推薦的FAST核心備選臺址,推薦中排名第一的「窩」叫做「大窩凼」,用五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均為「好」。「打多」、「砂鍋堡葫蘆衝」、「商家衝」三個「窩」分列二到四名。


計算結果同時顯示「大窩凼」最適宜建設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546米,最符合FAST500米口徑的需求。之後,科研團隊對「大窩凼」進行了更加細緻的研究和計算。


考慮到FAST接收的信息一般是來自遙遠宇宙極弱的天體無線電信號,任何輕微的電波幹擾都將使FAST失去威力,同時,氣候要素也影響著FAST的結構設計和正常使用,冰雹是影響望遠鏡運行安全的主要氣象災害,在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貴州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和貴州省氣象局對「大窩凼」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無線電話經檢測和氣候環境監測。


2006年,FAST項目正式決定選址貴州平塘「大窩凼」。


  「最終事實證明我們找到了FAST最合適的家。」宋建波感慨,大約4年的科研努力在宣布決定選址的那一刻感覺值了,「算是當時平均年齡32歲的一群年輕人創造的驚喜。」


隨著研究的深入,團隊除了進行FAST 項目的選址研究外,還把目光投向了一個簡稱為SKA的項目,這個項目計劃建設接收面積達到一平方公裡射電望遠鏡陣,以觀測到更多的天文信息,以解決目前困擾科學界的眾多尖端問題。


2004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對中國SKA站址進行了非常嚴格的布局要求,要求中國SKA臺址的核心區儘可能包括FAST臺址,已建成的新疆、北京、青海、上海、雲南5個射電望遠鏡臺址必須在SKA臺址的核心區的對數螺旋線(天文學專有名詞——記者注)上,同時要完成更多臺址的選址,以滿足望遠鏡接收面積達到一平方公裡。


面對這個同樣是「世界級」難度的選址,科研團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中國SKA臺址布局可視化系統程序」,並計算出兩個方案:一種是建63個口徑相對較大的望遠鏡,一種是建126個口徑相對較小的望遠鏡。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建造射電望遠鏡陣的『窩』也選好了。」宋建波說,FAST啟用是個重要的開始,「研究地質的人祝福研究天文的能帶來更多驚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白皓 王景爍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據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全球資料庫顯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座射電望遠鏡,焦比達0.467,被譽為「中國天眼」。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真的很大
    從貴陽啟程,領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壯闊,感嘆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找尋這個星球原初的奇幻印記,最後,走訪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徜徉於天文知識的星河中。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選址貴州平塘縣,正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巨大的天然窪坑,使得工程開挖的土方量很低,節約了大筆經費,同時對當地的地形、生態影響較小。拜訪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過程稱得上曲折。社會車輛止步於直線距離五公裡外的集散中心,隨身的手機、手錶、相機等一切電子設備,需統一存放在此處,以免電磁幹擾。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面臨關閉(組圖)
    它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敏感的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望遠鏡。從高空看去,它就象外星人修建的一個秘密據點。事實上,它的任務是為了尋找銀河系邊緣智能生命的蹤跡。  幾十年來,這個望遠鏡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有許多驚人發現,它的雷達將地球鄰近的行星表面非常詳細地描繪出來。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非常準確地跟蹤那些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設施。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25周年,中國網友在祝福的同時也有點無奈與羨慕。雖然暫未聽聞中國有往太空發射望遠鏡的計劃,但是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建設。網友們在羨慕國外的望遠鏡的時候也要相信中國也會有的。
  •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天眼」工程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
  • 中日韓共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科學家正利用他們共同構建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探測銀河繫結構、超大質量黑洞等深空奧秘。三國天文學界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射電天體探測網基礎上,整合了東亞地區直徑約6000公裡範圍內19臺射電天文望遠鏡,覆蓋了從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國烏魯木齊、昆明的廣闊地域,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射電天文觀測網絡。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上搭載的觀天設備,這個望遠鏡陣的直徑將會擴展到2.4萬公裡。
  •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就這麼被「玩壞了」
    原標題:中國的驕傲、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正在尋找外星人?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擁有30個足球場,預計將取代Arrecibo射電望遠鏡,後者在57年內改變了命運。 中國科學院最近宣布,它將允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使用自己的FAST射電望遠鏡進行研究。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
    文/行走天涯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國的天眼。早在1994年,就已經開始被南仁東先生規劃打造了。雖說中國天眼自投入運營以來也遭到了諸多的爭議,但是也不得不說中國天眼成功的幫助人類找到了近90顆的脈衝新星。然而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呢?還記得中國天眼面世之前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嗎?它就是來自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了。
  • 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快速分類法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當之無愧。然而,去掉前綴,它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呢?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可能會發現,這個百科說:最大的在西班牙,直徑10米。那個媒體說,最大的在智利,正在建,直徑39米。還有的說,最大的在俄羅斯,直徑576米。
  • voa慢速英語:世界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坍塌
    周二波多黎各一個超大的、早已損壞的射電望遠鏡倒塌。它800公噸的接收器支架掉到了120多米以下的反射盤上。The collapse at the Arecibo Observatory shocked scientists who had long used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adio telescopes.
  • 國產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進入收尾階段
    (FAST)原標題:中國「天眼」即將睜眼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完成94%以上的面板安裝,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組成觀測網,看黑洞吞噬小天體FAST建成後,能和中國現有的其他5個射電望遠鏡 (北京,口徑50米;上海有兩架,口徑分別為65米、25米;烏魯木齊,口徑25米;昆明,口徑40米)組成一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網——不用逼迫自己理解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總之這是一個能夠觀測天體構造的高清系統。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在貴州開建
    12月26日,具有我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奠基儀式在FAST臺址—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舉行。    據了解,將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的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中的建造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的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在中國!主體完工,已進入調試階段
    FAST真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今日完成安裝的主動反射面是FAST望遠鏡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有4450塊的反射面板單元,總重量超過2000噸,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相當於近30個足球場,其工程量之大由此可見
  •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
    來源:新華社、觀察者網、環球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最近《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張照片「坐實」了人們對於這口「大鍋」的「誤解」因為在一場參觀「大鍋」的活動中真的有一位小朋友自帶食材來了
  • 中國製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可尋找外星人(圖)
    4月20日,揚子晚報報導了中國正在建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消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承擔著最大望遠鏡施工階段的技術支撐。「最大望遠鏡看起來就像口超級大鍋。」郭正興透露,這口「大鍋」再過4個月就基本成型。
  • 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根據建設規劃,FAST將在2016年9月全部建成並初步投入使用,屆時,FAST將成為世界上現役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FAST的本體是由4000多塊反射面板組成的半徑500米球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