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進入收尾階段

2020-12-06 騰訊網

資料圖: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原標題:中國「天眼」即將睜眼

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完成94%以上的面板安裝,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這架將來要孤獨地在山坳裡修行的望遠鏡,能為人類做些什麼?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科學家劉慶會介紹,利用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甚至有更大機會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

FAST能幫我們做什麼?

接收脈衝星信號,探索宇宙起源

對科學家來說,宇宙中的脈衝星是很迷人的。它們的體積非常小,小的脈衝星直徑一般只有幾十公裡,跟宇宙中動則直徑上萬公裡的天體相比,身材簡直弱不禁風。但是這麼小個頭的脈衝星,能量卻非常大。

目前全世界觀測到的脈衝星,都在銀河系以內。將來,FAST有希望觀測到銀河系以外的脈衝星。

說起來,脈衝星的信號頻率,和手機的頻率差不多。如果人類能夠接收到銀河系外脈衝星的信號,就仿佛接了一個10萬光年外的電話。

電話那頭會「聊」些什麼?——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奇妙的事情發生。

總之越是遙遠的信息,越是接近於宇宙起源的信息。

捕捉中性氫,了解星體歷史

如果我們可以俯瞰宇宙,會發現宇宙空間也像人類生活的區域一樣,有疏密之分:有的地方聚集了比較多的星體,有的區域則較少。

與人間不同的是,這和發達程度與否無關,這種分布和中性氫這種物質的分布相關。

大約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剛剛起源的宇宙裡,充滿了稀薄的氣體中性氫。這些氣體經過演化,慢慢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恆星、行星。

感覺中性氫就像榮國府的老太太一樣,她在哪裡,哪裡就是頂熱鬧的,姑娘、小夥兒都圍著轉。當然,這位太君真是萬壽無疆。

所以搞明白了宇宙中「老太君」的習性,宇宙有幾大家族,星體祖宗十八代歷史就能搞清楚了。

組成觀測網,看黑洞吞噬小天體

FAST建成後,能和中國現有的其他5個射電望遠鏡 (北京,口徑50米;上海有兩架,口徑分別為65米、25米;烏魯木齊,口徑25米;昆明,口徑40米)組成一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網——不用逼迫自己理解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總之這是一個能夠觀測天體構造的高清系統。

比如,宇宙中是看不見的黑洞,因為黑洞會吸走任何物質。但一個天體被黑洞吞噬時的瞬間,它並不是了無痕跡的——因為天體會掙扎著發生噴流現象,「砰!」

感謝這最後的「掙扎」,這讓人類有機會可以搞清楚黑洞周圍的宇宙信息,由此推斷出宇宙的故事。

當然,這首先得建立在看得見這一幕的基礎上。目前,世界上的各種設備,大約看到過十個八個這樣的情景。而FAST不僅可以看到,還能夠看到一大堆噴流。劉慶會說,只有觀測到大量的噴流樣本,才可以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除了宇宙的物質,地球上的人們也很關心,這樣的大傢伙,是不是更便於尋找外星生命?「理論上講,FAST能夠接收到更大範圍的天外信息,要是運氣好,剛好有外星人發信號,也許就能捕捉到。」劉慶會說,對想要尋找外星生命的人們來講,FAST能夠比目前的設備進一步的是,一旦接收到外星生物發射的信息,FAST能夠準確地指出,它們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為什麼建在貴州?

那裡有最適合建望遠鏡的大坑

這樣一個世界之最的設備,為什麼要建在一個山坳坳裡?

因為貴州到處都是坑啊!

劉慶會去年7月就去看過FAST,飛機在貴陽上空時,一眼望下去,從幾米直逕到幾公裡直徑,天坑無數。

真的,這些都是老天「刨」的坑。

這些自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坑,多是半球形,由經歷風吹雨打留存下來的巖石組成,大而堅硬,非常穩定。

1995年底,射電「大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提出了利用貴州喀斯特窪地,建造球反射面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射電望遠鏡是半個球面體造型的傢伙,還有什麼比讓它「一屁股」穩穩坐進去的位置更落位的地方?「不然我們還得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為望遠鏡建造底座。」劉慶會說,像上海天文臺的口徑65米的望遠鏡,是由支架支撐的,建造成本相對比造基座低。但是目前並沒有材料能夠建造一個基座,支撐口徑500米的大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四千多塊面板還會調整角度,如果支撐得不好,很可能影響它的角度。」

經過反覆篩選,中國科學家最終在平塘縣克度鎮找到了「大窩凼」——最適合碩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窩」。

所以建設就省下了一大筆挖坑的經費。「而且這個地區人煙稀少,信號受到的幹擾很少。」劉慶會說,光是手機信號,就會大大幹擾天外信號的接收,因為它們的信號頻率相似,手機信號強度很可能高於天外信號幾百萬倍。

去年劉慶會去貴陽的時候,FAST已經到了鋪面板的階段。這樣的大型天文設備,也和建築物一樣,講究做工的精巧。比如,FAST大面板上最重要的裝置——匯聚信息的喇叭形「饋源」,是中國設計師的一大創新。FAST的饋源,由6根繩索拉住,本身重量只有幾十噸,非常輕巧。

據《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據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全球資料庫顯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座射電望遠鏡,焦比達0.467,被譽為「中國天眼」。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video:20160925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 進入調試試觀測階段]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全景 (360×180度)
    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將於2016年4月安裝完畢。29日,國家天文臺在「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上更新了FAST建設的最新動態,公布了多套施工現場的(360×180度)互動式全景。
  •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天眼」工程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
  • 中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又有重大進展
    4月10日拍攝的正在建設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位於貴州平塘的FAST臺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就這麼被「玩壞了」
    原標題:中國的驕傲、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
  • 貴州: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反射面板安裝接近完工【圖】
    原標題: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反射面板安裝接近完工   4月28日,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建設項目,已完成4290塊反射面面板安裝,完成比例達96.4%,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預計5月中旬可全部完成安裝工作。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原標題: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正在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望遠鏡建成後的效果圖。(FAST工程團隊提供)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17日上午,隨著第一根主索的安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反射面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正式步入實施階段。   FAST是由中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的「大窩凼」窪地,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
  • 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正在貴州平塘建設的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今天將完成吊裝。       FAST通過接收宇宙天體的射電信號完成科學任務觀測,反射面單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在中國!主體完工,已進入調試階段
    反射面工程也是FAST最後一個設備工程,其順利完成標誌著FAST工程主體工程的完工,將進入測試調試階段。FAST真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今日完成安裝的主動反射面是FAST望遠鏡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有4450塊的反射面板單元,總重量超過2000噸,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相當於近30個足球場,其工程量之大由此可見
  • 中國造世界最大口徑望遠鏡 500米直徑索網開始安裝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趙竹青)隨著第一根主索的安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簡稱FAST)反射面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今日正式步入工程實施階段。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是500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主要技術難點之一,其關鍵技術問題主要包括:超大跨度索網安裝方案設計、超高疲勞性能鋼索結構研製、超高精度索結構製造工藝。
  • 那個曾經暴露地球文明,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終於要拆除了
    位于波多黎各島上阿雷西沃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於1963年建造,為固定基座的球面反射射電望遠鏡,反射球面的直徑達305米,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並把這個紀錄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直到我國貴州的天眼FAST建成,才退居第二。
  • 貴州建設世界最大口徑大射電望遠鏡項目施工現場(圖)
    據人民網圖說中國4月16日報導,世界最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建設工程自2011年初開工以來進展順利,建設規模已初具雛形。FAST全稱為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這具望遠鏡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我國科學家獨創的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的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的高靈敏度的巨型射電望遠鏡。
  • 利用我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搜索外星人
    2016年,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首次聚光。從那時起,望遠鏡經歷了廣泛的測試和調試,並於2020年1月正式上線。在這段時間裡,它還促成了多項發現,包括近100個新的脈衝星。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阿雷西博...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繼今年8月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如何給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找到合適的家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今天在貴州省平塘縣正式投入使用,這一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建設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窪地中,被譽為「觀天巨眼
  •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
    來源:新華社、觀察者網、環球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最近《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張照片「坐實」了人們對於這口「大鍋」的「誤解」因為在一場參觀「大鍋」的活動中真的有一位小朋友自帶食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