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在中國!主體完工,已進入調試階段

2021-01-18 新浪科技



本文原載     新浪探索

歡迎關注 sinascience

2016年7月3日,貴州黔南群山中的FAST望遠鏡工程大窩凼臺址現場,最後一塊反射面板緩緩起吊,在完成了二次空中轉接並用纜索吊下滑到指定位置後,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反射面工程也是FAST最後一個設備工程,其順利完成標誌著FAST工程主體工程的完工,將進入測試調試階段。

FAST真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今日完成安裝的主動反射面是FAST望遠鏡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有4450塊的反射面板單元,總重量超過2000噸,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相當於近30個足球場,其工程量之大由此可見,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天文工程。

FASTast望遠鏡建成後將超過全球現役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30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Arecibo),成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理論上,FAST投入使用後,能接收到137億光年外的電磁號,接近於宇宙的邊緣,除了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還將觀測脈衝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1994年就開始的選址工作

1994年4月,FAST項目啟動貴州選址工作,開始了為期13年的預研究;直到2007年7月10日, FAST項目正式立項。

▲ 大窩凼『快鳥』照片


 原來的大窩凼住著12戶人家 後來整體搬遷

原本無比靜謐的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窪地,是專家們先根據衛星遙感影像,對400多個備選窪地從形態特徵、水文、地質、氣象及電波環境等諸多方面進行初評,然後又通過計算機模擬工程填挖量,從中選出30多個實地考察,最後才選中了不大不小,深度合適,形狀很圓,適於施工建設的「大窩凼」。 這個天然窪地附近5公裡半徑之內沒有一個鄉鎮,25公裡半徑之內只有一個縣城,無線電環境「相當理想」,加上貴州南部喀斯特峰叢窪地的特殊地貌,天坑底部多有暗河和落水洞,FAST望遠鏡的底部在暗河基礎上又修了一公裡的引水渠,可以保障雨水向下滲透,不會腐蝕到望遠鏡。

利用貴州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臺址是FAST工程的三項自主創新之一,但這樣有著天然優勢的地貌也給項目建設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在70度以上的峭壁上鋪設線路,必須用人力開挖,電纜和巨型設備也只能靠人力搬運,在天坑中建築空間騰挪不開,為此施工人員用人工把幾十座鋼梁和幾十段框架,一點點搬運到恰當的位置。

能動的「天眼」

FAST的天線鍋反射面口徑500米,基準狀態下呈現半徑300米的球面,反射面下有精巧的索網結構作為主要支撐結構,這些索網就是反射面「變形」的關鍵點,FAST索網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變位工作方式的索網體系。

反射面索網安裝在格構式環形圈梁上,它有2402250個連接節點,在索網上安裝464500個反射面單元,節點下方小電機控制著6670根主索組成的網,形成了完整的主動反射面系統,能夠實現實時控制下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的功能。FAST的索網結構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把無線電波光聚集到焦點處接收,整個變形過程由雷射定位系統校準。

▲ 環形圈梁


▲ 反射面板安裝

別小看這看似簡單的「變形」,它可以讓FASTfast實現天頂角 40°的天空觀測天區,相對全球現役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30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Arecibo),它的球面不能動只能在20°天頂角的工作極限,限制了觀測天區,特別是限制聯網觀測能力。「天眼」正是通過這個天線鍋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巨大的天線鍋,將微弱的宇宙電波收集起來,再將收集到的信號匯聚到具有極高靈敏性的接收系統上,還原、轉化、分析。

天眼的瞳孔:核心部件饋源艙

FAST在接收來自宇宙的電波方面的出色能力不僅依靠會動的巨大的反射面,還有個靈敏的核心部件——饋源艙。

▲ 核心部件饋源艙

「天眼」的上空,六條400多米的鋼索吊起一個30噸重類似飛碟的饋源艙,內設精密的接收器接收天線鍋反射的信號,饋源艙內安裝Stewart平臺(精調並聯機器人),輔助調整饋源艙的姿態角,正式投入使用之後,饋源艙會隨著探測的需要沿球面中心軸做上下運動。移動範圍達200米。

饋源就是天線,用來接收來自宇宙的無線電波,如果把FAST比作一個天眼,那麼饋源艙就相當於是瞳孔,起到一個聚焦的作用。在移動過程中,每一部分的位移都要控制在毫米級,「天眼」才能正常工作。它的定位精度直接決定著整個FAST望遠鏡系統收集到的無線電波的多少。

FAST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建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所有射電望遠鏡收集到的能量還不夠翻動一頁紙。通過這隻「天眼」,人類究竟能發現什麼?

FAST的工程科學目標非常明確:

1) 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2) 觀測脈衝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

3) 主導國際低頻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網,獲得天體超精細結構;

4) 探測星際分子;

5) 搜索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這樣描述存在於宇宙深處的各種訊息:「宇宙空間混雜各種輻射,遙遠的信號像雷聲中的蟬鳴,沒有超級靈敏的耳朵,根本就分辨不出來。」而「天眼」恰恰具備這樣的非凡本領,哪怕是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它也有可能捕捉到。

首先,FAST能夠發現更多的脈衝星。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演化的最終產物,是中子星的一種。中子星具有和太陽相當的質量,但半徑只有 10-20千米,為會周期性發射脈衝信號的星體,直徑大多為20千米左右,自轉極快(自轉周期是幾秒甚至幾個毫秒),是宇宙中旋轉冠軍。目前我們觀測到的約2000顆脈衝星均在銀河系內,FAST將對準銀河系外去發現更多奇特的脈衝星,期望找到前所未見的脈衝星現象,發現突破性的理論。

FAST還可能觀察到早期宇宙的蛛絲馬跡——中性氫雲團的運動。所謂中性氫,就是宇宙中未聚攏成恆星發光發熱的氫原子,是一個質子加一個電子。本 來從遠處是看不到氫原子的,但質子和電子就像旋轉的星球一樣有磁極。如果電子磁極罕見地倒轉了,一種波長為21釐米的微弱電磁波就跑了出來。

監測21釐米波,不僅能判斷出哪裡存在大量的中性氫,還可以用來描繪星系之間的交互作用造成的重力擾動。FAST觀測中性氫信號,就能獲知星系之間互動的細節,還可能發現早期宇宙中剛剛形成的氫是怎麼運動的,從而為宇宙發育史提供線索。類似的道理,FAST還能監聽到一些太空有機分子發出的獨特電磁波,讓我們更精確地描繪出宇宙圖景。

至於能否發現外星人傳來的信號?FAST能從宇宙的今天看到很遠的地方去,有助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甚至是『地外文明』,宇宙中的生命體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們的產生、遺留之信息,若存在於浩瀚天宇中,有可能會被FAST探測並接收到。(綜合新華社、科技日報等報導)

本文原載新浪探索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據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全球資料庫顯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座射電望遠鏡,焦比達0.467,被譽為「中國天眼」。
  • 貴州: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反射面板安裝接近完工【圖】
    原標題: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反射面板安裝接近完工   4月28日,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建設項目,已完成4290塊反射面面板安裝,完成比例達96.4%,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預計5月中旬可全部完成安裝工作。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國產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進入收尾階段
    (FAST)原標題:中國「天眼」即將睜眼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完成94%以上的面板安裝,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組成觀測網,看黑洞吞噬小天體FAST建成後,能和中國現有的其他5個射電望遠鏡 (北京,口徑50米;上海有兩架,口徑分別為65米、25米;烏魯木齊,口徑25米;昆明,口徑40米)組成一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網——不用逼迫自己理解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總之這是一個能夠觀測天體構造的高清系統。
  • 貴州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主體合龍
    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2013年的最後一天,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圈梁合龍,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1995年,我國天文學家提出了在喀斯特窪地中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設想,並選址於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窪地。
  • 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新聞—科學網
    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正在貴州平塘建設的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今天將完成吊裝。       FAST通過接收宇宙天體的射電信號完成科學任務觀測,反射面單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
    來源:新華社、觀察者網、環球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最近《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張照片「坐實」了人們對於這口「大鍋」的「誤解」因為在一場參觀「大鍋」的活動中真的有一位小朋友自帶食材來了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介
    其主體工程於2011年開工,2016年落成。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即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4];並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單一口徑射電望遠鏡,僅次於俄羅斯的RATAN-600望遠鏡(該望遠鏡為環形)。FAST項目主要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負責,他擔任首席科學家和工程師。這架望遠鏡在1994年首度提出。
  • 貴州這個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網友「玩壞了」……
    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貴州人從來就不陌生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最近《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張照片「坐實」了人們對於這口「大鍋」的「誤解」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原標題: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正在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望遠鏡建成後的效果圖。(FAST工程團隊提供)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17日上午,隨著第一根主索的安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反射面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正式步入實施階段。   FAST是由中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的「大窩凼」窪地,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面臨關閉(組圖)
    它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敏感的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望遠鏡。從高空看去,它就象外星人修建的一個秘密據點。事實上,它的任務是為了尋找銀河系邊緣智能生命的蹤跡。  幾十年來,這個望遠鏡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有許多驚人發現,它的雷達將地球鄰近的行星表面非常詳細地描繪出來。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非常準確地跟蹤那些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設施。
  • 中國製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可尋找外星人(圖)
    中國望遠鏡VS美國望遠鏡 綜合性能提高10倍 靈敏度提高1倍 中國射電望遠鏡 口徑500米  4月20日,揚子晚報報導了中國正在建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消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承擔著最大望遠鏡施工階段的技術支撐。「最大望遠鏡看起來就像口超級大鍋。」郭正興透露,這口「大鍋」再過4個月就基本成型。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video:20160925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 進入調試試觀測階段]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真的很大
    從貴陽啟程,領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壯闊,感嘆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找尋這個星球原初的奇幻印記,最後,走訪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徜徉於天文知識的星河中。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選址貴州平塘縣,正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巨大的天然窪坑,使得工程開挖的土方量很低,節約了大筆經費,同時對當地的地形、生態影響較小。拜訪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過程稱得上曲折。社會車輛止步於直線距離五公裡外的集散中心,隨身的手機、手錶、相機等一切電子設備,需統一存放在此處,以免電磁幹擾。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竟這麼被「玩壞了」?真相你想不到...
    近日,@中國國家天文 發布的一張「帶菜看FAST的小朋友」照片突然火了。有人批評說,拿「天眼」當鍋是小學生的無知。
  •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比美國高3倍,甚至「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清清楚楚」。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了。不知不覺哈勃望遠鏡25周年了。25年裡,它為人類帶來無數神奇而瑰麗的照片。甚至它捕捉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很多網友感慨25年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望遠鏡。
  • 世界「兩大眼睛」之一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唯一射電望遠鏡
    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瞬間……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因年久失修坍塌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達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
  • 中日韓共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科學家正利用他們共同構建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探測銀河繫結構、超大質量黑洞等深空奧秘。三國天文學界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射電天體探測網基礎上,整合了東亞地區直徑約6000公裡範圍內19臺射電天文望遠鏡,覆蓋了從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國烏魯木齊、昆明的廣闊地域,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射電天文觀測網絡。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上搭載的觀天設備,這個望遠鏡陣的直徑將會擴展到2.4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