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2021-01-07 騰訊網

今天,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剛剛過完自己在軌30周年的生日。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惡劣環境帶來的損傷,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哈勃已不再年輕。

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自其進入太空以來就24小時地觀測浩瀚的星空,為人類帶來了100多萬張的圖像和信息。

據悉,為了慶祝這樣的歷史時刻,NASA推出了「生日天文圖」,你只需要輸入自己的生日時間(月份/日期),那麼NASA就會公布哈勃30年來在該日期最重要的天文發現,這些圖片可以自由下載和在社交網站分享。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你曬不出你的「生日天文圖」的話,那麼很抱歉,你暴露年齡了。

「時光機」哈勃的誕生

按照目前的理論,光可以在宇宙中不受幹擾地傳播數百萬年甚至更久,而人們能觀測到的恆星距離地球也都是以光年計的,拿起望遠鏡仰望星空,你觀測到的每一次天體變化,都是如此悠久。然而,光在到你的望遠鏡之前,它必須穿過地球混亂的大氣層,這就模糊了你的眼睛和光送來的如此精細的宇宙細節。

哈勃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HST,為紀念在20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哈勃而命名)於199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但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臺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臺的性能。首先,角解析度(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閃爍、動蕩不安的大氣所造成的視象度。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需要注意的是,哈勃事實上只能拍攝黑白照片,小夥伴們看見的彩色都是NASA後期渲染合成的。

哈勃望遠鏡由美國宇航局主製造,外加歐洲宇航局支援完成。儘管理論提出的很早,但是由於技術限制、經費不足外加1986挑戰者災難打擊,一直擱淺至1990年4月24日才由「發現者」號航天飛船發射升空。

此外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一頭不折不扣的的吞金巨獸。最初預算大約4億美金的它,30年來已經至少花費超過25億美金。目前,哈勃空間望遠鏡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哈勃眼中的「星辰大海」

人們在網上看到的大多數宇宙的奇觀都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30年來的勤勤懇懇,哈勃望遠鏡對於天文研究者們來說,早已不是三言兩語能概括的。哈勃望遠鏡口徑為2.4米(7.9英尺),其四個主儀器可觀測波段包括紫外線、可見光與近紅外線。哈勃望遠鏡拍攝了多張可見光細節的圖片,增加了人類對太空深處的了解。哈勃望遠鏡已有許多觀測結果幫助天文物理得到突破,例如確定宇宙的膨脹率。

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滾燙的「橄欖球」狀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因為距離恆星太近而被撕扯、加熱,大氣也正在加速逃逸,整顆行星處於被吞噬的邊緣。這顆行星與恆星的距離過於近,處在被潮汐力撕裂的邊緣。這種「死亡擁抱」已經讓它扭曲變形為橄欖球狀,高空大氣溫度超過2500攝氏度。

2020年1月美國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發布公報說,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迄今已知的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群。這個三重星系群被稱為EGS77。公報說,雖然科學家曾觀測到更遠的星系,但EGS77是迄今發現的最遙遠星系群。更重要的是,觀測表明這個三重星系群參與了宇宙初期被稱為「再電離」的改造過程。EGS77大約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6.8億年時,當時宇宙年齡還不足現今138億歲的5%。

1990年4月25日,美國航天飛將哈勃望遠鏡送上太空軌道,「哈勃」望遠鏡長13.3米,它以2.8萬公裡的時速沿太空軌道運行,由於沒有大氣湍流的幹擾,它所獲得的圖像和光譜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至今,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環繞地球飛行25年,它捕捉到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誰是哈勃「接班人」

哈勃「接班人」的問題隨著中國天眼的建成而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2019年,哈勃項目負責人Thomas Brown透露,他預計哈勃至少還需要在軌服役到2025年,但是,延期多時的詹姆斯韋伯能否升空。

在最前沿的太空觀測領域,除了以哈勃望遠鏡為代表的太空望遠鏡之外,最出名的莫過於被稱為「天眼」的射電望遠鏡了。中國天眼是目前全世界綜合性能最為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全名叫做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巨大的球面電磁波接收板反射面積達25萬平方米,堪比30個足球場,是目前全球口徑最大、最為靈敏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設在波多黎各的著名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10倍。

射電天文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誰更有價值的爭論由來已久。天文觀測的本質就是儘可能收集到更多的光子,因此那個時候的天文學,應該叫「可見光天文學」。1950年,英國科學家賴爾和休伊什,使用劍橋幹涉儀(早期射電望遠鏡之一),掃描了全天的無線電波信號源,打開了射電天文學的大門。射電望遠鏡的曾經輝煌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10年間天文學界通過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了脈衝星和類星體,以及星際分子,但射電天文學和可見光天文學一樣,最理想的觀測位置也位於太空中,因為那裡基本上沒有非自然電磁幹擾。

總的來說,哈勃望遠鏡,主要工作是對宇宙深空天體進行拍攝成像,它可以將遙遠的可見光事物完美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這點卻是射電望遠鏡所不具備的。不過,射電望遠鏡能接收到的電磁波段的範圍要比光學望遠鏡寬得多,當來自宇宙中的這些電磁波射線來到地球上的時候,就能被射電望遠鏡所接收,也就能看到它們的存在和狀況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繼續對為人類航天事業奮鬥了30年的哈勃望遠鏡說一聲,生日快樂,加油!

出品:中國城市報-《觀城者》

作者:劉天瑞

本版編輯:李靜雯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了。不知不覺哈勃望遠鏡25周年了。25年裡,它為人類帶來無數神奇而瑰麗的照片。甚至它捕捉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很多網友感慨25年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望遠鏡。
  • FAST望遠鏡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相比怎麼樣,你如何評價?
    哈勃空間望遠鏡與天眼是屬於功能不同的兩種望遠鏡。哈勃主要接收可見光、紫外、近紅外電磁波段的光線,而天眼是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波長較長的射電輻射,它們不是同種望遠鏡,所以不好做比較。之前人類觀測宇宙,主要是利用可見光波段,但是我們知道天體的輻射不是只有這個波段,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紫外、伽馬射線、X射線,所以每種不同的望遠鏡有著對應的工作波段。哈勃自1990年由發現號太空梭成功部署在地球軌道上,如今已經運行了28年了,期間經過了多次的維修工作。
  • 天文學的未來前景: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每增加一英寸的孔徑,每增加一秒鐘的觀測時間,每從望遠鏡的視場中移除一個大氣幹擾中的原子,在你的眼中能呈現一個更加深邃、清晰的宇宙。在1990年,當哈勃太空望遠鏡開始探測工作時,它在天文領域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天基天文學。我們不再需要與大氣層作鬥爭,也不需要關心雲層和大氣湍流。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望遠鏡對準目標,固定它,然後收集光子。
  • 天文學的未來前景: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每增加一英寸的孔徑,每增加一秒鐘的觀測時間,每從望遠鏡的視場中移除一個大氣幹擾中的原子,在你的眼中能呈現一個更加深邃、清晰的宇宙。在1990年,當哈勃太空望遠鏡開始探測工作時,它在天文領域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天基天文學。
  • 哈勃望遠鏡之母:空間天文學領域的「滅絕師太」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當今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哈勃」在公眾心中甚至是天文學的代名詞。但你知道孕育它的「哈勃之母」嗎?她就是南希·格蕾斯·羅曼。羅曼不僅在天文學上頗有建樹,成為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的第一位首席科學家,管理多個項目,還被視為塑造了空間天文學50年面貌的人物。因為她的強勢,她還曾是許多天文學家眼中的「滅絕師太」,本文就跟大家聊聊這位傳奇天文學家的故事。
  • 哈勃望遠鏡之母:空間天文學領域的「滅絕師太」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當今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哈勃」在公眾心中甚至是天文學的代名詞。但你知道孕育它的「哈勃之母」嗎?她就是南希·格蕾斯·羅曼。在芝大的著名天文學家柯伊伯(Gerard Kuiper,1905-1973)的推薦下,她於1954年前往海軍研究實驗室(NRL)任職,從事當時新興的射電天文學研究。1951年,NRL在辦公樓的樓頂安裝了直徑15米的射電望遠鏡,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精確的射電望遠鏡。
  • 哈勃太空望遠鏡有了接班人,更大、更輕、更強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19年發射升空,比哈勃望遠鏡更大,更輕,更強。美國華盛頓岡恩紀念圖書館將於當地時間3月1日凌晨6點30分啟動「從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預熱項目。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巨型星系
    這個巨型螺旋星系或許會被稱為「哥斯拉星系」(Godzilla galaxy),因為該星系有可能是其所在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星系。該星系名為UGC 2885,比銀河系寬2.5倍,其恆星數量則是銀河系的10倍。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望遠鏡的體積和複雜性以及功率都在不斷提高。它們被放置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並儘可能地遠離大氣的霾。哈勃望遠鏡的名字由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使用,是1920年代當時山上最大的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附近的威爾遜天文臺,發現了我們之外的星系。天文臺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放置在太空中的主要光學望遠鏡,這是最終的山頂。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這是關於哈勃升空30周年的第二篇專題內容。上一篇文章用30年30圖呈現了哈勃帶給我們的宇宙視覺盛宴,今天則將為大家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奇的前世今生。1.緣起探索宇宙是人類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一種表現。然而,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一直受到觀測能力的限制。望遠鏡的發明突破了肉眼觀測的局限,將人類認識宇宙的層次提升到全新高度,引發重大變革。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歲生日快樂!我們看到的宇宙因你而不同
    你生日的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樣子? 2020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上發起了一個活動。在主題為「你生日當天哈勃看見了什麼?」的頁面上,只要輸入你的生日幾月幾日,就能看到你生日那天,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過的星空圖像。
  • 射電望遠鏡的五項重大天文學發現
    簡介:射電望遠鏡用於觀測太空中的無線電波。自其發明以來,天文學上有許多重大發現,列舉5例如下:進行小行星成像、雙星脈衝星和毫秒脈衝星的發現、系外行星、水星軌道、21釐米氫線。
  • NASA「生日宇宙」 | 你生日那天哈勃望遠鏡看到了什麼?
    美國NASA在1990年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送上宇宙,今年是哈勃望遠鏡服役30周年,為此NASA上線「生日宇宙」專題頁面,公開了366張珍貴圖像,只需要在頁面內輸入你的生日,就可以看到當天哈勃望遠鏡看到的宇宙哦~使用瀏覽器打開以下網址,即可看到活動頁面:https://www.nasa.gov/content/goddard/what-did-hubble-see-on-your-birthday
  • 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奇背後的四個女人
    雖然提起哈勃太空望遠鏡,大家首先想到的人毫無疑問是愛德文·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上個世紀最傑出的天文學家,NASA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把人類史第一臺太空望遠鏡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誕生,與他的關係並不大,1953年哈勃就已經去世了。
  • 天文學與望遠鏡的不解之緣,如何利用望遠鏡觀測深空天體
    天文學中不同類型的望遠鏡,歷史最悠久的望遠鏡非「光學望遠鏡」莫屬。「望遠鏡」從一開始的問世,它的功能就是為了能夠看得更遠、更大的圖像,當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來觀察天空天體時,天文學就與望遠鏡產生了不解之緣。
  • [多圖]400年來14具最著名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上榜
    1919年阿爾伯特-麥可遜為這架望遠鏡裝了一個特殊裝置:一架幹涉儀,這是光學幹涉裝置首次在天文學上得到應用。麥可遜可以用這臺儀器精確地測量恆星的大小和距離。亨利-諾裡斯-羅素使用胡克望遠鏡的數據制定了他對恆星的分類。埃德溫-哈勃使用這架100英寸望遠鏡完成了他的關鍵的計算。他確定許多所謂的「星雲」實際上是銀河系外的星系。在米爾頓-赫馬森的幫助下他認識到星系的紅移說明宇宙在膨脹。
  • 繼哈勃太空望遠鏡之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究竟有多牛?
    天文學的未來: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每增加一英寸的光圈,每增加一秒鐘的觀察時間,每減少一個望遠鏡的視野中的大氣幹擾原子,你就能更好、更深入、更清晰地看到宇宙。當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0年開始運行時,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新時代:太空天文學的時代。
  • 中國天眼和美國哈勃望遠鏡相比,誰的觀測能力更強?
    中國天眼和美國哈勃望遠鏡,都是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強有力的幫手,那麼它們兩個誰更「強大」呢?(早期射電望遠鏡之一),掃描了全天的無線電波信號源,打開了射電天文學的大門。眼睛和哈勃望遠鏡,本質上都是可見光接收器,而可見光在電磁波頻譜中,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因此射電望遠鏡的任務,就是接收可見光之外的電磁波。
  •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木星和伽利略衛星(木星衛星,以伽利略名字命名)(圖片來源於網絡)哥白尼日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   託勒密地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這些重大的天文發現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歐洲,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徹底推翻了託勒密的地心說和亞裡斯多德的自然觀,開創了以系統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開闢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8000光年外宇宙的恆星煙花!
    很壯觀,好美的宇宙煙花,天文學家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出一張令人驚嘆的新圖像,顯示了星團G286.21+0.17中的天體煙火。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都是在大質量星團中誕生的。這些星團是星系的基石,但它們是由緻密的分子雲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星團G286.21+0.17在形成過程中拍攝到的圖像,是一幅多波長鑲嵌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