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科研人員在SKA-P樣機前合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攝。
SKA致力於揭示人類共同關心的宇宙黎明和生命搖籃等科學之謎,是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的簡稱。SKA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由全球多個國家出資共同建造。SKA臺址位於澳大利亞、南非及南部非洲8個國家的無線電寧靜區域,其接收面積約1平方公裡,建成後將比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JVLA的靈敏度提高約50倍,巡天速度提高約10000倍,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重要機遇。
圖為SKA-P樣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攝。
2011年,包括中國在內的7國作為創始成員國成立了SKA獨立法人機構SKA組織。目前該組織有10個成員國,總部設在英國。自2013年起,中方與來自南非、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英國等國家的優勢科研機構強強聯合,組成工作包聯盟,共同參與SKA工程設計研發工作。
SKA天線樣機SKA-P的設計和建造由中國電科54所主導承擔。在2015年11月召開的天線設計方案國際評選會上,國際評審委員會一致推薦中國設計方案作為SKA-P的唯一研發方案。2017年,中國電科54所和國家天文臺聯合成立的射電天文技術聯合實驗室(JLRAT),聯合南非、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的20家科研單位,共同開展SKA反射面天線國際聯合研發,並承擔了SKA首臺天線正樣樣機SKA-P的研發工作,通過國際大協作圓滿完成SKA項目首臺天線建設任務。
5年技術攻關中,JLRAT牽頭聯合國際團隊,使得SKA-P最終在技術上滿足SKA所有技術指標。
SKA-P設計壽命約50年,重量約40噸,是常規天線重量的2/3,還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安裝、易運輸和批量生產等優點。
SKA最終將由2500面左右天線組成。反射面天線的性能關乎SKA整體性能和主要科學目標的實現。SKA-P成功研製是SKA 工程研發的一個重大成果,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