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射電望遠鏡首次捕捉圖像 展現1300個星系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資料圖

  科學家16日發布位於南非的MeerKAT射電望遠鏡陣列首次捕捉到的圖像,展現位於宇宙一角的1300多個星系,其中只有70多個先前為人類所知。MeerKAT望遠鏡陣列首席科學家費爾南多·卡米洛說,這些圖像「比預期好得多」。捕捉這些圖像當天,MeerKAT只動用了四分之一的實力——16個碟形天線。這個位於南非偏遠乾燥地區的射電望遠鏡陣列2014年啟用,預計明年全部64個碟形天線將投入使用,參與構成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列」(SKA)。

  SKA項目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國際科學工程之一,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和德國等多個國家都參與其中。項目計劃在南非和澳大利亞建設約3000個天線和250組中頻和低頻孔徑陣列。它們將組成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達1平方公裡,靈敏度和搜尋速度將遠非現有設備可比。(袁原)【新華社微特稿】

相關焦點

  • MeerKAT射電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圖像 觀測到1300多個星系
    據外媒報導,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平方公裡陣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已初見成效。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25周年,中國網友在祝福的同時也有點無奈與羨慕。雖然暫未聽聞中國有往太空發射望遠鏡的計劃,但是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建設。網友們在羨慕國外的望遠鏡的時候也要相信中國也會有的。
  • ...研究所|俄羅斯|射電望遠鏡|基礎研究|馬克斯·普朗克|俄羅斯...
    >科技日報駐烏克蘭記者 張浩烏克蘭建成一臺RT-32天文射電望遠鏡,無疑是該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是烏克蘭在2014年因失去克裡米亞而失去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之一的RT-70後,再次擁有射電望遠鏡。
  • 澳大利亞新型射電望遠鏡僅用300小時就繪製了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
    澳大利亞新型射電望遠鏡僅用300小時就繪製了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其研究者藉助一臺新型射電望遠鏡勘測了南部天空,僅用300小時繪製了約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其勘測速度和所繪星空圖的細節程度均出類拔萃。
  • 利用我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搜索外星人
    2016年,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首次聚光。從那時起,望遠鏡經歷了廣泛的測試和調試,並於2020年1月正式上線。在這段時間裡,它還促成了多項發現,包括近100個新的脈衝星。
  • 上海天文臺啟用亞洲最大射電望遠鏡
    亞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這個口徑65米,重達2700噸的龐然大物,其相當於8個標準籃球場的主反射面精度誤差卻不超過0.3毫米,並能在1分鐘內完成不同觀測波段的轉換。  10月28日,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直徑65米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啟用。作為我國目前口徑最大、波段最全的一臺全方位可動的高性能射電望遠鏡,其總體性能僅次於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和義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
  •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天眼」工程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
  • 中日韓共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科學家正利用他們共同構建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陣,探測銀河繫結構、超大質量黑洞等深空奧秘。三國天文學界在各自獨立開發的射電天體探測網基礎上,整合了東亞地區直徑約6000公裡範圍內19臺射電天文望遠鏡,覆蓋了從日本小笠原、北海道至中國烏魯木齊、昆明的廣闊地域,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射電天文觀測網絡。如果配合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上搭載的觀天設備,這個望遠鏡陣的直徑將會擴展到2.4萬公裡。
  • 揭秘十大天文望遠鏡:最大射電望遠鏡陣設計完成
    6日,從SKA第17屆董事會傳來消息,經過SKA 11個成員國(包括中國)及全球一大批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努力,SKA第一階段(SKA1)建設方案已最終確定,並獲得董事會通過。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向建設階段邁出了關鍵一步。SKA1建造費用共計6.5億歐元。
  • 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約30個足球場大小,被指毫無價值
    提起中國的天眼「FAST」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款口徑達到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今天,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剛剛過完自己在軌30周年的生日。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惡劣環境帶來的損傷,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哈勃已不再年輕。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自其進入太空以來就24小時地觀測浩瀚的星空,為人類帶來了100多萬張的圖像和信息。
  • 世界最大望遠鏡捕捉到最高清太陽圖像 仿佛是流動的黃金
    世界最大望遠鏡捕捉到最高清太陽圖像 仿佛是流動的黃金 來源:IT之家 • 2020-02-01 10:46:00 2020
  • 射電望遠鏡的五項重大天文學發現
    阿雷西博天文臺的飛機視圖 國家科學基金會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博的阿雷西博望遠鏡 小行星與射電望遠鏡成像 1989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名為「4769卡斯塔利亞」的小行星。早在射電望遠鏡發現小行星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小行星,但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使用技術來繪製小行星的圖像。
  • 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微弱的「超級行星」,第九行星會否也將被發現
    然而,根據夏威夷大學的一份聲明,Elegast是第一個用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亞星際物體。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麥可·劉在報告中說:「這項工作為尋找漂浮在太陽附近的最冷物體開闢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否則這些物體將太過微弱,無法用過去25年的方法發現。」。
  • 藉助ASKAP望遠鏡 CSIRO發現100萬個星系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團隊近日利用平方公裡級陣列探路者射電望遠鏡(ASKAP),將高密度大範圍的巡天任務從數年時間縮短到不到兩周時間。本周一發表在《澳大利亞天文學會刊物》的一項研究中,報告了 ASKAP 望遠鏡首次投入使用的結果。該機構將本次調查描述為宇宙級別的「Google Maps」,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南方天空地圖集。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來自5400萬光年外,全球8個射電望遠鏡
    這也是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照片,位於遙遠的M87星系的中心。為了這首張黑洞照片的拍攝,科學家們動用的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並將它們組成虛擬望遠鏡網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陣列事件視界望遠鏡由位於四大洲的8臺射電望遠鏡所組成,圖中的黃色線條為連接這些望遠鏡的「基線」,由此構成了一架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望遠鏡。
  • 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微弱的「超級行星」
    這個暗淡、寒冷的天體是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 (圖片來源:ASTRON/Danielle Futselaar)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冷的、微弱的「超級行星」,這顆行星仍然是傳統紅外探測方法難以捕捉的。
  • 科學家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褐矮星
    歐洲和夏威夷的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枚「超級行星」(Super-Planet)—— 又稱「冷棕矮星」(Cold Brown Dwarf)或「失敗恆星」(Failed Star)。這顆被命名為 Elegast(BDR J1750+3809)的天體,位於 212 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相關研究或有助於科學家們尋找宜居的外星行星。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