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陣列:開創性的射電天文學40年

2020-11-11 流芳科學

Karl G. Jansky超大型陣列(VLA)是位於新墨西哥州(索科羅)附近的射電天文望遠鏡設施。該天文臺由27個巨大的皿組成,每個皿的直徑均為82英尺(25米),呈Y形排列,使它們可以像一臺巨大的望遠鏡一樣工作,橫跨22英裡(36公裡),大約是一個半倍華盛頓特區的大小。

  • 超大型陣列由27個巨大的天線組成,每個天線的直徑為82英尺(25米),呈Y形排列,使它們像一臺巨大的望遠鏡一樣工作,可跨越22英裡(36公裡)圖片:©Shutterstock)

射電天文學家通過無線電波注視著宇宙,無線電波位於電磁波譜的最左側,這意味著它們的長波長範圍從約0.04英寸(1毫米)到超過62英裡(100公裡)。研究人員可以利用該波段的光來更好地理解各種各樣的宇宙現象,包括行星,恆星,氣體和塵埃雲,星系,脈衝星和黑洞。

甚大型陣列何時建立?

監督VLA的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歷史表明,從1960年代開始,科學家設想了一個巨大的射電天線陣列,可以補充單碟設施的工作。由於光學原理的原因,幾臺望遠鏡可以串聯工作,並將它們的數據組合起來用作一臺望遠鏡,其收集區域的大小與各個盤子之間的距離大小相同,這是一種稱為幹涉測量的技術。 國會於1972年8月批准為VLA提供資金,並於次年開始建設。


據新墨西哥州旅遊局稱,該設施於1980年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1972年耗資7800萬美元。VLA位於聖奧古斯丁平原上,這是一片空曠的沙漠,位於索科羅西北80公裡處。根據國家射電天文臺的說法,由於它遠離主要城市並且四面環山,而山巒起著天然堡壘的作用,可以防止無線電幹擾,因此該地點非常適合射電天文學。乾燥的氣候是VLA成功的另一個關鍵。無線電波被地球大氣中的水分子吸收,因此,在溼度極低的地方,可以使設備擁有通向夜空事件的清晰窗口。

超大型陣列有什麼作用?

自成立以來,VLA的科學成果一直是巨大的。NRAO稱,它已經被用於「超過11,000個不同的觀測項目」中,並且「幾乎對天文學的每個分支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項使之成為可能的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和教科書中得到了充實。基於VLA的研究成果,已授予200多個博士學位。」

  • VLA是五臺望遠鏡中的一員,有助於創造出這種引人注目的蟹狀星雲圖像。圖像是通過將來自VLA(無線電)的數據合併為紅色而創建的;斯必澤太空望遠鏡(紅外線)為黃色;哈勃太空望遠鏡(可見)為綠色;XMM-牛頓(紫外線)為藍色;以及錢德拉(Chandra)X射線天文臺(X射線)為紫色。(圖片來源:NASA / JPL)

VLA還是一個標誌性設施,曾在1997年的電影「 Contact」中出現過,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從外星文明中拾取的信號,並且是天文學家的旅遊勝地。奇怪的是,VLA在進行「聯繫」時從未參與過搜尋外星智能(SETI),但此後一直被用來尋找宇宙中其他技術存在的證據。

VLA的未來

在2012年,VLA進行了重新命名,以紀念美國先驅卡爾·古特·揚斯基(Karl Guthe Jansky),他首先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並於1932年問世。NRAO要求公眾提供新的名字,並收到23331份意見書來自超過65個國家/地區。該組織選擇揚斯基為射電天文學的創始人。射電天文學家現在正在推動VLA的升級,以便它可以跟上前沿科學的步伐。

他們設想在新墨西哥州形成更大的陣列,包括244個18 m的碟形螺旋形地分布在8,860公裡的地方。新設施的核心,稱為下一代VLA或ngVLA,將是另外19個6 m的皿,可以比目前的儀器更靈敏地分辨天文物體。 這樣的天文臺可以尋找黑洞,觀察太陽系的形成,尋找年輕恆星周圍化學物質的生命,並協助研究由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捕獲的重力波事件。

這裡是,歡迎關注轉發收藏,每日看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在月球上建4G網絡,對射電天文學來說是一個噩夢
    用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話說:「地球上所有射電望遠鏡曾經從太陽系外部獲得的總能量少於撞擊到地面的單個雪花的能量。」現在的總能量可能只相當於幾顆雪花,但是天文學的無線電信號通常要比人造信號小很多。
  •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報廢致美國地外生命探索能力下降 中國目前佔優勢
    現在,當它退役後,天文學的未來將取決於更現代的儀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員、俄羅斯科學院應用天文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物理-數學雙副博士尤裡邦達連科認為,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無法完全取代阿雷西博望遠鏡,因為後者在位置和技術裝備方面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阿雷西博望遠鏡存在更強大的射電發射器——高達900千瓦,這使它成為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定位器。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衛星太多,幹擾射電天文學研究
    成千上萬的衛星不僅會帶來光汙染,還會干擾射電天文學的研究。如今,射電天文學家也開始擔憂。近日,下一代巨型射電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團隊發布了一項報告,分析了太空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射電望遠鏡的正常運行需要其處在無線電靜區。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 中國與南非研討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雙邊合作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7月3日通過官網發布消息說,中國與南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首次雙邊合作研討會6月下旬以視頻方式舉行,就中南SKA科學合作事宜展開討論。
  • 關於第五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暑期學校的通知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是我國在天文領域的國際大科學工程項目。自2013年起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SKA中國辦公室)及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已成功舉辦四屆SKA暑期學校,形成具有規劃性的系列學術活動,對培養年輕的SKA後備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五屆SKA暑期學校將於2019年8月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舉辦。
  • 射電望遠鏡的五項重大天文學發現
    簡介:射電望遠鏡用於觀測太空中的無線電波。自其發明以來,天文學上有許多重大發現,列舉5例如下:進行小行星成像、雙星脈衝星和毫秒脈衝星的發現、系外行星、水星軌道、21釐米氫線。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射電望遠鏡與射電天文學千百年來,人類只是通過可見光波段觀測宇宙,而自從發現了無線電之後,科學家意識到宇宙中天體的輻射覆蓋了整個電磁波段。由於無線電波可穿透宇宙中大量存在而光波又無法通過的星際塵埃介質,因而通過觀測射電信號可以幫助人類探知更遙遠的未知宇宙。
  • 中科院: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很強,將能探測到很多雙星黑洞
    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量化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時代引力波探測的潛力,其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這一新的計算首次表明,即使是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監測到的少量大質量毫秒脈衝星(約20顆),也可以提供關於超大質量黑洞雙星(SMBBH)紅移演化的有價值的信息,超大質量黑洞通常位於星系中心,並與宿主星系一起演化。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面臨關閉(組圖)
    它就是世界上最大最敏感的單碟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望遠鏡。從高空看去,它就象外星人修建的一個秘密據點。事實上,它的任務是為了尋找銀河系邊緣智能生命的蹤跡。  幾十年來,這個望遠鏡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有許多驚人發現,它的雷達將地球鄰近的行星表面非常詳細地描繪出來。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非常準確地跟蹤那些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設施。
  • 全球最大射電陣列望遠鏡「大耳朵」背後的那些事兒
    2月6日下午,以中國主導研製的未來全球最大的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其首臺天線在石家莊出廠。從外觀上看,它像是一隻立著的「大耳朵」,它是人類探究宇宙的「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