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與國立天文臺合作共同開發「6G」技術

2021-01-09 人民網

人民網東京12月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總務省下轄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和東京都三鷹市國立天文臺日前籤署一系列合作協定,確定共同開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射電望遠鏡接收機等基礎技術的方針。

協議籤署後,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的理事長德田英幸指出:「圍繞日本國內手機研發企業即將投入使用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日企在此項技術研發中並未取得顯著成果。但對於繼5G之後的6G,我認為日本企業還是大有可為的。」

信息通信研究機構與國立天文臺在同美國、歐洲等國在南美智利高地建設阿爾瑪射電望遠鏡時,共同開發了最高頻率射電接收機。

該設備利用極低氣溫下電阻為零的超導技術和將微頻電波轉換為低頻電波後再進行放大等技術,成功降低了噪音,提高了識別度。

隨著世界對高速、大容量通信需求的提高,射電天文學專用的高頻段頻譜資源將向信息通信領域開放。日本利用阿爾瑪射電望遠鏡的研究成果,或可開發出新一代基礎技術。為了不影響射電望遠鏡對天體的觀測,還需要做進一步研究。(編譯:楊浩 審稿:陳建軍)

相關焦點

  • 日本多個公司將共同開發量子密碼通信,一種無法破解的加密技術
    東芝等十二個組織共同開發量子密碼通信網絡,這是一種無法破解的加密技術東芝在7月29日宣布,它將與NEC,三菱電機,東京大學等合作,著手研發下一代密碼技術「量子密碼通信網絡」的實際應用。這是內政和通信部委託的項目,到2024年的期限約為5年。
  • 日本國立天文臺呼籲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影響
    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的影響科技日報東京7月15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日前發表聲明,對圍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造成的天體觀測負面影響表示擔憂,要求衛星運營公司考慮和採取措施減少對天文觀測的影響。
  • 日本9個研究機構拒絕接受防衛省資助進行軍事研究
    共同社6日獲悉,由日本國立天文臺等9個研究組織構成的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決定,不參加日本防衛省資助可用於軍事的基礎研究的「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位度」。此前機構內部進行了討論,也有聲音指出鑑於財政困難要求允許參加。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開發火箭回收技術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開發火箭回收技術,即讓已發射火箭的第一節在地表自主軟著陸,以便再次利用。此舉旨在削減發射費用,力爭在未來開發像飛機一樣可反覆使用的火箭。最快將於今年初夏開展小型火箭飛行試驗。
  • 華為,6G研究!
    據了解,目前通信行業正在積極開拓尚未開發的太赫茲頻段,已有實驗在300 GHz頻段上實現了100Gbps的通信速率。而300GHz頻段的頻率是5G 28GHz毫米波頻段的10倍,邁向數THz頻段將是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重點研究領域。3. 採用「去蜂窩」網絡架構、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等。
  • Socionext攜縱行科技、Techsor共同開發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
    (以下「Socionext」)聯合LPWA(低功耗廣域網)的ZETA標準創始公司縱行科技和ZETA日本聯盟的代表理事公司Techsor宣布,共同開發基於「Advanced M-FSK調製方法」的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新一代ZETA通信晶片採用縱行科技提倡的全新「Advanced M-FSK調製方法」通信基帶技術和 Socionext獨有的RF技術和數字調製/解調技術。
  • 智利天文臺望遠鏡天線首次以日本人姓氏命名
    智利「阿爾瑪望遠鏡」森田耕一郎【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9日報導,南美智利的高地上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電波望遠鏡「阿爾瑪望遠鏡」。日本國立天文臺近日正式發布消息稱,此天文望遠鏡的碟形射電天線將會以日本研究者森田耕一郎的名字命名,叫做「森田天線」。
  • 科學網—天文研究機構須更坦誠合作
    中國天文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天文研究機構須更坦誠合作   本報北京10月19日訊(記者倪思潔、彭科峰)今天,中國天文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大學開幕。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在開幕式上表示,此次年會旨在團結一致,繁榮天文學術,促進科研院所與大學在天文研究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帶動大學天文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普及。 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何子山說,從地面到空間,從國內到國際,國家正在投資大型天文項目,但是想要充分利用這些設備,輸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成果,中國天文界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 日本開始大規模開發新一代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日本將在本月開始一個大規模開發項目,此項目參加者包含眾大企業及大學,以被稱為「量子加密通信」的新一代密碼技術於世界上的拓展為目標。 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數據被加密在進行傳輸通信,如果能全面使用計算能力遠超超級電腦量子計算機,現今的密碼就能很簡單被解讀,因此世界上正加速開發新一代的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日本篇(一)日本的科研機構簡介
    日本的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的主要力量是日本的國立科研機構,基礎科學研究以大學為主。日本政府對國立科研機構的管理是依據相應的法律和政府規章,特點是法規先行。政府在成立某一國立研究機構時,均相應地制定一項具體的法規,如《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組織規則》《理化學研究所法》《理化學研究所法施行令》《理化學研究所法施行規則》等。國立研究所的體制使得日本在多個領域引領全球技術發展。
  • 量子信息周報:美在全國推廣量子教育;加拿大將發射量子通信衛星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表示,川普政府正在啟動一項全國性的教育合作,以擴大與主要公司和研究機構的K-12量子信息科學(QIS)教育的機會。日本將在8個領域建立量子研發基地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為推動量子計算機等量子技術實用化,日本政府將構建產業、政府、科研一體化的研發體制,並在5年內陸續完善。在2020年度內成立負責整體管理和協調的主管機構,在8個領域建立核心研發基地。
  • 日研究機構: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中國科學報】打造南方天文觀測研究集群
    今天的雲南天文臺,一臺兩站,包括雲南天文臺本部、麗江天文觀測站和撫仙湖觀測站,是專業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綜合科研機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不僅參與了國家嫦娥探月工程項目,承擔數據接收任務,還與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國立天文臺、哈佛大學、德國馬普學會、日本國立天文臺、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在內的許多國內外著名天文科研機構,在天文學觀測與研究、望遠鏡及其終端設備研製、天文新技術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韓佔文說。
  • 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被評為日本天文遺產
    該望遠鏡是世界第三臺、日本首臺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雖然直徑只有6米,小身材也能立大功,取得了新種星際分子檢測、獵戶座星雲及銀河中心區域星際分子分布觀測等一系列劃時代的成果,支撐起了日本射電天文學的序幕。通過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培養的技術,在45米射電望遠鏡上開花結果。從6米望遠鏡到45米望遠鏡,再到ALMA望遠鏡(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其研究成果代代相傳,為射電天文學的飛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5G未完又來6G?一文讀懂全球各國如何搶跑6G賽道
    當各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布局5G領域,批量地落地5G技術之時,一些研究機構與企業已悄然將6G網絡的研發提上了日程。 6G Flagship目前包括了來自澳大利亞,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大學的專家,共同致力於6G通信技術的標準化,使得這些通信技術可以提供「即時、無限的無線連接」,與4G到5G過渡的情況一樣,該小組正在計劃通過開發「超高頻」的無線帶寬技術擴展帶寬到5G容量的1000倍, 突破5G的覆蓋範圍。
  • 空間通信技術,各國衛星將使用光技術,進行各星球間的通信傳輸
    隨著通信場景的增多,以及人們對數據傳輸速率、信號覆蓋率和時間延遲等技術參數的差異化需求,光通信和空間通信技術逐步發展起來。光通信和空間通信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通信容量大、抗電磁幹擾性能強和保密性高等優點,且其通信終端體積小、功耗低、實用性極高,引發各國研究熱潮。
  • 日本研究稱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
    6G是全球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是2030年以後用的新一代技術。現全球科學家對6G的研究還處於前期需求分析,概念定義,潛在技術研究階段。預計到2023年左右才能明確什麼是6G,6G將採用什麼技術。有許多新技術可能會在6G中用,比如太赫茲通信、天地一體化通信、可見光通信、人工智慧在通信中的應用等等。
  • 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下一代HT-PEM燃料電池技術
    原標題: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下一代HT-PEM燃料電池技術   核心提示:開發計劃旨在使HT-PEM技術在80C-150C下運行,
  • Dior科研部門與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領導的日本研究機構達成合作
    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Centre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iPS 細胞研發應用中心,以下簡稱 CiRA)日前宣布,已與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負責迪奧香水美妝(Parfums Christian Dior)研究的機構LVMH Recher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