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年度預算列入約2800億日元
日本共同社19日稱,日本文部科學省在下年度預算申請中,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年度預算列入約2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0億元)。這筆創紀錄預算的核心是參加美國主導的月球探測工程的費用,日本為此投入相當於上年度宇航預算一半以上的809億日元。
-
日本開發微機械式高精度陀螺儀
最近,日本住友精密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共同開發了用於國產火箭H2A的微機械(MEMS:Micro
-
日本理工科讀研-航空宇宙工學專攻篇
一、航空宇宙工學研究內容 航空宇宙工學,顧名思義是關於航空工學和宇宙工學的學問。主要研究領域是有關空中飛行器的所有尖端技術,比如:火箭引擎、航空機的噴氣式引擎、宇宙探查機的軌道和控制、飛彈和無人機的系統設計等等。簡單來說,就是學習讓機器飛起來所需的知識和技術。
-
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 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
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 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 Sputnik / Ilia Naymushi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9月28日電,日本共同社9月28
-
日本宇航研發機構「SS-520」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最小火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4月27日發布消息稱,2月從鹿兒島縣發射升空、僅為電線桿大小的火箭「SS-520」5號機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把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最小火箭。
-
因發動機技術問題,日本將H3火箭首飛推遲到2021財年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9月11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公告,決定將H3運載火箭首飛時間推遲到2021財年,因為這枚正在開發的新型火箭的一級發動機LE-9出現了技術問題。JAXA在公告中表示一直在推進H3運載火箭的開發,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一級發動機LE-9的一個技術問題。
-
日本新火箭技術先進 與洲際飛彈仍差異大
9月14日,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以下簡稱JAXA)研發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埃普西隆」發射升空,並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媒體稱「埃普西隆火箭與美MX洲際飛彈相當,完全有可能成為洲際飛彈」,實際情況則大相逕庭。本文從技術角度為您詳解該火箭。
-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與國立天文臺合作共同開發「6G」技術
人民網東京12月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總務省下轄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和東京都三鷹市國立天文臺日前籤署一系列合作協定,確定共同開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射電望遠鏡接收機等基礎技術的方針。協議籤署後,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的理事長德田英幸指出:「圍繞日本國內手機研發企業即將投入使用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日企在此項技術研發中並未取得顯著成果。但對於繼5G之後的6G,我認為日本企業還是大有可為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與國立天文臺在同美國、歐洲等國在南美智利高地建設阿爾瑪射電望遠鏡時,共同開發了最高頻率射電接收機。
-
日本利用雷射通信技術將先進的中繼衛星送入軌道
日本一顆搭載雷射中繼技術的衛星星期天(11月29日)發射升空,執行從軍用和民用地球觀測太空飛行器高速傳輸數據的任務。H-IIA火箭飛向軌道。火箭製造商和發射供應商三菱重工(MHI)在Twitter上宣布成功發射,並補充說衛星已經從火箭的上層分離。從那裡,衛星將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執行為期10年的任務。」三菱重工在報告中說:「已確認火箭按計劃飛行。不同尋常的是,這次任務沒有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現場直播,可能是因為雷射技術的敏感性,也沒有提供關於它確切軌道的信息。
-
日本新型火箭Epsilon14日成功發射(圖)
人民網東京9月14日電(滕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新研發的新型固體燃料火箭「Epsilon」於日本時間14日下午14時00分(北京時間14日午間13時00分)在鹿兒島縣肝付町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站成功發射,順利將一顆「行星分光觀測衛星」送往太空。
-
日本研究機構透露 隼鳥2號探測到的氣體確實來自龍宮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周一,該機構披露了從近地小行星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
-
NASA將協助貝索斯馬斯克開發太空技術
正當美國宇航局(NASA)向著月球邁進——並最終到達火星——該機構希望能從商業航天產業中得到一些幫助。近日NASA宣布與多個航空航天組織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旨在推進與登陸其他行星、在月球表面航行、在太空中輸送推進劑等相關的技術——所有這些都可能對未來的太空任務至關重要。
-
日本開發出誤差為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三菱電機、NE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開發出精度誤差最小可達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僅為美國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小誤差的千分之一。這套名為「準天頂衛星」的定位系統預計2018年開始在日本國內投入運營,並推向海外市場。
-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部署新項目加速燃料電池普及和...
近日,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宣布將在2020-2024年間開展主題為「燃料電池大規模利用的官產學研聯合研發項目」,旨在整合政府、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研發力量,開展聯合攻關,解決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的一系列技術挑戰(如耐久性、成本問題),以在2030年後實現燃料電池的規模化商業應用,助力日本氫能社會構建,並強化日本在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的領先地位。
-
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來源:中國新聞網輿論指出,日本在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 從2020年到2030年,日本的太空探索「十年大計」近日正式出爐。在這份由內閣敲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修正案中,日本為未來10年的航天發展,定下基調。 安全保障、情報收集、飛彈監視、太空人登月、宇宙作戰隊……其中諸多內容似可窺見,這個國家在太空探索以及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戰略和野心。
-
高度只有9.5米 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
原標題:高度只有9.5米世界最小日本航天火箭載入吉尼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日本製造的世界上最小的SS-520火箭被載入吉尼斯紀錄。據悉,今年2月成功發射的SS-520是世界上能夠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最小火箭。
-
突破火箭回收核心技術,馬斯克不再獨享神奇
比如中國長徵系列火箭,一次發射花費約4億元人民幣,耗資巨大,但到了21世紀,搶佔並利用空間資源,宇宙資源的利用,已成為世界競爭的制高點,但由於航天技術的逐步成熟,使得其發射成本的不斷下降。當今時代,回收火箭技術成為各國研發新發射技術的重點。可回收火箭技術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這項技術最終在我國得到突破。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日本利用電磁技術「清理太空垃圾」行動失敗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陳健】2月8日消息,據海外媒體法新社報導,今日,日本官員尷尬的宣布,日本一項實驗性質、旨在清理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行動,以失敗告終。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共有超過1億個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附近進行軌道運動,其中多數來自老舊衛星和火箭的碎片,對於未來人類探索太空之旅形成了威脅。日本方面在2016年12月,向一艘國際空間站的補給飛船裝配了達700米的實驗器,目的是在完成補給任務後,進行清理垃圾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