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發燒友」自建遠程操控天文臺(圖)
人在市區,就可以實時操控安裝在小壁林附近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各種天文觀測,還能隨時拍下需要的照片。23日,在青少年宮舉行的省會天文活動研討會上,來自省會的兩位天文愛好者展示了他們自建的遠程操控天文臺——碧林天文臺,這也是省會首個利用遠程技術進行操控的天文臺。「這個遠程操控天文臺建在了小壁林附近,那裡相對市區的觀測條件要好很多。」
-
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天文臺啟用,拍下清晰月球照
9月4日晚,在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教學樓頂,十多名地理、物理老師,在中科院南京耐爾思光電儀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趙暉的帶領下,熟悉、調試、使用剛剛安裝完畢的專業天文望遠鏡,並拍下了第一張清晰的月球照片。在照片上,能清楚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環形山,以及光與暗的強烈對比。這張在瀏陽本土拍攝的天體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引發了廣泛關注。
-
神秘天文臺-參觀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
費 用:乘坐大巴車40元 、自駕車20元活動行程:1、乘坐大巴車出發前往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2、參觀天文臺 a、天文臺器材:300mm口徑折射式專業天文望遠鏡、日珥鏡(太陽觀測專業器材) b、天文科普——天球儀、三球儀、活動星圖、全天88星座等天文講解
-
木星大氣層曝光!人類首次對木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詳細觀測!
木星,這顆神秘的行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擁有劇烈的風暴讓人望而生畏,尤其是著名的大紅斑,但是木星的秘密仍然吸引著人類前去探索!近日,科學家們對木星的大氣層和風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最佳觀測!現在,科學家們對木星大氣中的風暴有了最詳細的了解。這些觀測都要歸功於這些探測器以及望遠鏡。
-
雲南天文臺清晰觀測到 太陽上一個小暗條被切斷並爆發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員清晰地觀測到由不對稱磁重聯導致的一個小暗條被切斷並爆發。太陽暗條懸浮在高溫、稀薄的太陽日冕大氣中,由相對低溫、高密度的等離子體和相應支撐的磁場結構組成,暗條研究一直是太陽物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
男子自製天文望遠鏡 可在家門口清楚看木星(圖)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紫金山天文臺:火星「逆行」迎來絕佳觀測季
中新網南京8月31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31日消息,在即將來臨的9月,天宇中的閃閃「紅星」——火星將「提早」升起,且亮度增加,迎來絕佳觀測季。同時,火星將迎來為期兩個月的「逆行」,帶來相對「靜止」的絕佳觀賞窗口。
-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
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欲建觀測基地
【解說】生活在福建泉州晉江市的顏明哲是一名天文「發燒友」,自2014年以來,顏明哲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等天文景觀,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晉江市安海鎮,了解顏明哲的「追星」故事。
-
長沙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圖)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深圳天文臺,約你去看星
這個天文臺與國內其他天文臺相比有何特色?運行之後有哪些功能?市民是否可以進入參觀?羊城晚報記者在西湧天文臺正式開放前先行一探究竟。 樓頂望遠鏡,能自動巡天 8月31日,記者前往西湧天文臺。在山下遠遠望上去,一個銀色的球體在太陽下反射著亮光,沿著深圳郊外的西湧穿鼻巖崎嶇的山路爬行20分鐘後,就到了西湧天文臺。
-
「金星合木星」周末照亮夜空
不過,天文臺預測周末大致多雲有雷暴,市民或可能像早前「英仙座流星雨」般,只能在雲罅間看星星。 繼早前「英仙座流星雨」後,本周六、日再出現天文現象「金星合木星」,兩顆星將在黃昏時間彼此靠近,看起來像兩粒光點一樣,非常搶眼,但原來「金星合木星」在香港並不罕見,去年七月不少網民抬頭發現「金星合木星」後,紛紛在facebook分享照片,引起熱潮。
-
阿里天文臺——全球最佳星空觀測地
阿里天文臺位於「地球第三極」阿里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以南海拔5100米的一處山脊上,是目前擁有最佳星空觀測條件的天文臺。它的高海拔並非是為了拉近與星空的距離,而是因為海拔越高,空氣也就越稀薄,含有的煙霧、塵埃和水蒸氣就少,對星空的影響小,同時阿里地區降水量少且視寧度穩定,為天文觀測提供了良好條件。
-
望遠鏡和天文臺與朱諾合作,太陽系最強風暴探測,在5億英裡木星
就像地球上的閃電一樣,木星的閃電就像無線電發射器一樣,在天空中閃爍時發出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每隔53天,朱諾就會跑到風暴系統上空,探測被稱為「閃電」和「哨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甚至可以用來繪製閃電的地圖,即使是在地球的白天,也可以從看不到閃光的深雲上。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從遠處觀察地球,捕捉到高解析度的全球視野,這是解釋朱諾近距離觀測的關鍵。
-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天文社團開展「土木相合觀測活動」
17:30時,社團成員們陸陸續續地來到了天文臺,並架好了相關儀器為拍攝土木相合做好了充分準備。雖然冬至冷颼颼的,但仍阻擋不了大家對觀測的熱情。到了18:00時左右,太陽從地平線上落下,土星、木星也紛紛綻放出自己的光芒,神奇的天象漸漸顯露。大家從未見過這樣的結合體,興奮度就不言而喻了,老師和同學們也開始忙碌起來,不斷地一次又一次的調試著相機,都希望能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
-
全球地面天文觀測哪裡最清晰?
IT之家7月30日消息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7月30日對外表示,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日本國立天文臺觀測到來自小行星的流星
日本國立天文臺發現,2017年於日本關西地區目擊到的明亮火球(明亮流星)起源於小行星。此次發現的小行星釋放流星機制,是研究保護地球免於天體撞擊的重要成果。 圍繞太陽的塵埃粒子撞擊地球,會在大氣中發出光亮。流星體塵埃直徑一般為毫米級,而數釐米大小的流星與地球相撞,人們會觀測到比負4等級金星更明亮的火球。
-
日本國立天文臺呼籲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影響
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的影響科技日報東京7月15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日前發表聲明,對圍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造成的天體觀測負面影響表示擔憂,要求衛星運營公司考慮和採取措施減少對天文觀測的影響。
-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但是,最近科學家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雙子座陸基天文臺以及NASA的木星軌道探測器朱諾號對木星的成像進行合併,得出了至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影像,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理解和解釋木星的狂暴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