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2020-05-08 蛋蛋說科學

木星上可以說沒有片刻的寧靜,狂風暴雨持續肆虐。旋轉雲層環繞整個星球,其厚度比地球大氣層還要厚許多倍。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木星狂野的天氣狀況與地球相差甚遠,以至於天文學家一直以來都無法理解。

但是,最近科學家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雙子座陸基天文臺以及NASA的木星軌道探測器朱諾號對木星的成像進行合併,得出了至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影像,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理解和解釋木星的狂暴天氣。

圖像是由三個望遠鏡在三年的觀察中成像並結合的結果:

● 來自雙子座天文臺的清晰紅外圖像;

● 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光學和紫外線圖像;

● 來自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的無線電成像。

雙子座的近紅外望遠鏡捕獲來自木星內部雲層發出的熱輻射,再與哈勃的可見光圖像和雙子座天文臺的圖像相結合,科學家便得到了木星內外高清圖像。

高解析度圖像顯示,在光學圖像中較暗的雲區實際上在紅外光中發光最亮,這表明與較亮的波段相比,這些區域幾乎沒有雲。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圖中大紅色斑點非常明顯,可以說這是一場永久性風暴,自1830年至今一直肆虐。以前在暴風雨中曾見過類似的特徵,因為見光觀測無法區分深色的雲層和木星內部較薄的雲層,因此它們的性質仍然是個謎,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家觀察新的圖像,發光的紅外線與光學陰影完美匹配,顯示出風暴旋雲中的深層裂縫。

朱諾號繞木星兩極飛行,並一直探測來自其強雷擊的大氣無線電信號。在前八次飛躍木星極地時,共檢測到377次雷電現象。木星兩極雷電現象頻發與地球完全相反,地球赤道附近的雷暴天氣更頻繁。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行星科學家認為,這與太陽如何加熱兩個行星有關。在兩者上,赤道都被太陽加熱。在地球上,這會產生對流,從而驅動熱帶雷暴。

在距離太陽更遠的木星上,赤道變暖更加溫和,穩定了高層大氣。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三者圖像相結合,可以在這些狂風暴雨中散發出更多的光芒,從而揭示閃電形成地點周圍的雲結構。哈勃和雙子座的數據可以告訴我們雲的厚度,以及我們看到雲的深度。

朱諾的木星探測任務正在進行中,將於明年7月結束。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天文學家感嘆,這些不同的觀測站相互配合,不同波長圖像合併得出高解析度圖像,就好象我們擁有了木星氣象衛星,因此,可以開始協助研究木星的天氣周期。

相關焦點

  • 令人驚訝的高解析度木星影像揭示了其狂野風暴的秘密
    木星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這顆巨大的星球經受著劇烈的風暴,廣闊的雲帶環繞整個星球,延伸到比地球與太空間大氣距離厚很多倍的程度。但我們又陷入了另一個謎題,以一種令人驚奇的方式,木星的近紅外和光學圖像通過強大的雙子天文臺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了。
  • 朱諾號的木星圖像都是照騙?若真正靠近木星,你看不到這種場景!
    (朱諾號與木星合影的合成圖)照片傳回地面後,首先由NASA軟體工程師凱文-吉爾(Kevin Gill)根據原始圖像進行處理。接下來,太空愛好者麥可-加拉寧(Michael Galanin)進行了圖像色彩的增強處理,最終才合成這張照片,公布於世。我們都知道,照片裡的你和實際的你,其實是不一樣的。
  • 木星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結構?科學家:想像力豐富
    想像一下一場比地球還大的風暴,在一個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中肆虐。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樣的大氣擾動實際上存在於木星上。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至少從17世紀中期開始,它就一直在木星的雲層中旋轉。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木星上的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結構,但是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批評:想像力豐富。
  • 超強颶風洛倫佐肆虐大西洋,將給英國愛爾蘭帶來狂風暴雨
    在大西洋上肆虐多日後,10月2日,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在西班牙以東的亞速爾群島附近捕捉到了颶風洛倫佐,這個時候颶風洛倫佐已經減弱一級颶風(相當於我國標準的颱風-強颱風級),從衛星圖像上看,颶風洛倫佐標誌性的風眼已經接近消失,但仍為亞速爾群島帶來了每小時145公裡的狂風。而北京時間10月2日晚,颶風洛倫佐被認定為在北大西洋上變性為溫帶氣旋。
  • 一組美圖,帶你一睹木星世界的芳容
    這張增強色圖像拍攝於2018年5月23日。的彩色全景 這張木衛四的照片來自NASA的伽利略號,深色表面上淺色疤痕見證了它被撞擊的長期歷史
  • 高清:中國發布「高分一號」高解析度自然地理地貌圖像
    中國發布「高分一號」高解析度自然地理地貌圖像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16日對外發布「高分一號」衛星觀測和拍攝成像的一組高解析度圖片,這組圖像是以反映自然地理地貌特徵為主題,主要選用8米和16米解析度多光譜圖像,以國際遙感專業技術領域中常用的標準假彩色合成。
  • 美國宇航局公布最新拍攝的木星衛星圖像(圖)
    「新視野號」發回的木星四大衛星圖片,從左到右依次是:木衛一(Io)、木衛二(Europa)、木衛三(Ganymede)和木衛四(Callisto)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飛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途中拍攝的木星照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展現了木星的大氣、木星環、衛星和磁層。
  • 「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傳回高清的圖像
    我國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是在國家航天局的牽頭組織領導下,在自然資源部等用戶單位的支持下,由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完成,在十三五期間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成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發科研衛星基準產品,體現著我國在衛星成像領域達到一定的階段。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木衛三(加尼米德)是木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第九大天體,這顆衛星比水星還要大。上次我們得到它的特寫照片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伽利略號」的木星探測任務中。這些圖像提供了木衛三(加尼米德)表面的大部分細節,但是「伽利略號」從未捕捉到過木星的北極。
  • 木星也懂「梵谷」?木星大氣迷幻風暴充滿藝術範
    作為朱諾相機的非正式負責人,行星科學家坎迪斯·漢森·科哈徹克(Candice Hansen-Koharcheck)表示:「當時我們充滿信心,認為只要將相機裝配上朱諾號並送到木星,屆時肯定會有人願意來做這件事。」最終,有約100名志願者來處理朱諾相機拍攝的這些充滿藝術性條紋的木星圖像,圖為朱諾相機拍攝的木星雲層圖像。(騰訊太空 桂林)
  • 天文學家:即將探索木星、及其星環和兩個引人入勝的環繞行星
    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英克·德·帕特(Imke de Pater)和巴黎天文臺的蒂埃裡·福切(Thierry Fouchet)領導的由4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多元化團隊,設計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探測計劃,該計劃將進行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韋伯,對該星系中的一些首次科學觀測,以研究木星,及其星環系統以及其兩個環繞行星:木衛三(Ganymede)和艾奧(Io)。
  • 木星神秘的大紅斑是什麼?木星式颶風有多大?
    想像一下,一場比地球還要大的風暴,在一顆氣態的巨大行星大氣層中肆虐。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木星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大氣擾動。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它至少從16世紀中期就在木星的雲層中不停旋轉。自1830年以來,人們已經使用望遠鏡和太空飛行器觀察了木星當前「版本」的颶風。
  • 「大哥」上陣:木星大氣風雲雷電?太空船和地面望遠鏡帶回照片!
    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對由「朱諾號」衛星提供的木星近景照片和由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雙子座天文臺提供的多波段成像照片進行合成和處理。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補充系列》上,論文題目為《2016-2019年木星的高解析度紫外線/光學/紅外線成像》」。
  • 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
    美國宇航局在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誰知道木星是藍色的?Juno僅每53天將圖像發送回地球。那是因為它在木星的高度橢圓軌道上。它大部分時間都在遠離地球的地方,每53天只進行一次近距離飛越。
  • 最新紅外圖像呈現木星猶如一顆火焰星球—新聞—科學網
    如圖所示,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使用VISIR熱像儀拍攝的木星紅外圖像,木星仿佛是一顆「火焰星球」。
  • 太空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聯合探測木星大氣層深處
    被捕捉到的無線信號甚至可以接著被用於在木星白天的一面和閃電無法被看到的深雲團上繪製閃電。每在同一路線時,哈勃和雙子座兩兩遠望,拍攝作為解釋朱諾飛行器近距離觀察發現關鍵的木星高解析度全球視圖。西蒙解釋道:「朱諾飛行器的微波輻射儀器通過偵測可以穿透深厚雲層的高頻無線電波來深入探索木星的大氣層。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朱諾號探測器遠跨太陽系,終到木星拍得最佳圖像
    對於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來說,最初的計劃沒有包括一臺彩色攝像機。因為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描繪木星磁場和重力場、確定行星內部組成、探索磁層時,並不需要彩色圖像。但是相機仍被加入到設備清單裡,不負眾望,JunoCam傳回了令人矚目的圖像。
  • 多圖欣賞:太陽系行星家族中體積最大的木星
    木星的噴射急流這張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拍攝的圖片是一股噴射氣流在木星上加速的情景。該圖片拍攝於2018年5月23日。木星的大紅斑這張木星標誌性的大紅斑及其周圍湍流區域的圖像是由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攝的。
  • 狂暴似的壯麗:美國宇航局最新拍攝的木星圖像
    在距離被冠狀病毒圍困的地球約4.84億英裡的地方,有著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以及它那暴風雨般的、壯麗的大氣層。2月17日,「朱諾」號在「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捕捉到了這張照片,這意味著在旋轉的雲層和旋轉的風暴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圖像中從上到下的薄而模糊的帶狀區域。它們是漂浮在木星著名的混亂雲層上的大氣粒子。「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這些煙霧是由什麼構成的,也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NASA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