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可以說沒有片刻的寧靜,狂風暴雨持續肆虐。旋轉雲層環繞整個星球,其厚度比地球大氣層還要厚許多倍。
木星狂野的天氣狀況與地球相差甚遠,以至於天文學家一直以來都無法理解。
但是,最近科學家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雙子座陸基天文臺以及NASA的木星軌道探測器朱諾號對木星的成像進行合併,得出了至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影像,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理解和解釋木星的狂暴天氣。
圖像是由三個望遠鏡在三年的觀察中成像並結合的結果:
● 來自雙子座天文臺的清晰紅外圖像;
● 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光學和紫外線圖像;
● 來自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的無線電成像。
雙子座的近紅外望遠鏡捕獲來自木星內部雲層發出的熱輻射,再與哈勃的可見光圖像和雙子座天文臺的圖像相結合,科學家便得到了木星內外高清圖像。
高解析度圖像顯示,在光學圖像中較暗的雲區實際上在紅外光中發光最亮,這表明與較亮的波段相比,這些區域幾乎沒有雲。
圖中大紅色斑點非常明顯,可以說這是一場永久性風暴,自1830年至今一直肆虐。以前在暴風雨中曾見過類似的特徵,因為見光觀測無法區分深色的雲層和木星內部較薄的雲層,因此它們的性質仍然是個謎,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家觀察新的圖像,發光的紅外線與光學陰影完美匹配,顯示出風暴旋雲中的深層裂縫。
朱諾號繞木星兩極飛行,並一直探測來自其強雷擊的大氣無線電信號。在前八次飛躍木星極地時,共檢測到377次雷電現象。木星兩極雷電現象頻發與地球完全相反,地球赤道附近的雷暴天氣更頻繁。
行星科學家認為,這與太陽如何加熱兩個行星有關。在兩者上,赤道都被太陽加熱。在地球上,這會產生對流,從而驅動熱帶雷暴。
在距離太陽更遠的木星上,赤道變暖更加溫和,穩定了高層大氣。
三者圖像相結合,可以在這些狂風暴雨中散發出更多的光芒,從而揭示閃電形成地點周圍的雲結構。哈勃和雙子座的數據可以告訴我們雲的厚度,以及我們看到雲的深度。
朱諾的木星探測任務正在進行中,將於明年7月結束。
天文學家感嘆,這些不同的觀測站相互配合,不同波長圖像合併得出高解析度圖像,就好象我們擁有了木星氣象衛星,因此,可以開始協助研究木星的天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