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也懂「梵谷」?木星大氣迷幻風暴充滿藝術範

2021-02-15 騰訊太空

自今年7月進入環木星軌道後,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發回大量木星圖片,展現了木星大氣複雜的雲系,這些圖片都是由朱諾號上的「朱諾相機」(JunoCam)拍攝的。事實上,NASA在規劃朱諾號任務時,裝備朱諾相機是為了近距離拍攝這顆太陽系最大行星的照片,激起公眾的太空探索興趣。但科學家在為該探測器添加相機時,還沒想好誰來使用它。作為朱諾相機的非正式負責人,行星科學家坎迪斯·漢森·科哈徹克(Candice Hansen-Koharcheck)表示:「當時我們充滿信心,認為只要將相機裝配上朱諾號並送到木星,屆時肯定會有人願意來做這件事。」最終,有約100名志願者來處理朱諾相機拍攝的這些充滿藝術性條紋的木星圖像,圖為朱諾相機拍攝的木星雲層圖像。(騰訊太空 桂林)

木星版的「星光之夜」

在朱諾號首次俯衝接近木星時,朱諾相機拍攝了這張圖像,展現了木星雲頂肆虐的雲系與風暴。志願者「XBSR69」認為這張照片仿佛是一張天體版本的油畫「星光之夜」,該畫的原型由著名畫家文森特·梵谷於1889年所繪。

漢森·科哈徹克表示:「藝術的貢獻是驚人的。雖然這些人看出了什麼我不知道,但當我看到這張圖像時,我對它印象深刻並喜歡上了它。」

南部風暴

如果你覺得你那裡的天氣糟透了?那麼請看這張木星南極區域的驚人風暴,由志願者「Arctica-85」處理。

宇宙之雲

這張木星雲層的圖像讓公民科學家「Schwarzwald-32」目瞪口呆,該圖像是在朱諾號第一圈飛掠木星時拍攝的,「Schwarzwald-32」增強了圖像顏色並進行了銳化處理。漢森·科哈徹克在上周洛杉磯舉行的地球物理聯合會上稱:「朱諾相機是為朱諾號做宣傳用的,但我們沒有理由不從它拍攝的圖像中對木星進行研究。

親密接觸

這張照片由志願者「Denali-51 」處理,這是朱諾號在進入木星軌道後第一圈拍攝的,拍攝時間是2016年8月27日,圖片上部為木星北半球,著名的大紅斑也在圖像中。

紫相

在用PS進行了一些處理後,設計師克莉絲汀·切斯特(Christina Chester)上傳了這張名為「紫相」(Purple Phase)的木星雲層圖像。取名紫相是對美國著名吉他手、歌手與作曲人吉米·亨德裡克斯(James Marshall)的作品「紫霧」(Pulple Haze)致敬。「作為一名老嬉皮士,這是我的最愛之一。」克莉絲汀·切斯特說到。

雲之舞

志願者「Orion76」處理了這張由朱諾相機拍攝的圖像,拍攝於朱諾號首次接近木星的過程中。當木星大氣層頂端的雲層與氣體在太空「起舞」時,便形成了這些「自然踹流」。

充滿藝術的天文學

「迴避與燃燒。」志願者「Timmerman-61」這樣寫道。他稱這張圖像為「個人版畫配方的一次嘗試。」

南方的天空

這張南極區域的照片由朱諾相機拍攝於今年12月11日,當時朱諾號第三次近距離掠過木星。這張照片由志願者「 Paulpaino-17」處理,他解釋對該圖的RGB進行了美學處理。因朱諾號軌道調整延期,朱諾相機團隊目前正在分析任務變化對相機拍攝時的太陽角度及觀測機會的影響。目前朱諾號正在一個53天繞木星一圈的軌道上,因探測器發動機出現故障,朱諾號不得不推遲進行軌道調整。按照計劃,朱諾應該調整軌道進入14天繞木星一圈的軌道上,21天繞一圈的軌道也被考慮中。

木星外表看著特別美,但是內部竟然這麼恐怖!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

相關焦點

  • NASA公布木星絕美風暴照片,網友感嘆「猶如梵谷藝術品」
    據yahoo3月4日消息,近日有NASA分享了一副木星令人驚嘆的圖像,呈現出木星上空旋轉時宛如油畫般的風暴和漩渦。 宛如油畫一般的木星表面 這張彩色增強圖顯示的是木星北半球的風暴和漩渦,圖像左側中心深褐色的橢圓形就是木星上強大的風暴
  • 太空人搭載太空飛行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會怎麼樣?
    木星極具藝術氣質,它模仿梵谷《星空》的筆觸,為自己勾勒出了華麗而壯觀的雲層。木星是一個體積巨大的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但是隨著深度的增加,其氣體密度會逐漸增大,會慢慢從氣態變成液態乃至固態。隨著深度的增加,大氣壓力越來越高。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木星發現「六眼風暴」,天文學家:風暴面積跟美國一樣大
    在太陽系,木星一直是個充滿謎團的「老大哥」,在眾多行星中,它不僅體積最大,質量最大,同時,作為一個氣體巨行星,它總產生一些「異象」,前有震古爍今的「大紅斑」,最近又出現了詭異的「六眼風暴」。此前,五個風暴圍繞著跟美國大陸一樣大的風暴移動,後來,朱諾觀察到的新風暴加入了,使風暴群變成了六角形,看起來像是動畫中的「召喚法陣」。六場風暴劇烈地旋轉、碰撞,仿佛非自然界的硫磺烈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表示:這些風暴前所未見,是一種新的氣象現象。通過觀察這場風暴,科學家發現了有關流體運動,以及氣體行星大氣原理的新內容。
  • 木星表面遊動的風暴
    木星是太陽系內首屈一指的巨行星。在這張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一團明亮的風暴正拖著長長的湍流尾跡在木星表面運動。自左至右的照片分別拍攝於8月26、28日和9月1日,在此期間風暴的長度翻了一倍。從序列照片中可以看出,風暴延伸在北溫帶的大氣急流中,逐漸向東超越了大紅斑和另一個著名的木星南半球風暴「大白斑」。中間的照片還拍攝到了木衛四和木衛一這兩顆伽利略衛星。
  • 木星的風暴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近些年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就為我們傳回了一些關於木星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木星就如同一幅幅油畫般,有的甚至可以跟梵谷的名作《星空》一決高下。但是我們在感嘆木星照片美麗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隱藏在這些色彩斑斕的條帶之下的,都是太陽系內最嚴重的恐怖的風暴。
  • 木星天空充滿電子流、氨氣和巨大風暴—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一直知道木星是一個充滿風暴的地方。但自從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去年7月抵達太陽系的這個最大的行星之後,科學家發現那裡的風暴比此前認為的更加劇烈。 研究人員在5月25日發表於《科學》的文章中表示,去年8月「朱諾」號首次繞軌運行時捕捉到的木星極地的首個細節圖揭示了混亂的風暴漩渦,其中一些直徑可達1400公裡。 該研究還表明,木星赤道停留著廣泛的氨氣,它們來自大氣層深部,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由進入木星大氣層的耀眼微波發現的一個「顯著且未預料到的特徵」。
  • NASA公布更多木星新風暴細節
    哈勃望遠鏡8月25日攝取的木星精美圖像顯示,這顆巨大行星的大氣層及其表面發生著令人驚嘆的氣候變化。木星上不僅發生著大紅斑在縮小這樣的巨變,而且北半球的雲層正在醞釀著一場猛烈的風暴。NASA發表聲明說,這是哈勃望遠鏡在距離木星4.06億英裡(6.53億公裡)的位置用可見光拍攝的驚人圖像。而近紅外和紫外線的圖像更凸顯木星目前發生著前所未見的大氣運動,因此研究者會從另外的角度去分析木星的演變。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朱諾木星探測器 credit:space.com2016年,NASA的朱諾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當它飛過南北兩極時,發現木星極地地區存在幾個巨大風暴,而且這些氣旋在極地地區規律地排列著。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朱諾木星探測器   credit:space.com2016年,NASA的朱諾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當它飛過南北兩極時,發現木星極地地區存在幾個巨大風暴,而且這些氣旋在極地地區規律地排列著。
  • 木星被稱為「氣態行星」,小行星撞擊木星時會「穿過」木星嗎?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或許也是行星中最美麗的一顆,因為木星擁有一個濃密且暴躁的大氣層,木星的大氣層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因為整體的結構木星並不存在一個固體的「地表」,我們通常稱呼的木星的大氣層,是木星大氣壓力十倍等於地球表面壓力的區域。
  • 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美得讓人窒息
    更有人直接以梵谷的名畫《星空》來比喻木星之美。報導稱,該照片是由NASA發射的太空探測器「朱諾號」(Juno)於2020年2月17日拍攝到的。「朱諾號」於2011年發射升空,2016進入木星軌道開始執行任務。
  • 令人驚訝的高解析度木星影像揭示了其狂野風暴的秘密
    木星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這顆巨大的星球經受著劇烈的風暴,廣闊的雲帶環繞整個星球,延伸到比地球與太空間大氣距離厚很多倍的程度。這包括彎曲環繞在大紅斑邊緣的一條線,是一個目前比整個地球還要大點的永久風暴。在之前的風暴中有見到過類似的特徵,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可見光觀測無法區分偏暗的雲物質和木星溫暖的內部覆蓋的更薄的雲層,所以它們的特性仍是個謎,」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格倫.奧頓說到。
  • 木星表面最大的風暴「大紅斑」,持續了數百年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那麼,風暴是不是我們地球上特有的呢?其實不然,風暴在其他許多的星球上都有存在,當然前提是這顆星球要擁有「大氣層」。從這個角度來說幾乎都是有氣體組成的太陽表面也是存在風暴的,太陽光球層中的「黑子」就是太陽大氣形成的低溫旋渦,可以理解為太陽上的風暴。
  • 朱諾號的木星圖像都是照騙?若真正靠近木星,你看不到這種場景!
    「整容」的木星在朱諾號之前,我們看到的木星都是這樣的:而朱諾號傳回的木星照片,都是這樣的:4月12日,朱諾號傳回了一張新的木星照片,並一度上了熱搜,引得網友驚呼像梵谷的名畫《星空》,還有人感慨說:「終於知道梵谷的靈感來自於哪裡了。」我們前幾天分享這張圖片的時候,有粉絲給我評論說:還是喜歡這樣的木星,以前的顏色太單調。
  • 解開木星「大紅斑」之謎 持續350年的超級風暴
    該圖像是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陸基26英尺口徑的望遠鏡拍攝的熱成像圖片,使得研究木星神秘超級大紅斑的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這個非同凡響的風暴,該風暴也是太陽系中頂級規模的超級風暴,至少在木星表面肆虐了200年至350年以上,位於木星南赤道帶的邊緣附近,儘管存在了數百年的時間,但是看起來,卻顯得異常的穩定。
  • 木星上奇怪的風暴
    一個覆蓋著五顏六色的帶狀氣體的巨型行星——木星,在其南極,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景象,隱藏著一個比地球還大的紅色斑點。在行星的南極附近,大部分是隱藏在人類窺視之下的漩渦風暴集合,以不尋常的幾何圖案排列著。風暴類似於地球上的颶風。但是,在我們的星球上,颶風不會像五星或六邊形那樣聚集在極點,並以五邊形或六邊形的形狀互相纏繞。現在,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教授安迪·英格索爾(Andy Ingersoll)的實驗室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為什麼木星的風暴表現得如此奇怪。
  • 天文學家在木星大氣發現「精靈」
    不久之前,科學家們還在討論這種現象在地球大氣是否存在。現如今,地球存在這種自然現象已經得到了氣象學家的證實,自然攝影師們也拍攝到過。NASA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湍流的大氣中首次發現了「精靈」,雲盤狀的光輝極速擴張,持續時間不到千分之一秒。
  • 木星大氣全是氫氣,那麼整個地球的氧氣是否足以引爆木星?
    要想知道地球上的氧氣是不是足夠引爆木星,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地球上的氧氣大概有多少。地球的表面覆蓋著一層大氣,大氣層的厚度大約為1000公裡以上,距離地表2000公裡的地方依然有氣體分子。在地球赤道上方17公裡以內集中了大約75%的大氣質量,大氣中氧氣含量大約佔21%,按5.1億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積計算,我們的地球大約含有不到25億立方千米的氧氣。如此多的氧氣對於我們人類、包括地球上的億萬生物來說是完全夠用的,但它夠不夠點爆木星呢?
  • 木星高北緯的風暴
    圖中這番木星雲景是由一場位於木星北極區域南端的風暴造成的,圖片源自NASA朱諾號太空飛行器(NASA’s Juno space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