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奇怪的風暴

2020-09-25 科技領航人

一個覆蓋著五顏六色的帶狀氣體的巨型行星——木星,在其南極,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景象,隱藏著一個比地球還大的紅色斑點。在行星的南極附近,大部分是隱藏在人類窺視之下的漩渦風暴集合,以不尋常的幾何圖案排列著。

自從它們於2019年首次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Juno)太空探測器發現以來,這些風暴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謎。風暴類似於地球上的颶風。但是,在我們的星球上,颶風不會像五星或六邊形那樣聚集在極點,並以五邊形或六邊形的形狀互相纏繞。

現在,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教授安迪·英格索爾(Andy Ingersoll)的實驗室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為什麼木星的風暴表現得如此奇怪。他們是使用將近150年前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開爾文勳爵(Lord Kelvin)撰寫的證明得出的數學運算來實現的。

英格索爾(Juger團隊的成員)說,木星的風暴與每年夏天和秋天襲擊美國東海岸的風暴非常相似,只是規模更大。

「如果您走到雲層之下,您可能會發現液態水滴,冰雹和大雪,」 英格索爾說,「風將是颶風風。地球上的颶風很好地模擬了我們在木星上看到的這些分布中的單個渦旋,但是這裡看不到令人驚嘆的五顏六色的景象。」

與在地球上一樣,木星的風暴趨向於靠近赤道,然後向兩極漂移。但是,地球的颶風和颱風在它們離赤道太遠之前就已經消散。木星颶風會繼續前進直到它們到達極點。


英格索爾說:「不同之處在於,颶風在地球上慢慢消減,而溫暖的水又流進了各大洲。」木星不是巖石行星,沒有土壤和巖石,「所以摩擦少了很多,因為沒有什麼可與之抗衡的。在雲層下面只有更多的氣體。木星的形成過程留下的熱量與太陽的熱量相當,因此其赤道和兩極之間的溫差沒有地球上那麼大。」

然而,英格索爾說,這種解釋仍然不能解釋風暴一旦到達木星南極的行為,即使與其他天然氣巨頭相比,這也是不尋常的。土星,也是一個天然氣巨人,在其兩極都有一個巨大的風暴,而不是幾何上排列的風暴集合。

圖註:(單擊動畫)在某些模擬條件下,在土星上,氣旋風暴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

英格索爾和他的同事們發現,為什麼木星具有這些幾何形狀而其他行星卻沒有這樣的謎,在過去,特別是美國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梅耶(Alfred Mayer)和開爾文勳爵(Lord Kelvin),在1878年所做的工作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梅耶將漂浮的圓形磁鐵放在水池中,觀察到它們會自發地排列成幾何形狀,類似於木星上看到的形狀,其形狀取決於磁鐵的數量。開爾文(Kelvin)使用梅耶(Mayer)的觀察結果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磁體的行為。

「追溯到19世紀,人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流體旋轉成多邊形,」英格索爾說,「儘管對這些流體多邊形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但沒有人想到將其應用於行星表面。」

為此,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組稱為淺水方程組的方程式,建立了木星上可能發生的情況的計算機模型,並開始進行模擬。

「我們想探索使這些旋風分離器穩定的參數組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主要作者,51 Pegasi b博士後研究員成力(Phd '17)說,「已有理論預測,由於行星的旋轉,氣旋會在極點合併,這就是我們在最初的試驗中發現的。」

圖注:(單擊動畫)在某些實驗條件下,在木星上,氣旋風暴相互排斥,而不是合併。

最終,研究小組發現,如果每個風暴都被一圈與自旋風暴相反方向旋轉的風環或所謂的反氣旋環所包圍,則會形成類似於木星的穩定風暴結構。反氣旋環的存在使風暴相互排斥,而不是合併。

英格索爾說,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天氣如何運轉。他說:「其他行星提供的行為比您在地球上看到的行為要普遍得多,因此您需要研究其他行星的天氣,以便對理論進行壓力測試。」

​該論文的標題為「模擬朱諾太空飛行器揭示的木星兩極渦旋多邊形圖案的穩定性」,該論文發表在9月8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相關焦點

  • 淺層閃電和糊狀冰雹:木星上的猛烈風暴比我們想像的更奇怪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木星上確實存在閃電和冰雹,但它們與我們所熟悉的地球上的閃電和冰雹根據本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木星上的淺層閃電並不是像地球上那樣來自於水雲,而是由富含水和氨的雲產生的。在一項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展示了這些雷暴是如何以冰雹或「蘑菇球」的形式產生意想不到的天氣的。
  • 木星高北緯的風暴
    圖中這番木星雲景是由一場位於木星北極區域南端的風暴造成的,圖片源自NASA朱諾號太空飛行器(NASA’s Juno spacecraft
  • 木星表面遊動的風暴
    木星是太陽系內首屈一指的巨行星。在這張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一團明亮的風暴正拖著長長的湍流尾跡在木星表面運動。自左至右的照片分別拍攝於8月26、28日和9月1日,在此期間風暴的長度翻了一倍。從序列照片中可以看出,風暴延伸在北溫帶的大氣急流中,逐漸向東超越了大紅斑和另一個著名的木星南半球風暴「大白斑」。中間的照片還拍攝到了木衛四和木衛一這兩顆伽利略衛星。
  • 上百年前的數學模型,也能用來解密木星的奇特風暴
    儘管它們與地球上的颶風類似,但地球颶風並不會像這些外星風暴一樣在兩極聚集,並排列成五邊形或六邊形。美國「物理學組織」9月24日消息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行星科學教授Andy Ingersoll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木星風暴外在表現如此奇特的原因。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木星圖像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此前有報導稱,木星大紅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這可能會發生,但在這張照片中,木星大紅斑確實看起來不可思議。它下面較小的白斑是另一個風暴,雖然沒有大紅斑那麼大,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 哈勃拍攝到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 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據外媒BGR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此前有報導稱,木星大紅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這可能會發生,但在這張照片中,木星大紅斑確實看起來不可思議。它下面較小的白斑是另一個風暴,雖然沒有大紅斑那麼大,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 哈勃拍攝到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 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BGR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 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
  • 美國宇航局發布最新照片,木星上出現一個新的巨大風暴
    ,而且也顯示出一個剛剛形成的巨型風暴,這個風暴是此前科學家所沒有發現的。哈勃拍攝的這張照片,以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木星激烈動蕩的大氣層的最新天氣狀況,包括一個剛剛被發現的巨型風暴,以及木星上著名的「大紅斑」和「小紅斑」的最新發展情況。
  • 科學家解決了木星多邊形風暴的奧秘
    科學家們解決了木星多邊形風暴的奧秘,這是美國宇航局的朱諾太空探測器於2019年首次發現的。這就是Ingersoll實驗室的科學家所做的事情,建立了木星上可能發生的情況的計算機模型,並運行模擬以查看其模型是否具有任何價值。
  • NASA公布更多木星新風暴細節
    哈勃望遠鏡8月25日攝取的木星精美圖像顯示,這顆巨大行星的大氣層及其表面發生著令人驚嘆的氣候變化。木星上不僅發生著大紅斑在縮小這樣的巨變,而且北半球的雲層正在醞釀著一場猛烈的風暴。(NASA)《商業內幕》報導說,大紅斑是最受關注的一種逆時針旋轉的木星大氣風暴,形成時間長達350年。目前測得的大紅斑直徑為9.818英裡(15800公裡),科學家認為其尺寸正在縮小。但是現在大紅斑也是無比巨大,足以裝下一個地球。地球直徑測為7.917英裡(12741公裡)。而更吸引科學家好奇心的是,木星北半球目前正在醞釀一場大風暴。
  • NASA新圖:木衛一在木星風暴上投下陰影的壯觀景象
    據外媒CNET報導,我們都很熟悉木星的大紅斑風暴,但有時這個星球會穿上另一種斑。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任務捕捉到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衛星木衛一在木星漩渦風暴上投下陰影的壯觀景象。 「與地球上的日食一樣,在木星雲頂上快速移動的黑圈內,人們將目睹木衛一經過太陽前面時的日全食,」NASA上周在一份 聲明 中說。
  • 木星發現「六眼風暴」,天文學家:風暴面積跟美國一樣大
    在太陽系,木星一直是個充滿謎團的「老大哥」,在眾多行星中,它不僅體積最大,質量最大,同時,作為一個氣體巨行星,它總產生一些「異象」,前有震古爍今的「大紅斑」,最近又出現了詭異的「六眼風暴」。上個月,美國宇航局的朱諾(Juno)探測器飛越木星南極,觀測到了一場巨大的風暴,這個風暴與美國德克薩斯州一樣大,更令人驚奇地是,該風暴與南極地區的其他五個風暴組成了一個六邊形,堪稱「六眼風暴」。這場「六眼風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排列。
  • 木星上的風暴正在擾亂這個星球上的彩色腰帶
    由於六個地面光學和射電望遠鏡以及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和她的同事們已經能夠追蹤這些風暴的影響在地球的氨冰雲之上的明亮羽毛 - 在它們出現的皮帶上。這些觀測結果最終將幫助行星科學家了解木星的複雜大氣動力學,木星具有大紅斑和彩色層狀蛋糕狀帶,使其成為太陽系中最美麗,最多變的巨型氣體行星之一。在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首次觀測前幾天,業餘天文學家菲爾·邁爾斯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個這樣的羽狀物,一周後哈勃拍攝的照片顯示羽狀物產生了第二羽。
  • 神秘的六邊形風暴!比木星大紅斑還恐怖,竟能裝下4個地球
    這是存在於土星北極的超級風暴。但許多人只聽說過木星大紅斑,並不知道土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風暴呈現出奇怪的六邊形。我們才再次解到了,這個詭異的風暴。不管是地球上的颶風,還是木星上的大紅斑,這些風暴都是圓形或橢圓形的,即使它們再大也是如此。但土星的這個風暴是六邊形的。
  • 木星也懂「梵谷」?木星大氣迷幻風暴充滿藝術範
    作為朱諾相機的非正式負責人,行星科學家坎迪斯·漢森·科哈徹克(Candice Hansen-Koharcheck)表示:「當時我們充滿信心,認為只要將相機裝配上朱諾號並送到木星,屆時肯定會有人願意來做這件事。」最終,有約100名志願者來處理朱諾相機拍攝的這些充滿藝術性條紋的木星圖像,圖為朱諾相機拍攝的木星雲層圖像。(騰訊太空 桂林)
  • 朱諾號拍攝到木衛一在木星漩渦風暴上投下陰影的壯觀景象
    朱諾號拍攝到木衛一在木星漩渦風暴上投下陰影的壯觀景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我們都很熟悉木星的大紅斑風暴,但有時這個星球會穿上另一種斑。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任務捕捉到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衛星木衛一在木星漩渦風暴上投下陰影的壯觀景象。「與地球上的日食一樣,在木星雲頂上快速移動的黑圈內,人們將目睹木衛一經過太陽前面時的日全食,」NASA上周在一份聲明中說。
  • 木星上的新風暴,天文學家發現的「克萊德斑點」
    風暴離著名的大紅色斑點不太遠。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木星軌道朱諾(Juno)探測器捕捉到了一場暴風雨的精美影像,該影像最近在這顆巨大的行星上突然出現,並被一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朱諾(Juno)在2020年6月2日上午拍攝了一系列名為「克萊德斑點(Clyde&39;爆發&科學在身邊科學有意思科普一下#,內容為作者原創。
  • 百年前數學模型助力解密木星奇特風暴
    儘管它們與地球上的颶風類似,但地球颶風並不會像這些外星風暴一樣在兩極聚集,並排列成五邊形或六邊形。Ingersoll教授表示,木星上的風暴與每年夏秋兩季襲擊美國東海岸的風暴非常相似,只是規模要大得多。和地球風暴類似,木星的風暴也常常在赤道附近形成。然而,地球風暴在離開赤道後不久就會消散,而木星風暴則會一直前進至兩極,並形成難以解釋的穩定幾何結構。
  • 木星上到處是風暴,大紅斑就是最大的一個,最大時可容納四個地球
    地球上的超強颱風無疑是一種極具毀滅性的天氣,但和宇宙中一些星球上所發生的風暴相比就只是小兒科了。在太陽系中有一顆行星可稱得上是風暴的天堂,在這顆星球上,風暴隨處可見,它就是木星。木星上有許許多多的氣旋風暴,通過探測器所拍攝的木星照片,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這一點。
  • 木星靠近地球的最新照片顯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出現神秘新風暴
    當木星接近地球時,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最新高解析度照片,揭示了其北緯地區的一場全新的神秘風暴和大紅斑的一個分支。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最新圖片顯示,8月25日,木星及其冰冷的衛星歐羅巴距離地球6.56億公裡(4.06億英裡),這張照片揭示了這顆氣態巨星的氫氦大氣中的一個新特徵,一場明亮的白色風暴延伸到中北緯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