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木星「大紅斑」之謎 持續350年的超級風暴

2021-01-15 宇宙解碼

    自古以來,木星一直是一個被任何時代的人類所觀測的天體之一,自從望遠鏡被發明以來,關於木星大紅斑的研究就層出不窮,17世紀的天文學家就開始對大紅斑進行觀測,到了19世紀,天文學家則開始對大紅斑進行形狀上的詳細觀測,該區域平均溫度在-260華氏度,約等於零下162攝氏度,而且跨度是相當大的,可以容納下三個地球。

  

    「大紅斑」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風暴,可能已存在了350年。



木星不只體積龐大,還擁有許多守護衛星


    天文臺傳回珍貴的觀測資料,是我們第一次深入觀察太陽系最大的風暴。原本我們以為『大紅斑』只是一個歷史悠久但平凡無奇的橢圓形氣體,但新觀測數據顯示,其實它的結構非常複雜。


    科學家發現,「大紅斑」橘紅色中心部分的氣溫比外圍部分高上華氏5至7度;溫度的些微差別,使得風暴中心以順時鐘方式緩慢旋轉,而外圈則以逆時鐘方式旋轉。




    可以肯定地說,木星的溫度、風、氣壓等氣候因素彼此息息相關。雖然不確定風暴為何呈現橘紅色,但我們深信風暴中心的氣候變化影響了它的外貌。


    「大紅斑」風暴是一個反氣旋旋渦,位於木星南赤道帶邊緣;「大紅斑」面積廣闊,寬度約等於3圈地球圓周,其平均氣溫僅華氏零下260度。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風暴,大紅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

    屬於氣體星球的木星是太陽系裡體積最大、自轉速度最快的行星,至少有63顆衛星圍繞四周。木星的質量非常高,達太陽系所有行星的質量總和2.5倍。在組成氣體方面,木星最多的氣體是氫氣,比例高達8成,而氦氣佔2成左右,其它氣體僅1%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獲得了關於木星上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特徵之一:超級大紅斑的詳細圖像。該圖像是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陸基26英尺口徑的望遠鏡拍攝的熱成像圖片,使得研究木星神秘超級大紅斑的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這個非同凡響的風暴,該風暴也是太陽系中頂級規模的超級風暴,至少在木星表面肆虐了200年至350年以上,位於木星南赤道帶的邊緣附近,儘管存在了數百年的時間,但是看起來,卻顯得異常的穩定。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天文學家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裡一直在研究木星上超級大紅斑,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現在有能力獲得大紅斑細節上的圖像,從中可以發現更多的關於風暴結構上的問題。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曾於1979年1月至3月間,對木星進行了近距離的探測,拍攝了大量的木星圖像資料,其中最特別就要屬這個超級大紅斑了。而另一個木星探測器,即伽利略探測器則發現木星高層大氣具有強輻射帶,這對於木星探測器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如果靠的太近,探測器上的設備就會受到損壞。旅行者1號的大量圖像讓天文學家清楚地看到了木星上存在的超級大風暴。


    這是我們第一次如此詳細地了解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風暴,我們之前對這個超級大風暴認識還不夠,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橢圓形而已,但是,本次詳細的觀測圖像表面,在外表呈現橢圓形結構的前提下,還存在著細節上的結構,這些結構是極為複雜的,體現了木星大氣中還存在著更極端的大氣渦流現象。



    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以及也位於智利的雙子座南站望遠鏡(位於帕穹山),加上日本國立天文臺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昂星望遠鏡聯合對木星進行觀測。這個陣容是相當強大的,代表了全球陸基天文觀測平臺的頂級水平。科學家此前就已經發現,木星作為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數十顆衛星,已探明的衛星數量達到了60顆以上,所以,天文學家也稱木星獨自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衛星系統,這個數字還會隨著觀測能力進一步提高而增加。


    在這張最新的木星超級大紅斑的圖像中,科學家最感興趣的對象之一就是大紅斑的溫度分布異常。在呈現橘紅色的中央部分,大約比周圍的溫度要高出5-7華氏度,5華氏度大約等於零下15攝氏度。木星的大氣環境中存在著由12處氣旋噴流構成的鋸齒狀的結構,相比之下,地球只有兩處大氣環流。而在超級大紅斑所在的區域,就被夾雜在兩個大氣噴流之間,這些氣旋的流動給大紅斑外圍的大氣提供能量,迫使其旋轉起來,並圍繞著該區域運動。


    雖然只有5-7華氏度的溫差,但可別小看這點差異性,溫度上分布的不均衡作用到整個風暴環境中,其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知道,木星上的這個超級大風暴是一種反氣旋的超級漩渦,且是逆時針旋轉,而溫度的變化足以使風暴從中央部分開始呈現出微弱的順時針旋轉的情況,也就是說,溫差可以改變超級氣旋的旋轉方向。不僅如此,溫度分布上的不均衡同樣也是對木星上其他區域構成影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風速大小、雲帶的分布、以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在以往對木星超級大紅斑的研究中,我們還不能將大氣環境各要素間的關係形成具體的研究結論,而根據本次觀測研究中,我們第一次將木星大氣環境條件:溫度、風速、壓力以及大氣物化組成以及大紅斑的顏色,這些信息結合起來就行分析,我們發現了這些影響要素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聯繫。雖然我們目前還不清楚這個反氣旋漩渦具體的化學影響因素以及其中存在著哪些物化過程影響了大紅斑的顏色,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推測出,這些外部特徵上的變化都牽涉到風暴中央心臟部位的環境條件。

相關焦點

  • 木星大紅斑要消失了
    9年,國外有個叫做羅伯特·虎克的人,第一次看到木星上的大紅斑。1665年,法國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有一條大紅斑並把它繪製成圖,終於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注意,此後,至1713年,這條大紅斑在可見光的波段下斷斷續續的被觀測著。1973年,為探明木星真相,美國發射了無人勘測器——先鋒10號。經過1年零9個月的宇宙飛行,「先鋒10號」終於來到了木星附近,並拍攝到了木星外形的彩色照片發回地球。這些照片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木星上的大紅斑。
  • 為什麼木星有一個大紅斑?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旋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
  • 大紅斑、小紅斑,木星上演最大風暴之爭
    1880年法國藝術家、天文學家艾迪安.特魯弗諾繪製的木星艾迪安.特魯弗諾在1880年11約1日繪製的木星圖中,可以看到木星衛星在木星上的投影,以及巨大的大紅斑。在觀測季節大紅斑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紅色,但是除非當地有良好的觀測氣象條件並且刻意尋找,否則也很難發現。由比約恩·瓊森重新處理的1979年旅行者1號拍攝的大紅斑照片顯示了驚人的豐富細節。這是一個巨大且存在很長時間的風暴。巨大的風暴位於木星南半球相反的急流之間。資料來源:美國航天局。
  • 木星神秘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木星表面最大的風暴「大紅斑」,持續了數百年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金星就不一樣了,金星擁有稠密的大氣層,金星的大氣壓差不多是地球的92倍,金星表層的大氣運動比較緩慢,但是上層大氣的運動十分劇烈,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數百千米,形成強勁的風暴。不過,說到行星風暴,最為著名的要數氣體巨行星木星表面的「大紅斑」了,大紅斑是木星的一個醒目標誌。
  • 木星大紅斑
    這個風暴圍繞著這個星期在22度左右旋轉。太空人認識這是更深的紅色來自如何獲取硫和氨粒子從更深處的木星的大氣層中。這些化學物質開始是黑的之後會變亮當它們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候。木星上小風暴通常是白色的,當它們變大的同時也會變暗。形成的紅斑jr.風暴當它成長地巨大且劇烈的時候,從白色變至紅色。
  • 哈勃望遠鏡捕捉到木星爆發超級風暴,大到足以吞噬整個地球
    (圖片來源:NASA, ESA, STScI)上個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一張距離地球4.06億英裡的木星的新特寫照片圖片顯示:除了標誌性的大紅斑區域,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而且是一場超級風暴。NASA稱,沿著木星中北部緯度延伸的是一場明亮的白色風暴,以每小時350英裡的速度沿著木星表面移動。該風暴於8月18日爆發,在同一緯度,另外兩股羽流緊隨其後。風暴現在從頭到尾跨度約9800英裡,大到足以吞噬整個地球。
  • 木星氣旋的哈勃近照出爐,你知道大紅斑還有個親戚嗎?
    木星大紅斑目前是非常鮮豔的大紅色,其中核心和外圍一圈的紅色較深。研究人員表明,大紅斑現在的直徑大約是9800英裡(14500km),這個大小足以吞沒地球。遠在1930年,就有望遠鏡觀測記錄顯示這個超級氣旋在不斷縮小,且持續到了今天,但其原因卻一直成謎。我們繼續,看到大紅斑下方的第二個橢圓形斑點了嗎?那也是木星大氣層中的一個氣旋,科學家們稱之為小紅斑。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這可能是一個暫時的情況,也有可能木星的紅斑繼續減少它的大小。如果它繼續減少,到2040年可能看起來就像一個圓形了。我們已經在《天文在線》上寫了很多關於木星紅斑的文章。這是一個關於木星小紅斑的文章,這是一個關於木星紅斑一起碰撞的文章。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在這個風暴裡能塞下二到三個地球。風暴的實際邊緣相距超過雲頂周圍可達8km。太空人注意到它在過去十年或者更久是緩慢收縮的過程,比它原來的大小已經減少了15%。這可能是一個暫時的情況,也有可能木星的紅斑繼續減少它的大小。如果它繼續減少,到2040年可能看起來就像一個圓形了。
  • 神秘的六邊形風暴!比木星大紅斑還恐怖,竟能裝下4個地球
    這是存在於土星北極的超級風暴。但許多人只聽說過木星大紅斑,並不知道土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我們才再次解到了,這個詭異的風暴。不管是地球上的颶風,還是木星上的大紅斑,這些風暴都是圓形或橢圓形的,即使它們再大也是如此。但土星的這個風暴是六邊形的。
  •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在你我的有生之年,木星大紅斑很可能將永遠消失!
    如果有機會,好好多看看著名的木星大紅斑吧。要知道,這巨大的風暴氣旋正在日益萎縮,很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永遠消失。
  • 木星的大紅斑可能在20年內消失
    在1830年首次出現,而從17世紀的觀測結果也揭示了木星表面的一個巨大斑點,可能是同一個風暴系統。這表明木星的大紅斑(GRS)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Business Insider與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領導的Juno任務成員,和行星科學家就巨型風暴的命運進行了交談。
  • 土星六邊形大風暴,比木星大紅斑還恐怖詭異!竟能裝下4個地球!
    這是存在於土星北極的超級風暴。但許多人只聽說過木星大紅斑,並不知道土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極地風暴在土星的北極比大紅斑更神秘,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風暴呈現出奇怪的六邊形。1980年,旅行者1號在穿越土星時發現了人類第一次在土星上觀察到的大風暴。但因為旅行者1號的任務是飛出太陽系,所以返回的土星風暴資料非常少。
  • 太陽系的超級風暴秀,嘉賓模特: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
    22度左右,所以會有四季之分,春季最易形成超級風暴!辨識度:四星 黑色風暴髒髒的很可怕火星風暴,一旦形成就是飛沙走石,橙色的氧化鐵塵土和巖石塊都被捲入塵暴,看起來非常髒。所以,火星上的超級風暴,好像是一股黑旋風,從極地向赤道蔓延,這種超級風暴會肆虐整個星球,一旦風暴形成就很難塵埃落定!持續時間會長達數周數月!
  • 「大紅斑」可能在未來20年內消失
    大紅斑」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風暴,作為木星的標誌之一存在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估計已存在了350年,在過去的時間裡人類一直都在不斷的探尋木星大紅斑最終確認為是風暴
  • 木星有多恐怖?北半球再現大風暴,未來可能超越「大紅斑」
    如此高的自轉速度也造成了木星是一個風暴肆虐,風速最高能達到150米/秒的恐怖星球。最為著名的就是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上圖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大紅斑,在2017年之前,這張圖片是人類探測器最近距離拍攝的大紅斑。
  • 木星有多恐怖?北半球再現大風暴,未來可能超越「大紅斑」
    ,在2017年之前,這張圖片是人類探測器最近距離拍攝的大紅斑。但在2017年朱諾號探測器比旅行者1號的距離近了20倍,更加詳細的觀察了大紅斑。科學家估計,按照這樣的衰減速度,到了2040年,曾經的大紅斑會小於地球體積,而且更加接近正圓形。
  • 木星大紅斑深度是地球海洋50倍
    ,對著名的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進行了最新的數據收集與調查,結果發現,這一巨大風暴的「根」深深「植入」該星球內部,深度堪比地球海洋的50倍至100倍。  大紅斑是木星表面最著名的特徵性標誌,它其實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也就是一個巨大風暴,但它的規模無論是地球上還是地球附近都絕不可能見到,其長約25000千米,上下12000千米,可以鯨吞整個地球。迄今為止,這個大風暴已經「刮」了至少200年到350年,但卻完全沒有停歇過。科學家一直不清楚為什麼大紅斑能夠如此持久地存在,以及它的「根」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