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2021-01-16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王永豐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群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jupiter-polar-vortices-stability.html


近期人們把目光投向金星,它厚重的大氣層中檢測到與生命相關的磷化氫物質。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


朱諾木星探測器   credit:space.com


2016年,NASA的朱諾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當它飛過南北兩極時,發現木星極地地區存在幾個巨大風暴,而且這些氣旋在極地地區規律地排列著。北極地區存在一個中心風暴,並且還有8個氣旋圍繞著他。南極地區則是一個中心風暴被6個氣旋包圍著。


木星北極的巨大氣旋  credit:space.com

木星南極的巨大氣旋  credit:NASA/JPL


這些極地氣旋是如何形成的?為何每個都能保持相對固定的位置而不是合併成一個巨大的風暴,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隨著新研究的進展,我們找到了一些答案,但也發現了新的謎題。


來自加州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李成教授解釋道:"木星的極地區域和其它行星迥然不同,我們驚訝的發現:眾多氣旋如此有規律的排列著。"


木星南極六邊形分布的氣旋陣 

 Credits: NASA/JPL-Caltech/SwRI/ASI/INAF/JIRAM

每個巨大氣旋的寬度都在4000千米到7000千米之間不等,與位於中央的風暴保持著大概8700千米的距離。在朱諾探測器抵達後的四年裡,這些巨大的氣旋和他們組成的幾何陣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這背後的原因一直是一個謎。


從空間站俯瞰2003年的颶風伊莎貝爾

credit:nasa.gov/connect/chat/hurricane_chat.html


在地球上,風暴永遠都是向著南北兩極移動,但它們登陸後或進入海洋冷水區域,然後逐漸消失。相比之下,木星上既沒有陸地也沒有海洋,是什麼在阻擋這些巨大氣旋本該發生的合併呢?(土星與木星都是巨星氣態行星,但在土星的南北兩極卻都只有一個風暴)


2006年 卡西尼探測器在土星北極拍攝的風暴

credit:solarsystem.nasa.gov/news/13037/a-vexing-hexagon



"據我們之前的所有理論推斷,所有巨行星的極地地區要麼會被一個巨大風暴所佔據,就像土星那樣,要麼就是完全混亂的。"  李教授說。"我們之前所有的理論已經被我們在木星上所看到的景象推翻,我們需要新的理論。"


土星北極的風暴      credit:space.com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教授和他的同事根據朱諾探測器傳送回來的關於木星巨大氣旋的數據,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李教授所關注的是哪些因素可以阻止氣旋的合併,保持它們所組成的幾何陣型。


研究者發現這些氣旋在地理位置上的穩定性一小部分取決於他們在木星大氣層下的高度。但主要還是因為每一個氣旋都被一圈與自己相反運動的風所包圍。而當這一圈反向風的風力過小時,這些氣旋便會向極點繼續移動而最終合併形成一個巨大氣旋。如果反向風的風力過大,則會使氣旋之間距離增大,氣旋陣也會被拆散。


這個反向風的推測雖然解決了氣旋不合併的難題,但同時它也帶來了新的疑惑。例如:為何這個反向風的風力可以長時間保持不發生巨大變化,不強不弱,正好將所有氣旋"釘"在他們的位置上。"這個反向風為何一直保持在合適的風力上?對此我們毫無頭緒。" 李教授說。

大氣旋比整個美國還大,小氣旋也大過整個德州

credit:https:space.com/jupiter-polar-vortices-stability


現在科學家致力於研究這些氣旋是如何形成的。第一種可能是他們就在極地形成。"不過我們認為這些氣旋在木星其它區域形成然後慢慢移動到南北兩極的可能性更大。"


當研究者數據建模後,他們便可以確認哪種形成方式可能性更大,之後根據這些氣旋的形成方式來計算反向風的形成。但推算這些氣旋的形成方式是一個挑戰,"因為若要建立這些氣旋模型,我們既需要擁有極為精細的3D建模技術,又需要擁有關於這些氣旋更精細全面的數據,但我們並沒有收集到完整的氣旋數據,例如我們並不了解它們的內部結構。" 李教授解釋道。"雖然我們的數據不夠全面,但我們正在嘗試可能的內部結構模型,看哪些與朱諾收集的木星氣旋數據最為匹配, 再做更深的研究。"


年度天文攝影獲獎作品--仙女星系

攝影師:Nicolas Lefaudeux


相關焦點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它厚重的大氣層中檢測到與生命相關的磷化氫物質。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木星南極六邊形分布的氣旋陣 Credits: NASA/JPL-Caltech/SwRI/ASI/INAF/JIRAM每個巨大氣旋的寬度都在4000千米到7000千米之間不等,與位於中央的風暴保持著大概
  • NASA批准了對金星,木星,艾奧和特裡頓的探索
    DAVINCI +(稀有氣體,化學和成像的深層大氣金星研究)DAVINCI +可以解決有關金星的爭議最激烈的謎團之一-無論它是否有海洋。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可能意味著這顆地獄般的星球至少在幾億年中至少可以短暫居住,甚至足夠長的生命開始。
  • 是不是木星把金星推到了失控的溫室?
    如果我們能更好地了解金星形成期間發生的事情,是什麼使其成為今天的地獄,我們或許就能更好地理解是什麼真正構成了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地帶。在最近的過去,許多行星科學家都把重點放在金星的形成和大氣發展上。現在,一篇新的論文提出,就在10億年前,金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而導致水消失的一個因素可能是不太可能的罪魁禍首:木星。
  • 研究:金星極端大氣可能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
    研究:金星極端大氣可能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2020-10-01 16:3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據外媒報導, 金星的極端大氣可能是跟氣態巨行星木星在遠古時期的碰撞有關,該碰撞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了金星的軌道並導致其大量的水儲備流失。
  • 繼土星木星之後,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生命標誌物」
    據英國《衛報》9月14日報導,一個多國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因此判斷金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但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同時充斥著二氧化硫和硫酸濃霧,地表溫度則超過450℃。目前已知的生命形態很難在金星上生存。磷化氫是一種有毒氣體,除了工業領域外,地球上的磷化氫只會由厭氧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釋放,例如在湖泊沉積物中或動物內臟中。目前,科學家一致認可磷化氫是一種生命標誌物。
  • 繼土星木星之後,天文學家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生命標誌物」
    據英國《衛報》9月14日報導,一個多國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因此判斷金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但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同時充斥著二氧化硫和硫酸濃霧,地表溫度則超過450℃。目前已知的生命形態很難在金星上生存。磷化氫是一種有毒氣體,除了工業領域外,地球上的磷化氫只會由厭氧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釋放,例如在湖泊沉積物中或動物內臟中。
  • 金星真有生命?金星大氣中發現胺基酸
    這幾天金星的熱度一直很高,前兩天天文學家發現金星大氣中存在磷化氫,許多科學家推測金星大氣中存在生命。但畢竟只有這麼一個證據,很難完全使人信服,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的證據。最近,一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在金星的大氣中發現了一種胺基酸-甘氨酸。
  • 【今天,金星合木星,珠聯璧合「秀恩愛」,等你來看!】
    天文專家介紹說,27日和28日,日落後,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屆時這兩顆最明亮的行星將近距離「珠聯璧合」,上演一幕雖短暫卻精彩的「二人轉」。屆時,如果大氣透明度足夠好的話,感興趣的公眾可以欣賞到這一趣味天象。
  • 金星合木星"二人轉"現身天宇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22日凌晨,天空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如果屆時大氣透明度夠好,在日出之前面向東南方天空瞭望,就能看到閃閃發亮的金星,在金星下方不遠處,就是木星,雙星爭輝,但是持續時間不長,隨著天空越來越亮,金星和木星會相繼淡出天幕。
  • ...金星,地球,火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氣體,冥王星...
    來自太陽風的粒子,以及水星表面受到隕星撞擊而產生的巖石蒸氣,可能是水星大氣最主要的來源。金星金星有幾個方面與地球相似:它的密度、大小、質量和體積都跟地球不相上下。不過,兩者的大氣卻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金星的大氣壓大約是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的92倍,主要氣體成分是二氧化碳——這是金星表面之前火山噴發的結果。
  • 貪玩兒的金星和木星,就愛追來追去~
    圖自網絡咦……「金星合木」是個啥我還不知道,怎麼愉快地欣賞?先來認識一下金星和木星吧!如果有人指著日落後西邊一顆明晃晃的星星問你,這是什麼星?你完全可以蒙一句「金星」!如果有人在晚上指著東邊或者南邊一顆明晃晃的星星問你,這是什麼星?你同樣可以瞎猜為「木星」!
  • 「金星合木星」27日上演珠聯璧合「秀恩愛」
    > 網絡配圖  天文專家介紹說,27日和28日,日落後,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木星屆時,如果大氣透明度足夠好的話,感興趣的公眾可以欣賞到這一趣味天象。  中國古代稱金星為「太白」,當它早晨出現時,人們稱它為「啟明星」,當它黃昏出現時,人們稱它為「長庚星」;而木星則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出名的「大個子」,亮度僅次於金星。作為行星中較為明亮的兩顆,二者的相合往往會吸引很多眼球。
  • 金星和木星29日將上演「親密接觸」的奇妙天象
    新華社天津5月27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作為5月天宇的最後一場特殊天象,金星和木星29日將上演「親密接觸」的奇妙天象。屆時,如果大氣透明度足夠好的話,有興趣的公眾可以欣賞到雙星「歡聚」天空,爭俏天宇的美麗畫面。
  • 金星合木星 天宇上演「星星相吸」好戲
    原標題:金星合木星 天宇上演「星星相吸」好戲 新華社天津1月20日電 (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22日,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屆時這兩顆明亮的行星將近距離接觸,上演一幕精彩的「二人轉」。
  • 24日傍晚將上演金星木星「緊緊相擁」趣味天象
    24日趣味天象:金星木星「緊緊相擁」 「星星相吸」爭俏天宇新華社天津11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說,本月24日傍晚,天空中兩顆最亮的行星——金星與木星將悄然相會,屆時,二者的角距離最近,只有1度多,上演「
  • 如果不是因為木星 金星今天可能很適合居住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認為,如果木星沒有改變其圍繞太陽的軌道,金星今天可能不會是一個悶熱、無水的地獄景象。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中所有其他行星質量的2.5倍。因為它比較巨大,所以它有能力幹擾其他行星的軌道。
  • 是誰殺死了「金星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木星是幕後黑手
    最近,他和他的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發現:導致金星淪為「地獄」的幕後黑手,很有可能就是八大行星的老大哥——木星。不過在八大行星中,金星軌道的偏心率最低,甚至只有0.006,十分接近正圓。但是,在幾十億年前,金星軌道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和其他「兄弟」一樣是橢圓的,偏心率達到了0.3。在那個時候,金星表面環境也更適合生命存在。但是,Kane等人的計算機模型顯示:大約在10億年前,木星開始遠離太陽,向外遷移。
  • 金星和木星同現蒼穹 北美網民曬「同框」照
    新華社洛杉磯1月22日電(記者譚晶晶)22日黎明,天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北美大部分地區肉眼可見兩顆明亮星體同現蒼穹,許多網民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拍的雙星「同框」照。  「金星合木星」是金星和木星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的一種天象,此時人們可以看到這兩顆行星距離十分接近。
  • 金星存在生命跡象?科學家首次在其大氣中探測到磷化氫
    金星大氣層內可能存在生命。此次,由卡迪夫大學的簡 · 格裡夫斯(Jane Greaves)領導的天文學家們在金星的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的光譜指紋。研究團隊首先用 JCMT 的一臺光譜儀來分析金星大氣的化學構成,發現了雲層中有少量磷化氫的存在,隨後團隊再通過 ALMA 證實了這些結果。這兩臺望遠鏡都能觀測到從遠紅外線到微波的亞毫米波長,這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加準確地獲得大氣層的化學成份。
  • 為什麼金星大氣旋轉得比行星自身還快?雙循環系統促成超旋轉
    金星自轉非常緩慢,243個地球日才繞自轉軸旋轉一圈,然而金星的大氣完全相反,其向西旋轉的速度比金星自轉速度快上60倍。這個謎團已存在許久,最近科學家可能找到了原因,在於大氣波與子午環流的加持。1960年代左右,科學家首度發現金星大氣層的超旋轉現象:當金星每243個地球日才完成自轉一周時,金星的大氣層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向西奔馳,僅需4天就完成一趟全球旅行,這種奇怪現象如何形成與維持已困擾了科學家60年,目前科學家只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同樣通用的泰坦(Titan)星球上才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