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影像!朱諾號探測器遠跨太陽系,終到木星拍得最佳圖像

2020-12-0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對於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來說,最初的計劃沒有包括一臺彩色攝像機。因為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描繪木星磁場和重力場、確定行星內部組成、探索磁層時,並不需要彩色圖像。

但是相機仍被加入到設備清單裡,不負眾望,JunoCam傳回了令人矚目的圖像。

作為一臺學生和公眾可以參與拍攝目標選擇的設備,JunoCam是一款「面向公眾」的相機,旨在教育和吸引普通民眾。

「JunoCam所有的努力是為了讓公眾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參與項目。」美國行星科學研究所(PSI,亞利桑那州圖森)朱諾號聯合研究員坎迪·漢森,為了展示朱諾號的科學和圖像,在上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

公眾已經參與其中。數以百計的業餘圖像處理愛好者一直在處理JunoCam的原始數據,將它們轉換成令人驚訝的圖像,令人聯想起梵谷《星空》中的漩渦或是莫奈的雲景。

2017年3月27日朱諾號第五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木星漩渦雲

「業餘愛好者們的貢獻是重要的,」漢森說,「我沒有誇大貢獻的重要性。沒有業餘天文學家們的貢獻,我們不知道如何規劃我們的數據。我們沒有龐大的圖像處理團隊,因此我們完全依靠我們公民科學家們的幫助。」

2017年5月朱諾號第六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木星

這裡展示的一些圖像是由希恩·多蘭,索菲婭·納斯爾,凱文·吉爾和傑森·梅傑處理的。像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其他愛好者一樣,他們急切地在公眾朱諾號網站等待朱諾號傳回地球的數據,然後著手將數據轉化為圖像。

「我發現最顯著的是這項任務真的起到成效,」漢森說,「當你下載一幅 JunoCam圖像並處理,不是幾分鐘能搞定的事情。我們得到了人們上傳我們站點的圖像,那些都是人們耗費許多他們自己時間,然後慷慨傳回給我們的。」

這段錄像展示了朱諾號第六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的軌跡,由傑拉德·埃希施塔特製作,希恩·多蘭編輯完成。「這是沿著軌道構型投影的真實影像,」多蘭在推特上解釋。

許多圖像被分享到社交媒體,但是在這你能看到JunoCam所有經過處理的圖像。行星協會也有一個由世界各地人們處理所得圖片組成的藝術圖庫。

JunoCam由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製造,在這之前,這家公司為好奇號火星車、火星全球勘探者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彩色成像儀三項任務裝配了相機。為了抵禦木星嚴酷的輻射環境,相機需要特殊的防護和一個加強版的鏡頭。

每當新圖像送達,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像編輯愛好者比約恩·瓊森那樣感到興奮:

我從未想過我會這麼說,但最新的@NASAJuno木星圖像的確是我見過最壯觀的木星圖像。

—比約恩·瓊森(2017年5月25日)

甚至科研團隊也對這些圖像表示出驚訝。

「木星看上去與我們預計的不同,」西南研究所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從兩極看木星和從赤道看木星有很大不同。南極和北極不相像這一事實,讓我們想知道風暴是否穩定,它們是否會像大紅斑那樣常年保持原來的樣子。只有時間告訴我們真相。

請閱讀關於朱諾號科學發現的文章。

2017年5月,朱諾號第六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一系列圖像

這些圖像之所以如此令人震驚,部分原因是朱諾號比以往任何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木星。

「朱諾號有一個橢圓軌道,穿過木星和木星輻射帶內邊緣之間,在木星雲層上方僅5000公裡處掠過,」我在我的一本書《太空中難以置信的故事:那些改變我們對宇宙認識的任務,幕後過程》中讀到朱諾號項目經理瑞克·內巴肯的這些話,「如此接近木星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沒有其他任務在如此接近木星的情況下執行科學任務。可以說,我們就在木星的上面。」

朱諾號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項任務,使太陽能電板得以使用。在朱諾號計劃之前,太陽能電池板從未在如此遠離太陽的太空飛行器上應用。朱諾號繞木星運行的方式是使太陽能電池板總是指向太陽,並且太空飛行器永遠不會處於木星的背後。朱諾號的軌道設計不僅開啟了一項歷史性的太陽能利用任務,也建立了朱諾號獨一無二的科學軌道。

2017年2月2日朱諾號第四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捕捉到木星上的白色橢圓風暴。圖像由原始數據處理得到。

一幅經過處理但未校準的原始圖片,拍攝於2017年5月19日朱諾號第六次近距離飛越木星

2011年8月5日,朱諾號太空飛行器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經歷5年長達17億英裡的旅行後,朱諾號於2016年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這項任務將至少持續到2018年2月,產生圍繞木星的11個科學軌道,而不是原計劃的32圈。NASA原計劃採用引擎燃燒將朱諾號轉移到一個更低、周期為14天的繞木軌道上,2016年,工程師們發現推進系統的止回閥出了問題,NASA決定放棄轉移。根據太空飛行器的狀況,現有周期為53.4天的軌道將維持不變,為了讓朱諾號繼續近距離飛掠木星,NASA可能將任務期限延長3年。

感謝每一位為這些圖像付出辛勞的人們。

NASA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於2017年3月27日拍攝的照片

這張色彩增強的木星南極照片是由公民科學家蓋布裡埃爾·菲賽特利用NASA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JunoCam裝置數據生成的。橢圓風暴點綴著雲景。接近極區,木星雲帶有組織的湍流轉變成無組織絲狀結構的簇、外形看上去像大線團那樣的氣流。這張照片拍攝於太平洋標準時間2016年12月11日9時44分(東部標準時間12時44分),拍攝地點位於木星美麗雲層之上約32400英裡(52200公裡)處的高空。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Perr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朱諾號的木星圖像都是照騙?若真正靠近木星,你看不到這種場景!
    ,展開對木星的探索,並於2016年8月27日進行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從那時開始,朱諾號就不斷地傳回木星的數據,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來見識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這張照片裡顯示的,是木星北半球的圖像。這片區域被稱為摺疊的絲狀區域,是正在肆虐的強烈風暴,持續不斷地拉扯、翻折木星表面的雲層。這種摺疊的絲狀區域在木星的兩個極區都有分布,它們往往是雜亂無序、極度混亂的,一直延伸到兩個極點。雖然旅行者號、卡西尼號和哈勃等空間探測器都曾經觀測過木星,但是沒有一個可以達到朱諾號這樣讓我們如此詳細地去了解這些風暴。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朱諾號探測器已經走完一半壽命,它會在木星停留多久?
    2016年8月,朱諾號探測器正式進入環繞木星軌道,開始了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探測之旅。在2年多的時間裡,朱諾號多次接近木星,拍攝前所未有的木星高清圖片,帶人類認識了這顆神秘又可怖的氣體巨星。用朱諾的名字給這個探測器命名,簡直再合適不過。當然,朱諾號前往木星不只是為了拍幾張「美美噠」照片,來一次「上車就睡覺,停車就撒尿,下車就拍照」的旅遊。朱諾號攜帶了很多非常先進的探測器,不僅要對木星表面的風暴進行深入的研究,還要深入了解木星的引力範圍、內部結構、磁場分布、大氣成分等許多數據,對我們了解它有極大的幫助。
  • NASA朱諾號探測器拍攝到木衛三北極的首批圖像
    據外媒CNET報導, 木星有很多衛星,但木衛三(蓋尼米得,Ganymede)是其中一顆較為特別的衛星。 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比水星和冥王星都要大,而且有自己的磁圈。這是一個不尋常的世界, 有著內部海洋, 令人難以置信的稀薄大氣層和冰冷的外殼。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緊跟著伽利略任務的進度,在接下來的20 個月裡,在有目的的撞擊行星之前,探測器會收集木星大氣層、雲層、內部、重力和磁場環境的數據。圖片來源: nasa / jpl-caltech / msss 這不僅是所有探測器中最接近木星的一次,而且還將經過木星的兩極,這將給朱諾探測器一個機會去看一些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些數據包括朱諾號的八臺儀器所獲得的紅外和微波讀數,還有一些精選的照片。
  • 視覺盛宴,美國拍到木星雲霧照片,NASA發布的15張木星高清大圖
    當然是由天文臺發射的探測器獲知。而現在唯一守候在木星上空的只有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1年8月發射的朱諾號,它在2016年到達木星附近時就開始執行任務,向木星展開了360°無死角觀測和研究,到現在已發回了大量木星照片和數據,天文學家也對這顆巨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知。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這一整套設備將對木星磁場進行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測量,考察其電磁和紫外輻射情況,以及木星極光中高能粒子的分布情況。而探測器搭載的朱諾相機(JCM)則將拍攝木星的彩色圖像,這將有助於進行目視觀察,選定觀測目標以及對公眾發布精美的木星圖像。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2011年8月NASA發射的朱諾號飛船開始了漫長的旅程,朝著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飛去。任務是讓我們了解木星的起源和發展.,關閉了所有非必需系統.太空飛行器經過兩年多的漫長旅程,離地球越來越遠.,它捕獲很多科學數據,包括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該圖像是在距離木星北極7.8萬公裡處拍攝的.我們可以看到怪異的圖案和木星著名的布朗雲團,朝著木星赤道盤旋的朱諾號用紅外相機捕捉到了,人眼看不見的,木星南極的紅外極光圖.這是目前觀察到的木星最強極光.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朱諾號」主要的科研目標包括繪製木星的內部結構、構成成分、引力和磁場。這些信息將幫助人類了解,木星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如何形成和發展。最初的計劃提出,在最終的14天軌道中,「朱諾號」圍繞木星飛行超過30次。太空飛船在每次接近木星時將收集到最重要的數據,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朱諾號」與木星的距離都較遠。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JunoCam相機在2017年9月1號捕捉到的木星南部赤道區域的圖像。水含量(豐度)對於氣態巨行星的氣象(比如木星上風的流動)和它的內部結構也有重要的意義。雖然旅行者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探測到了通常由水汽引起的閃電,揭示了水的存在。但是關於木星大氣中的水含量依然是個謎。1995年12月,就在伽利略探測器停止傳送,墜入木星之前57分鐘,它通過無線電傳送出木星大氣層以下120公裡的水含量的光譜測量數據。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帶來的高清無碼大圖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它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了遙遠的木星之旅。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JunoCam成像儀捕捉到了這張木星赤道南部區域的照片。該圖像是定向拍攝而成的,因此木星的兩極(不可見)從左至右分布在框架內。儘管由旅行者號和其他探測器在木星上所探測到的閃電——一種典型的由水氣引起的現象——暗示著水的存在,但對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的量的準確估計仍是難以做到的。在這張木星赤道區域的由JunoCam拍攝的照片中出現了厚厚的白雲。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顯得很透明,這使得朱諾探測器的微波輻射計可以測到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本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網上公布了「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今年2月17日拍攝的木星圖片;經過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dt處理後;再由NASA發布。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即便是一個業餘的天文觀測者也能看到木星的大概,那就是我們太陽系最為典型的標誌—木星表面的大紅斑。這個大紅斑是一個比地球大2到3倍的持續風暴,加之木星顯而易見的風暴雲帶就足以說明木星的複雜性。人類已經觀測木星將近200年了,所以我們很早就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現在朱諾號探測器已經抵達木星,然而木星的複雜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這是迄今為止由太空飛行器拍攝的木衛三(加尼米德)北極的第一張圖片,木衛三(加尼米德)——木星最大的衛星。美國宇航局的正在繞木星飛行的「朱諾號」探測器獲取了這些信息。2019年12月26日,「朱諾號」拍攝的紅外照片顯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 NASA剛剛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ALENG 自媒體】12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正在對木星進行科學考察的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日前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木星南極的巨型風暴,由此前的5個,變成了現在的6個,從而組成了一個非常規則的六邊形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