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重返木星,我們能期待什麼?
在2016年7月4日,飛行器朱諾號成為第二顆肩負著長期任務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飛行器。因此,朱諾號也開創了歷史。緊跟著伽利略任務的進度,在接下來的20 個月裡,在有目的的撞擊行星之前,探測器會收集木星大氣層、雲層、內部、重力和磁場環境的數據。
星期六,朱諾號將再次創造歷史。據NASA稱,協調世界時12時51分(太平洋夏季時間早晨5點51分,北美東部夏令時早晨8時51分),飛行器會經過木星雲層頂端,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更接近。雖然在2018年2月任務結束之前,探測器預計將對這顆氣體巨星進行35次更近距離的飛越,但這次特別的飛越預計將特別有啟發性。
首先,這將是探測器首次將所有的科學儀器聯網,並在經過木星時測量木星的大氣層。在飛越期間,探測器將以每小時208,000公裡(130,000英裡)的速度通過木星的雲頂,距離為4200公裡(2500英裡),再次更接近於任何一次的飛行。
2016年6月21日,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上的朱諾相機在距木星680萬英裡(1090萬公裡)的地方拍攝了這張帶有注釋的木星及其四顆最大衛星——木衛一、木衛二、 Ganymede 和木衛四的彩色照片。 圖片來源: nasa / jpl-caltech / msss
這不僅是所有探測器中最接近木星的一次,而且還將經過木星的兩極,這將給朱諾探測器一個機會去看一些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些數據包括朱諾號的八臺儀器所獲得的紅外和微波讀數,還有一些精選的照片。
除了它的傳感器組件,朱諾的可見光成像儀(又名:朱諾攝像機)也會活躍起來,拍攝一些大氣和極地的特寫照片。 雖然這些科學信息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忙得不可開交,但朱諾相機的圖像預計將在下周晚些時候公布。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些照片將是有史以來拍攝的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大氣層空間站照片,更不用說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木星的南北極了。 正如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朱諾號的學術帶頭人 Scott Bolton 在美國宇航局的新聞稿中所說:
「從我們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以來,這是第一次接近木星。當時我們關閉了所有的儀器以專注於將火箭發射器發射到母性的軌道上。從那時起,我們已經從船頭到船尾又從船尾到船頭徹底底檢查了朱諾號。我們仍然有很多的測試要進行,但我們有信心,一切正進行的非常好。所以在即將到來的這次飛越中,朱諾的眼睛和耳朵,也就是我們的科學儀器,將全部打開... ... 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真正近距離觀察我們的太陽系之王,並開始弄清楚他是如何工作的。」
NASA的朱諾號飛行器於2011年8月6日出發,並應於2016年7月4日到達。
圖片來源:NASA/JPL
自從朱諾號探測器於2011年8月5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以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等待著有一天它開始發回關於這顆太陽系最大行星的信息。 通過研究這顆氣體巨星的大氣層、內部和磁場環境,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回答有關這顆行星形成歷史的熱門問題。
例如,木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以及是什麼驅動了它的磁場,仍然是爭論的主題。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這顆行星何時何地形成的未解之謎。 雖然它可能是在目前的軌道上形成的,但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是在距離太陽較遠的地方形成的,然後向內移動。 所有這些問題,人們都希望朱諾號能夠回答。
通過這樣做,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對太陽系的歷史提供更多的了解。 像其他氣態巨星一樣,它是在太陽有機會吸收或吹走兩者誕生的巨大雲團中的輕氣體之前的早期階段組裝起來的。 因此,木星的構成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早期太陽系的信息。
該探測器將收集可能被證明是其任務將產生的最關鍵信息。 當然,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拍攝到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木星巨人的照片! 祝你好運,小朱諾。 你在外面小心點!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X.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