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2020-08-27 天文在線

朱諾重返木星,我們能期待什麼?

在2016年7月4日,飛行器朱諾號成為第二顆肩負著長期任務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飛行器。因此,朱諾號也開創了歷史。緊跟著伽利略任務的進度,在接下來的20 個月裡,在有目的的撞擊行星之前,探測器會收集木星大氣層、雲層、內部、重力和磁場環境的數據。

星期六,朱諾號將再次創造歷史。據NASA稱,協調世界時12時51分(太平洋夏季時間早晨5點51分,北美東部夏令時早晨8時51分),飛行器會經過木星雲層頂端,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更接近。雖然在2018年2月任務結束之前,探測器預計將對這顆氣體巨星進行35次更近距離的飛越,但這次特別的飛越預計將特別有啟發性。

首先,這將是探測器首次將所有的科學儀器聯網,並在經過木星時測量木星的大氣層。在飛越期間,探測器將以每小時208,000公裡(130,000英裡)的速度通過木星的雲頂,距離為4200公裡(2500英裡),再次更接近於任何一次的飛行。

2016年6月21日,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上的朱諾相機在距木星680萬英裡(1090萬公裡)的地方拍攝了這張帶有注釋的木星及其四顆最大衛星——木衛一、木衛二、 Ganymede 和木衛四的彩色照片。 圖片來源: nasa / jpl-caltech / msss

這不僅是所有探測器中最接近木星的一次,而且還將經過木星的兩極,這將給朱諾探測器一個機會去看一些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些數據包括朱諾號的八臺儀器所獲得的紅外和微波讀數,還有一些精選的照片。

除了它的傳感器組件,朱諾的可見光成像儀(又名:朱諾攝像機)也會活躍起來,拍攝一些大氣和極地的特寫照片。 雖然這些科學信息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忙得不可開交,但朱諾相機的圖像預計將在下周晚些時候公布。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些照片將是有史以來拍攝的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大氣層空間站照片,更不用說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木星的南北極了。 正如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朱諾號的學術帶頭人 Scott Bolton 在美國宇航局的新聞稿中所說:

「從我們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以來,這是第一次接近木星。當時我們關閉了所有的儀器以專注於將火箭發射器發射到母性的軌道上。從那時起,我們已經從船頭到船尾又從船尾到船頭徹底底檢查了朱諾號。我們仍然有很多的測試要進行,但我們有信心,一切正進行的非常好。所以在即將到來的這次飛越中,朱諾的眼睛和耳朵,也就是我們的科學儀器,將全部打開... ... 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真正近距離觀察我們的太陽系之王,並開始弄清楚他是如何工作的。」

NASA的朱諾號飛行器於2011年8月6日出發,並應於2016年7月4日到達。

圖片來源:NASA/JPL

自從朱諾號探測器於2011年8月5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以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等待著有一天它開始發回關於這顆太陽系最大行星的信息。 通過研究這顆氣體巨星的大氣層、內部和磁場環境,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回答有關這顆行星形成歷史的熱門問題。

例如,木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以及是什麼驅動了它的磁場,仍然是爭論的主題。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這顆行星何時何地形成的未解之謎。 雖然它可能是在目前的軌道上形成的,但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是在距離太陽較遠的地方形成的,然後向內移動。 所有這些問題,人們都希望朱諾號能夠回答。

通過這樣做,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對太陽系的歷史提供更多的了解。 像其他氣態巨星一樣,它是在太陽有機會吸收或吹走兩者誕生的巨大雲團中的輕氣體之前的早期階段組裝起來的。 因此,木星的構成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早期太陽系的信息。

該探測器將收集可能被證明是其任務將產生的最關鍵信息。 當然,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拍攝到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木星巨人的照片! 祝你好運,小朱諾。 你在外面小心點!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X.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載人登月,送機器人上火星,乃至讓探測器飛出太陽系邊緣,美國宇航局(NASA)什麼樣的大事沒經歷過。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對木星大氣中的水分總含量的準確估計已經在行星科學家的願望清單上存在了數十載:因為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數據對解開太陽系形成之謎具有關鍵意義。木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一顆形成的行星,它包含了絕大多數太陽組成之外的氣體和塵埃。關於它的形成的主要理論依託於這顆星球吸收的水分。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回了最新照片,讓人近距離體驗這顆另類星球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 朱諾號探測器已經走完一半壽命,它會在木星停留多久?
    2016年8月,朱諾號探測器正式進入環繞木星軌道,開始了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探測之旅。在2年多的時間裡,朱諾號多次接近木星,拍攝前所未有的木星高清圖片,帶人類認識了這顆神秘又可怖的氣體巨星。用朱諾的名字給這個探測器命名,簡直再合適不過。當然,朱諾號前往木星不只是為了拍幾張「美美噠」照片,來一次「上車就睡覺,停車就撒尿,下車就拍照」的旅遊。朱諾號攜帶了很多非常先進的探測器,不僅要對木星表面的風暴進行深入的研究,還要深入了解木星的引力範圍、內部結構、磁場分布、大氣成分等許多數據,對我們了解它有極大的幫助。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即便是一個業餘的天文觀測者也能看到木星的大概,那就是我們太陽系最為典型的標誌—木星表面的大紅斑。這個大紅斑是一個比地球大2到3倍的持續風暴,加之木星顯而易見的風暴雲帶就足以說明木星的複雜性。人類已經觀測木星將近200年了,所以我們很早就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現在朱諾號探測器已經抵達木星,然而木星的複雜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朱諾號」主要的科研目標包括繪製木星的內部結構、構成成分、引力和磁場。這些信息將幫助人類了解,木星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如何形成和發展。最初的計劃提出,在最終的14天軌道中,「朱諾號」圍繞木星飛行超過30次。太空飛船在每次接近木星時將收集到最重要的數據,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朱諾號」與木星的距離都較遠。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帶來的高清無碼大圖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它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了遙遠的木星之旅。
  • 五年,27億公裡,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神秘的面紗
    在西方,木星是用羅馬神話中統領天界和人界的眾神之王朱庇特來命名的,在希臘神話中也是眾神之王宙斯。西方用神王的名字來命名木星,可見木星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太陽系中,木星更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體積和質量都是行星中的第一,而且還有著太陽的基因,都是氣態行星,與太陽有著相似的結構。
  • NASA剛剛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ALENG 自媒體】12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正在對木星進行科學考察的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日前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木星南極的巨型風暴,由此前的5個,變成了現在的6個,從而組成了一個非常規則的六邊形圖案。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美國航空航天局朱諾(JUNO)號木星探測器於當地時間5日12:25分(北京時間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徵木星之旅。朱庇特施展法力用雲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雲霧,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因此探測器取這個名字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開這顆雲遮霧繞的氣態巨行星隱藏的秘密。除了這些設備之外,朱諾還將使用其通訊設備考察木星的重力場,這是其"重力科學實驗"項目的一部分。通過發射信號回地球並觀察其都卜勒效應,科學家們將能夠考察木星重力場對信號的影響。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本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網上公布了「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今年2月17日拍攝的木星圖片;經過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dt處理後;再由NASA發布。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近距離接觸木星,盤點那些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專業探索-伽利略號伽利略號是NASA第一個專門用於探索木星的太空飛行器,在1989年發射,在1995年才進入了木星軌道,作為一個專業探索木星的探測器,伽利略號配備了攝像機,紅外分光儀、磁強儀、測雲儀等17種專業的科學儀器,用來探測木星的大氣層、溫度、磁場等多方面的數據,伽利略號使用的是核動力。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最近發表在雜誌《自然天文學》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在木星赤道處水約佔大氣分子的0.25%,幾乎是太陽的三倍。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提出和太陽相比木星可能是極其乾燥的(這個對比並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液態水中存在於太陽中的氧和氫)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含有豐富的水資源。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準確地評估木星大氣中水的總量。
  • 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白雲」,由此認定木星可能有生命靠譜嗎?
    木星上有水早就知道了,有多少才是朱諾號的探測任務之一。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但與地球不同的是一個氣態行星。氣態行星就是以氣體為主,沒有一個固體外殼的星球。木星質量是除自己之外其他7大行星加起來的2.5倍,是地球質量的318倍。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2011年8月NASA發射的朱諾號飛船開始了漫長的旅程,朝著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飛去。任務是讓我們了解木星的起源和發展.,並能測量其大氣成分並觀察行星超美的極光.它能夠承受木星周圍苛刻的環境,例如微弱的陽光、極端的溫度和致命的輻射.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Gill)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
  • 「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朱諾號(Juno)號探測器在經歷35分鐘的減速後,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為了這一天,「朱諾」已經在茫茫太陽系中飛行了近5年。 2011年8月,朱諾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顆宇宙飛船並不是徑直向木星飛去,朱諾號在擺脫地球引力後仍然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