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2020-12-08 觀察者網

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朱諾號(Juno)號探測器在經歷35分鐘的減速後,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為了這一天,「朱諾」已經在茫茫太陽系中飛行了近5年。

美國宇航局(NASA)於2011年8月發射的太陽能太空飛行器「朱諾號」於美國當地時間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

2011年8月,朱諾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顆宇宙飛船並不是徑直向木星飛去,朱諾號在擺脫地球引力後仍然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兩年後,朱諾號再次光臨地球,利用地球引力的「彈弓效應」獲得加速,進入更高的軌道。從那時起,朱諾號真正地開始飛向木星。

朱諾號於2011年升空,並利用地球引力的彈弓效應加速飛向木星。

隨著「朱諾」接近木星,木星的巨大引力將加速飛船的運行,使其達到15萬英裡/時的速度。這也讓「朱諾」成為了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船之一。

當「朱諾」達到最大速度的16.5萬英裡/時——這一速度能讓「朱諾」9分鐘內完成繞地球飛行,隨後,朱諾號的引擎會著火從而把速度降下來。這時候事情就會變得非常棘手。

「朱諾」飛船重量達到3500磅,將以215倍音速的速度繞圈飛行。要想讓速度降下來,發動機需要燃燒35分鐘,需要17600磅的燃油來支持燃燒。

這種過程將會把「朱諾」號送到木星的軌道上。

在未來18個月內,「朱諾」將繞木星37周,前所未有的觀測木星強大的引力和磁場

「如果你將太陽系中的一切全都放一起(不算太陽),它們全都可以被塞進木星內部。」無論從體積和質量上來說,木星都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直徑大約是14萬公裡,相當於11個地球。如果換算成體積,那就是地球體積的1300多倍。有一種直觀的方法領略木星的龐大,那就是假設把木星放到月球的位置上去。如果真是如此,木星將會佔據大片夜空,非常震撼人心,甚至可以說有些恐怖。

如果木星在月球的位置上

木星擁有太陽系各大行星中最強大的磁場,其強度比地球磁場強2萬倍以上。在木星附近強大磁場作用下,大量帶電粒子被困在其中,形成劇烈的輻射帶,這仿佛在太陽風的洪流中撐起了一把巨傘,其中主要是大量的電子和各類離子。這些強大的粒子流持續轟擊著木星的衛星和光環。木星磁層在朝向太陽的方向延伸100萬~300萬公裡,而在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則超過10億公裡。為了防止強輻射對探測器的破環,朱諾號在頂部使用了1釐米厚的鈦合金板作為防護。即使存在防護設施,拍照相機也將在環繞木星7周後失效。「朱諾」號此次還將攜帶磁強計、微波輻射計、高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設備對木星進行觀測研究。

木星強大的磁場和輻射會干擾朱諾號的設備,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就是這樣一顆讓人恐懼的無法接近的行星,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卻偏要看清它的真面目。朱諾在神話裡是朱庇特的妻子,據說朱庇特喜歡惡作劇,用雲霧把自己隱蔽起來,而他的妻子朱諾是唯一能透過迷霧看到他真身的神。這也是今天全世界關注的主角:朱諾探測器名字的由來,NASA希望朱諾號能為人類能一窺木星的本質。

到了2016年6月底,朱諾號今日木星的引力範圍,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7月5日11:18分,朱諾號點燃引擎進行35分鐘的減速,並變成一顆木星的「人造衛星」,幸好朱諾成功了,如果失敗了,它永遠失去進入木星軌道的機會,成為茫茫宇宙中飄蕩的亡魂。

經過一系列的變軌,今年11月它將開展予定探測任務,考察任務預計將在2018年2月20日結束,由於朱諾攜帶劇毒的燃料,NASA行星保護守則不允許它成為飄蕩的亡魂直至有日葬身木星衛星,因此朱諾號的結局只能是主動受控墜入木星大氣層焚毀。

木星究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木星和太陽的距離大約是日地距離的5倍,木星繞太陽一周大約是12年,恰好與一個生肖周期相同,所以在中國古代被叫做「歲星」。太陽光從太陽到木星需要大約43分鐘。因為距離太陽更遠,木星接收到的陽光也比地球上黯淡許多,只有地球上陽光強度的4%。這對朱諾號太空船是一大考驗,不過朱諾號擁有面積高達60平方米的電池板,足以為飛船儀器提供420瓦的電力。

木星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對於其他「兄弟」衛星而已是個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它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地球質量的318倍。通過體積和質量的對比,你會發現木星比地球的密度小。的確,木星的密度大概只比水重30%。

雖然木星的密度比水大,但它不是液體或固體星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氣體行星。木星大氣成分中有90%是氫,就像是氫氣球。大氣的其餘主要成分就是氦,還有少量其他元素。既然木星是一個氣體星球,那麼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自然就無法「登錄」表面了。有人會問,木星表面都是氫氣,那它會不會在某個深度有一片氫的「海洋」,讓探測器去浮在海面上呢?

木星內部分層結構

不幸的是,這種情況也不存在。這是因為木星表面的溫度「太高」,又不足以讓氫氣變成液體,隨著逐漸深入木星,氣體會「慢慢」變成液體。之所以說「慢慢」,是因為液體和氣體渾然一體,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海面」,就像一片迷霧。

再往木星內部探索,那裡的條件將更加殘酷。溫度來到了幾萬攝氏度,壓強高到幾百萬個大氣壓。在這裡,氫氣被壓縮成導電的金屬。這層金屬氫內部包含著的則是木星核心,至於核心裡到底有什么元素、溫度壓力幾何,現在也沒有搞清楚。

木星大氣除了它的「狂暴」外,也有美麗的一面,從木星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大氣呈明顯的帶狀結構,深淺色交錯。氣體在淺色區域上升、在深色區域下降。而這些顏色是由木星大氣裡的某些物質反射造成,現在人類還沒有真正搞清楚其中原因。

位於木星南半球上的大紅斑

此外,木星大氣中「大紅斑」也是一個神奇的天文現象。大紅斑是位於木星南半球的一份超大號氣旋,直徑足以放下兩三個地球。1667年,義大利科學家卡西尼一張手繪圖片展示了木星上的「大紅斑」。自17世紀人類發現它以來一直沒有消失過,也就是說這場在木星上的大風暴已經持續了300多年。大紅斑當中的風速可謂暴虐,地球上的12級風與之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大紅斑邊緣處的風速最高可達430公裡每小時,比我們乘坐的高鐵還快。

義大利天文學家手繪的木星圖,大紅斑清晰可見

早在1989年,美國已經發射過一枚「伽利略」號探測器,它在1995年抵達木星,開始圍繞木星旋轉。為了研究木星大氣構成,「伽利略」號探測器還向木星釋放了一顆大氣探測器。這顆探測器「命運悲慘」,在進入木星大氣1個小時後,就在與木星大氣距離的摩擦和強大的壓強下被摧毀了,科學家預測它可能直接被融化甚至蒸發,徹底消失在木星大氣中。這也將是「朱諾」號最終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朱諾將入軌木星:飛行5年之久的朱諾探測器到底是啥?
    朱諾承擔著重要的科學觀測任務,為達成相關目標,飛船採取木星極軌道,飛行高度很低,它需要飛的非常低,以便獲取精確的引力場測量數據。這樣的軌道設計可以避免進入危險性最高的輻射區域,從而最大限度保護飛船的安全。
  • 朱諾號——窺探木星的悲劇英雄
    朱諾在神話裡是朱庇特的妻子,據說朱庇特喜歡惡作劇,用雲霧把自己隱蔽起來,而他的妻子朱諾是唯一能透過迷霧看到他真身的神。這也是今天全世界關注的主角:朱諾探測器名字的由來,NASA希望朱諾號能為人類能一窺木星的本質。  為了這一天,「朱諾」已經在茫茫銀河系中飛行了近5年。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即使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木星的構成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作為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它的大氣層也是太陽系中規模最大的,其高度超過5000公裡(3000英裡),在這裡還存在著極端的溫度和壓力,此外,木星大氣層還造就了太陽系中最強大的極光。
  •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 將揭開木星神秘面紗
    中國網7月6日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4日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成功完成木星軌道接入。於5年前發射升空的「朱諾」號藉助減速火箭的幫助,成功被木星的引力捕獲,進入了木星的俘獲軌道。一切都按計劃順利進行,探測器的制動系統成功啟動,從探測器傳來的聲調信號確認了這一點。
  • 中國「天眼」主體竣工 木星探測器「朱諾」入軌
    它可能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期發表中國科學特輯,高度評價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認為中國有望確立全球科技領導地位;歷經近5年飛行,「朱諾」木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繞木星軌道,稱為迄今為止最接近木星的人類探測器。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在2016年7月4日,飛行器朱諾號成為第二顆肩負著長期任務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飛行器。因此,朱諾號也開創了歷史。據NASA稱,協調世界時12時51分(太平洋夏季時間早晨5點51分,北美東部夏令時早晨8時51分),飛行器會經過木星雲層頂端,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更接近。雖然在2018年2月任務結束之前,探測器預計將對這顆氣體巨星進行35次更近距離的飛越,但這次特別的飛越預計將特別有啟發性。
  • 「朱諾」差點死在木星的影子裡
    」的環木星軌道是一個個高度偏心的橢圓。NASA / JPL近日,正在木星附近執行考察任務的「朱諾」探測器進行了一次計劃外的軌道機動,目的竟是為了「自救」,以免其壽命提前終結。這次機動用掉了73千克推進劑,推進器點燃時間長達10.5小時。而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科學家發現「朱諾」探測器將於今年11月3日進入木星的影子,並將在木星的影子中飛行長達12個小時。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木星探測器「朱諾」於北京時間7月5日11時53分成功進入繞木星軌道,開始圍繞木星——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運轉。朱諾承擔著重要的科學觀測任務,為達成相關目標,飛船採取木星極軌道,飛行高度很低,它需要飛的非常低,以便獲取精確的引力場測量數據。
  • 木星探測器朱諾背後的航天工程奇蹟:飛了59個月,只晚1秒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今年美國人民除了歡度國慶日外,還有一件值得他們驕傲和自豪的事,那就是NASA發送的朱諾太空探測器成功進入木星軌道。「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工作人員鼓掌慶祝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在木星表面承受輻射量:相當於照射超過一億次的口腔X光以羅馬神話中眾神之王朱庇特(Jupiter)命名的木星,不是一顆平庸的行星。它的質量比太陽系中所有其他行星之和更大。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對木星大氣中的水分總含量的準確估計已經在行星科學家的願望清單上存在了數十載:因為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數據對解開太陽系形成之謎具有關鍵意義。木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一顆形成的行星,它包含了絕大多數太陽組成之外的氣體和塵埃。關於它的形成的主要理論依託於這顆星球吸收的水分。
  • 2011年8月5日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2011年8月5日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射成功2017-08-05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2011年8月5日當地時間2011年8月5日,美國航天局「朱諾」木星探測器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經過最初的兩年飛行之後,「朱諾」於2013年10月再次重返地球,藉助地球引力進行借力加速飛行,開始了前往木星的旅程。
  • 近距離接觸木星,盤點那些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先鋒十號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先鋒11號,對木星進行了進一步探索。旅行者一號掠過木星1977年9月5日,一個傳奇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也不孤單,它是和它的孿生兄弟旅行者二號按照不同不同的軌道飛行,前往木星的。旅行者一號現在依然還在工作,它也成為了穿過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的宇宙飛船,而當時旅行者一號最初的任務則是來探索木星和土星的。
  • 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它於2016年7月在木星周圍建立了軌道以來,「朱諾號」的任務一直在傳回有關該氣體巨人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每隔53天就會有一個被稱為「perijoves」的軌道,探測器揭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有趣事情,科學家們將依靠它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一圈氣旋圍繞著木星的南極旋轉。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帶來的高清無碼大圖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它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了遙遠的木星之旅。
  • 「朱諾」探測木星三大看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美國「朱諾」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那麼這次探測任務都有哪些看點?業內專家會重點關注科學意義和工程難度,而如果只是想看熱鬧的話,了解一下西方的天體命名和科學家如何「八卦」神話人物也挺有意思。  看科學  探測木星能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演化  「通過『朱諾』,我們可以調查木星巨大的輻射帶,可以深入了解這顆行星的內部,還可以了解木星是如何誕生的,以及我們的整個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宣布「朱諾」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聲明中說。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人類已經觀測木星將近200年了,所以我們很早就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現在朱諾號探測器已經抵達木星,然而木星的複雜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朱諾號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探索這些極光和產生他們的兩極強磁場。初期的觀察表明木星的極光產生不同於地球。朱諾號所在的點對於研究木星磁層和極光獨一無二,它延伸的極地軌道允許它跨越從弓形波到木星的整個磁層。在朱諾號執行任務時它的軌道相對於木星傾斜了一定角度,導致它越來越深入木星的強輻射帶。這也給了朱諾號去探究磁層結構的能力。
  • 美國探測器從木星軌道發回大量高清圖片(內附35張)
    NASA最初的計劃是讓朱諾號探測器進入一個較短的軌道模式,並在20個月的時間內完成37次飛掠任務。然而由於機械方面的困難,NASA團隊不得不選擇更安全的初始軌道。「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美國航空航天局朱諾(JUNO)號木星探測器於當地時間5日12:25分(北京時間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徵木星之旅。朱諾好還安裝了一臺LEROS-1b發動機,用於軌道中途修正和木星軌道切入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