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回了最新照片,讓人近距離體驗這顆另類星球

2020-12-06 痴狂科學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朱諾號探測器自接近木星以來,它距離這顆星球5053公裡的地方以每小時20萬公裡的速度環繞飛行,遭遇到了其它探測衛星從未經歷過高強度宇宙射線,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木星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這顆行星,木星以其表面有顆類似木頭節眼結構的巨大紅色氣旋著稱,然而近此年不知什麼原因這個自發現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大紅斑在逐漸變小,甚至有消失的跡象,科學家期望朱諾號此行能解開大紅斑變弱之謎。

木星在古代神話中以宙斯的身份被人膜拜,在太陽系中也確實是木星的強力磁場保護了地球不被小行星撞擊,而且木星的組成元素與太陽十分接近,通過研究木星的情況可以分析出許多恆星的運行機制,此次探測器就發現木星表面的風速高達每秒100米,正是這種颶風形成了木星表面如今的氣旋紋理。

在木星的北極地區也能看到極光,由於南北兩極的引力場非常不均衡,不知道是否這就是南極的極光極其微弱的原因,此次朱諾號還發現在木星高速運行的氣旋下是個極端高壓的環境,如此強的磁場可能是因為有個固態核心,這讓曾研究氣態星球是否擁有固態核心的理論有了結果,而且在木星的表面竟然也發現了積雨雲,雖然非常微量但也是個全新的發現。

只是朱諾號探測器在2021年的時候將因為受到過多的強輻射而停止工作,到時它將向木星墜落而被摧毀,不過在此之前它將完成32次環繞木星的任務,發回的數據足以讓人們了解這顆巨行星的一切。此次探測還讓人們認識到了宇宙中另一種形態——氣體由於過於濃稠而形成一種類似液體的「氣態湯」,在自然界中人們認識的共有四種形態:氣態、固態、液態還有像太陽那樣的游離態,木星應該就是介於游離態和氣態之間的形態。

木星中可能有生命

人類曾向木星發射過八顆人造衛星,依然對這顆行星了解不多,而且最新的研究理論認為在木星高壓的環境下可能存在生命形式,這種生命懸浮在大氣中以氣壓中的閃電為能量來源,它們在濃稠的氣體中如同在水中遊泳一樣行動,但這種生命發展不出高等文明,屬於很低等的生命形式,如果朱諾號能證明這種猜測,那將是對生命存在方式的一種全新發現!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給您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世界!

相關焦點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本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網上公布了「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今年2月17日拍攝的木星圖片;經過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dt處理後;再由NASA發布。圖片一經發布就在網上驚豔了全球的網友和太空迷們12日發布的木星照片拍攝這張圖片時 朱諾號位於木星的北部;距離木星的高度為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白雲」,由此認定木星可能有生命靠譜嗎?
    最近NASA發布了幾張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新照片,有一張上面木星大氣裡有幾抹白雲,而且NASA發布的消息稱,木星大氣中含的水分可能比之前伽利略號探測到的要多。由此一些人就開始幻想著木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這種想法靠譜嗎?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據NASA稱,協調世界時12時51分(太平洋夏季時間早晨5點51分,北美東部夏令時早晨8時51分),飛行器會經過木星雲層頂端,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更接近。雖然在2018年2月任務結束之前,探測器預計將對這顆氣體巨星進行35次更近距離的飛越,但這次特別的飛越預計將特別有啟發性。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早在1995年,NASA的伽利略號探測器就抵達了環繞木星的軌道,還向木星的大氣層中釋放了一枚重340千克的探測器,發回的數據表明木星上風力強勁且湍流不斷,並精細地測量了木星大氣的化學成分。在環繞木星飛行的8年時間裡,伽利略號探測器證實了這樣一個觀點,即木星纖細的光環由木星最內側小衛星上吹起的塵埃顆粒構成。
  • 木星最清晰特寫照公開 人類首次近距離看到這顆行星的紅外線特寫
    木星最清晰特寫照公開 人類首次近距離看到這顆行星的紅外線特寫時間:2016-09-06 23:07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木星最清晰特寫照畫面曝光 木星神奇的極光唯美畫面-----來源:人民網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公布木星北極與其南部極光的第一批珍貴高清照片。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JunoCam成像儀捕捉到了這張木星赤道南部區域的照片。該圖像是定向拍攝而成的,因此木星的兩極(不可見)從左至右分布在框架內。在這張木星赤道區域的由JunoCam拍攝的照片中出現了厚厚的白雲。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顯得很透明,這使得朱諾探測器的微波輻射計可以測到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這張照片是在2017年12月16日朱諾號飛越木星時所拍攝的。
  • 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
    美國宇航局在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誰知道木星是藍色的?在從太空收到的最新壯觀圖像中,這顆巨大的行星通常被描繪成橙色,並有「大紅點」風暴,再次被揭示為淡藍色的行星太空飛行器的最新影像(肯定是有史以來發射最多的影像之一)包括木星北半球的氣旋,渦旋和漩渦的壯觀特寫。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這張圖像所展示的濃厚的白色雲層出現在木星赤道區域。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是透明的,所以朱諾號微波輻射計就可以測量木星深層大氣中的水。這張圖片是2017年12月16號朱諾號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Credits: N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
  • NASA公布木星北極迷幻「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加工版
    NASA公布木星北極迷幻圖:「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加工版(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NASA近日一張公布的這張木星北極迷幻圖是「朱諾號」探測器在2020年觀測木星時所看到的高度加工版。
  • 近距離接觸木星,盤點那些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木星先驅者-先鋒十號時間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個時候正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軍備競賽成為了兩國展示國力的一個窗口,航天領域也不例外。1972年2月28日,NASA發射了先鋒十號,它的任務探索木星,在發射之後21個月,先鋒十號進過了木星,這不僅是第一艘飛越木星的飛行器,也拍攝了第一張木星的照片,人類第一次這麼近的觀察木星。
  • 視覺盛宴,美國拍到木星雲霧照片,NASA發布的15張木星高清大圖
    當然是由天文臺發射的探測器獲知。而現在唯一守候在木星上空的只有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1年8月發射的朱諾號,它在2016年到達木星附近時就開始執行任務,向木星展開了360°無死角觀測和研究,到現在已發回了大量木星照片和數據,天文學家也對這顆巨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知。
  • 朱諾號的木星圖像都是照騙?若真正靠近木星,你看不到這種場景!
    ,展開對木星的探索,並於2016年8月27日進行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從那時開始,朱諾號就不斷地傳回木星的數據,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來見識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整容」的木星在朱諾號之前,我們看到的木星都是這樣的:而朱諾號傳回的木星照片,都是這樣的:4月12日,朱諾號傳回了一張新的木星照片,並一度上了熱搜,引得網友驚呼像梵谷的名畫《星空》,還有人感慨說:「終於知道梵谷的靈感來自於哪裡了。」我們前幾天分享這張圖片的時候,有粉絲給我評論說:還是喜歡這樣的木星,以前的顏色太單調。
  • NASA確認朱諾探測器成功飛掠近木點
    騰訊太空訊(桂林)北京時間8月27日晚間9點44分,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成功近距離飛過木星雲層頂端,距木星雲頂最近(近木點)只有4200公裡,這也是朱諾號開始它36圈環繞木星探測任務的第一圈,相對木星速度達20.8萬公裡/時(57.8公裡/秒)。這次飛越也是朱諾號任務初期最接近木星的一次。
  • NASA朱諾號探測器捕獲木星風暴合併的畫面
    據外媒CNET報導,木星經常「上演各類表演」: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旋轉大氣層不斷變化和重新排列。最近,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觀察中有了一些非凡的發現:兩個橢圓形風暴合併在一起。 NASA將該事件描述為「不同尋常的事情。」
  • 木星激波!「朱諾號」宇宙飛船捕獲了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了一些形狀奇怪的雲層後,發現了「太陽系中最大的海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雖然大多數海豚大約8英尺長,但這隻出現在木星雲層中的海豚卻有幾千公裡長。這艘飛船並沒有發現這隻「海豚」,但是當朱諾號完成了一次驚人的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業餘天文學家看到了它。據美國宇航局稱,這些照片是由公民科學家布萊恩·斯威夫特和肖恩·多蘭整理的,他們正在瀏覽朱諾的檔案。
  • NASA公布木星新照片,朱諾號:表面「混亂、多風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其執行任務的「朱諾」號宇宙飛船上拍攝的新照片中揭示了木星上一個「混亂、多風暴」的表面,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木星起源和演化的知識。在另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攝到了木星北半球的一個褶皺絲狀區域。
  • 木星也懂「梵谷」?木星大氣迷幻風暴充滿藝術範
    自今年7月進入環木星軌道後,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發回大量木星圖片,展現了木星大氣複雜的雲系,這些圖片都是由朱諾號上的「朱諾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