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

2020-11-13 烏傷聊電影

美國宇航局在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

誰知道木星是藍色的?

在從太空收到的最新壯觀圖像中,這顆巨大的行星通常被描繪成橙色,並有「大紅點」風暴,再次被揭示為淡藍色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的最新影像(肯定是有史以來發射最多的影像之一)包括木星北半球的氣旋,渦旋和漩渦的壯觀特寫。

由其廣角JunoCam儀器拍攝的圖像是通過NASA的深空網絡從5.11億英裡/8.22億公裡處接收的,然後向公眾公開。

此處包含的所有這些圖像均由「公民科學家」而非NASA本身處理。也許那就是讓他們如此印象深刻的原因。

Juno僅每53天將圖像發送回地球。那是因為它在木星的高度橢圓軌道上。它大部分時間都在遠離地球的地方,每53天只進行一次近距離飛越。

但是,在每一次這些星際迷蹤期間,它都變得非常接近木星,掠過了行星雲頂3100英裡(5,000公裡)以內。它最新的跨線橋是perijove 30,可悲的是它將是最後一次。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令人難以置信的圖像正在幫助行星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木星。就在上個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報導說,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一臺儀器可能已經檢測到「瞬時發光事件」,即木星南半球高層大氣中明亮,不可預測且短暫的閃光。

科學家們對它們在天然氣巨人巨大而湍流的大氣中的存在進行了理論推斷,但是朱諾的紫外光譜儀(UVS)發現了一些出乎意料的東西:明亮而狹窄的紫外光條紋突然消失了。

儘管還有其他八艘飛船訪問木星,但朱諾還是第一個研究其內部並探索其起源的人。

除了其科學啟示和定期提供的壯觀圖像外,朱諾還擁有人類最遙遠的太陽能太空飛行器(其中大多數是核動力)的稱號。

距太陽比地球遠五倍的運行確實存在挑戰。木星上的太陽光是地球上的25倍,因此這顆重達4噸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有3個巨大的30英尺長/ 9米長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可容納多達18,698個太陽能電池。

儘管如此,它僅產生500瓦。

Juno於2011年8月5日從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自木星於2016年7月到達以來一直向其發送圖像。

您可以按照其對進度NASA 「眼中的 ,如果木星2020年6月2日,從第27 perijove看凱文M.吉爾壯觀的天橋視頻。

它是將41張JunoCam靜態圖像數字投影到球體上的組合。當太空飛船駛過時,虛擬相機會從不同角度提供木星的視野。

但是,它的任務現在即將結束。該太空飛行器將於2021年7月30日完成任務,屆時將在其第35圈和最後一次珠峰期間將其 移離 木星的湍流大氣並解體。

因此,盡您所能欣賞Juno的壯觀影像-它只有另外五個軌道。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的 "朱諾 "號首次拍攝到木星彩色發光事件
    "朱諾 "號太空飛行器剛剛拍攝到木星大氣層高處五顏六色的發光圖像。這些圖像包括水母狀和發光圓盤,在雷暴時也會出現在地球大氣層的高處。它們在1989年首次被記錄下來。科學家們預測,其他有閃電的星球,比如木星,也會產生這些短暫的發光事件。但直到現在才拍攝到這種現象。自2016年以來朱諾號一直圍繞木星運行,並收集木星極光的紫外線圖像。
  • 朱諾號——窺探木星的悲劇英雄
    的確,木星的密度大概只比水重30%。  雖然木星的密度比水大,但它不是液體或固體星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氣體行星。木星大氣成分中有90%是氫,就像是氫氣球。大氣的其餘主要成分就是氦,還有少量其他元素。既然木星是一個氣體星球,那麼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自然就無法「登陸」表面了。有人會問,木星表面都是氫氣,那它會不會在某個深度有一片氫的「海洋」,讓探測器去浮在海面上呢?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研究木星極光現象一直是「朱諾」號探測器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分析了探測器儀器收集到的數據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以下取其英文縮寫:JHUAPL)的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木星強大的磁暴與地球上的磁暴有著不同的來源。這項研究詳細闡述了這些發現。
  • 木星高解析度圖像及其長期肆虐的狂風暴雨
    木星上可以說沒有片刻的寧靜,狂風暴雨持續肆虐。旋轉雲層環繞整個星球,其厚度比地球大氣層還要厚許多倍。但是,最近科學家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雙子座陸基天文臺以及NASA的木星軌道探測器朱諾號對木星的成像進行合併,得出了至今為止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影像,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理解和解釋木星的狂暴天氣。
  • 朱諾將入軌木星:飛行5年之久的朱諾探測器到底是啥?
    由於朱諾採用的是大橢圓軌道,在其運行時有時候會距離木星很遠,有時候則會很近,因此絕大部分的科學探測任務將在軌道上最接近木星的大約3個小時內進行,當然在軌道上其他位置時也會進行校準、一些遠距離觀測以及磁場探測等科學探測工作。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朱諾在木星的高層大氣中探測到了短促有力的紫外閃光。這些現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木星大氣中的「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聽起來又酷又好玩有木有?大氣精靈(sprites)和調皮小鬼(elves)是雷暴發生時附近大氣區域的光學現象,都屬於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簡稱TLE's)。
  • 朱諾號探測器遠跨太陽系,終到木星拍得最佳圖像
    為了抵禦木星嚴酷的輻射環境,相機需要特殊的防護和一個加強版的鏡頭。每當新圖像送達,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像編輯愛好者比約恩·瓊森那樣感到興奮:我從未想過我會這麼說,但最新的@NASAJuno木星圖像的確是我見過最壯觀的木星圖像。
  • 新研究顯示大氣現象「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
    新研究顯示大氣現象「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根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被稱為「精靈閃光」(sprites)和「怪異閃電」(elves)的大氣現象可能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是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發射的,是美國航天局第一個直接專用探測木星的太空飛行器。這一探測計劃由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進行。最後,它以時速14.03萬千米的速度,於1995年12月7日到達木星。它的軌道器在釋放出探測器後,就成為木星的人造衛星,探測器則下降到木星表面,並及時地向地球連續地發回了各種寶貴的探測數據。使人類對這個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星球第一次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伽利略」號探測器呈不規則長形體,是美國迄今最精密的星際飛行器之一,整個發射計劃耗資約15億美元。
  • 木星上的閃電
    長期以來,木星上面是否存在閃電的問題一直是一個謎。1979年3月美國航天局的旅行者一號衛星飛掠木星,證明了科學家們長期猜測的木星閃電確實存在。但是,旅行者一號探測器發現木星上閃電的無線電信號與地球上的閃電相比有所不同。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們開始思考木星閃電的起源問題。
  • 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太空飛行器發射主引擎減速,進入木星周圍的軌道。圖片版權:NASA/Lockheed Martin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這些帶是否局限於大氣層的淺層,或者深入到地球內部。回答這個問題是「朱諾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該任務一直在研究木星的磁場,以了解木星的內部大氣層是如何工作的。
  •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2021-01-09 18: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上探測到了什麼?
    NASA的朱諾探測器開始了為期20個月環繞木星的探測任務,希望能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更進一步了解。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朱諾」號宇宙飛船環繞木星記錄的照片!
    自2016年以來,「朱諾」號宇宙飛船環繞木星飛行,掃描大氣層,繪製磁場和引力場圖。它還攜帶著JunoCam,一種專門用來記錄兩極圖像的相機;這個巨大的氣體區域以前沒有很好的記錄。
  • 木星已安排上:「妻子」朱諾近距給它拍了4年寫真,顛覆你我認知
    在西方神話裡,朱諾,也是朱庇特( Jupiter 木星)的結髮妻子,天文物理學家們,希望用妻子感恩眼睛去審視這個偉岸的巨大肩膀背後神奇的事實與真相。並投入木星的重力場的懷抱,最後以21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環繞木星飛行,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製造的太空飛行器裡,已被加速到最快的速度之一。朱諾,環繞木星一圈,大概是53天!距離木星最近的地方,離該行星的表面還有4200公裡,最遠的地方則是810萬公裡,很顯然,也是一個橢圓的軌道。這也是科學家們精心計算後,設計的結果,其目的就是在木星強大的地磁中,選擇了一條磁場幹擾相對比較弱的路線。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美國宇航局(NASA)於2011年8月發射的太陽能太空飛行器「朱諾號」於美國當地時間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 「朱諾」飛船重量達到3500磅,將以215倍音速的速度繞圈飛行。要想讓速度降下來,發動機需要燃燒35分鐘,需要17600磅的燃油來支持燃燒。 這種過程將會把「朱諾」號送到木星的軌道上。 在未來18個月內,「朱諾」將繞木星37周,前所未有的觀測木星強大的引力和磁場 「如果你將太陽系中的一切全都放一起(不算太陽),它們全都可以被塞進木星內部。」
  • 中國「天眼」主體竣工 木星探測器「朱諾」入軌
    它可能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期發表中國科學特輯,高度評價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認為中國有望確立全球科技領導地位;歷經近5年飛行,「朱諾」木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繞木星軌道,稱為迄今為止最接近木星的人類探測器。
  • NASA確認朱諾探測器成功飛掠近木點
    朱諾號8月27日拍攝的木星圖像,當時距離木星雲層表面70.3萬公裡(非近木點照片),圖片上部為木星北極。
  • 研究發現「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可能正在照亮木星大氣層
    根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被稱為「精靈閃光」(sprites)和「怪異閃電」(elves)的大氣現象可能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據悉,這些短暫的光顯示在地球上表現為強烈的閃電風暴之上,並且只存在幾毫秒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