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已安排上:「妻子」朱諾近距給它拍了4年寫真,顛覆你我認知

2020-09-26 地球小講堂

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從來都沒有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伴隨太陽第一個誕生的行星,太陽系中行星家族的絕對的老大。不僅論重量是其他7顆行星總和的兩倍,它也是那顆唯一能與太陽制衡,靠著它強大的引力場,影響、穩定著整個太陽系的天體們,按各自軌道安分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也因為它的存在,讓太陽系中的幾乎大多數小行星,都集中在一個巨大的區域。並且,能平靜、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不再隨便到處撞擊惹事。倘若不是有這麼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的存在,也有另一種可能,小行星帶會碰撞凝聚成另外一顆太陽的行星。假若沒有木星的強大引力牽制的話。

不過,如此巨大的行星,沒有被太陽吸引過去,或者拋離太陽系,很重要的巧合是,在木星形成之後的幾百萬年,土星的形成。這個同樣是體型龐大的小弟,讓木星與太陽的關係徹底穩定了下來。

而木星從此也充當了太陽的貼身衛士,一旦出現那些體積稍微大一點的彗星或小行星,都會被它的引力所捕捉,地球也因此獲得幾十億年的安寧,甚至從某個角度來分析,地球人類乃至於所有的生命,獲得繁衍生息,實際上也是獲利於木星的守護。天文學家,即便是今天,依舊看到那些本來可以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們,最終都被木星的引力場所控制,最後墜入它的雲層裡......

所以,研究木星,也是我們了解自己,為何能安生立命於太陽系真相事實與歷史過去的重要鏡子。捅破這張神秘的窗戶紙,我們或許會明白,隱藏在木星雲層之下,一直扮演著地球小弟守護神的老大哥世界,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這也是木星的探測器「朱諾」(Juno),被如此命名根本原因之一。在西方神話裡,朱諾,也是朱庇特( Jupiter 木星)的結髮妻子,天文物理學家們,希望用妻子感恩眼睛去審視這個偉岸的巨大肩膀背後神奇的事實與真相。

2016年,7月5日,「朱諾」(Juno),在離開了地球的第五個年頭,成功抵達了木星的軌道。並投入木星的重力場的懷抱,最後以21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環繞木星飛行,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製造的太空飛行器裡,已被加速到最快的速度之一。

朱諾,環繞木星一圈,大概是53天!距離木星最近的地方,離該行星的表面還有4200公裡,最遠的地方則是810萬公裡,很顯然,也是一個橢圓的軌道。這也是科學家們精心計算後,設計的結果,其目的就是在木星強大的地磁中,選擇了一條磁場幹擾相對比較弱的路線。

從而躲避木星磁場加速的太陽高能粒子,對探測器裡那些高精度、敏感的電子儀器設備的傷害。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元件之一就是——朱諾相機,一臺RGB彩色高解析度的相機,在環繞木星期間,儘可能拍攝到它的廬山真貌,特別是在最靠近它時的那兩個小時。同時,也避免被木星的輻射幹擾與破壞,導致自己的壽終正寢。

最終的目的就是,給人類傳回寶貴的畫面與信息。

經過4年的數據累積與分析,經過科研人員們的努力,最近,他們終於對外披露這部分信息與數據。通過軟體模型的處理,還有畫面的縝密計算重塑後,他們向公眾展示了木星最神秘華麗的一面。

這些相片,也讓人們和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震驚不已,相比科學,它也更像一幅幅鬼斧神工的藝術傑作品。

在美麗的畫面背後,朱諾探測器,也試圖幫助科學家們,找出木星是如何形成的證據。

因為,在此之前,學術界一直有兩種推論:

第一假設,木星一開始時跟地球一樣,也是巖石行星,當初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左右,然後這個核球,吸引了大量的氫和氦,然後把它真實的巖石世界,隱藏在如今厚厚的不斷翻滾的大氣漩渦之下。

第二種假設,在太陽還是星雲旋渦原盤狀時,木星就直接由其中的一部分漩渦形成,它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巖石固態狀核心。

但朱諾的數據顯示,這兩個假設似乎描述得都不太正確。首先,探測器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木星的內部既不是一個實心,而是一個「模糊」或「稀釋」的團狀核心。你也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個巖石天體,跟地球不一樣,核心並非是位於木星的正中心,而分散式稀釋狀,散布於木星的內部。人們猜測,這又可能木星在漫長的歷史裡,又過與巨大行星碰撞的經歷,也徹底把自己最初的內核,一擊而碎,將其擴展到木星直接的一半。

讓科學界驚嘆不已,原來在漫長歷史裡,木星已吞噬了一顆我們從沒了解過的一顆行星兄弟......

而木星深層雲層之下,它那深達數百公裡的大紅斑,朱諾看到了木星南北兩極巨大的旋風,大到足以輕易地吞噬地球任何一個國家。美國地圖或它的一個德克薩斯州,僅僅是木星南極一個小小氣旋而已。

其實,每每晴朗無雲的夜裡,當你向著茫茫星空的南方望去,那一個小小的亮點,你或許從沒想到過,這個與地球相隔數百萬公裡、實際大小也是我們藍色星球幾百倍的大傢伙,會是我們能得以存在的關鍵因素之一。你想想,這世界、這一切,是不是很奇妙,充滿無數神奇?

相關焦點

  • 「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朱諾」飛船重量達到3500磅,將以215倍音速的速度繞圈飛行。要想讓速度降下來,發動機需要燃燒35分鐘,需要17600磅的燃油來支持燃燒。 這種過程將會把「朱諾」號送到木星的軌道上。 在未來18個月內,「朱諾」將繞木星37周,前所未有的觀測木星強大的引力和磁場 「如果你將太陽系中的一切全都放一起(不算太陽),它們全都可以被塞進木星內部。」
  • 朱諾號——窺探木星的悲劇英雄
    就是這樣一顆讓人恐懼的無法接近的行星,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卻偏要看清它的真面目。朱諾在神話裡是朱庇特的妻子,據說朱庇特喜歡惡作劇,用雲霧把自己隱蔽起來,而他的妻子朱諾是唯一能透過迷霧看到他真身的神。7月5日11:18分,朱諾號點燃引擎進行35分鐘的減速,並變成一顆木星的「人造衛星」,幸好朱諾成功了,如果失敗了,它永遠失去進入木星軌道的機會,成為茫茫宇宙中飄蕩的亡魂。  經過一系列的變軌,今年11月它將開展予定探測任務,考察任務預計將在2018年2月20日結束,由於朱諾可能汙染木星衛星,NASA行星保護守則不允許它墜落木星衛星,因此朱諾號的結局只能是主動受控墜入木星大氣層焚毀。
  • 「朱諾」探測木星三大看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分析,木星是一顆很特殊的行星,它比太陽系中其他行星大得多,其質量是其他所有行星加起來總質量的約2.5倍。同時,它有60多顆衛星,「這是一個小太陽系」。這次任務有很重要的科學意義,其中關鍵一點就是有助於了解太陽系的起源。鄭永春說:「由於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它還保留了太陽系形成早期的一些氣態物質,而這些氣體在地球上已經沒有了。」
  • 朱諾將入軌木星:飛行5年之久的朱諾探測器到底是啥?
    一、關於朱諾任務的基本情況(一)命名:本次任務被命名為「朱諾」(JUNO)這是以羅馬神話中萬神之王「朱庇特」(Jupiter)的妻子,女神「朱諾」的名字命名的。女神朱諾擁有穿透雲霧,洞察真相的力量,非常適合用於本次探測任務的命名。
  • 朱諾距地球7億千米深空,發現從未見過畫面,閃電精靈正穿過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正在距離地球5億千米的深空執行任務,它是一個木星探測器,自2016年7月5日進入木星軌道以來,一直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在這個崗位上5年多來,它有太多的令人驚訝的發現!之後伽利略探測器成為第一個環繞木星軌道的探測器,比較可惜的是它的高增益天線由於冷焊無法打開,但即使小水管也讓人類對木星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新視野號的飛掠,也同樣帶來新的認知。
  • 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它於2016年7月在木星周圍建立了軌道以來,「朱諾號」的任務一直在傳回有關該氣體巨人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每隔53天就會有一個被稱為「perijoves」的軌道,探測器揭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有趣事情,科學家們將依靠它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一圈氣旋圍繞著木星的南極旋轉。
  • 木星大紅斑寫真:太陽系內最劇烈風暴
    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風暴,大紅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經改變了顏色和形狀,但卻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木星大氣層中的大紅斑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這個氣流物質中含有大量的紅磷化物,所以呈深褐色。這個大紅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移動。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上探測到了什麼?
    NASA的朱諾探測器開始了為期20個月環繞木星的探測任務,希望能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更進一步了解。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即使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木星的構成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作為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它的大氣層也是太陽系中規模最大的,其高度超過5000公裡(3000英裡),在這裡還存在著極端的溫度和壓力,此外,木星大氣層還造就了太陽系中最強大的極光。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神話中,朱庇特隱藏在雲層之中,只有他的妻子「朱諾」女神能夠看破雲層,揭示他的真面目。  美國宇航局將木星探測器取名「朱諾」,正是希望借它撥開木星雲層,揭示木星和太陽系形成的奧秘。  「朱諾」是繼「伽利略」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木星軌道的探測器,也是迄今運行軌道最接近木星的人類探測器。抵達木星軌道後,「朱諾」將成為木星的一顆「人造衛星」。
  • 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
    美國宇航局在木星上的「朱諾」太空飛行器發回了「藍色星球」的壯觀圖像誰知道木星是藍色的?那是因為它在木星的高度橢圓軌道上。它大部分時間都在遠離地球的地方,每53天只進行一次近距離飛越。它最新的跨線橋是perijove 30,可悲的是它將是最後一次。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令人難以置信的圖像正在幫助行星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木星。就在上個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報導說,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一臺儀器可能已經檢測到「瞬時發光事件」,即木星南半球高層大氣中明亮,不可預測且短暫的閃光。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不過木星那湍急的大氣層,住些精靈小鬼也不奇怪!敲個黑板,本文女二號,米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羅西尼童鞋(Rohini Giles)在上周二(10月27日)向大家介紹了朱諾的發現。從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朱諾一共看到了11次紫外閃光呢!首先,它們不可能自發放電。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朱諾」號宇宙飛船環繞木星記錄的照片!
    自2016年以來,「朱諾」號宇宙飛船環繞木星飛行,掃描大氣層,繪製磁場和引力場圖。它還攜帶著JunoCam,一種專門用來記錄兩極圖像的相機;這個巨大的氣體區域以前沒有很好的記錄。
  • 「朱諾」差點死在木星的影子裡
    」的環木星軌道是一個個高度偏心的橢圓。NASA / JPL近日,正在木星附近執行考察任務的「朱諾」探測器進行了一次計劃外的軌道機動,目的竟是為了「自救」,以免其壽命提前終結。這次機動用掉了73千克推進劑,推進器點燃時間長達10.5小時。而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科學家發現「朱諾」探測器將於今年11月3日進入木星的影子,並將在木星的影子中飛行長達12個小時。
  • 視覺盛宴,美國拍到木星雲霧照片,NASA發布的15張木星高清大圖
    而現在唯一守候在木星上空的只有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1年8月發射的朱諾號,它在2016年到達木星附近時就開始執行任務,向木星展開了360°無死角觀測和研究,到現在已發回了大量木星照片和數據,天文學家也對這顆巨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知。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下星際大爆炸  Evelyn Zhang • 2019-
  • 木星探測器朱諾背後的航天工程奇蹟:飛了59個月,只晚1秒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今年美國人民除了歡度國慶日外,還有一件值得他們驕傲和自豪的事,那就是NASA發送的朱諾太空探測器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也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結束木星探測任務以後,人類13年來首顆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15萬英裡/小時,有史以來最快的人造飛船隨著「朱諾」接近木星,木星的巨大引力將加速飛船的運行,使其達到15萬英裡/時的速度。這也讓「朱諾」成為了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船之一。
  • 中國「天眼」主體竣工 木星探測器「朱諾」入軌
    它可能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期發表中國科學特輯,高度評價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認為中國有望確立全球科技領導地位;歷經近5年飛行,「朱諾」木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繞木星軌道,稱為迄今為止最接近木星的人類探測器。
  • 朱諾號探測器已經走完一半壽命,它會在木星停留多久?
    木星的英文名叫做「朱庇特」,就是羅馬神話裡最高天神的名字,也就是羅馬神話版的玉皇大帝。而朱諾,則是朱庇特妻子的名字,不是羅馬神話版的王母娘娘,因為王母娘娘不是玉帝的媳婦~傳說朱庇特是個非常神秘的天神,經常用法力把自己籠罩在雲霧中,不讓人看見。而朱諾則有法力能夠看穿朱庇特的雲霧,看清他的真面目。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奇異的氨水雲閃電
    ,可能是被木星風暴從雲層下方帶上雲頂的冰晶,這些冰晶可以與雲頂的氨水雲一起製造出閃電。Gerald Eichstadt / Sean Doran / MSSS / SwRI / JPL-Caltech / NASA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木星上,閃電並不罕見。閃電大多發生在大氣的中下層,發生在冰晶和水滴能夠形成的地方。冰晶和水滴劇烈摩擦能夠使雲團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