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大紅斑寫真:太陽系內最劇烈風暴

2021-01-13 宇宙天文

木星大紅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風暴,大紅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經改變了顏色和形狀,但卻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木星大氣層中的大紅斑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這個氣流物質中含有大量的紅磷化物,所以呈深褐色。這個大紅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移動。木星的大紅斑大致位於南緯23°處,它的南北寬度經常保持在14000千米,東西方向上的長度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最長時達40000千米左右,一般長度在20000~30000千米。

 

在大紅斑中心部分有個小顆粒,是大紅斑的核,其大小約幾百公裡。這個核在周圍的反時針漩渦運動中維持不動。大紅斑的壽命很長,可維持幾百年或更長久。


 對木星的觀測可追溯到幾百年前,第一次觀測到大紅斑並得到證實是在1831年。長久以來,熱情的觀測者便給他們的望遠鏡安裝帶有十字準線的目鏡,用以測算大紅斑的規模和移動。1878年,一位天文學家在觀測木星時再次發現了這個大紅斑,此後,人們開始了對它接連地觀測。


木星大紅斑是太陽系內規模最大的風暴,同時也是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標誌性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紅斑不斷萎縮,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


木星大紅斑,2014年4月21日拍攝,同年5月15日公布。當時,科學家首次宣布大紅斑正在萎縮。


2018年4月1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飛船拍下了這幅圖像的原始照片。公民科學家傑拉爾德·伊奇斯塔特和肖恩·多蘭對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進行處理,繪製了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


木星大紅斑與地球對比圖,將地球「收入囊中」。根據1800年代進行的觀測,大紅斑的寬度一度達成地球直徑的4倍


「旅行者」號飛船拍攝的大紅斑。


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2000年12月29日拍攝的大紅斑真彩照。當時,「卡西尼」號與木星上演最親密接觸,距木星1000萬公裡。2004年7月1日,這艘飛船抵達土星。


公民科學家布約恩·喬森利用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繪製的大紅斑真彩色圖像。


利用「朱諾」號微波輻射計所獲數據繪製的大紅斑圖像。微波輻射計有6條通道,用於探測木星內部不同深度的微波。


公民科學家伊奇斯塔特和多蘭利用「朱諾」號2018年4月1日獲取的數據,繪製了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


哈勃望遠鏡2015年1月19日拍攝的木星照片,展示了不斷萎縮的大紅斑。同年10月13日,照片對外公布。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圖像,由公民科學家詹森·梅傑利用朱諾相機所獲數據繪製。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照,由「旅行者2」號飛船1979年7月7日拍攝。


木星大紅斑特寫照。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由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


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


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由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


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的大紅斑。拍攝時,「朱諾」號距大紅斑雲頂不到9000公裡。


公民科學家伊奇斯塔特利用朱諾相機所獲數據,繪製的大紅斑色彩增強圖像。大紅斑是木星的標誌性風暴。


「旅行者1」號1979年拍攝的大紅斑。



儘管大紅斑已經存在了至少150年,但它的形成機制仍舊是個迷。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複製大紅斑,以進一步了解木星大氣。


大紅斑的雲層高度超過木星的其它任何地區。


木星大紅斑正以每年230公裡的速度萎縮,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照片於2014年5月15日公布。


1995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09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14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14年5月15日公布的大紅斑圖像。


蛋糕版木星大紅斑,出自蛋糕師賴安納之手。照片於2013年8月27日上傳。



木星小紅斑彩色肖像,結合了「新地平線」號遠距勘測成像儀2007年2月27日拍攝的照片以及哈勃望遠鏡寬視場行星相機2幾乎在同一時間拍攝的照片。小紅斑是木星的第二大風暴,寬度相當於地球直徑的70%。2005年晚些時候,這個風暴開始變紅。由於處在高壓區,小紅斑內的雲層逆時針旋轉。雖然名字中有個「小」字,但它的規模也遠遠超過地球上的任何颶風。


大紅斑,木星的標誌性風暴。


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和其它地面望遠鏡,科學家捕捉到此前從未見過的大紅斑內部景象。左側照片由甚大望遠鏡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2008年5月18日拍攝。右側照片由哈勃望遠鏡2008年5月15日拍攝。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圖像,由公民科學家凱文·吉爾利用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繪製。

為什麼木星會有個大紅斑?戳視頻看解答




相關焦點

  • 木星大紅斑照片 一窺太陽系中最劇烈風暴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發布的一張木星「大紅斑」照片帶我們從近處一窺這場太陽系中最劇烈的風暴。朱諾號利用其上搭載的「JunoCam」成像儀拍攝這張照片時,距木星雲端約13917公裡。「這張真實色彩照片展現了從朱諾號的角度看去、大紅斑和周邊區域在人眼中會是怎樣一番情景。」NASA解釋道,「大紅斑內部和四周的劇烈風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湯姆·莫馬利(Tom Momary)發表了這張照片,題為「一瞥大紅斑……利用色彩增強技術展現豐富細節。」
  • 木星大紅斑震撼「寫真集」:30張圖一窺太陽系內最劇烈風暴
    木星大紅斑是太陽系內規模最大的風暴,同時也是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標誌性符號。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木星圖像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木星圖像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此前有報導稱,木星大紅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這可能會發生,但在這張照片中,木星大紅斑確實看起來不可思議。它下面較小的白斑是另一個風暴,雖然沒有大紅斑那麼大,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 木星上到處是風暴,大紅斑就是最大的一個,最大時可容納四個地球
    地球上的超強颱風無疑是一種極具毀滅性的天氣,但和宇宙中一些星球上所發生的風暴相比就只是小兒科了。在太陽系中有一顆行星可稱得上是風暴的天堂,在這顆星球上,風暴隨處可見,它就是木星。木星上有許許多多的氣旋風暴,通過探測器所拍攝的木星照片,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這一點。
  • 木星出事了!巨型風暴大紅斑突然長出「觸手」?科學家:前所未見
    太陽系裡面除了八大行星,還有小行星帶,距離地球較遠的柯伊伯帶那裡也有著數以億計的小天體,這種環境註定了太陽系不會太平。該研究還發現,這些氣旋周圍分布著多處風暴,北極有八處,南極有五處。該研究為我們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木星內部細節,我們對銀河系中氣態巨行星大氣內部動態的了解或將因此取得重大突破。
  • 哈勃拍攝到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 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據外媒BGR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此前有報導稱,木星大紅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這可能會發生,但在這張照片中,木星大紅斑確實看起來不可思議。它下面較小的白斑是另一個風暴,雖然沒有大紅斑那麼大,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 哈勃拍攝到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 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BGR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 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
  • NASA公布更多木星新風暴細節
    哈勃望遠鏡8月25日攝取的木星精美圖像顯示,這顆巨大行星的大氣層及其表面發生著令人驚嘆的氣候變化。木星上不僅發生著大紅斑在縮小這樣的巨變,而且北半球的雲層正在醞釀著一場猛烈的風暴。(NASA)《商業內幕》報導說,大紅斑是最受關注的一種逆時針旋轉的木星大氣風暴,形成時間長達350年。目前測得的大紅斑直徑為9.818英裡(15800公裡),科學家認為其尺寸正在縮小。但是現在大紅斑也是無比巨大,足以裝下一個地球。地球直徑測為7.917英裡(12741公裡)。而更吸引科學家好奇心的是,木星北半球目前正在醞釀一場大風暴。
  • 太陽系大風暴之木星大紅斑,風暴中可放四個地球,一吹就是數百年
    木星的表面看上去就像一塊圓形木板,有著木板的紋理和顏色,木星的大紅斑就像是一個帶著年輪的疤痕,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木星照片上都有它,它幾乎就是木星的標誌,我們可以憑藉它輕鬆分辨木星和土星以及其他類木行星。
  • 組圖:哈勃望遠鏡利用木星衝日「抓拍」木星寫真
    在前些年,哈勃望遠鏡已經拍攝拍攝了精彩的木星的彩色照片並發布。利用廣角攝像頭3(Wide Field Camera 3),哈勃能夠在可見光、紫外、紅外光譜範圍內拍攝木星。哈勃科研團隊最終將本次觀測結果整合一張圖像,在這張圖片上能夠分辨小至130km木星大氣細節——包括木星彩色色帶以及大規模的反氣旋風暴。
  • 突發奇想:木星表面活動劇烈,會掀起液態氫巨浪嗎?
    木星是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是四顆氣態巨行星之一,按照公轉軌道和太陽的距離排在第五位,它的鄰居內側是火星外側是土星。如果說太陽是太陽系內的老大,那麼木星就是太陽系內的大兒子,它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的2.5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而質量只有地球的318倍,這說明它的密度很小。
  • 令人震驚的新木星圖片顯示,9800英裡的特大風暴比地球還要大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拍攝木星和冰月歐羅巴的照片時,捕捉到了這場新風暴的近景。風暴在木星上來來去去,但這一次由於它的大小和它似乎具有兩個暗氣旋的特點而失去了特別的興趣。它們似乎是逆時針旋轉,以前從未在木星上被觀測過。你也可以在放大版的照片上看到木星標誌性的大紅斑區域。
  • 百年來不斷萎縮的風暴,木星臉上的「大疤」難道要消失了?
    在太陽系中,木星是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雖然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中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而木星的一個標準性的特徵就是擁有一個「大紅斑」,今天小編就和你聊聊木星上的大紅斑。科學家發現木星大紅斑區域的溫度比周圍要高一些,裡面的氣體在做高速的旋轉運動,至於產生巨大木星氣旋風暴的源頭,
  • 木星大紅斑「變臉」 ,你我有生之年內或許再也看不見了!
    作為太陽系內最引人注目的風暴之一,木星大紅斑的顏色正在發生改變。科學家認為大紅斑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
  • 木星表面最大的風暴「大紅斑」,持續了數百年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木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四顆行星是由巖石組成的固態行星,水星幾乎沒有大氣,火星由於個頭較小大氣層十分稀薄,風暴也不是十分厲害。金星就不一樣了,金星擁有稠密的大氣層,金星的大氣壓差不多是地球的92倍,金星表層的大氣運動比較緩慢,但是上層大氣的運動十分劇烈,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數百千米,形成強勁的風暴。不過,說到行星風暴,最為著名的要數氣體巨行星木星表面的「大紅斑」了,大紅斑是木星的一個醒目標誌。
  • 解密木星大紅斑產生的原因!
    木星的自轉周期是根據大紅斑與木星的自轉周期來確定的。木星的雲隨著木星移動得更快或更慢。木星的赤道雲移動得更快,而木星的極地雲移動得更慢。事實上,木星的大紅斑和木星一起比木星的赤道雲移動得更快更小,歐默來自於這個微小的差異。這種微小差異的原因是在大紅斑下有一座大山。由於這座大山是實心的,它與木星表面同步運行。
  • 大紅斑、小紅斑,木星上演最大風暴之爭
    注意,大紅斑正在消失。木星最著名的大氣「景點」-大紅斑,多年來持續變小。上世紀60年代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透過我那塊6英寸厚的埃德蒙反光鏡木星的大紅斑清晰可見,足足有三個地球大,但現在已經嚴重縮水。巨大的風暴位於木星南半球相反的急流之間。資料來源:美國航天局。大紅斑不只是在變小,其旋轉速度也在增加。根據以往文獻記載,其轉動周期為6天。而約翰·羅傑斯(英國天文學會)在2012年發表的一篇關於大紅斑變遷的論文中指出,在2006~2012年間大紅斑在穩定的縮小,轉動周期也縮短到4天。
  • 地球被木星「盯」上?大紅斑內出現黑色眼睛,木星怎麼了?
    筆者:三體-小遙放眼整個太陽系,能夠成為人類未來移居的主要目標的行星,或許就只有火星了,因此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探測器飛往火星,對該星球進行深入的了解。然而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有關木星的科普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木星在太陽系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哈勃望遠鏡傳回的相關照片,木星表面擁有巨大的紅斑,看起來十分顯眼。
  • 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一顆由氣體構成的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排列第五。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這顆行星是顆扁球體,它的赤道直徑比兩極之間的直徑大9275km。迄今為止已發現木星有79顆衛星之多。
  • 木星上的大紅斑終將會消失!這是真的嗎?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無論從體積還是質量上看,木星都可謂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至少5000千米深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據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木星上有著特別明顯的大紅斑,根據歷史觀測數據,大紅斑正在不斷縮小,形狀變得越來越圓,顏色也隨著時間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