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大紅斑是太陽系內規模最大的風暴,同時也是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標誌性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紅斑不斷萎縮,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
木星大紅斑,2014年4月21日拍攝,同年5月15日公布。當時,科學家首次宣布大紅斑正在萎縮。
2018年4月1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飛船拍下了這幅圖像的原始照片。公民科學家傑拉爾德·伊奇斯塔特和肖恩·多蘭對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進行處理,繪製了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
木星大紅斑與地球對比圖,將地球「收入囊中」。根據1800年代進行的觀測,大紅斑的寬度一度達成地球直徑的4倍
「旅行者」號飛船拍攝的大紅斑。
宇航局的「卡西尼」號飛船2000年12月29日拍攝的大紅斑真彩照。當時,「卡西尼」號與木星上演最親密接觸,距木星1000萬公裡。2004年7月1日,這艘飛船抵達土星。
公民科學家布約恩·喬森利用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繪製的大紅斑真彩色圖像。
利用「朱諾」號微波輻射計所獲數據繪製的大紅斑圖像。微波輻射計有6條通道,用於探測木星內部不同深度的微波。
公民科學家伊奇斯塔特和多蘭利用「朱諾」號2018年4月1日獲取的數據,繪製了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
哈勃望遠鏡2015年1月19日拍攝的木星照片,展示了不斷萎縮的大紅斑。同年10月13日,照片對外公布。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圖像,由公民科學家詹森·梅傑利用朱諾相機所獲數據繪製。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照,由「旅行者2」號飛船1979年7月7日拍攝。
木星大紅斑特寫照。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由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
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
木星大紅斑原始照片,由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
朱諾相機2017年7月10日拍攝的大紅斑。拍攝時,「朱諾」號距大紅斑雲頂不到9000公裡。
公民科學家伊奇斯塔特利用朱諾相機所獲數據,繪製的大紅斑色彩增強圖像。大紅斑是木星的標誌性風暴。
「旅行者1」號1979年拍攝的大紅斑。
儘管大紅斑已經存在了至少150年,但它的形成機制仍舊是個迷。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複製大紅斑,以進一步了解木星大氣。
大紅斑的雲層高度超過木星的其它任何地區。
木星大紅斑正以每年230公裡的速度萎縮,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照片於2014年5月15日公布。
1995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09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14年拍攝的大紅斑,2014年5月15日公布。
2014年5月15日公布的大紅斑圖像。
蛋糕版木星大紅斑,出自蛋糕師賴安納之手。照片於2013年8月27日上傳。
木星小紅斑彩色肖像,結合了「新地平線」號遠距勘測成像儀2007年2月27日拍攝的照片以及哈勃望遠鏡寬視場行星相機2幾乎在同一時間拍攝的照片。小紅斑是木星的第二大風暴,寬度相當於地球直徑的70%。2005年晚些時候,這個風暴開始變紅。由於處在高壓區,小紅斑內的雲層逆時針旋轉。雖然名字中有個「小」字,但它的規模也遠遠超過地球上的任何颶風。
大紅斑,木星的標誌性風暴。
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和其它地面望遠鏡,科學家捕捉到此前從未見過的大紅斑內部景象。左側照片由甚大望遠鏡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2008年5月18日拍攝。右側照片由哈勃望遠鏡2008年5月15日拍攝。
大紅斑的色彩增強圖像,由公民科學家凱文·吉爾利用朱諾相機獲取的數據繪製。
為什麼木星會有個大紅斑?戳視頻看解答
你或許還想看
《2001:太空漫遊》問世50周年,人類為何還未登陸木星?
木星大紅斑「變臉」 ,你我有生之年內或許再也看不見了!
「朱諾號」探測器發回美輪美奐的木星照片
「朱諾號」發現木星上深達349千米的巨大魔鬼風暴
來源:www.space.com
翻譯:牛樹軍
責編:Velv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