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木星大紅斑熱成像圖顯示其內部驚人變化

2020-11-29 科學網

天文學家獲得的迄今最佳的木星大紅斑(Great Red Spot)熱成像圖

 

北京時間3月18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天文學家獲得的迄今最佳的木星大紅斑(Great Red Spot)熱成像圖,顯示了太陽系裡這個最著名的反氣旋風暴內令人震驚的天氣和溫度變化。

 

研究顯示,大紅斑裡的暗紅色部分是這個寒冷風暴裡的一個溫暖區域。不過它們之間的溫度變化非常小:這裡所說的「溫暖」不過也只有零下250華氏度,而寒冷部分的溫度則是零下256華氏度。但是,即使這麼小的溫差,也足以產生令人震驚的內動力,使風暴中心呈現複雜的運動狀態。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格倫·奧頓負責領導了這項最新研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伊卡洛斯》(Icarus)雜誌上,他說:「這是我們第一次非常仔細地觀察太陽系裡這個最大的風暴內部情況。原來我們以為大紅斑只是一個簡單的橢圓形結構,但是這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它的結構其實非常複雜。」

 

從17世紀末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這個大紅斑,它就一直沒有消退。奧頓表示,如果當時你曾看到過它,你也許會「很想把它稱作大紅香腸」。「它正在慢慢收縮」。但它仍是太陽系裡持續時間最長和最大的風暴系統。直徑比地球大三倍。

 

在過去幾十年,天文學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大紅斑周圍的天氣模式,但是並沒對它的內部情況進行觀測。以前的測量結果顯示,這個大紅斑像高塔一樣高聳在周圍的雲層之上,很像地球上的超級單體(supercell)。

 

科學家還注意到,它的顏色變化很大,但是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它發生這種變化,或者出現著名的紅色區域。不過一個重要理論認為,從木星大氣深處產生的硫磺分子,在風暴的作用下升至高空,紫外線的照射迫使它們分解。硫磺分子分解會使這個最新的硫磺風暴的顏色發生變化,令這個區域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色彩。

 

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奧頓表示,這項最新研究顯示,環境狀況顯然與顏色變化有關,但它對科學家確定是什麼化學物質在起作用並沒什麼幫助。「這是我們首次可以非常肯定地說,環境狀態——溫度、風、氣壓和物質成分,與大紅斑的實際顏色之間存在密切聯繫。」

 

奧頓的合作夥伴,牛津大學天文學家雷格·弗萊徹說:「雖然我們可以進行猜測,但是我們並不清楚是哪種物質或過程,正在促使大紅斑內出現這種深紅色,不過我們知道,這與風暴中心的環境狀態發生變化有關。」這些最新熱成像圖是由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上的VISIR拍到的。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木星大紅斑:你可知我「眼」中飽含的秘密?
    在這段時間裡,它使用最先進的儀器和成像儀拍攝了木星雲頂、地極和不同地區帶的圖片。飛到了比以往任何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木星的距離對其進行探測。朱諾配備了八種不同的儀器,每種都被設計用於觀測木星大氣層的不同屬性,再加上一個被稱為JunoCam的成像儀,使得我們能對木星的漩渦和滾動的雲層進行前所未有的清晰成像。
  • 木星神秘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解開木星「大紅斑」之謎 持續350年的超級風暴
    原本我們以為『大紅斑』只是一個歷史悠久但平凡無奇的橢圓形氣體,但新觀測數據顯示,其實它的結構非常複雜。    科學家發現,「大紅斑」橘紅色中心部分的氣溫比外圍部分高上華氏5至7度;溫度的些微差別,使得風暴中心以順時鐘方式緩慢旋轉,而外圈則以逆時鐘方式旋轉。
  • 大紅斑咋還在?新模型或揭示木星「胎記」長壽秘訣
    它呈卵形,東西長約2.6×104千米,南北寬約1.2×104千米,大概位於木星赤道以南、南緯22°的位置。資料顯示,大紅斑最初的覆蓋範圍大到足以吞進2—3個地球。由於表面存在巨大風暴和洶湧的氣流,木星也被稱為風暴的花園。而大紅斑正是一股猛烈的反氣旋(高壓)風暴。這股風暴按照逆時針方向高速旋轉,大約六個地球日轉完一圈。
  • 哈勃發現了木星大紅斑的變化:奇怪的絲狀結構和罕見的「波浪」
    最新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照片顯示木星這隻紅腫的眼睛自2014年起額外收縮了將近150英裡 (240千米),而好消息是收縮的速率目前還較為穩定。20世紀30年代起,人們開始研究GRS的收縮。1979年,旅行者計劃(美國的無人太空探測計劃)測得其直徑為14500英裡(23335km)。
  •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大紅斑、小紅斑,木星上演最大風暴之爭
    1880年法國藝術家、天文學家艾迪安.特魯弗諾繪製的木星艾迪安.特魯弗諾在1880年11約1日繪製的木星圖中,可以看到木星衛星在木星上的投影,以及巨大的大紅斑。在觀測季節大紅斑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紅色,但是除非當地有良好的觀測氣象條件並且刻意尋找,否則也很難發現。由比約恩·瓊森重新處理的1979年旅行者1號拍攝的大紅斑照片顯示了驚人的豐富細節。這是一個巨大且存在很長時間的風暴。巨大的風暴位於木星南半球相反的急流之間。資料來源:美國航天局。
  • 為什麼木星有一個大紅斑?
    我們不知道大紅斑會持續存在多久,或者是否是波動變化的正常結果。紅外線的長期資料顯示大紅斑在這顆行星上比其它雲彩更大且更冷(也意味著,高度較高),大紅斑的雲頂大約在周圍的雲層之上8km,而且,仔細的追蹤大氣中的特徵,回溯至1966年,顯露了大紅斑是逆時鐘旋轉的,並且從旅行者1號飛掠時拍攝的第一部微速攝影的影片獲得證實
  • 木星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結構?科學家:想像力豐富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在繞木星軌道飛行時非常接近木星,並傳回了一些有關木星及其風暴的高解析度圖像。這讓科學家對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古老的風暴有了全新的認識。什麼是大紅斑從技術上講,大紅斑是一場反氣旋風暴,位於木星雲層的高壓帶。它逆時針旋轉,旋轉一周大約需要6個地球日。它的內部有雲層,內部雲層通常比周圍的雲層高出許多公裡。它的南北急流有助於保持該地區在同一緯度的循環。
  • 木星大紅斑震撼「寫真集」:30張圖一窺太陽系內最劇烈風暴
    木星大紅斑,2014年4月21日拍攝,同年5月15日公布。當時,科學家首次宣布大紅斑正在萎縮。木星大紅斑與地球對比圖,將地球「收入囊中」。根據1800年代進行的觀測,大紅斑的寬度一度達成地球直徑的4倍利用「朱諾」號微波輻射計所獲數據繪製的大紅斑圖像。微波輻射計有6條通道,用於探測木星內部不同深度的微波。
  • 木星大紅斑深度是地球海洋50倍
    ,對著名的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進行了最新的數據收集與調查,結果發現,這一巨大風暴的「根」深深「植入」該星球內部,深度堪比地球海洋的50倍至100倍。  大紅斑是木星表面最著名的特徵性標誌,它其實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也就是一個巨大風暴,但它的規模無論是地球上還是地球附近都絕不可能見到,其長約25000千米,上下12000千米,可以鯨吞整個地球。迄今為止,這個大風暴已經「刮」了至少200年到350年,但卻完全沒有停歇過。科學家一直不清楚為什麼大紅斑能夠如此持久地存在,以及它的「根」究竟在哪裡。
  • 木星的大紅斑怎麼了?
    近年一些照片顯示木星那個漂亮的大紅斑似乎有被拆散的趨勢,「脫落」下來的小小紅色斑點四散開來,一些科學家開始擔心,大紅斑是不是在變小,以後會消失?木星大紅斑與地球的大小對比示意圖。發現細胞的英國物理學家胡克(Robert Hooke)最早在1665年發現了木星上的這塊大紅斑。直到1979年,人們通過兩艘太空船近距離飛過木星拍攝的照片,才了解到那是一塊漂浮在有地球幾倍大的渦流之上的紅色雲層。但是同時,科學家將紅斑區域與19世紀的照片對比,覺得只有當時的一半大,首次引發了紅斑是不是會消失的顧慮。
  • 木星大紅斑
    並且現在依舊能在木星上可見。一些推論預測這個風暴可能像是木星上永恆的固定裝置。你依舊能用超過15cm(6英寸)的小型望遠鏡看見這個紅斑。紅斑的邊緣正在以大約360km/h(225mph)的速度旋轉。整個點的大小從24000kmx12000km到40000km的寬度變化。在這個風暴裡能塞下二到三個地球。
  • 太空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聯合探測木星大氣層深處
    通過將朱諾飛行器探測到的閃電映射到由哈勃拍攝的木星光學圖像和雙子座同時拍到的紅外熱成像圖上,研究團隊已經能夠證明閃電的爆發和雲團結構的三種組合有關而現在,通過對比哈勃和雙子座在數小時之內拍攝到的可見光學圖像和紅外熱成像圖,再來回答這些問題是可能的。可見光下的深色區域在紅外線下非常亮眼,這表明他們實際上就是雲層中的洞。在無雲區域,木星內部以紅外光線的形式釋放的熱量得以自由遁入太空(不然就會被高層雲團擋住),從而在雙子座的圖片中顯得明亮。
  • 美國宇航局發布最新照片,木星上出現一個新的巨大風暴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18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已經在太空中工作長達30年之久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於日前再次拍攝到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最新照片,照片不僅展示了木星美麗雲層的最新變化
  • 木星大紅斑:不是害羞,是曬傷
    根據卡西尼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認為木星大紅斑的顏色是簡單化合物在陽光照片下分解的結果,而非這個大氣旋從木星內部翻上來的物質。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Space Science Institute木星大紅斑的紅色,很可能來自木星高層大氣中被陽光分解的簡單化合物,這是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任務發回的數據進行最新分析後得出的結論。這一結果與有關大紅斑顏色起源的其他主流理論相反——後者認為,紅色化合物來自於木星的雲層之下。
  • 木星有多恐怖?北半球再現大風暴,未來可能超越「大紅斑」
    如此高的自轉速度也造成了木星是一個風暴肆虐,風速最高能達到150米/秒的恐怖星球。最為著名的就是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上圖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大紅斑,在2017年之前,這張圖片是人類探測器最近距離拍攝的大紅斑。
  • 木星有多恐怖?北半球再現大風暴,未來可能超越「大紅斑」
    最為著名的就是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上圖是上世紀70年代由先鋒10號探測器拍攝的大紅斑,明顯可以看到這時的大紅斑體積更大。最長的距離為40000公裡寬,可以放下三個地球。並且所處的位置緯度也更低。從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三個時期的對比圖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大紅斑形狀的變化。為什麼大紅斑在縮小?
  • 神秘的木星大紅斑!朱諾號即將進行親密接觸
    如果要問木星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那麼神秘的大紅斑絕對是當仁不讓的。
  • 木星大紅斑要消失了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龐然大物,它因表面有一個大紅斑而被世人所熟知。大約在350年前,也就是我們的大清國康熙9年,國外有個叫做羅伯特·虎克的人,第一次看到木星上的大紅斑1665年,法國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有一條大紅斑並把它繪製成圖,終於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注意,此後,至1713年,這條大紅斑在可見光的波段下斷斷續續的被觀測著。1973年,為探明木星真相,美國發射了無人勘測器——先鋒10號。經過1年零9個月的宇宙飛行,「先鋒10號」終於來到了木星附近,並拍攝到了木星外形的彩色照片發回地球。這些照片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木星上的大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