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木星「盯」上?大紅斑內出現黑色眼睛,木星怎麼了?

2020-12-04 奇點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放眼整個太陽系,能夠成為人類未來移居的主要目標的行星,或許就只有火星了,因此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探測器飛往火星,對該星球進行深入的了解。然而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有關木星的科普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木星在太陽系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據哈勃望遠鏡傳回的相關照片,木星表面擁有巨大的紅斑,看起來十分顯眼。科學家們藉助於相關理論分析,由於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所以它的大氣狀態也十分特殊,大紅斑很有可能是木星大氣中的氣旋風暴,特殊的條件導致它在幾百年間沒有消失,並且隨著木星的不斷運動而改變位置和大小。

最近,有科學家發現,大紅斑的相關照片顯示其內部出現黑色圓圈,像一隻眼睛在遠遠地盯著地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黑色的圓圈其實是木星的衛星的投影,在照片拍攝期間到達大紅斑附近,相關影像也「幸運」地被保留下來。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在長期觀察的過程中還發現,大紅斑的體積在近些年來有縮小的趨勢,不過它仍然有一個地球的大小。畢竟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天體,大紅斑作為它的一部分,同樣擁有較大的尺度。

實際上,關於大紅斑的形成原因,學術界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由於木星體積巨大,探測器很容易受到引力幹擾,所以人類的探索十分謹慎。加上,木星本身擁有70多顆衛星,拍攝到類似照片的可能性還很大。至於大紅斑縮小的原因,也在提醒著我們需要在研究木星大紅斑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除此之外,其他星球上也有類似的現象出現,例如土星。根據相關研究,在土星北極有一個六邊形的風暴雲,照片十分有趣,充滿了神秘感。

這些獨特的氣旋大多出現在行星表面,受到不同的天體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美感。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試圖深入了解太陽系內部的各個行星,從而獲得更多有關的線索。

相關焦點

  • 木星的大紅斑可能在20年內消失
    在1830年首次出現,而從17世紀的觀測結果也揭示了木星表面的一個巨大斑點,可能是同一個風暴系統。這表明木星的大紅斑(GRS)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Business Insider與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領導的Juno任務成員,和行星科學家就巨型風暴的命運進行了交談。
  • 木星的大紅斑怎麼了?
    近年一些照片顯示木星那個漂亮的大紅斑似乎有被拆散的趨勢,「脫落」下來的小小紅色斑點四散開來,一些科學家開始擔心,大紅斑是不是在變小,以後會消失?木星大紅斑與地球的大小對比示意圖。發現細胞的英國物理學家胡克(Robert Hooke)最早在1665年發現了木星上的這塊大紅斑。直到1979年,人們通過兩艘太空船近距離飛過木星拍攝的照片,才了解到那是一塊漂浮在有地球幾倍大的渦流之上的紅色雲層。但是同時,科學家將紅斑區域與19世紀的照片對比,覺得只有當時的一半大,首次引發了紅斑是不是會消失的顧慮。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可在幾天內形成和消失不見。然而在木星上,暴風可一直持續幾年甚至幾個世紀。據了解,木星「大紅斑」是由氨和甲烷氣體雲構成的巨大漩渦,過去曾達到三個地球並排排列的寬度,如今已縮小約一個地球(直徑約12700千米)多。研究者稱,這是周圍的小漩渦相互作用導致其內部構造改變造成的。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漩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木星大紅斑和白卵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
  • 木星大紅斑深度是地球海洋50倍
    大紅斑是木星表面最著名的特徵性標誌,它其實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也就是一個巨大風暴,但它的規模無論是地球上還是地球附近都絕不可能見到,其長約25000千米,上下12000千米,可以鯨吞整個地球。迄今為止,這個大風暴已經「刮」了至少200年到350年,但卻完全沒有停歇過。科學家一直不清楚為什麼大紅斑能夠如此持久地存在,以及它的「根」究竟在哪裡。
  • 木星大紅斑
    木星的紅斑是太陽系最突出的特徵之一。這是一個和地球三倍一樣大小的巨大風暴。自從太空人第一次用望遠鏡看見它開始,它一直圍繞著木星雲層頂端肆虐。並且現在依舊能在木星上可見。一些推論預測這個風暴可能像是木星上永恆的固定裝置。你依舊能用超過15cm(6英寸)的小型望遠鏡看見這個紅斑。紅斑的邊緣正在以大約360km/h(225mph)的速度旋轉。整個點的大小從24000kmx12000km到40000km的寬度變化。在這個風暴裡能塞下二到三個地球。
  •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木星的眼睛到底有多恐怖?
    來源:格上理財它真的能夠把地球一口吞掉。卡西尼探測器拍攝的大紅斑及其周邊雲帶。維基百科電影《流浪地球》中的木星是一頭怪獸。幼年的劉啟和爸爸劉培強說,他發現木星上有一隻眼睛。爸爸告訴他,這隻眼睛是一個大風暴。
  • 木星大紅斑要消失了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龐然大物,它因表面有一個大紅斑而被世人所熟知。1665年,法國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有一條大紅斑並把它繪製成圖,終於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注意,此後,至1713年,這條大紅斑在可見光的波段下斷斷續續的被觀測著。1973年,為探明木星真相,美國發射了無人勘測器——先鋒10號。經過1年零9個月的宇宙飛行,「先鋒10號」終於來到了木星附近,並拍攝到了木星外形的彩色照片發回地球。這些照片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木星上的大紅斑。
  • 木星神秘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木星風暴漩渦「大紅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木星上有個神秘的風暴系統「大紅斑」,看上去像長在木星身上的「胎記」。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大紅斑」為什麼這麼紅,也不明白它怎麼能持續存在幾百年,但現在他們至少知道了這個風暴漩渦有多深。
  • 為什麼木星有一個大紅斑?
    大紅斑是逆時針旋轉的,周期大約是6地球日,或14個木星日。它的直徑是東西長24–40,000公裡,和南北寬12–14,000公裡,大到足以放進2-3個地球。在2004年初,大紅斑在經度的方向上只有一個世紀前的一半大小,而之前它的直徑是40,000公裡,若以目前的速率繼續縮減,它在2040年將變成圓形,但是由於鄰近噴射氣流的畸變作用,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我們不知道大紅斑會持續存在多久,或者是否是波動變化的正常結果。
  • NASA:木星的「大紅斑」仍在變小
    Orton (JPL-Caltech)木星的這幅新地圖拍攝到了大量特徵,包括風、雲和風暴。繪製木星新地圖的科學家,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上的第3代廣域相機,對木星連拍了10個小時的照片,從中繪製出了兩幅完整的木星全球地圖。這些地圖讓科學家能夠測定木星上的風速,分辨大氣層中發生的不同現象,並追蹤木星上最著名特徵的變化。
  • 木星之眼「大紅斑」或在20年內消失,對人類有影響嗎?
    木星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300多倍。它吸引了太多人的關注,以至於上世紀70年代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都在木星軌道中流連忘返。作為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上的風暴從未停止,而造成這些風暴產生的根源,就是著名的木星「大紅斑」。
  • 木星大紅斑最誇張時有多大?200年前出現過,現在卻可能要消失了
    小米總裁雷軍有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說的是商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道理的,風大了,別說豬,樹都能飛起來。不過,這也只是地球的風。如果放在木星,別說樹,樓都能飛起來。作為一顆氣體巨星,木星表面大氣可謂是波雲詭譎,十分活躍。
  • 木星大紅斑:不是害羞,是曬傷
    根據卡西尼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認為木星大紅斑的顏色是簡單化合物在陽光照片下分解的結果,而非這個大氣旋從木星內部翻上來的物質。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Space Science Institute木星大紅斑的紅色,很可能來自木星高層大氣中被陽光分解的簡單化合物,這是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任務發回的數據進行最新分析後得出的結論。這一結果與有關大紅斑顏色起源的其他主流理論相反——後者認為,紅色化合物來自於木星的雲層之下。
  • 木星大紅斑的特殊象徵意義
    當人們關注木星時,大多離不開它特殊的標記——大紅斑。木星大紅斑位於木星南半球的南回歸線上,是一個巨大的逆時針旋轉的漩渦,據相關研究,大紅斑已存在數百年了。 為了突出木星大紅斑的體量規模,如果將地球皮膚——地殼展開,貼到木星大紅斑上面,面積幾乎恰好相當。所以,從等量替換的角度而言,木星大紅斑漩渦相當於地球洋陸漩渦,用計算機術語來講,木星大紅斑相當於地球洋陸漩渦的鏡像,前者更接近平面直觀,後者似乎立體難辨。
  • 木星大紅斑「變臉」 ,你我有生之年內或許再也看不見了!
    作為太陽系內最引人注目的風暴之一,木星大紅斑的顏色正在發生改變。科學家認為大紅斑可能在20年內徹底消失。
  • 大紅斑、小紅斑,木星上演最大風暴之爭
    1880年法國藝術家、天文學家艾迪安.特魯弗諾繪製的木星艾迪安.特魯弗諾在1880年11約1日繪製的木星圖中,可以看到木星衛星在木星上的投影,以及巨大的大紅斑。羅傑斯估計大紅斑2014年風速達到300公裡每小時,而在2006年風速僅250公裡每小時左右。儘管它的周長變小了,但這次木星颶風的風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勁。更有趣的是,大紅斑在1713年到1830年間如同完全消失了一般,直到1831年才有相關記錄重新出現,成為一個長長的、蒼白的「空洞」。根據羅傑斯的說法,那個時代沒有任何關於大紅斑的信息。
  • 木星大紅斑正在縮小,已經只有兩個地球大了!
    1610年,伽利略·伽利萊首次發現了木星,隨後他也發現了三顆木星的衛星,大約200年後,塞繆爾·海因裡希·施瓦布首次發現了木星的大紅斑。從那時起,木星大紅斑一直是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好奇和仔細觀察的對象。近幾年,這一點變得很明顯,木星大紅斑在縮小,曾經大紅斑寬度大約是地球的三倍,而現在寬度只有地球的兩倍。
  • 木星上的大紅斑終將會消失!這是真的嗎?
    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至少5000千米深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據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木星上有著特別明顯的大紅斑,根據歷史觀測數據,大紅斑正在不斷縮小,形狀變得越來越圓,顏色也隨著時間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