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無論從體積還是質量上看,木星都可謂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
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至少5000千米深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據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木星上有著特別明顯的大紅斑,根據歷史觀測數據,大紅斑正在不斷縮小,形狀變得越來越圓,顏色也隨著時間發生變化。
它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風暴,大紅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經改變了顏色和形狀,但卻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有學者提出,大紅斑終將會消失,這是真的嗎?
大紅斑長期存在
和木星不同,地球不允許風暴持續存在數百年,其表面也沒有龐大面積的大氣層籠罩著,相反,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動態情況與海洋及陸地的特徵密切相關,地球也相對較小,旋轉速度比木星更慢,後者大約每10小時就會轉一圈,這些因素塑造了我們世界特有的噴射流,它能夠在情況失控前擾亂地球的氣象系統和渦流,不過,大紅斑以及木星上其他長期存在的風暴,也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許多因素可能會削弱大紅斑
在19世紀末,風暴的寬度可能達到30度的經度範圍,這相當於5.6萬公裡,是地球直徑的四倍,然而,1979年,當核動力太空飛行器旅行者2號飛掠木星時,大紅斑以及縮小到大約兩倍於我們地球直徑的寬度,而現在,奧頓介紹:「大紅斑的經度範圍已經變成13度,這隻有地球大小的1.3倍,沒有什麼事可以天長地久。」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系的博士後哈桑扎德曾表示,許多因素可能會削弱大紅斑,比如大紅斑本身往外輻射熱量,其周圍的小渦旋也會影響大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