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研究顯示,如果不是因為太陽,木星上的大紅斑只會是這顆氣態巨行星上一個平平無奇的存在。這一說法與與大多數科學家對於為什麼這個地方看起來如此多彩的想法不同,即為什麼紅點看上去如此色彩斑斕:雲團中的許多特徵能給予紅斑特有的色度。
將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上的觀測數據與研究室中的實驗相結合。他們得出結論,紅斑的巨大高度再加上陽光分解大氣層後形成的特殊化學物質,使得人們即使是用小型望遠鏡也能觀測到紅色這一特徵。
「我們的模型顯示,大紅斑的大部分其實顏色很淡,處於淺紅物質所形成的上層雲層的下方」,凱文貝恩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卡西尼工作團隊中的一名科學家,在一次聲明中如此講道。「在淡紅色的「曬斑」之下的雲朵很有可能發白或發灰色。」
圖解:木星的大紅斑是一個大於地球兩倍的氣旋。(圖源:麥可 · 卡羅爾)
實驗工作將氨氣,乙炔(來自木星的大氣成分)和紫外線(模擬太陽放出的物質)相結合,產生了一種紅色物質,與2000年卡西尼宇宙飛船的觀察結果相匹配。他們還嘗試了分解氫硫化銨,一種木星高雲裡的常見元素,但是事實上產生的顏色卻是亮綠色。
大紅斑是一種風暴,至少從17世紀望遠鏡初次投入使用以來,它就一直在木星上肆虐。幾十年後,它的體積已經很大程度地縮小了——現在它是歷史測量記錄的一半大小——但它仍遠遠大於地球。科學家們希望將於2016年抵達木星的朱諾號探測器能夠幫助人們了解更多木星上的情況。
研究成果被呈現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系的年度會議上。新聞稿沒有公開其發表計劃,也沒有透露這項研究是否經過了同行評審。
來源:NASA
大紅斑是木星大氣層中一直存在的高壓區,它會產生太陽系中最大的反氣旋風暴,位於木星赤道以南22度。從1830年以來它就一直被人們觀測著。人們認為從1665年到1713年的早期觀測內容都是同一個風暴,如果這一點是正確的,那麼它至少已經存在350年了。
觀測歷史
大紅斑可能在1665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如今的紅斑只是在1830年後才初次被人們看到,在1879年一次顯著的顯現之後才得以深入研究。人們在17世紀所見到的風暴可能與我們如今所見到的風暴不同。1830年後對紅點的研究與17世紀的發現之間有很長的時間間隔;最初的紅斑是消散後又重組了,還是逐漸消失了,還是觀測記錄是否太貧乏,這些都不得而知。
比如,它的首次被發現要歸功於羅伯特胡克,他在1664年五月描述了在這顆行星上的一個點;但是胡克的點很有可能是在另一個地帶(北赤道帶,與如今的大紅斑所位於的南赤道帶相對)。更讓人信服的是喬瓦尼卡西尼第二年對於「永恆的斑點」的描述。隨著能見度的波動變化,卡西尼的斑點從1665年至1713年被觀測著;然而,118年的觀察間斷導致兩個點的一致性還無法定論,同時,較為久遠的點觀測歷史更短,移動速度比新點更慢,導致它們不太可能有一致性。
一個不起眼的謎團與多納託·克雷蒂在1711年的一幅油畫上所繪的木星點有關,該畫在梵蒂岡展出。木星點是一系列畫面中的一部分,其中不同的(放大的)天體充當義大利各種場景的背景,由天文學家尤斯塔奇奧 · 曼弗雷迪監督以求準確,克雷蒂的畫作是第一幅已知的將大紅斑描繪成紅色的畫作。在19世紀末之前,木星的特徵在書面上從沒有被明確地描述為紅色。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universetoday- Domlo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