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木星大紅斑的顏色源自太陽光

2020-11-25 騰訊網

一則研究顯示,如果不是因為太陽,木星上的大紅斑只會是這顆氣態巨行星上一個平平無奇的存在。這一說法與與大多數科學家對於為什麼這個地方看起來如此多彩的想法不同,即為什麼紅點看上去如此色彩斑斕:雲團中的許多特徵能給予紅斑特有的色度。

將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上的觀測數據與研究室中的實驗相結合。他們得出結論,紅斑的巨大高度再加上陽光分解大氣層後形成的特殊化學物質,使得人們即使是用小型望遠鏡也能觀測到紅色這一特徵。

「我們的模型顯示,大紅斑的大部分其實顏色很淡,處於淺紅物質所形成的上層雲層的下方」,凱文貝恩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卡西尼工作團隊中的一名科學家,在一次聲明中如此講道。「在淡紅色的「曬斑」之下的雲朵很有可能發白或發灰色。」

圖解:木星的大紅斑是一個大於地球兩倍的氣旋。(圖源:麥可 · 卡羅爾)

實驗工作將氨氣,乙炔(來自木星的大氣成分)和紫外線(模擬太陽放出的物質)相結合,產生了一種紅色物質,與2000年卡西尼宇宙飛船的觀察結果相匹配。他們還嘗試了分解氫硫化銨,一種木星高雲裡的常見元素,但是事實上產生的顏色卻是亮綠色。

大紅斑是一種風暴,至少從17世紀望遠鏡初次投入使用以來,它就一直在木星上肆虐。幾十年後,它的體積已經很大程度地縮小了——現在它是歷史測量記錄的一半大小——但它仍遠遠大於地球。科學家們希望將於2016年抵達木星的朱諾號探測器能夠幫助人們了解更多木星上的情況。

研究成果被呈現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系的年度會議上。新聞稿沒有公開其發表計劃,也沒有透露這項研究是否經過了同行評審。

來源:NASA

大紅斑是木星大氣層中一直存在的高壓區,它會產生太陽系中最大的反氣旋風暴,位於木星赤道以南22度。從1830年以來它就一直被人們觀測著。人們認為從1665年到1713年的早期觀測內容都是同一個風暴,如果這一點是正確的,那麼它至少已經存在350年了。

觀測歷史

大紅斑可能在1665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如今的紅斑只是在1830年後才初次被人們看到,在1879年一次顯著的顯現之後才得以深入研究。人們在17世紀所見到的風暴可能與我們如今所見到的風暴不同。1830年後對紅點的研究與17世紀的發現之間有很長的時間間隔;最初的紅斑是消散後又重組了,還是逐漸消失了,還是觀測記錄是否太貧乏,這些都不得而知。

比如,它的首次被發現要歸功於羅伯特胡克,他在1664年五月描述了在這顆行星上的一個點;但是胡克的點很有可能是在另一個地帶(北赤道帶,與如今的大紅斑所位於的南赤道帶相對)。更讓人信服的是喬瓦尼卡西尼第二年對於「永恆的斑點」的描述。隨著能見度的波動變化,卡西尼的斑點從1665年至1713年被觀測著;然而,118年的觀察間斷導致兩個點的一致性還無法定論,同時,較為久遠的點觀測歷史更短,移動速度比新點更慢,導致它們不太可能有一致性。

一個不起眼的謎團與多納託·克雷蒂在1711年的一幅油畫上所繪的木星點有關,該畫在梵蒂岡展出。木星點是一系列畫面中的一部分,其中不同的(放大的)天體充當義大利各種場景的背景,由天文學家尤斯塔奇奧 · 曼弗雷迪監督以求準確,克雷蒂的畫作是第一幅已知的將大紅斑描繪成紅色的畫作。在19世紀末之前,木星的特徵在書面上從沒有被明確地描述為紅色。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universetoday- Domlo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木星大紅斑的秘密,其實是被太陽曬出來的
    木星大紅斑是木星表面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 木星大紅斑:不是害羞,是曬傷
    接著,這些科學家又對比了卡西尼探測器上的光學及紅外繪圖光譜儀(VIMS)對大紅斑的觀測數據。他們發現,他們在實驗室裡得到的那種紅色化合物的光散射特性,與他們根據觀測數據建立的一個大紅斑模型完好吻合——在這個模型裡,這種紅色物質僅存在於大紅斑這一巨型氣旋結構的最頂層。「我們的模型指出,在紅色物質構成的最上層雲層之下,大紅斑的絕大部分實際上是無色的。」
  • 木星大紅斑顏色之謎有新說~~
    木星大氣中持續旋轉的特徵性標誌被貼切地稱作大紅斑(如圖所示)。最新研究表明,大紅斑可能從硫化物中獲得了一些與其同樣的顏色,而這些硫化物是在宇宙射線和紫外線輻射這顆行星雲層中的常見物質時產生的。這種化合物——硫化銨通常是一種晶瑩剔透、沒有顏色的固體。在木星大氣層高處的常見條件下,它或者形成冰粒的核心,或者形成其他顆粒物上的結霜「塗層」。
  • 木星大紅斑
    太空人認識這是更深的紅色來自如何獲取硫和氨粒子從更深處的木星的大氣層中。這些化學物質開始是黑的之後會變亮當它們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候。木星上小風暴通常是白色的,當它們變大的同時也會變暗。形成的紅斑jr.風暴當它成長地巨大且劇烈的時候,從白色變至紅色。
  • 木星的大紅斑怎麼了?
    近年一些照片顯示木星那個漂亮的大紅斑似乎有被拆散的趨勢,「脫落」下來的小小紅色斑點四散開來,一些科學家開始擔心,大紅斑是不是在變小,以後會消失?木星大紅斑與地球的大小對比示意圖。發現細胞的英國物理學家胡克(Robert Hooke)最早在1665年發現了木星上的這塊大紅斑。直到1979年,人們通過兩艘太空船近距離飛過木星拍攝的照片,才了解到那是一塊漂浮在有地球幾倍大的渦流之上的紅色雲層。但是同時,科學家將紅斑區域與19世紀的照片對比,覺得只有當時的一半大,首次引發了紅斑是不是會消失的顧慮。
  • 木星的大紅斑裡竟然發現了水!
    大紅斑進行觀測,在大紅斑深處發現了水的化學特徵。
  • 木星的眼睛——大紅斑,可以裝下3個地球
    大紅斑,是一個在木星的南赤道帶邊緣存在了很久的反氣旋漩渦,它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特徵,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有很多證據表明它已經被持續觀測了350年。木星大紅斑和白卵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
  • 木星大紅斑:你可知我「眼」中飽含的秘密?
    7月11日,朱諾從直徑長達1.6萬公裡的"木星之眼"上空飛過時,與雲頂的距離只有大約9000多公裡。美國航天局也在最近發布了「朱諾」探測器拍攝到的木星大紅斑的圖片。將收集到的原始圖片數據公開後,很快便有一大批有才華的「公民科學家」迅速對圖像進行了處理。於是一張張有著紅色雲層的漩渦和中央深紅色「核心」的木星大紅斑圖片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 木星大紅斑要消失了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的龐然大物,它因表面有一個大紅斑而被世人所熟知。大約在350年前,也就是我們的大清國康熙9年,國外有個叫做羅伯特·虎克的人,第一次看到木星上的大紅斑1665年,法國天文學家發現木星有一條大紅斑並把它繪製成圖,終於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注意,此後,至1713年,這條大紅斑在可見光的波段下斷斷續續的被觀測著。1973年,為探明木星真相,美國發射了無人勘測器——先鋒10號。經過1年零9個月的宇宙飛行,「先鋒10號」終於來到了木星附近,並拍攝到了木星外形的彩色照片發回地球。這些照片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木星上的大紅斑。
  • NASA:木星的「大紅斑」仍在變小
    科學家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繪製了木星的新地圖,發現著名的木星大紅斑(Great Red Spot)仍在持續變化。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太空人認識這是更深的紅色來自如何獲取硫和氨粒子從更深處的木星的大氣層中。這些化學物質開始是黑的之後會變亮當它們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候。木星上小風暴通常是白色的,當它們變大的同時也會變暗。形成的紅斑jr.風暴當它成長地巨大且劇烈的時候,從白色變至紅色。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這些化學物質開始是黑的之後會變亮當它們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候。木星上小風暴通常是白色的,當它們變大的同時也會變暗。形成的紅斑jr.風暴當它成長地巨大且劇烈的時候,從白色變至紅色。太空人不確定木星紅斑是永恆的還是暫時的。自從太空人自17世紀開始仔細地觀察,它就是可視的。並且現在依舊能在木星上可見。一些推論預測這個風暴可能像是木星上永恆的固定裝置。
  • 木星神秘的大紅斑是什麼?木星式颶風有多大?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木星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大氣擾動。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它至少從16世紀中期就在木星的雲層中不停旋轉。自1830年以來,人們已經使用望遠鏡和太空飛行器觀察了木星當前「版本」的颶風。
  • 大紅斑咋還在?新模型或揭示木星「胎記」長壽秘訣
    除了令人驚嘆的紅色和白色條帶之外,木星上格外撩撥人心的就是大紅斑。據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大紅斑呈橢圓形,宛如一顆巨大的寶石鑲嵌在木星的大氣雲帶之間。大紅斑仿若木星的一個胎記。自1665年被天文學家卡西尼(Cassini)發現以來,大紅斑被人類知曉已長達300多年,人類對大紅斑的連續觀測也有100多年歷史。
  • 木星大紅斑「變臉」 ,你我有生之年內或許再也看不見了!
    木星大紅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長約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此風暴,大紅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經改變了顏色和形狀,但卻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 為什麼木星有一個大紅斑?
    還不是很確實的知道大紅斑呈現紅色的原因,科學家發現木星的大紅斑面積正在縮小,暗示木星上的超級風暴出現衰退的跡象。儘管木星的大紅斑被科學家研究了近150年,但它的形成和一些機制仍然是個迷。這個巨大的風暴寬度是地球的兩倍,是太陽系行星表面最大的氣旋,風速可達到每小時640公裡,我們至今不了解木星大紅斑的能量來源。對此,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正試圖通過新的技術探索巨大風暴的奧秘,這裡是一個天然的行星氣旋實驗室。科學家認為木星大紅斑的奧秘存在於木星的大氣中,木星的上層大氣由氨、氫硫化銨和水組成,並懷疑大紅斑的紅色形成之謎就源於此。
  • 哈勃發現了木星大紅斑的變化:奇怪的絲狀結構和罕見的「波浪」
    最新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照片顯示木星這隻紅腫的眼睛自2014年起額外收縮了將近150英裡 (240千米),而好消息是收縮的速率目前還較為穩定。20世紀30年代起,人們開始研究GRS的收縮。1979年,旅行者計劃(美國的無人太空探測計劃)測得其直徑為14500英裡(23335km)。
  • 木星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結構?科學家:想像力豐富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樣的大氣擾動實際上存在於木星上。它被稱為大紅斑,行星科學家認為至少從17世紀中期開始,它就一直在木星的雲層中旋轉。許多陰謀論者認為木星上的大紅斑是外星人建造的巨大結構,但是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批評:想像力豐富。從1830年起,人們就開始用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近距離觀測。
  • 木星「大紅斑」是颱風還是火山噴發?一起來分析吧
    木星「大紅斑」是颱風還是火山噴發?有的說,根據木星探測器發回的資料,發現木星內部溫度很高,散發出來的熱量為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的2.5倍,推測,大紅斑可能是木星內部溫度最高的部分呈柱狀的旋渦不斷朝外噴射的地方,類似於地球上的火山噴發。真相只能有一個。大紅斑究竟是颱風還是火山噴發?咱們根據資料分析一下看。1、大紅斑反向旋轉。北側氣流緩慢向西,南側氣流向東,看起來是搓出了一個反氣旋。
  • 解開木星「大紅斑」之謎 持續350年的超級風暴
    自古以來,木星一直是一個被任何時代的人類所觀測的天體之一,自從望遠鏡被發明以來,關於木星大紅斑的研究就層出不窮,17世紀的天文學家就開始對大紅斑進行觀測